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侨乡民居是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侨乡课题的研究,成果丰富,与之相关的侨乡建筑文化研究,在南方民系民居研究的基础上,也日渐深入。近代广东侨乡民居,充分展现了岭南广府、潮汕、客家三大汉族民系民居建筑在近代侨乡文化影响下丰富多样的演变图景。目前的研究现状表明,近代广东侨乡民居文化研究的学科视野亟待拓展,基于民系特征加强比较研究和跨学科综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代厦门与汕头侨乡地方民居审美文化因不同的历史境遇而呈现发展走向的差异,前者主要因外力而驱动,后者则主要由内力主导,继而使二者在中外建筑审美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分化和整合结果。在审美文化分化中,两地侨乡民居表现出享乐性与务实性的差异;而在审美文化整合中,两地侨乡民居表现出外向兼容与内化改良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基于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和历史建筑普查数据,研究借助ArcGIS平台建立南安民居建筑数据库,从而实现对南安民居从微观(建筑类型)到宏观(空间分布)的比较与分析。研究认为,南安民居建筑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经济——水陆交通、文化——侨乡文化三方面的影响。据此,研究将其中的侨乡民居系统划分为沿海保护区、沿江保护区、丘陵保护区、山地保护区,并分别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对侨乡民居进行区域性保护。  相似文献   

4.
陈志宏  贺雅楠 《华中建筑》2010,28(6):122-125
近代租界口岸的开埠与海外移民潮的兴起,闽南传统民居逐渐地受到外来建筑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近代洋楼民居。该文从家族伦理关系、日常生活方式、社会治安状况、地方风水观念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洋楼民居的形成发展与侨乡社会生活变迁的关系,并进一步剖析了侨乡近代民居发展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试图用粤中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相对比的方法 ,分析粤中侨乡民居内部空间构成和外部风格特征的建筑处理手法 ,这些手法是形成富有特色的侨乡风貌的关键 ,为今天侨乡建筑风格的持续发展提出具体可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郭焕宇 《华中建筑》2014,(5):130-134
近代广东三大汉族民系侨乡地区的民居建筑文化,在传统文化与海外文化的碰撞交流过程中发展演化。两种异质性的建筑文化相遇,在广府侨乡表现为外来文化与本地传统文化充分交融的"合流式"融合模式,在潮汕侨乡、客家侨乡则分别表现为外来文化以"融入式"及"嵌入式"模式与本地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7.
粤中广府地区的民居种类多样,尤其在近代时期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产生了骑楼、庐居、碉楼等具有西方建筑特征的民居形式。端芬镇翁家楼位于粤中地区台山市的中部,是五邑侨乡近代民居建筑中的典范,建筑群由 5 座近代民居组成,其中三座主楼造型新颖,极具近代西方住宅建筑特色,两座副楼兼具中西建筑风格。本文通过对翁家楼建筑群布局及建筑单体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五邑近代侨乡民居的开放性、融合性和创新性的建筑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梅州为著名的侨乡,梅州民居形式多样,方、圆土楼、围龙屋、五凤楼等民居形式早已为海内外研究者所熟知,这些民居多为中国传统形式,而由华侨兴建的中外文化交融为特色的民居则鲜为人知。本文介绍的联芳楼就是典型例子之一。  相似文献   

9.
闽南侨乡近代地域性建筑文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志宏  曾坚 《建筑师》2007,(1):72-76
本文采用地域性建筑文化发展的研究视角,从侨汇经济、城市文化、近代营造业兴起等方面,分析了闽南近代侨乡建筑文化形成的社会背景;同时,结合三种有代表性的侨乡建筑类型,研究闽南洋楼民居的文化交融特点与伦理定位,比较洋风骑楼与其他骑楼类型的风格特征与形成渊源,并从地域化设计手法、文化复兴意识、乡土格调与民族情结等方面,分析了侨乡校园建筑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深入剖析了侨乡近代建筑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建筑》2018,(21)
正1.8广东院落式民居1.8.1简介陆元鼎、巍彦钧教授在《广东民居》一书中,把广东民居分为粤中(粤西)民居、潮汕沿海地区民居、客家(粤北)民居,然后还有少数民族民居、书斋住宅和庭院住宅、侨乡民居等。"前言"写道,"广东对外通商与交往早,外来建筑文化和先进技术传入也早,反映出民居中较早地带有与外来建筑文化交流、融合的特点。"其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平面紧凑,类型丰富,组合灵活;二、外封闭、内开敞、密集,  相似文献   

11.
《新建筑》2020,(2)
清末以后的闽南侨乡社会深受安全问题困扰,对防御功能的需求尤为突出。有别于防御性鲜明的聚落民居,闽南侨乡的防御功能与日常生产生活空间紧密结合,具有一定隐蔽性,其防御性空间设计体系有待系统梳理。文章以闽南著名侨乡檀林古村为例,从"村落—组团—单体建筑"三个层级系统解析村落防御性空间特征,并结合空间句法的量化分析,尝试探讨闽南侨乡聚落防御性空间设计的特征及创造性,以期为闽南地区传统聚落的价值判定、村落保护研究及实践、安居工程等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郭焕宇 《华中建筑》2014,(4):122-125
基于建筑美学理论展开分析,近代广东侨乡民居装饰的审美属性包括自然适应性、社会适应性、人文适应性三个层面内容,即经世致用的地域性特征、与时俱进的时代性特征和开放兼容的文化性特征。具体表现为民居装饰材料、技艺的地域性特征;民居装饰在侨汇经济、政治政策、社会治安等多样条件下的时代性特征;民居装饰在材料技法、造型符号以及题材内容等方面中外结合的文化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粤中广府地区的民居种类多样,尤其在近代时期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产生了骑楼、庐居、碉楼等具有西方建筑特征的民居形式.端芬镇翁家楼位于粤中地区台山市的中部,是五邑侨乡近代民居建筑中的典范,建筑群由5座近代民居组成,其中三座主楼造型新颖,极具近代西方住宅建筑特色,两座副楼兼具中西建筑风格.本文通过对翁家楼建筑群布局及建筑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广东地区入手,分析了近代受外国建筑形式影响的各类建筑,主要是教会建筑,住宅建筑(城镇“骑楼”式、城郊乡下“碉楼”式、“教堂区”、宅邸、侨乡民居)以及纪念性建筑等。概述了外国建筑形式传入广东的六种途径。  相似文献   

15.
福建泉州是我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是中世纪世界著名的通商口岸,"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和台湾同胞祖籍地之一。泉州建筑文化集中体现了闽南建筑风格。从闽南地区建筑文化之汇总、典型的宫廷式建筑-古大厝、新颖俊秀的闽南侨乡洋楼建筑三个方面,全面探讨泉州民居建筑布局、建筑艺术、结构技术、建筑材料、建筑雕塑和彩绘、建筑园林等方面的特点,从而系统地阐明泉州建筑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支重要流派。  相似文献   

16.
喜洲镇位于大理市北部,西倚苍山,东临洱海,是大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及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十佳魅力城市大理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白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也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和云南省重点侨乡之一。1987年“喜洲白族民居建筑  相似文献   

17.
立足海西侨乡特色,详细论述了海西侨乡特色小镇建设的策划与设计思路,理顺侨乡特色小镇策划与规划设计关系,指出当前侨乡特色小镇策划与设计存在的问题,并基此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广府侨乡与潮汕侨乡、兴梅侨乡并称广东三大侨乡。广府侨乡建筑以其覆盖地域面积最广、建筑形制最丰富、保存数量最多而成为近代岭南侨乡建筑文化中的代表,它展现了中西建筑文化从接触碰撞到融会创新的历史过程,突出体现了开放性、兼容性、创新性的时代精神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9.
思考缘于2013年完成的一次传统院落式宅院民居建筑的营造实践。项目位于广东,命题是传统院落,却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住宅。业主有意将之作为传世的宅邸,因此对建造质量、建筑细节.建筑用材、建筑构造以及精神寄托有着极高的要求。广东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大量海外侨胞的回乡建设形成了广东侨乡建筑别具一格的特色。这种侨乡建筑不拘泥于延续传统,而是集合了当时较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并融合了海内外建筑的不同做法,形成一种特别的风格流传下来。我们思考的是.在当代建造传承后世的家宅.又应当如何设计?  相似文献   

20.
厦门鼓浪屿地区在近代作为公共租界和城市侨乡,成为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的融合点、冲撞点。鼓浪屿的近代华侨别墅民居庭院在其复杂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之下,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本文综合运用了建筑学、美学和文化学等学科知识和方法,进行阐述近代闽南华侨别墅庭院的空间布局、总体组织、山水运用以及植物配置等方面,以达到加深对华侨别墅庭院广度及深度上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