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将数量化理论引入家具展示设计中,用数量化理论确定消费者意象情感与展示设计之间的关联模型。首先通过语意差分法获得"古朴怀旧"、"简约舒适"、"温馨浪漫"、"时尚艺术"和"格调高雅"五组氛围词汇;再通过聚类分析获得代表性家具座椅展示场景样本图片35幅;最后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家具展示设计模型,获得对消费者意象情感具有显著影响的展示设计要素,用于指导家具展示设计。  相似文献   

2.
正优秀的家具设计作品不仅仅要注重功能与品质,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用户的感性需求。优秀的家具设计作品是可以满足美学审美观念而富有生活情趣的。因此,用户的精神需求是现代家具设计过程中不能忽视的重要设计要素之一。家具设计作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被用户所使用,所以用户的情感认知体验将直接影响到家具设计作品的效果以及市场竞争力。《家具审美意象认知》就是针对家具设计中的审美意象认知进行系统论述的著作。该  相似文献   

3.
民间折纸艺术中的结构构成技巧作为现代家具设计的创意方法,分别从造型,材料、色彩、意象和空间结构方面促进了现代家具设计的创新与表现。创造了折纸艺术造型的直接应用;折纸艺术在其它材料中的表现及应用;折纸结构产生的光影视错觉的应用;折纸艺术造型意象的抽象应用;折纸艺术中空间与结构的应用等应用方法,形成了生动有趣、变幻丰富的新的家具风格,丰富视觉美的同时为现代家具设计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楚式家具艺术风格奇巧诡谲、浪漫恢宏、繁缛富丽,具有典型的楚文化特色.在设计上普遍追求轻巧、灵动、多变的形式美感.通过对楚式青铜器与髹漆家具的实例分析,研究楚式家具设计中"线"这一造型元素的设计表达以及楚式家具设计的线性艺术特征,阐述了楚式家具线性艺术设计中"线"的时代性、情感性、装饰性、意象性和空间性,解读了楚人在家具...  相似文献   

5.
《家具》2010,(6):16-19
<正>在秋天召开的2010"100%设计"上海展与国际家居装饰艺术展上吹来了家具设计的春风!更多的设计品牌推出了他们的家具设计作品,让大家看到了家具业走以设计为核心要素的发展道路的希望。而且本届展会上,面对小众的个性化家具与面对人群更为广泛的设计和商业元素结合的家具都迎来了更多的关注。设计类家具品牌的来源也更加广泛,有设计师自创的品牌,有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6月12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毕业设计作品展于设计学院B座二楼展示中心举行,本次毕业设计主题为"至美致用",设计作品必须从满足生活的需求出发,最美的设计首先应该具备最实用的功能。本次作品展共展出雕刻艺术与家具设计(家具设计、家具工艺)、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相似文献   

7.
2004年1月19-25日在每年一度的德国科隆国际家具展上,“Ideal HouseCologne”设计展如期举行。该设计活动以“对人与居住环境的大胆探讨”而闻名设计界。在这里,设计师将装置艺术和家具、房屋的设计融为一体,塑造出一个个超现实的居住空间,确切地说,笔者更倾向称之为装置艺术。 此次科隆之行,笔者收获匪浅,感触很多,这里仅简单地介绍两个颇具创意的作品。 让我们来看看来自巴西的两名设计师Homberto(50岁)和Femando(41岁)的设计作品。在专馆中Homberto和Femando  相似文献   

8.
研究艺术家具形态在设计及制作过程的审美特性。以传统美学思想及手工艺为基点,从家具设计的材质、造型、色彩、工艺入手,结合经典艺术家具作品案例分类解析。论述艺术家具形式美所表达的多样性、各要素间的对比、设计联想,并结合手工艺的价值及个性体验,从造型设计及美学的角度对形式美的构成规律和特征识别性加以阐述,从而凝练出艺术家具造型美的特性和属性以及在手工艺语境下显现出的独特形式与艺术魅力,为当代家具设计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程艳萍 《家具》2013,(4):48-54
以中国历代具有代表性的家具纹饰为例,通过对传统家具纹饰的象征性、造型手法和色彩运用的分析,总结了中国传统家具纹饰的审美风格特征即象征之美、造型之美、抽象之美和色彩之美。阐述了中国传统家具纹饰艺术不重"写实"与"再现",注重"传神"和"意象表现",展现了中国人的形态哲学观和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0.
在设计艺术中"图形意象美"在当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和意义。设计师们从未停止探索和追求"图形意象美"。当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图形意象美"不仅继承了传统艺术的审美观点,而且还承载着现代艺术的时尚观念。在平面视觉广告设计中,合理运用独特的审美方式来体现平面广告的"艺术美",也可以提高设计作品的文化魅力和审美价值,激发人们的想象力,使人们能够与之达到精神上的一致性和共鸣。  相似文献   

11.
符号语境下的家具意象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家具的符号特性入手,以符号理论为基础,结合语境关系理解家具意象的形成和表达。通过家具意象与符号之间的关系分析,明确家具意象的语境关系及其维度,探讨外部语境对家具符号的影响。符号角度的家具意象研究,能为现代家具感性设计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2.
传统竹家具具有审美和文化价值,内含了较多审美意象符号。文章从材质、形式、色彩和肌理等方面挖掘传统竹家具审美中的意象要素,搜集传统竹家具所携带的设计信息。将这些意象要素转译成为现代设计语言,运用现代的设计方法,进行家具设计实践。通过设计实践,使传统家具意象与现代设计产生交融,完成设计创新,增强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13.
随着工业化技术的变革,行业的同质化使家具设计逐步缺失情感表达。装置艺术最根本的是一种观念艺术,它独特的设计手法与家具设计互动交融,会给强调理性的家具设计带来更多感性空间,促使家具成为慰藉情感的生命本体。  相似文献   

14.
沃顿·埃谢里克是美国手工艺家具设计的典型代表,为美国现代家具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阐述了从工艺美术运动到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期间,美国现代手工艺家具发展状况,并以此为背景,简要回顾了沃顿·埃谢里克的设计艺术历程,并从艺术学、美学的角度对其家具作品进行详尽分析、归纳,进而总结出极富手工艺个性美、设计手法雕刻化和设计造型有机化等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5.
<正>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简介:1983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办了"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后来在教育部的专业改革中统一为"工业设计"专业。目前,该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我校"工业设计"专业依托国家博士点学科"家具与室内设计工程",湖南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设计学",秉承"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设计理念,以家具造型设计、家具结构工艺、家具制造与信息化为特色,为中国家具行业培  相似文献   

16.
正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简介:1983年,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在全国率先创办了"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后来在教育部的专业目录调整中更名为"工业设计"专业。目前,该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我校"工业设计"专业依托国家博士点学科"家具与室内设计工程",湖南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设计学",秉承"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设计理念,以家具造型设计、家具结构工艺、家具制造与信息化为特色,为中国家具行业培  相似文献   

17.
我国科学技术和生活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使得人们对家具设计的要求也逐渐的增强,其设计的理念不仅要凸显的独特性,还要体现客户的品味,所以要想提高家具设计的整体艺术性,就应将装置设计与家具设计有效结合,进而为家具设计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推动效果。本文主要就装置艺术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其设计手法的研究与论述,为室内家具的设计提供了新的形式和想法,以期能够改善家具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为人们营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探讨了家具造型设计中感知意象的概念及特征,分析了语义差异法、意象尺度法、语汇数理统计等研究感知意象方法、技术手段及其相关研究,以及基于感性工学的家具造型元素与感知意象的映射关系。最后针对感知意象特征、双重感知意象、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家具造型设计感知意象研究的热点和今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明式罗汉床感性意象与造型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以感性工学为理论基础,明式罗汉床为研究对象,收集样本进行造型要素划分,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选取代表性家具样本15件。利用问卷调查选取感性语义词汇6组,以语义差量法将典型样本与感性语义词汇组成问卷,进行典型样本的感性意象研究,将受试者的感知意象定量化,通过因子分析确定主成分因子,通过显著性T检验验证主成分因子感知度的显著性,最后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厚重-轻盈"感性意象评价值的回归模型,确定其感性意象影响要素,以期为传统家具造型设计特征的感知意象定量化提供方法依据,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指导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20.
信息之窗     
顺德乐从举办国际家具设计大赛 本刊讯:据乐从国际家具博览会组委会透露: “2001乐从国际家具博览会”期间将举办“乐从杯国际 家具设计大赛”。 大赛主题:“古今并存中西合璧 参赛对象:青年设计师,以及全国各地高校艺术 设计、工业设计类专业的在校学生。 作品要求:参赛作品以个人为单位(亦可两个及 多人合作),必须是参赛者独创以及未曾发表的作品。 作品涵盖卧房、客厅、办公、餐厅、儿童、软体、钢木、 竹藤等各种家具门类。要求功能独特、外形设计富于创 意及艺术性,给人以美感。表现方式上电脑与手工绘图 均可。 截稿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