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回转式烘口机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回转式烘口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并对回转式烘口机和直线式烘口机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利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回转式精炼炉托辊装置的强度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精确的应力分布情况,为回转式精炼炉的设计与现有设备的挖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并已成功地用于450t回转式精炼炉的增容生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新型1250双齿辊破碎机样机实际运行情况的分析,推导出新型双辊破碎机破碎功耗计算公式,同时在模拟破碎机上进行了实验验证,为新型双齿辊破碎机的圾系列开发提供了合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运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破碎机机构运动模拟,确定破碎机机构方案。采用自顶向下设计三维破碎机模型,提出了设计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介绍复摆颚式破碎机功率测定的几种方法,并提供中小型破碎机的测试数据,根据测试数据及机器的耗功原理导出了计算破碎机功率的实验分析公式。计算与实测对比说明,应用该公式计算破碎机功率,可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在电厂运行中,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存在高消耗和资源浪费的问题。电厂对锅炉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提出节能改造的思想,以确保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节能特性,提高预热器安全运行的效率。本文对电厂锅炉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进行研究,分析节能改造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双腔颚式破碎机破碎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破碎力是破碎机重要的基本参数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双腔颚式破碎机结构特点,推导了齿轮固定点的轨迹方程。对各杆件进行了运动分析,并 建立了破碎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方法研究工作状态下回转式压缩机的振动故障。对压缩机的振动信号进行建模,并提出用特征值归一化残差平方和(NRSS)作为识别故障状态的指标。实验结果证明:NRSS指标对回转式压缩机故障诊断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冷端金属温度试验和数值模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际运行中,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冷端金属受热面容易发生低温腐蚀和堵灰,通过现场试验确定了大型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在不同工况下低温受热面温度变化曲线和平均温度。以试验结果为基础,采用空气预热器传热数学模型,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冷端金属温度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为暖风器的经济运行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提高了电厂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
在电站锅炉中,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漏风率远超过设计值,严重影响机组经济效益,因此对回转式空气预热器进行了柔性接触式密封技术改造。本文通过对三个电厂中空气预热器柔性接触式密封技术的改造实例的介绍,重点阐述分析了空气预热器柔性接触式密封技术的改造效果,肯定了柔性接触式密封改造技术在回转式空气预热器上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抚顺石化乙烯装置裂解原料(石脑油和加氢尾油)的设计指标和生产实测数据作为主要分析依据。首先测定乙烯裂解原料的组分、物性参数及裂解气组成,从而对比两种原料对应的裂解温度、稀释比、停留时间、清焦周期、油品单价及裂解深度等参数,同时考查裂解原料性质对其产物收率的影响,最后比较实际生产数据与设计参数的差异,并提出具体优化措施。结果表明,石脑油和加氢尾油原料及其裂解产物的物性测试指标均在设计允许范围内,但两种原料裂解气的收率均高于设计值,且石脑油原料裂解的乙烯、双烯、甲烷和氢气的总收率比加氢尾油裂解产物的收率高出4.57%,其中乙烯和双烯收率分别高出0.44%及0.63%,而碳四、碳五、碳六至碳八、碳九及燃料油等重组分产物的收率与加氢尾油裂解产物的收率相比降低5.18%。  相似文献   

12.
使用热分析仪器和AKTS热分析模拟软件研究了烟花爆竹药剂热分解的过程,得出了烟花爆竹药剂的活化能和反应相关系数随反应进程变化的曲线,进一步算出药剂在24 h内能够完全反应的最高环境温度(T24 h)和自加速分解温度(SADT),为防止烟花爆竹发生爆炸事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嵌入式系统中版权保护模块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以单片机为核心、带密码访问和数据加密功能的版权保护模块,在内部软件中构造状态机使其底层数据接口符合I2C总线规范,特别适合于嵌入式系统的软件保护;在逻辑上使用可修改的密码访问程序,保证存储数据的安全性;在单片机芯片上存储特定的加解密算法,通过主机接口对软件发出的密文数据进行加密变换,以对抗逻辑分析仪等攻击方法。  相似文献   

14.
废橡胶超临界裂解与传统裂解工艺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废旧橡胶为原料, 分别进行了热裂解, 催化裂解和超临界水裂解实验。分析比较了3 种不同裂解反应对液相混合油品收率及反应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 废橡胶在超临界水环境中, 液相混合油品收率最高, 可达到59 .20 %, 反应时间仅为5 min ;废橡胶催化裂解实验, 液相混合油品收率为45.32 %, 反应时间为50 min;废橡胶热裂解实验, 液相混合油品收率为39.67 %, 反应时间为60 min。以超临界水作为反应介质, 与传统裂解工艺热裂解及催化裂解比较, 可以实现短时间, 高效率地对废旧橡胶进行裂解, 对生态环境不产生污染。避免了热裂解和催化裂解存在的反应时间长, 耗能大, 传热效率低, 易结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废塑料制备燃料油热裂解与催化裂解工艺研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废塑料制备燃料油的热裂解和催化裂解两种不同工艺从技术、经济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对比 ,证明热裂解具有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无催化剂再生要求等特点 ,但产品质量差 ,汽油、轻柴油收率低是其主要缺陷 ,而催化裂解则反之。经过论证得出催化裂解工艺适用于大型化、集中处理废塑料的场合 ,热裂解适合于中小型生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UHPC梁开裂弯矩和裂缝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梁的开裂弯矩和裂缝特征及评估现有规范公式计算超高性能混凝土梁开裂弯矩和裂缝宽度的适用性,进行了8根超高性能混凝土T形简支梁的受弯性能试验,观察试验梁的开裂弯矩和裂缝发展.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水平对开裂荷载影响较大;超高性能混凝土梁的弯曲裂缝细而密,加载初期最大裂缝宽度发展较慢,纵筋屈服后最大裂缝宽度发展明显加快;利用现有规范公式计算超高性能混凝土梁开裂弯矩和最大裂缝宽度过于保守.在现行规范公式的基础上引入抗裂影响系数和裂缝修正系数,给出了超高性能混凝土梁开裂弯矩和最大裂缝宽度的建议公式,建议公式的计算值和试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土体干缩开裂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能极大弱化土体的工程性质,是许多岩土、水利和地质工程问题的直接诱因。然而,目前学界关于干缩裂隙的发育机理尤其是裂隙现象中蕴含的力学机制尚缺乏深入认识,重视程度严重不够。基于国内外近些年来围绕土体干缩开裂所开展的研究,着重对裂隙发育机理和断裂力学理论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并基于当前的研究不足,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结果表明:①蒸发为土体干缩开裂的前提,对于初始饱和的土体而言,土体开裂发生时仍处于饱和状态,水分蒸发处于常速率阶段,此时对应的含水率为临界含水率;②土体发育干缩裂隙是内部应力作用的结果,在干燥过程中,基质吸力引起的张拉应力达到或超过抗拉强度时,土体发生开裂,因此,基质吸力和抗拉强度是影响土体开裂的两个关键力学参数;③土体开裂与体积收缩密切相关,收缩是土颗粒在张拉作用下发生移动的宏观表现,可以分为正常收缩、残余收缩和零收缩阶段,且大多数裂隙发生在正常收缩阶段,少部分发生在残余收缩阶段,体积收缩为开裂提供了空间,因此,收缩是裂隙形成和发育的必要条件;④断裂力学是研究土体开裂破坏的主要工具之一,运用断裂力学对土体裂隙发育过程进行解释一般有两种途径,即从应力的角度和从能量的角度,涉及的土体断裂力学参数包括应力强度因子、断裂韧度和能量释放率,是用来判断土体是否开裂以及什么时候开裂的有力依据;⑤用于测定土体断裂参数的方法主要有三点弯曲断裂试验和直接拉伸试验,以及基于这两种方法改进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性能混凝土早期开裂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早期开裂是当前混凝土施工应用中经常出现的质量通病,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防止这种开裂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就掺入聚丙烯纤维、碳纤维、减缩剂及复合使用时混凝土的早期开裂、自收缩、抗渗性等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从扫描电镜照片进行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纤维或减缩剂的加入都对混凝土早期开裂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有一定降低.从综合性能看,各种措施对防止混凝土早期开裂的效果优劣次序为:减缩剂>减缩剂+聚丙烯纤维>碳纤维>聚丙烯纤维.  相似文献   

19.
对底框上砖混结构墙体产生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在设计、施工维护中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矿渣微粉掺量对混凝土收缩开裂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收缩开裂是现代混凝土劣化的重要原因.采用改进的椭圆环收缩开裂试验、自由收缩和抗折强度试验,以及不同养护条件下混凝土抗压强度对比试验来综合评价矿渣微粉掺量对混凝土收缩开裂的影响.结果表明,矿渣微粉掺量为40%~50%时,胶砂初始开裂时间明显增长,混凝土自由收缩减小,混凝土早期收缩开裂性能显著改善,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最高;标准养护条件比干燥养护条件对矿渣微粉混凝土强度的发展更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