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依据协庄井田11105W工作面的物探资料和附近的钻孔资料,对该工作面奥陶系灰岩与徐灰岩的富水性进行了评价及预测,最后对11105W工作面底板奥陶系灰岩同徐灰岩之间岩层隔水能力和导水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得出了奥陶系灰岩与徐灰岩之间有可能产生水力联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水规模注浆治理工作面奥灰突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良庄煤矿51101W工作面奥灰突水治理工程,形成了一套科学先进的、大规模注浆治理奥灰突水的方法,为以后类似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奥陶系灰岩+厚隔水层夹薄层灰岩+煤层的地层结构模式是我国石炭二叠系煤田带压开采的典型存在形式。尽管隔水层巨厚,由于其中夹有薄层灰岩含水层,导致深部开采时突水灾害仍然频发。由于突水系数的局限性,依据隔水层厚度、底板破坏带高度与奥灰导升带高度之和、突水系数将底板隔水层类型综合划分为极薄、薄、中、厚及巨厚5种类型,淡化突水系数在极薄、厚及巨厚隔水层中的应用。 阐述了薄层灰岩在串连奥灰与煤层形成水害的独特作用,定义了深部底板奥灰及薄灰水害概念及突水模式,总结了其五维度特征,概括为充水水源的总源递进、充水通道的面状分散、充水强度的台阶增长、充水时间的滞后出水、充水水源水质的交换吸附,阐明了奥灰水渗透、扩容、压裂、导升经薄灰中转储运形成面状散流的突水机理,提出了相应的突水危险性评价公式P0>3σ3-σ1-Pp+Rm。 针对巨厚隔水层且传统井下底板加固甚至区域治理仍无法完全控制深部突水的现状,创新了全时域与全空域四维度奥灰及薄灰水害的“全时空”综合防治理念,空域上井上下相结合、奥灰及薄灰多层次区域治理与井下薄灰钻孔探治验相结合的全空间多层次立体网状防控布局,创建了全空域立体交叉网络探查、治理、验证、补充的“全空域”立体防治模式,形成了条件评估、探治验补、检验评价、监测保障的全时域“四位一体”技术质量控制流程,创立了“四位一体”立体网状全时空深部底板奥灰及薄灰水害防治方法。 以邯邢矿区梧桐庄井田2603工作面为工程案例,确定奥灰顶面以下40~60 m和20~30 m、薄灰大青和山伏青灰岩为目标实施多层段地面超前区域治理及补充治理,配合野青和山伏青为目标井下补充治理和验证,形成立体网络治理;采用奥灰薄灰水文地质条件评估确定治理目标,用地面区域探查治理、补充探查治理以及传统井下查缺补漏验证前期治理效果,以治理效果检验、底板完整性评价、突水危险性评价、涌水量预测、排水能力评价等全面评估能否回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采取水文监测、微震系统、矿压系统等综合监测手段紧盯薄层灰岩关键层,实现了工作面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4.
矿井底板突水防治一直是新汶矿区煤炭生产中的重大技术理论课题。近年来煤矿经济效益持续下降,为节约开采成本,对拉工作面以其明显优势成为煤矿的合适选择。在综合考虑底板奥灰含水层的富水性、隔水层岩性组合与水压的情况下,对奥灰含水层上部对拉工作面采煤突水规律进行数学分析与FLAC3D数值模拟,分析单一因素对突水的影响关系以及与突水临界煤柱的关系,以期从应力场和渗流场不同角度对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突水是矿山的主要灾害之一,矿井突水一般来势凶猛,常会在短时间内淹没坑道,给矿山生产带来危害,造成人员伤亡.在富水的岩溶水充水的矿区及顶底板有较厚高压含水层分布的矿山区,在构造破碎的地段,常易发生矿井突水.但只要查明水文地质条件,采取措施,矿井突水是可以预防和治理的.山东霄云煤矿1313工作面突水水量大,而工作面无钻孔,两顺槽掘进中发现的9条断层也不导水,判断不是钻孔、断层导水.突水事故发生后,通过水位、水温及水质化验分析,确定为奥灰水,导水通道为隐伏陷落柱.通过对突水点进行盖帽封堵、对突水通道进行注浆封堵,有效地封堵了过水通道,并满足了《煤矿防治水细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分析10-201工作面顶板含水层的突水危险性,采用多元地学信息系统进行含水层富水性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下含水层专题图,采用富水性指数法进行含水层突水危险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别给出太原组砂岩、灰岩和二叠系砂岩含水层突水危险性的分区图,为矿井的防治水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岩溶水突水发生过程表现为非线性动态特征,且受到多控制因素影响。为了明确大饭铺煤矿61114工作面开采受底板岩溶水的影响程度,基于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的研究,以岩溶含水层富水性、底板岩层完整性、隔水层厚度、阻水性能、底板采动破坏深度、安全水头、突水系数等多个指标,结合物探综合探测成果,对工作面突水危险性进行评价。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矿区虽位于准格尔岩溶水径流区内,工作面带压开采危险性较低,但工作面内部小构造较为发育,物探探测工作面内部存在4处可疑岩溶富水区或导水通道,在回采过程中需提前打钻验证异常区,密切关注隐伏贯穿性导水构造。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锦丘煤矿一采区为研究区,研究锦丘矿区奥陶系灰岩的富水性及16煤开采突水危险性并作分析,利用高密度电法、瞬变电磁法及井下钻探相结合来对底板突水危险性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9.
焦易娥 《陕西煤炭》2012,31(6):105-107
对长期以来制约着澄合矿区中深部煤炭资源开发的奥灰岩溶水,从矿区奥灰岩的埋藏分布特征、岩溶发育特征及奥灰岩溶水水文地质特征几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为煤矿安全生产和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矿井防治水工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三河尖煤矿高压奥灰突水原因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出水点水质、周边矿井水文观测孔水位下降、矿井构造形态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得出了21102工作面突水水源为高压奥灰水,通道为隐伏构造,孙氏店断层局部为导水的结论,为矿井的水害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河南新安矿区煤层底板突水评价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安矿系我国大水矿区,煤矿水害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根据河南省新安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构造特征,对矿区煤矿床充水条件分析,明确奥灰水对底板突水危险性影响,并提出防治水建议,期待能对矿区煤矿生产起到参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洁 《山东煤炭科技》2021,39(3):144-146,155
为更好地探查五矿深部奥灰水富水性,对带压开采区域采用瞬变电磁法(TEM)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两种方法进行了煤矿深部奥灰水探查.通过分析研究,确定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在抗干扰能力和工作效率方面更突出一些,更适用于煤矿深部奥灰水探测及水文地质条件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华北型煤田深部下组煤底板带压开采安全可行性,以济北矿区某煤矿高承压水体下组煤首采面采掘为工程背景,结合在该面施工的9个奥灰钻孔和1个奥灰水文观测孔资料,运用突水系数法和底板岩层综合阻水强度法对正常块段奥灰突水的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价与分区。分析表明奥灰突水值大于0.1 MPa/m的区域存在2处;而根据底板岩层综合阻水强度法计算,各个钻孔的综合阻水强度值均大于相应的实际水压值,并把实际水压值与其相应的综合阻水强度值作比值进行分析。2种方法对比分析表明,奥灰突水系数偏大的险区和实际水压与其相应的综合阻水强度的比值大的分布区域基本重合,比较符合实际情况。这为济北矿区及地质条件相似矿井煤炭资源向深部带压开采所引起的底板水防治提供了新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奥灰水水害是矿井建设与生产中的自然水害之一。如果防治不到位而发生突水事故,不仅会影响正常生产,还会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危害十分严重。本文分析了鹤壁矿区奥灰水水害原因,总结了其治理水害的主要经验,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王明涛 《煤炭技术》2012,31(8):75-76
宁武煤田北部平塑矿区煤矿开采受奥灰底板承压水威胁,由于奥陶系灰岩含水层富水性强、水压高、补给水源区域广、隔水层相对薄弱、区内断裂构造及陷落柱发育,致使该区煤层开采受奥灰水严重威胁。煤层开采时,对断层及陷落柱导通奥灰水的危险性分析与研究显得极为重要。文章结合担水沟煤矿9101工作面实际情况,做一些浅析。  相似文献   

16.
保德煤矿属带压开采矿井,煤层底板承受最大水压达到5.3 MPa。为了保证矿井安全带压开采,通过对矿井奥灰含水层特征、突水机理及防治技术进行研究,针对矿井不同水平煤层带压开采所面临的水文地质条件和突水危险性,采用采掘前隐伏导水构造的综合探查与评价和奥陶系峰峰组隔水性能利用2种奥灰水害防治方法,有效保障了矿井近10年的安全带压开采,杜绝了奥灰水害的发生;由此得出隐伏导水构造探查和奥陶系峰峰组利用作为矿井奥灰水害防治关键技术是科学、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柯妍  曾勇 《煤炭技术》2007,26(11):62-65
新安矿系我国大水矿区,煤矿水害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根据新安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构造特征,对矿区煤矿床充水条件分析,明确奥灰水对底板突水危险性影响,并提出防治水建议,期待能对矿区煤矿生产起到参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根据兴隆庄井田的构造特点,分析了构造对奥灰的控制作用及对突水的影响,得出兴隆庄井田奥灰富水性具有从西北向东南减弱,并在其中构造发育部位加强的特点。井田内一些落差较大的断层缩小了奥灰与上覆薄层灰岩和下组煤层的间距,增加了奥灰突水的可能性。研究结果可为兴隆庄井田下组煤的安全开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聚振  孙川  阚磊 《金属矿山》2011,40(8):19-21
南洺河铁矿开采引起覆岩的破坏,容易导致上部水体渗入,威胁矿山的安全。为了保证矿床的安全生产,采用矿压在线监测系统对南洺河铁矿穿脉巷的顶板围岩位移、离层等进行实时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穿脉巷道顶板下沉量最大值为9 mm,矿压显现不强烈。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开采方法下,南洺河铁矿在奥灰水体下开采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奥陶系灰岩富水区带划分的综合水文地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陶系灰岩富水区带划分是矿井水灾害预测与防治的基础,本文利用钻孔岩溶分析和瞬变电磁勘探相结合的水文地质研究方法,研究了奥陶系灰岩垂向上和平面上的富水性,划分了井田富水区带,实现了对矿井范围内水文地质信息的最大利用,形成了适合奥陶系灰岩富水区带划分的配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