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要走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并且第一次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这一论断指出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阐明了信息化和工业化之间相互带动和促进的辩证关系.它像一盏明灯,为制造业的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邢帆 《中国信息化》2013,(19):34-35
在浙江精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功科技”)看来,两化融合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成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常规手段。信息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不再相互独立进行,不再是单方的带动和促进关系,而是两者在技术、产品、管理等各个层面相互交融,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怎样带动工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以信息技术改造和发展传统产业;二是建立支撑信息化 的新的产业体系。前者以加快实现制造业的信息化,发展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管理体制, 以及建立宽带的国家公用信 息网为重点;后者则要求建立我国自己的信息技术产业,建立新的信息化设备制造业,和建立新的适应信息化需求 的教育体系。在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方针时, 我们必须注意以工业化的方法、工业化的观念、和工业化 的企业规模实现信息化。换言之,我们要走“工业化的信息化”道路,而不是个体经济或小生产经济的信息化道路。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个指导方针是以我为尚未完成工业化这样一个事实为前提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意味着跨越,即跨越传统的工业化的发展阶段,直接走向“信息化的工业化”,即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工业化。因此, 在贯彻、执行、落实中央这个指导方针的时候,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实现情况出发认真地研究和考虑;信息化将怎样 带动工业化?什么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核心任务? 在一个没有实现工业化的中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会遇到哪些问题?我们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信息化之路? 等等。  相似文献   

4.
8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印发《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指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重大举措,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有利于破解当前发展瓶颈,实现工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应根据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不同条件,使用一定的手段,来推进“两化融合”工作。“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百度百科)。  相似文献   

6.
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带来的新形势新任务”,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这些科学论断,深刻阐述了工业化与信息化发展的内在关系,是对我国信息化、工业化发展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在认识上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7.
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要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些年我国的信息化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均衡。其重点表现在农业、农村、农民在信息应…  相似文献   

8.
我国银行信息化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是二十一世纪国家现代化的基本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的重要途径。银行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关键环节,始终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将其与工业化的生产方式结合起来,加快工业化发眨升级,促进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变的过程。工业生产的信息化是核心,也是我们目前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与信息安全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对信息化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作用的科学总结,是党中央为实现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的作用,统一认识,周密部署。  相似文献   

11.
邢帆 《中国信息化》2011,(24):14-16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正式将信息化列入“五化”,提出“两化融合”的概念,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这是继2002年11月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来,对于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的继承和发扬。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是对信息化认识的逐步深入和提高。十年间,“两化融合”取得了长足进展。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是二十一世纪国家现代化的基本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的重要途径。银行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研究背景与技术现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自动化是信息化的基础和保障,是信息化的关键和依靠;大型炼油、石化、煤化工、大型造纸机等工业装置是多种技术和众多设  相似文献   

14.
陈英 《数码世界》2008,7(7):14-14
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深刻地揭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和融合发展的特点,把信息化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08年3月15日,全国人大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批准成立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中进一步强调,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推进高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改造结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并存、融合发展是客观需要,也是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5.
加强制造业信息化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要走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并且第一次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实现现代化的“三化”概念。这是对信息化理论的一种深化和升华,是党中央在我国工业化道路问题上与时俱进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信息化》2012,(22):5-5
回顾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发达国家是在完成工业化后实行信息化的,而我国则是在工业化过程中就要面对信息化问题,开始信息化发展的探索。两化融合是一个历史进程,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明确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重中之重。而要明确战略目标就要了解企业发展的战略大环境。从两化融合的角度来看,这个战略大环境就是党有关信息化发展的一系列政策。  相似文献   

17.
《中国信息化》2010,(9):9-9
日前,江苏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区暨示范基地授牌仪式在苏州举行。苏州工业园区成为江苏省首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区,IP融合通信成为该省第一个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8.
1形势与背景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面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等各方面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基础上,又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借助信息化走出一条超越传统工业化模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深刻把握我国工业化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而做出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9.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结合,具体而言,就是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信息设备、信息产品、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作用,全面推动国民经济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追求可持续发展新模式,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所做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必将推进整个国民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现在所处的在信息化浪潮中进行工业化的意义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关系进行了论述。着重分析了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过程中的一系列技术因素及技术途径,并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作了展望。最后,结合实际工作,对我国企业的现实状态提出了个人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