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C-Mn钢分别加热至760、800和850℃均热120 s后,快速冷却至460℃以模拟热镀锌工艺。退火后对试验钢进行预应变(2%)和烘烤处理(170℃×20 min)以测量其烘烤硬化(BH)值。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拉伸等技术,研究了均热温度对590 MPa级热镀锌双相钢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烘烤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60~850℃范围内退火时,试验钢中未观察到贝氏体组织,微观组织由铁素体和马氏体组成,抗拉强度均达到590 MPa以上。热镀锌双相钢在800℃退火时,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其屈服强度为295 MPa,抗拉强度为606 MPa,伸长率为32.1%,强塑积为19 450 MPa·%。随着均热温度提高,BH值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均热温度为800℃时,BH达最大值81 MPa。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连续退火温度对550 MPa级热镀锌低合金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550 MPa级热镀锌低合金钢经连续退火后基体为铁素体加少量渗碳体,同时在铁素体中含有大量Nb、Ti碳氮化物析出相。在不同退火温度下,铁素体晶粒尺寸相差不大,但Nb、Ti碳氮化物析出相数量随退火温度升高而降低;同时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降低,伸长率增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退火制度下980 MPa级冷轧双相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热轧态的微观组织由铁素体、贝氏体和少量的马氏体组成,经过冷轧后形成纤维状组织。通过热模拟不同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下带钢微观组织与性能的变化,得出最佳的工艺制度:保温时间约为210 s,退火温度为780~820℃。带钢经退火温度为780℃、保温时间为210 s的热镀锌退火后,可以获得抗拉强度大于980 MPa的冷轧热镀锌双相钢。热镀锌退火后,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室温组织为典型的铁素体+马氏体组织,在铁素体基体中观察到了含Mo元素的第二相,呈球状。  相似文献   

4.
传统镀锌工艺已经相对成熟,但高强度的热镀锌产品仍存在很多问题。为适应汽车轻量化所需的高强镀锌基板,由于合金元素含量的增加,会对后续热镀锌产生不良影响。文章针对不同退火工艺对含Mn钢的可镀性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自主开发的实验室模拟镀锌设备分析了Mn含量、退火时间、退火温度工艺参数对钢基表面氧化物的影响。实验表明,在热镀锌退火过程中,钢基中Mn元素会在钢基表面富集形成氧化物,同时随着退火温度的增高、退火时间的延长,表面氧化物数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汽车用热镀锌高强度IF钢在不同退火工艺下析出物的形貌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热轧还是经过不同退火工艺处理,其析出物中存在TiN、TiC、NbC和Fe(Ti+Nb)P等。退火过程中,不论保温时间的长短,退火温度的高低,其析出物均比热轧板中的析出物多。  相似文献   

6.
1000MPa级冷轧热镀锌双相钢的研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金光灿  赵爱民  赵征志  牛枫  刘利 《轧钢》2010,27(1):28-31
介绍了实验室内开发的1000MPa级冷轧热镀锌双相钢的化学成分、热镀锌退火工艺及其室温组织和力学性能。实验表明,实验用钢的Ac_1、Ac_3、Ms点分别为725、850、390℃,经退火温度为820℃、保温时间为80s的热镀锌退火后,室温组织为典型的铁素体+马氏体组织,抗拉强度可达1014MPa,伸长率达13.7%。  相似文献   

7.
实验室研发了一种高铝1000 MPa级的冷轧热镀锌双相钢,从化学成分、热镀锌退火工艺以及显微组织和性能等方面对其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实验钢的Ac1、Ac3、Ms分别为757、950、410℃,经过热镀锌退火后,实验钢的室温组织为典型的马氏体+铁素体双相组织,马氏体精细结构为板条状,且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含量增加,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升高,伸长率保持在12%以上。  相似文献   

8.
李鹏  李人杰  杨雄  黄利 《金属热处理》2022,47(8):223-227
针对高强度热镀锌结构钢SGC570产品的技术要求,选择C-Mn化学成分体系、热连轧+冷轧+连续退火热镀锌的工艺路线对其连续退火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室通过热模拟退火试验、拉伸试验、硬度试验和显微组织观察等手段,得出高强度热镀锌结构钢SGC570产品的再结晶温度为550 ℃,为了提升屈服强度,选择在530~540 ℃之间进行不完全再结晶退火;在工业化小批量试制阶段,通过分析退火温度与产品组织性能的关系对连续退火工艺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工业化生产最佳退火温度为530 ℃。  相似文献   

9.
汽车用热镀锌板连续退火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马国和  肖白 《轧钢》1998,(3):38-42
从汽车用热镀锌原板的生产工艺、典型的退火制度、退火炉的直接加热法与间接加热法诸方面比较,论述了汽车用热镀锌原板的退火工艺;并对锌层合金化退火工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高强度低合金热镀锌板生产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高强度低合金(HSLA)热镀锌板的合金设计思想以及热轧、冷轧工艺对于热镀锌工艺的影响,分析了该钢在改良森吉米尔法生产线上的连续退火工艺制度与带钢的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为更高强度镀锌板的开发和现有产品的系列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HT250灰口铸铁的退火工艺和性能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HT250灰口铸铁在不同温度和保温时间下进行退火,发现试样在750℃加热保温1h的铁素体数量最多、硬度最低。焊接试验证明,HT250灰口铸铁在退火后的焊接热影响区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可满足室温下焊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高强  王溪钢 《轧钢》2007,24(5):21-23
对影响热镀锌Nb+Ti—IF钢力学性能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各段退火温度、带钢速度、退火张力和拉矫延伸率等。结果表明,影响IF钢热镀锌板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是退火温度制度、退火张力和拉矫延伸率。  相似文献   

13.
1 故障现象我厂在加工国产运-7民用客机上的旅客小桌边框时,采用了以下工序:退火→冷加工成型→白色阳极化,材料为硬铝合金(LY12).在经过最后一道工序阳极化后,其表面颜色灰暗,不能得到无色的氧化膜层.通过对两个LY12试片(一个经过退火处理;另一个未经退火处理),在相同工艺参数(相同溶液;相同电流密度;相同温度等)条件下阳极化作对比实验后,发现结果与上述情况相同:即经过退火后的试片表面为灰色;而未经退火的试片表面为白色.因此,可得出初步结论,热处理退火过程是造成铝合金白色阳极氧化颜色变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扫描电镜(SEM)及能谱仪(EDS)观察和分析,研究了镀锌外板表面亮点缺陷的微观形貌和元素组成。结果表明:亮点缺陷主要由氧元素和锌元素组成。去除纯锌镀层后,缺陷位置抑制层连续完整,可以确定该缺陷是由锌灰附着造成的。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控制热镀锌工艺、炉鼻子加湿系统及优化锌灰泵等方法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5.
将C-Mn钢分别加热至760、800和850 ℃均热120 s后,快速冷却至460 ℃以模拟热镀锌工艺。退火后对试验钢进行预应变(2%)和烘烤处理(170 ℃× 20 min)以测量其烘烤硬化(BH)值。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拉伸等技术,研究了均热温度对590 MPa级热镀锌双相钢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烘烤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60~850 ℃范围内退火时,试验钢中未观察到贝氏体组织,微观组织由铁素体和马氏体组成,抗拉强度均达到590 MPa以上。热镀锌双相钢在800 ℃退火时,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其屈服强度为295 MPa,抗拉强度为606 MPa,伸长率为32.1%,强塑积为19450 MPa·%。随着均热温度提高,BH值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均热温度为800 ℃时,BH达最大值81 MPa。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业的发展,对于钢板的热镀锌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热镀锌的工艺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近年来热镀锌钢板的连续退火技术发展变化很大。本文介绍了热镀锌工艺及对热镀锌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并对热镀锌钢板的连续退火炉的相关设备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热镀锌原板变速连续退火工艺参数与其再结晶的关系,在对St01Z钢种进行等温再结晶实测TTT图的基础上,对其变速连续退火再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采用差分法计算了连续退火温度场,再根据再结晶动力学,计算得到热镀锌原板变速连续退火连续加热转变再结晶CHT图.根据CHT图,优化了生产工艺,使机组速度提高了10%.  相似文献   

18.
在HDPS热镀锌试验机上模拟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600 MPa级高铝双相钢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退火温度下,退火试验钢的组织均为铁素体加岛状组织.当退火温度从780 ℃升到850℃时,岛状组织的尺寸增大且面积百分比增加;随着退火温度提高,岛状组织中马氏体逐渐减少,并出现部分贝氏体或细珠光体组织,从而导致了退火试样屈服强度提高、抗拉强度降低.研究发现,退火温度为820℃时退火试样具有最佳微观组织和最佳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上海金属》2021,43(3)
利用热镀锌模拟设备并结合透射电镜分析研究了预氧化处理对淬火-配分(QP)钢表面组织的影响。并采用聚焦离子束(FIB)撕裂QP钢表层,分析了氧化物层的失效行为。结果表明:退火后QP钢表面组织中出现Mn O、带状非晶Si O2以及Mn-Si-O的复合氧化物。在加热阶段采用高露点,氧分压增大,可使钢中合金元素向表面富集,形成的氧化物层较薄;在退火阶段采用低露点,可使钢板表面出现还原铁层,有助于提高钢板表面润湿性。在外加载荷作用下,氧化层中SiO2位置更易开裂,且裂纹横向扩展,易造成表面层失效。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汽车轻量化要求,利用Nb、Ti微合金化元素的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机理,开发研制抗拉强度590 MPa级的汽车结构用低合金高强度钢板。研究表明:不同退火温度和热镀锌带钢速度晶粒度差别不大,因而引起钢的力学性能差别的不是晶粒度而是由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Nb的析出物粗化或者溶解减弱了沉淀强化效果。810℃退火时,热镀锌带钢速度控制在75~95 m/min,带状组织不明显,钢板力学性能良好,成形性能良好。热镀锌生产工艺参数的合理控制可得到良好的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