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针对葡萄花油田低产井较多,且热洗压产污染油层,影响油井有效时率的实际情况,优化设计了低产井热洗不压油层节能管柱,本文在介绍该管柱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结蜡的影响,一部分油井必须靠定期热洗来维持正常生产,以便提高效率,延长免修期。对于地层压力低、油层发育差的低产液井,运用传统的热洗工艺从套管注入热水,依靠高压清蜡,易污染油层,同时由于排量与泵效低,洗后含水恢复期较长,而应用蒸汽洗井,既能提高热洗温度保证充分化蜡,又能减少油层污染,缩短含水恢复期。文中从理论上分析和计算各种蒸汽量条件下对低产井热洗的可用性,并加以试验,为以后低产井热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转油站掺水热洗分开流程改造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转油站加热炉洗并不能满足系统内所辖的高产液井较多或含有部分低产液井的情况,存在着升温没有针对性的问题。对集输半径长的二次低产井,热洗效果差,洗井周期短,结蜡现象严重。而实施掺水热洗分开流程,利用一台二合一加热炉作为热洗炉,一台掺水泵作为热洗泵,实现单炉-单泵-单独计量间-单井的洗井操作过程,能够充分保证热洗井的温度、压力。在相同的洗井时间和洗井水量的情况下,洗井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抽油机井常规热洗由于洗井液倒灌油层,造成热洗后压井现象,致使热洗后含水恢复的时间较长,同时由于热洗过程中,热量损失较大,影响热洗的效果和质量。本文就HRT滑套式热敏器——即俗称温控式洗井封隔器在抽油机井热洗中的效果做以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超导清蜡热洗车在萨南油田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常规热水洗井存在洗井介质用量大、热效率低、易造成油层污染、易产生油层倒灌、产量恢复慢的问题,研制了超导清蜡热洗车。采用超导和PLC自动控制技术设计的超导清蜡热洗车具有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升温快、热效率高、能耗低的特点。采用该热洗车对萨南油田82口抽油机井进行了试验性洗井,试验结果表明,超导清蜡热洗对于产液在20~30t/d的井洗井效果最佳;对于产液小于10t/d的井,排蜡效果不理想,洗井效果较差。建议将此种热洗方式作为普通热洗流程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6.
两种不压井,防污染油层的热洗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传统热洗工艺循环路径长,热能利用率低且在低能低产井中热洗液易漏失污染油层或压死井问题,采用机械洗井阀和温控封隔器两种新型井下工具改进了传统热洗管柱结构,并对三种热洗管柱的热洗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新型热洗工艺技术克服了传统热洗工艺的不足,可满足不同井筒条件,该工艺技术不仅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降低劳动强度,减少油层污染,也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化学生热清蜡技术在油田节能降耗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中针对油井热洗带来的能耗及其对油井与地层造成的伤害等问题,研究可以取代抽油机井热洗的化学生热清蜡技术。该技术可节省油井热洗耗费的天然气、电、水等能源,是一条适合大庆外围低产低渗透油田提高整体开采效益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中对集中热洗的原理进行了论述,解决了热洗中主要技术问题,对现场应用情况及效果给予评价,并得出结论及建议。集中热洗方法解决了天热洗流程井多雨季影响问题,可提高抽机井运转时率,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热洗是机采井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清蜡方式。热洗时洗井水侵入地层,尤其是地层压力较低的机采井,对地层造成较大的伤害,不仅降低机采井的有效时率,浪费能耗,甚至导致产量下降难以恢复。针对以上问题,从理论上对机采井热洗压油层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机采井热洗可导致地层进水。研制的机采井洗井器热洗免压油层技术,起到了防止洗井水侵入地层的作用,通过现场试验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机采井热洗免压油层的目的,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热洗清蜡的危害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各油田油井清蜡广泛采用热洗方法,该法虽然操作简便,见效也快,但却存在诸多弊端,如热洗周期短、影响原油产量大和热洗液倒灌严重等。若用原油作热洗介质一则由于原油热容量低而使工作量增加,二则油层污染严重。笔者经大量观察、测试和计算,提出6项改进措施,对油井结蜡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针对聚驱井泵况管理难度大,热洗周期短,检泵率高和有效时率低的特点,结合北西块实际,从提高泵况管理水平,延长聚驱井热洗周期,降低检泵率和提高油井有效时率的角度出发,通过现场试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热洗周期和热洗方法,实际生产应用表明,该法在节能增效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胡文瑞  何欣  鲍敬伟  张洋 《石油学报》2014,35(2):395-401
美国低产井数量庞大,其平均单井日产量仅为整体平均单井日产量的1/6,80% 的低产井生产了20% 的原油,但对美国原油产量具有重要意义,美国低产井管理经验值得借鉴。中国同样面临多井低产的挑战,低产井可分为3种类型:1低品位储量低产井;2高含水低产井;3低产不出液井。预测当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可采储量采出程度上升到90% 时,低产井井数比例将增至2/3,产量将占29%~35%,合理利用和保护低产井对于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稳定及提高单井产量的主要措施包括:重大开发试验转变开发方式提高稠油、滩海等低品位油田单井产量;老油田二次开发和注水开发专项治理工程提升高含水油田单井产量;水平井规模应用与储层改造技术突破提高低渗透油田单井产量等。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各大油田在井筒热洗清蜡过程中普遍存在热洗液倒灌储层,易造成储层堵塞的现象,针对此问题,研制了防倒灌回洗阀,该装置主要由反向密封皮碗及单流阀组成,成本低、结构简单,现场试验表明,该装置热洗液返排率达到94%以上,可有效防止热洗液倒灌地层。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低压、高渗、水敏严重油藏常规热洗清蜡污染油层、油井恢复期长的问题。完善了洗井单流阀、过滤器、热洗检测器的空心抽油杆热洗清蜡技术,将空心抽油杆及配套洗井单流阀下入结蜡井段以下,洗井时建立空心抽油杆和油管的循环通道,依靠杆管表面的热传导,加热融化沉积在杆管上的蜡及杂质,并被产出液带出井筒。避免了热洗介质污染油层,克服了传统油套反循环热洗清蜡工艺的弊端,提高了油井的有效生产时率。以泵深2000 m为例,平均节约热洗介质40~50 m3,油井恢复期只有常规热洗的15%左右,节省热洗消耗的燃油65%左右,是一种高效节能新工艺。  相似文献   

15.
随着螺杆泵应用规模的逐步扩大,螺杆泵井的结蜡及热洗问题表现的越来越突出,如何制定合理的热洗周期一直是困扰油田各采油厂管理的一个难题。围绕这个问题,萨中油田开展了延长螺杆泵井热洗周期的实验研究,摸清了螺杆泵井结蜡规律,并且运用功率法确定了科学合理的热洗周期。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热洗和井口点滴药剂等清防蜡技术。用水热洗清蜡方法影响油井产量,并消耗大量的天然气、水、电等能源。井口点滴清防蜡药剂方法由于无法保持井底药剂浓度连续稳定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只能延长清蜡周期不能免清蜡。为此,大庆油田采油一厂在二矿开展了应用流动改进剂实现免热洗、常温输送的试验,完全实现了机采井免热洗,常温输送,节电、节气、节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致密油气井抽油泵和井口气锁的问题,应用了压力激动快速释放井口油压的方法。此方法仅用一人在井口操作就能实现,满足了致密油气井的正常生产,有效时率提高50%以上,每月节省热洗15次,节省燃油4500~6000 kg,节省热洗用水600~750 m3。同时,该方法施工简单、安全,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为同类致密油气井开采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8.
狮子沟浅层随着注采井网的不断完善,注水井区地层能量得到补充,开发形势逐年好转,平均单井日产油量逐年上升,但是部分井产量较低,含水上升快,本文主要是分析总结出狮子沟油田N1油藏低产井低产的原因并提出挖潜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油层压力低、产量低的抽油机井因清蜡时,热洗水大量入油层后影响产量这一难题,而试验的一种新型清蜡工艺技术。该项技术与常规清蜡相比不但解决了热洗影响产量的问题,节能效果也较明显,是目前解决无热洗流程抽油机井清蜡的最佳工艺技术,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石油化工应用》2017,(1):42-47
油井热洗是保持油井正常生产最常用的维护措施之一,但影响油井热洗效果的最重要因素是热洗介质在整个井筒内的温度分布,若洗井温度、洗井排量等参数设置不合理,热洗介质在井筒结蜡段的温度就会低于熔蜡温度,进而使得洗井效果不明显,或者洗井后产油恢复周期长,甚至出现洗井后产量急剧下降等现象。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建立了油井热洗时井筒温度分布数学模型,通过模型可以直观的反映油井热洗时井筒内的温度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对洗井温度、洗井排量对热洗井筒温度分布规律进行了讨论,同时提出了油井热洗时工艺参数优化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并在W15-12井油井热洗进行了现场应用,W15-12油井通过热洗参数优化后,洗井过程中上下行电流和载荷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实现了较好的清蜡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