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油-源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1,他引:16  
东营凹陷的沙河街组三段的烃源岩具有姥鲛烷占优势,姥植烷比为0.5~1.0,微弱的伽马蜡烷等特征;沙河街组四段烃源岩具有较强的植烷优势,姥植烷比小于0.5,丰富的伽马蜡烷等特征。根据这一显著差异,将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上各油田的油源类型划分为沙三型、沙四型以及混合型,其中以沙三型和混合类型为主。不同地区和不同层系原油的来源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构造特征与地化特征的平面分布规律研究,认为石油遵循就近运移聚集的规律,各洼陷中心即为油源中心;西部地区的油源主要以利津洼陷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为主;少量东南部的原油由牛庄洼陷沙河街组四段烃源岩供应;而东北部的则由民丰洼陷烃源岩供给。断裂发育处混源石油较为普遍,说明了断裂对混源的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2.
东营凹陷中央断裂背斜带油气运移聚集特征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21  
以渤海湾盆地最大的复式油气聚集带──东营凹陷中央断裂背斜构造带为例,分析凹中隆型复式油气聚集带的油气运移聚集特征和成藏模式,探讨该构造带中断层对油气运移聚集的多方面影响。根据油气来源、运移特点和流体压力状况,将该带油气藏的形成归纳为下部自源原生型、中部它源原生型、上部它源次生型3种成藏模式。研究区具有早第三纪末和晚第三纪馆陶组沉积末─明化镇组中期这两个主要成藏期,以晚期成藏为主。油气沿断裂间歇式运移,并沿断层形成多套叠瓦式油藏组合。断裂的纵向发育层位与油气的赋存层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构造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断裂发育是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的主要特征。运用盆地分析技术和调节带理论研究认为,中央隆起带的构造特征是二级断层控制隆起带的形成,三级、四级断层控制局部构造的形成并对局部构造起复杂化作用,断裂组合样式制约油气富集程度。综合应用地震、钻井资料,采用相干和小波变化等技术,精细解释复杂断块构造,建立了复杂断块油藏研究、描述、表征与预测的方法和配套技术,经勘探开发证实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沉积体系及隐蔽油气藏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山东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主要储集层发育段——沙河街组沉积时期沉积体系的系统研究认为,沙河街 组主要存在三角洲沉积、水下扇沉积、滨浅湖沉积三种沉积体系和八种主要储集层沉积类型,各储集层沉积类型各具特 征。在此基础上,通过油藏的具体分类和特征分析,建立了复杂断块隐蔽油藏的储集层和油藏描述方法;将东营凹陷中 央隆起带中的主要油气藏划分为断块圈闭、构造圈闭和隐蔽圈闭,其中隐蔽圈闭包括砂岩透镜体圈闭、岩性上倾尖灭圈 闭、构造一岩性圈闭、断层一岩性圈闭四类;提出在控油断层自密封的情况下,油藏高度可采用R.R.Berg的原理进行计算。 对研究同类油藏及其储集层的描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进入勘探开发成熟期的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具有典型的复式地堑型构造样式,必须应用各种地震地质技术进行精细的油藏描述,才能继续挖掘该地区的生产潜力。通过对复杂断块基本特征的分析,结合典型实例,对其构造、储层、油藏特征等精细油藏描述的具体做法和效果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并着重对构造描述流程、地震地质分析及构造控制下岩性油藏描述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复杂断块油藏描述工作的几个方向。  相似文献   

6.
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南部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南部地区油气分布零星。油气成藏受主干断裂、烃源岩类型、生烃期次等因素控制。主要发育3种成藏模式:深层地垒带以石炭~二叠系为烃源岩,聚集早期(早第三纪)煤系生成的气形成古生新储煤成气藏;复杂断阶带发育反向正断、屋脊状圈闭,形成多期反向断阶油藏,具有反向断块成藏、高点富集的“一把刷子”的成藏特点;近洼斜坡带构造简单,临近油气源,但埋藏深度大,储层物性差,聚集晚期(晚第三纪)葛岗集洼陷生成的气形成斜坡带深层湿气藏。  相似文献   

7.
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由于构造的复杂性和多物源等条件 ,中央隆起带西端勘探难度较大。运用三维地震资料 ,结合临区地质分层 ,对该区进行了综合地质研究 ,详细分析了该区的地层和沉积特征 ,构造面貌和油气成藏条件。研究表明 ,该区发育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构造 -岩性油气藏及地层不整合油气藏等多种油气藏 ;油藏纵向上从沙三段—沙一段都有分布 ,平面上由南向北油气藏的层位依次抬高 ,全区各层位油气藏叠合连片构成复式油气藏。并指出下一步勘探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构造变动与油气分布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濮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内富含油气的凹陷,凹陷内的中央隆起带是主要的油气聚集带。该带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块断抬斜、重力滑动、反拖牵引、盐岩拱升等多种形式的构造变动。块断抬斜的结果产生了右行雁列的卫城、文留、桥马抬斜亚带及低抬隆带和高抬隆带,重力滑动形成了广泛分布的重力滑动断层和数量众多的顺向断鼻构造和逆牵引背斜;反拖牵引造成了断阶背景下的断鼻构造;而盐岩拱升则促成该带下垒上堑的“镜像结构”,并在深层形成盐背斜和反向断块以及构造-岩性圈闭,浅层形成对倾的阶梯式断层和一系列反向断块构造。多种构造变动不仅控制着各类构造的形成,而且制约着油气的聚集和分布。文中提供的实例表明,采用构造变动与油气分布相关分析法,是提高该带油气勘探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构造岩相带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是多期、多种应力方式作用下形成的复杂断裂构造带,控制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洪积扇、近岸水下扇、陡坡深水浊积扇和近岸砂体前缘滑塌浊积扇等6种沉积体系发育,发育了3种构造岩相带:铲式陡坡断裂冲积扇、扇三角洲和小型辫状河三角洲构造岩相带,潜山台地陡坡断裂带洪积扇、扇三角洲构造岩相带,阶梯式陡坡断裂带小型洪积扇、滑塌浊积扇和深水浊积扇构造岩相带;有砂体上倾尖灭、差异压实背斜、断层封闭遮挡、薄泥岩封盖和浊积岩透镜体等5种成藏模式。研究陆相断陷湖盆陡坡带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对预测复杂岩性油藏分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油气输导体系沟通烃源岩和圈闭,在油气成藏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以黄河口凹陷中央隆起带新近系为研究目的层,基于层序地层发育特征,分析研究区4个油田的实测地层压力系数,进而探讨不同地层压力系数条件下的油气输导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正常地层压力条件下黄河口凹陷中央隆起带新近系发育低地层压力系数—高渗透性储层油气输导体系、高地层压力系数—中等渗透性储层油气输导体系和中等地层压力系数—高渗透性储层油气输导体系。黄河口凹陷中央隆起带的凹陷区—缓坡带的馆陶组与明下段V油组、缓坡带—凸起区的明下段Ⅲ油组以低地层压力系数—高渗透性储层油气输导体系为主,凹陷区—缓坡带的明下段Ⅲ油组以高地层压力系数—中等渗透性储层油气输导体系为主,凸起区以中等地层压力系数—高渗透性储层油气输导体系为主。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断陷盆地中央隆起带地热能开发地温场建立难度大的实际,采用井筒测温法、SiO2地热温标、钾镁地热温标、钠钾地热温标等建立地温场,研究地温场分布的控制因素,建立地温场发育模式。结果表明,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沙二段—第四系可以划分为地表变温带、第一增温带、第一保温带、第二增温带、第二保温带、第三增温带和第三保温带共7个温度带。采用SiO2、钾镁、钠钾地热温标等方法求取了地温。综合研究区内地层对比、构造、储层、测井等地质研究成果,利用测温及化验资料,垂向上划分了6个砂组,建立了地温场的地质模型。地温梯度变化主要受中央隆起带底部塑性物质、主断裂分布、岩性、地层层位、砂地比控制。根据中央隆起带的地热成因及发育特征、温度及产水量,建立了该区的地热系统发育模式,划分为热扩张带、高温裂隙带、高温致密带、中温致密带、中温热水带、低温热水带和封盖带7层结构,从热源、盖层、热储层、热流通道、封闭性几方面分析了地热系统发育成因。  相似文献   

12.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博兴洼陷烃源岩为沙河街组三段中、下亚段和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暗色泥岩,原油探明地质储量主要集中在沙三段和沙四段砂岩储层中。在恢复东营凹陷博兴洼陷热史的基础上,对烃源岩段成熟史、生排烃史和油气聚集史特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①至少存在两期原油的生、排烃过程,第一期为30~25Ma,第二期为16~0Ma,特别是距今5Ma(馆陶组沉积末期)以来,石油大量生成并排出形成现今的油气分布格局,而现今主力烃源岩段仍处于大量生油阶段;②沙四段原油的生成量和聚集量都明显大于沙三段,说明主力烃源岩段的生、排烃特征对原油纵向分布具有一定控制作用;③在沙三中、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共划出7个距离源区较近的有利油气聚集区,而缓坡带虽处于油气低势区,有利于油气的聚集,但烃源岩成熟度低,并且来自于洼陷区的原油受博兴断裂带阻隔,导致博兴缓坡带油气聚集量小。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地层压力、流体势,结合原油密度及地层水矿化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了东营凹陷北带中浅层油气运移优势方向。中浅层主要发育断层、砂体及不整合3类油气运移通道,形成了砂体–断层–砂体、断层–砂体–不整合、断层–不整合3种组合类型。这些组合类型对研究区油气成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控制了油气运移模式,形成了反"Z"字型输导运移模式、阶梯状输导运移模式;其次,控制了油气空间分布特征,断层–砂体–不整合型和断层–不整合型决定郑家–王庄地区油气具有"多层系分布、油气藏类型多样、运移距离远"的特征,单一的砂体–断层–砂体组合类型决定胜坨、单家寺地区油气具有"油气藏类型单一、运移距离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油气突破领域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以发育多套烃源层系、多种储集类型、多类圈闭与油气藏、多期油气充注、多种成藏组合为基本特征,是典型的大型油气聚集带。基于当前钻井与地震勘探等资料以及地质综合研究,推论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油气新突破与新发现的主要领域是奥陶系礁滩相和加里东期古岩溶、志留系和泥盆系"不整合三角带"、寒武系盐下白云岩等。在加强重点勘探的同时,要进一步强化上述领域的针对性研究和做好勘探技术配套攻关,形成行之有效的综合勘探技术。  相似文献   

15.
随着勘探开发工作的深入,形态清楚、规模较大的构造油气藏探明程度已很高。自然地,岩性、地层等复杂隐蔽型油气藏成为各油区勘探的重点。复杂断块油气藏是一种重要的隐蔽型油气藏类型,占有陆相断陷盆地很大的储量份额,但这类油藏构造复杂、隐蔽性强,识别与描述十分困难。本文以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为例,系统总结了地震正演模拟、相干分析等地震解释技术及其在复杂断块油气藏勘探开发中的应用情况,期望对相关地区勘探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盐构造是由于岩盐和其他蒸发岩的流动形变所形成的地质体。世界上大约有60%的含油气圈闭与盐构造有关。在地震和探井资料基础上,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盐构造为切入点,探讨了该构造的物质基础和动力之源,并将其发育分成3个阶段:发育初期、发展期和稳定期。同时,分析了该盐构造发育对沉积地层的影响,指出盐构造形成后的外形与当时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有一定关系,该地区的气候在盐构造稳定后向干旱期转化,与盐构造发育有关的断层破坏了油气藏的形成,使该地区地层复杂化。盐构造的研究在国内尚不成熟,它应是今后勘探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四段盐膏层和沙三段超压泥岩层等塑性物质的存在,为弹性基础悬臂梁理论在该区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自沙四段沉积晚期开始,东营凹陷东段的受力以及变形状态就类似于以下伏盐膏层为弹性基础,以南部广饶凸起为固定端,以北部陈南断层为自由端的弹性基础悬臂梁,在自身重力以及上覆沉积物载荷不断增大的情况下,自由端的沉降幅度逐渐增大,使得盆地整体呈箕状产出,在这个沉降过程中,塑性物质不断流动聚集,对上覆地层造成拱升,从而形成中央背斜带.此后悬臂梁又一分为二,单独作用,继续推动着整个凹陷的演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