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核磁共振测井(NMR)用于评价低阻储层的历史已有好几年了。最普通的方法是以不同的等待时间或回波间隔测量两种信号,其解释方法与流体响应的假设有关,对信号所作的分析只局限于一种探测深度而不考虑信号采集时的状况。但是,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在单一探测深度范围内,流体饱和度变化很大,特别是在油基泥浆井里。新一代的NMR测井仪能以多种探测深度采集多维信号,毋需流体响应的先验知识,结合与模型无关的可靠的反演技术,可探测和定量计算烃类物质。同时在每一种探测深度下分别考虑侵入的不同影响大小,能得到各种流体更为精确的饱和度。本文讨论了两种NMR新方法和一种密度一NMR孔隙度法(DMRP)在识别气和计算低阻一低反差储层中井下气体体积的应用。第一种NMR新方法是一种综合流体描述模式,它可在两种探测深度下分别测量分子扩散率、T1和T2驰豫时阍。第二种NMR新方法是使用NMR高分辨率模式探测可能被低分辨率测量而遗漏的薄层,也可在两种探测深度下使用不同的极化时间帮助探测轻烃。DMRP利用密度和NMR孔隙度计算冲洗带孔隙体积和含气饱和度。给出的大量现场实例体现了这三种方法在含气泥质砂岩地层中应用的价值。每一个例子中由NMR得到的饱和度都要与传统的基于电阻率分析得出的饱和度进行比较。在有价值的地方,使用压力和取样资料会使解释结果更合理。 相似文献
2.
3.
我国各含油气盆地勘探实践表明,低电阻率油气藏储量丰富、产能高,是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也是老井挖潜的主要目标。由于低电阻率油层成因复杂多样,给用测井资料对其进行评价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必须采用适于低电阻率油层的测井评价技术。通常,低电阻率油层是由高束缚水含量引起的。依据多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理论,根据油水相对渗透率实验结果,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油水相对渗透率模型,在准确确定含水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的基础上,可用油水相对渗透率评价此类油气藏。实例证明,该方法不仅简单易行,而且可大幅度地提高解释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对华北油田9个地区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类型、储层"四性"关系及分布规律的分析研究,根据不同的地层背景,分3种不同低电阻率类型(细岩性、层状泥质、泥浆侵入),选取对低电阻率储层类型有明显显示的综合指数、粒度中值、粉砂指数、小孔径孔隙比例、孔喉半径及反映储层侵入特征的侵入半径等作为判别指标,建立了低电阻率油层类型判别模型;应用模糊综合判别法定性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类型.同时综合不同区块地质特征、储层参数及油水层研究成果及核磁共振、阵列感应测井资料,编制了低电阻率油层分类识别程序,极大提高了低电阻率油层解释和油水层综合分析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低电阻率油层成因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的轮南侏罗系JⅣ、吉拉克三叠系TⅡ和哈得逊石炭系CⅢ低电阻率油层的电阻率最低达0.45Ω·m.与水层的电阻率几乎相当。在分析其特点及成因的基础上,分别针对导致低电阻率的黄铁矿、黏土矿物以及高矿化度束缚水等附加导电因素,利用毛管压力资料,建立了油藏物性、油层高度与含油饱和度的关系以及采用高温高压岩电参数等不同的解释评价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图7参4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低电阻率油层发育,常规测井、录井难以识别而导致该类油层漏失,这是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的难点之一,而地层束缚水含量高是引起该盆地油层电阻率低的主要原因。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了多种评价低电阻率油层的录井方法,分别为:利用全烃、重烃、湿度比、平衡比和C3/C1的曲线组合特征评价油层的气测录井方法,利用含油气总量与孔隙度交会图板确定地层的含油性、利用轻重烃比与含油气总量交会图板评价油层的岩石热解录井方法,利用总环烷烃含量、降解指数(nC7/MCYC6)、水溶指数(Bz/CYC6)、总环烷烃含量与降解指数交会图板和水溶指数与降解指数交会图板评价油层的轻烃录井方法,用t2谱图定性识别储集层流体性质和用M-交会图板对储集层含油性进行精确解释评价的核磁共振录井方法。实际应用表明,这些录井方法在鄂尔多斯盆地低电阻率油层解释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其他地区低电阻率油层评价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详细分析低电阻率油层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外对低电阻率油层研究的现状。低电阻率油层主要分为内因、外因和复合成因3类,内因包括油层中含有高矿化度地层水、油层中含有较多的束缚水、粘土附加导电性、油层微孔隙发育、岩石骨架导电及岩石强亲水等;外因包含钻井液的侵入,油、水层对比条件发生变化,深侵入与测井探测范围有矛盾等;既有内因作用也有外因作用的则为复合成因。其评价和识别方法主要分为定性和定量2个方面。评价时应采取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并且与成因机制相匹配,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识别低电阻率油层。 相似文献
9.
10.
大港油田原始低电阻率油层地质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原始低电阻率油层 ,挖掘油田潜力 ,选取了大港油田原始低电阻率油层作为研究对象 ,进行地质成因分析。原始低电阻率油层是指油层电阻率原本就低而非受外在因素 (如泥浆侵入、层厚、上下围岩及测井系列等 )影响而形成的低电阻率油层。通过对原始低电阻率油层地质成因、机理的分析 ,发现形成原始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地质成因是弱水动力沉积条件和成岩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而这些成因则受沉积及成岩作用的控制和影响。因此 ,预测原始低阻油层的分布要从地质作用出发 ,结合对沉积条件、成岩演化、圈闭构造等的认识和成果来进行 ,最终确定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1.
12.
低电阻率油层成因机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低电阻率油层成因复杂多样,目前多是区域性低电阻率油层成因研究。文中结合国内研究现状,将其成因机制划分为原始成因、工程成因和复合成因3类,并全面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各个成因机制。不同地区,不同层位,应结合其具体地质特征和施工条件进行分析,以找出其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核磁共振测井资料是从北海的一口复杂岩性储集导的井采集的。所有的储层段都有钻井取心。为了对岩心核磁共振和岩心含水饱和度进行测井刻度,使用了低浸取心钻头和含示踪添加剂的油基泥浆。 相似文献
14.
《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31(6):958-0
With the continuous growth of exploration of Tarim Basin, some low resistivity oil formations were discovered in succession. The lowest resistivity value of the oil formations is 0.45Ω·m which is the same as the value of the water formations.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growth of reserves and output to identify and evaluate the low resistivity oil formation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pyrite, clay and high salinity bound water which lead to the low resistivity of formations,the relationships of reservoir properties,pay thickness and saturation are obtained using the capillary pressure data and the rock electrical parameters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are presented,with the different evaluation methods,good results are achieved. 相似文献
15.
常规测井,如密度测井、中子和电阻率测井的联合使用,证实在评价正常的储层时非常有效,但是对于低电阻率储层,用常规测井来精确确定其岩石物性参数是非常困难的。本文例举了两个低电阻率储层的实例,在这里常规测井不能确定低电阻率和低反差电阻率储层的主要岩石物性。这些储层的问题是,在常规测井解释显示出的高含水饱和层段,产出了无水的烃类。在低电阻率反差储层的实例中,用电阻率测井很难确定油水界面。核磁共振(NMR)测井是唯一能提供储层产能附加信息的一种补充方法,NMR的主要限制是采集数据的成本和时间。本文显示在低电阻率储层的实例中,NMR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具,能帮助准确地确定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在NMR数据的分析中,使用了多方面的NMR技术:(1)用于流体识别的T1/T2比,(2)用NMR推导的孔隙度和总孔隙度之间的差异来确定粘土矿物的类型,(3)NMR松驰特性可识别流体组分和岩石特性。本文提供了低电阻储层的四个例子。低电阻率储层NMR数据的分析能帮助确定这些层段的产能,确定岩独立孔隙度和区分束缚水和自由水之间的差别。对于低反差电阻率储层的实例,含水地层和含油地层之间有很小的电阻率反差,但NMR能识别两种地层的流体组分以及油柱高度,这主要是基于高反差的NMR松驰参数。 相似文献
16.
17.
低电阻率油层解释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储层岩性变化形成的低电阻率油层是测井解释的一大难题,因为它的电阻率接近或低于临近的水层,使解释常常出现失误,它的成因主要是储层岩石颗粒的相对变细和泥质含量的相对增高,导致束缚水饱和度增加,在沉积单元上,一般出现在河流相砂体的顶部,三角液水下分流河道的天然堤和三角洲前缘末端的朵状砂体等部位;在物性上表现为高孔隙度和低渗透率,在电性上表现为高时差,低电阻率和高自然伽马,解释时给出了时差曲线与孔隙度,渗透率关系的模型,即岩石颗粒愈细,时差值越高,含油饱和度的计算采用修正后的阿尔奇公式,所提方法对于正确认识储层,提高解释符合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20.
白豹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4+5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引起束缚水饱和度高,测井显示高孔隙度、低渗透率.为提高测井解释符合率,研究了该储层低电阻率成因.利用测井、岩心物性、压汞、薄片、水性分析、试油等资料,对正常油层长3和低电阻率油层长4+5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物性、电性特征做了详细的对比研究和评价.分析了6种因素对长4+5储层形成低电阻率油层影响,即:泥质、阳离子交换量、地层水矿化度、高孔隙度、粒度、束缚水饱和度.认为复杂的孔隙结构、高束缚水饱和度、岩性粒度细和高孔隙度是长4+5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原因.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确定束缚水饱和度的方法提高了低电阻率油层解释精度.根据研究结果对白豹地区的B154井进行地质解释,其结论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