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怀念父亲     
孔宪文 《美容院》2023,(1):96-97
<正>1957年,我作为家里的第五个儿子来到这个世上,记忆中的家有诚恳朴实的父亲、慈爱贤淑的母亲、精明豁达的兄长,一家人温暖幸福,相亲相爱。对于父亲,最怀念的就是与父亲晚年一起度过的时光。踏实做人,诚恳做事1994年,我骑着三轮车接父亲到家里,从此这个小家庭多了一个睿智的长者,与父亲一起生活的日子温馨且幸福。父亲平时喜欢喝些小酒,更喜欢茶余饭后给我们讲他年轻时候的经历,记得父亲回忆说过,  相似文献   

2.
在我儿时印象里,不到五十岁的父亲头发已经花白。一年到头,家里很少见到他的身影,不是到市县开会,就是下乡。好多个春节,父亲都是在工地上过的。只有一年春节,父亲是在家过的。那年他和通讯员坐客车返回,临时在市面上买了些鲫鱼。有父亲在的春节,家里显得十分温暖和踏实,年饭也比往日丰盛。我们穿着新衣在小院放着鞭炮,追逐嬉闹,喝着母亲熬好的香浓鲫鱼汤,心里感到无比幸福。可之后不久,辛勤工作的父亲被打成"走资派",停发了工资。母亲受此牵连,和父亲双双被下放到山区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  相似文献   

3.
感恩的茶     
我初中毕业以后考入了师范学校。在送我去汽车站的途中,父亲语重心长地叮嘱着,让我要注重学习知识,要锻炼身体。父亲还说,不能忘了家里的叔叔们和他们对我的培育之情。我从小就在叔叔们的关怀中长大,又怎么能忘了他们呢?  相似文献   

4.
家乡饭     
我家有一块水田,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起起落落。 记得那是1981年,我在县城读高中。有一天,父亲风风火火地来到学校,把我从教室里叫出来,拽着就跑。我问家里出了什么事,父亲边走边说:“村里分田到户了,你从小手气好,快跟我回去抽签。”  相似文献   

5.
工作了一周.每个周末我们都会回家.一来看看母亲.二来也享受一下母亲的厨艺,那感觉就像是小时候在母亲怀里撒娇。这个周末照例回家.我却发现家里冷锅冷灶.父亲愁眉苦脸,母亲却躺在床上一脸病容。父亲告诉我,母亲已经病了两天了.怕影响我们工作,没敢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6.
父亲再婚前,征求过我的意见,我心里虽然老大不乐意,还是点了头。父亲是出租车司机,每天早出晚归,自从妈妈去世以后,他回家连口热饭都吃不上。看着父亲日益消瘦的身体和渐渐斑白的双鬓,我也很心疼,也觉得需要有个人来照顾父亲。我寻思着,我上高三,住在学校宿舍,两周才回一次家,在家又能呆几天?只要继母对父亲好就行了。  相似文献   

7.
我和先生每年都会利用假期到外地或外国走一走,每次经历总是能带给我们很多快乐的回忆和一些承载这些回忆的纪念品,我会把它们摆放在家里,渐渐的,在100平方米的屋中填满了两个人的书籍和各种宝贝。行走只为扮美家,因为家的每个角落里都沾满了我美好的回忆。  相似文献   

8.
父亲的饭盒     
闫桂林 《饮食科学》2004,(10):46-46
家里有一个父亲留下的铝制饭盒。桶状的结构,马蹄形的盖子,打磨得滑溜光鲜的银白色外表,说不上精制,甚至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还有些“老土”,可几次搬家,都被我从收破烂人的手中解救了下来。因为这是父亲留给我的唯一纪念,因为它是我童年记忆的一个缩影,更因为它是那个特殊年代刻骨铭心的印证。  相似文献   

9.
在西海固生活过的父辈们,似乎都特别钟爱罐罐茶,我的父亲也不例外。从我记事起,父亲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喝罐罐茶,喝完才上山干活,雷打不动。那时候家里穷,没有电炉子,父亲每次喝茶之前都得先生火,烟熏火燎的,呛得人直咳嗽。要是遇上阴雨天,木柴湿漉漉的,不易点燃,家里更是被父亲折腾得乌烟瘴气。这时候,母亲往往会埋怨几句,但父亲不急不恼,眯着眼,继续捣鼓他的火炉子。直到红红的火苗呼呼窜到外面来,他才不紧不  相似文献   

10.
田维帅 《四川烹饪》2006,(12):32-33
我来自农村,父亲是木匠,从我记事起家里就供着“鲁班师”,据说农历六月十四就是“鲁班师”修真得道的日子,而我家每年都会在这一天插香点烛摆上供品,以祈求保佑父亲事业顺利。今年也不例外,当我和母亲在香堂忙活时,母亲忽然问道:“娃儿,你们厨师拜的是哪位神仙呀!要不妈也给你供上……”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当时就在问自己:厨师的祖师爷是谁呢?  相似文献   

11.
年轻时的父亲每饮必醉,总在黄昏之时,歪歪倒倒地回到家里。母亲把他扶到床上,不管不问,任他吐或睡。到第二天,他自然酒醒了。我一直很诧异,父亲喝醉后是怎么记得回家的路的。有一次我问父亲。父亲摸摸头,说他自己也不知道,  相似文献   

12.
茶与雅     
喝茶总是一件雅事,亦是一种文化。小时候,我家里也喝茶,那时条件有限.喝的是路边摊上买来的廉价茉莉花茶。只要有茶叶,家里那把藤编壶套里的细瓷提梁壶便会摆在了桌上。父亲抓一把茶叶入壶,把水烧得滚开,滴到地上先听“噗”一声响,再高高沏下。有了茶,父亲便晃着腿坐在家里那个老式摇椅上,优哉悠哉,品着他的茶,似乎就忘记了一切。那时,我沾光,尝过父亲的茶,清香可口。  相似文献   

13.
我父亲是厨师,对做饭很有“研究”.这不光体现在他的业务水平上,就连做家常便饭,他也有独道见解:在家里做饭不能像在饭馆,一没有原料,二没有时间,三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较大.所以,做家饭随意性很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什么就吃什么”.但“大路  相似文献   

14.
我爱田园风     
喜欢温暖的田园风,喜欢家里到处摆放着我从各地淘来的家居饰品,喜欢充满细节和趣味的家。  相似文献   

15.
重返哈瓦那     
厨师David Guas和他从古啦的父亲50多年后首次回归故土,在晗瓦那享受了一次地道的古巴美食之旅。1959年1月1日,当Mariano Guas得知古巴的独裁者巴蒂斯塔已经逃往海外的时候,他只有13岁,还呆在哈瓦那的家里。“那时候气氛很悲观,我很害怕,”他回忆道,“我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对我意味着什么。但是不久我就意识到我的生活要改变了。”年轻的Mariano几个月以后就开始了在密西西比州的寄宿学校生活.从此他再也没有回过哈瓦那。  相似文献   

16.
我的父亲。唯一一次见过父亲的眼泪,那日我穿着红婚纱,跪别父母。说好不要流眼泪,快快乐乐把我嫁出去。他逃到墙角偷偷抹眼泪,这种含蓄是他的方式。他是天资聪颖有志向的男子,念得高中成绩优秀,然而祖父有七个孩子,祖母的姐姐死去的时候又托付给他们两个孩子,一家十一口,身为长子的他必须牺牲,辍学而成为最强壮的养家助手。做一切农活并学习一门木匠的手艺,他显然并不想一直埋没在村庄里,于是拖家带口去了县城。后来到了县城,他却因为生意要辗转各个地方,总是很少在家里。但他是爱我的。小时候他喜欢把我举得高高,我惊吓得呀呀叫,一回到地面又讲还要,他满足我的小要求。他喜欢我,觉得我一点即通,然后他开始把我当儿子在养,给予厚望期待我的人生。从小灌输的理念,是要努力有上进的心,这属于一个男子的价值体系和格局。  相似文献   

17.
黄洪渊 《四川烹饪》1999,(12):27-27
菜根入肴不但能物尽其用,而且只要烹制得法,仍不失其为美味。另外,有不少菜根还具有药用价值。记得小时候,我家阿婆就用菜报做过不少的菜,如:八月瓜(佛手瓜)根烟肉、牛皮菜根沙固锅肉、侧耳根(鱼腥革)根炖蹄花等等,这些都给我什1家带来了许多美味享受。后来阿婆去世了,我就很少吃到用菜根做的菜,菜根也在我的记忆中渐渐地淡忘了。前不久,我回家探亲,父亲做了一道莱,味道很鲜美,特别是其中的辅料,脆嫩爽口,清香宜人。我忙问父亲:一这是什么东西做的?”父亲笑着说:“你猜一下呢?”我说出了竹笋、萝卜等好几个品种,父…  相似文献   

18.
1941年我出生在湖南浏阳的一个小山村,早在孩提时期,我就有一个家具梦——做一名家具人. 这个梦的诱因与我的父亲有着密切的关系.我父亲年青时是一个乡村木工,或在家里的作坊里承接乡邻的来料定制家具,或背着木工工具上门加工.从我记事起我就目睹了父亲用斧、锯、刨、凿等手工工具将一根根原木(主要是杉木)慢慢做成家具的零部件,最...  相似文献   

19.
茨菰忆     
徐永清 《中国烹饪》2011,(4):115-115
我从小就喜欢吃茨菰,对茨菰是有感情的。那时我们所吃的茨菰都是父亲种的。我的父亲会种地,当然也会种茨菰。我们虽住在城里,但那时我们家附近有着许多空地、荒地,也有河滩。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左邻右舍都忙于小开荒,种些蔬菜瓜果,用来改善生活。  相似文献   

20.
正这个以乌鸦为主题的系列版画,是源自自己的经历、有感而发的创作。那些关于丢失了的家的回忆,被分解、整合、融人作品中,以此聊以自慰,让自己更坚定地继续走下去。小时候家里生意破产,不停搬家,父亲去世,栖身之所成了我渴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如果我说自己是个游荡的孤魂野鬼也不过分,因此,流浪、迷失、无助、没有安全感,是我想表达的情绪。我认为‘家‘除了居住之外,更是储存自己脆弱内心的地方,当伤心绝望时回到家,哪怕只是想起家,都会给予你巨大的慰藉。人们常说生活一半是回忆,一半足继续。对于一只无家可归的流鸦来说,生活更多的是继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