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美国陆军华特弗利特兵工厂为了提高炮管的防烧蚀寿命,近年在镀层方面所做研究工作的主要方向是: 1)短期解决改进镀铬工艺,通过试射鉴定后用于大口径炮管; 2)长期解决研究难熔金属镀层(与衬管)的先进工艺,先从20毫米小炮研究成功后再用于新型的大口径火炮。  相似文献   

2.
卜杰 《兵工科技》2003,(10M):50-53
在现代身管压制火炮中,203毫米大口径火炮由于弹丸装药多、威力大,射程远,也可以发射核炮弹和子母弹等特种炮弹,被誉为“战神”巨无霸。目前,由于战略思想的改变,世界各国都在讨论和发展快速反应部队,而且西方也将师一级压制火炮的口径定为155毫米,因此,重量较大的203毫米自行火炮的研制  相似文献   

3.
国外普遍认为决定中和大口径火炮炮管磨损和烧蚀速率的最重要因素是用作发射装药的火药的各种性能,特别是火焰温度。尽管迄今为止对于烧蚀这一复杂的现象和过程尚未彻底地了解,但是多少年来的大量实践已经证明,火药的火焰温度和磨损烧蚀速率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据近几年中发表的资料报道,美国海军會在5英寸(127毫米)54倍口径舰炮上采用三种火药(M6型单基药、M26型双基药和海军冷火药)作过试验,发现膛线起始部位的磨损速率与炮膛表面温度和火药的火焰温度之间存在有指数的关系。共它因素对炮管磨损的影  相似文献   

4.
<正> 火炮发射期间,高速高温的火药气体使金属处于熔融和冲刷状态,这种状态加剧炮管的磨损。已经发现高熔点的涂层可以大量降低这种磨损。用电镀获得的铬层明显延长炮管寿命,但不能预言镀层的失效和严重损坏,镀层失效后炮管的损坏将比未镀铬的更严重。其他的涂复技术如普通的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都  相似文献   

5.
影响火炮发展的诸因素中,炮管的耐烧蚀、耐磨损性能和炮管的强度不足为两大重要因素。前者表现为火炮寿命低,后者表现为威力提不高,重量降不下来,影响机动性。这些问题的解决,光靠研制新的炮管材料,往往费  相似文献   

6.
许耀峰  丁宏民  徐坚  宁变芳 《兵工学报》2016,37(11):2148-2156
以大口径身管火炮发射减旋滑动弹带制导弹药时弹丸-身管耦合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弹塑性有限元理论,建立某大口径火炮线膛身管与制导炮弹耦合动力学有限元模型。数值计算了渐速膛线、等齐膛线、混合膛线(渐速膛线+等齐膛线)3种不同膛线形式和深、浅两种膛线深度条件下,制导炮弹在挤进阶段和膛内运动过程中的弹炮应力、挤进阻力以及弹炮动力学响应,获得了大口径火炮膛线结构对滑动弹带制导弹丸膛内运动的影响关系,为弹炮一体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凌翔 《兵工科技》2004,(2):18-20
在火炮大家族中,有一种身管长、初速大、射程远、精度好、弹道低伸、发射速度快的火炮,这就是曾在相当长时间内被称为野战炮的加农炮。由于它在火炮家族中射程最远,所以炮管极长,通常在火炮口径的40倍以上,特别适用于炮击垂直目标,或执行远程打击任务。中国加农炮的发展是从仿制苏制火炮入手的,先后研制成功有54式、56式、59式、60式、59-1式及86式。如今正在向大口径、自行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常规火炮采用化学能源发射炮弹,导致初速低、爆温高,内膛烧蚀严重,且不利于实现操作自动化,从而限制了火炮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大幅度提高火炮的性能,彻底改变炮兵武器的面貌,从本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军事大国对新的发射能源进行了广泛探索。开展了诸如电磁  相似文献   

9.
<正> 身管内膛镀铬是减缓和防止内膛烧蚀、提高火炮寿命的有效方法之一。对此美国进行了长期大量的研究工作。实验已经证明,枪炮内膛镀铬后,寿命可提高两到五倍,镀铬工艺又比较简单经济,因此长期以来镀铬始终作为一种防烧蚀的方法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于小口径武器中,并正在进行大口径火炮镀铬的深入研究。在105mm、155mm、120mm火炮上已进行了射击试验,寿命都有提高。  相似文献   

10.
周彦煌  陈桂东 《兵工学报》2005,26(4):449-452
以研究炮射末制导炮弹发射热安全性为背景,建立了末制导炮弹滞留预热身管中受热的一维瞬态简化数学模型,仿真了某大口径火炮在不同射击方案以及不同环境温度下,弹丸滞留身管中的温度响应过程,并预测了其安全停留时间,部分仿真结果得到相关实验的支持。建立的模型与方法对于弹丸发射尤其是末制导炮弹发射的热安全性设计与评估具有普遍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转管航炮采用多管串行发射技术。当炮管转动到射击位时,由航炮机械结构带动炮弹在射击炮管中完成进膛、击发、抽壳的射击动作循环。转管航炮大幅度提高了火炮的射速、寿命和立靶密集度,但转管航炮与直管航炮相比,射击时炮弹和炮管均作高速旋转运动,高速旋转运动产生的陀螺效应会影响炮弹外弹道的动态特性,除此以外,转管航炮射击精度还与射击点的高度、速度、风速、炮管转动速度、飞机结构刚度和航炮后坐力相关,理论公式难以描述该精度规律,因此需采取理论分析与校靶试验结合的方式对航炮瞄准点进行修正,提高飞行员使用航炮的命中率。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北方工业公司最近研制成功一种新型203毫米榴弹炮系统。该系统主要供军级作战单位使用。系统组成这种新型火炮系统主要由牵引或自行式203毫米火炮、弹丸以及采用可燃药筒的新型发射药组成。炮管牵引和自行两种火炮的炮管都采用电渣重熔炮钢制成,炮管长为45倍口径,内有64条膛线。由于发射药的燃烧温度较低,膛压也较低,因此,炮管的寿命提高到了1000发以上。  相似文献   

13.
火炮是指以发射药为动力发射弹丸,口径在20毫米以上的身管射击武器,其原理是在炮膛内燃烧发射药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使弹丸经炮管被加速(加速度可以高达数万倍重力加速度),然后弹丸高速飞离炮口,按火炮赋予的方向和射角飞向远方,弹丸飞行的远近主要依靠从火炮所获得的炮口动能的大小。  相似文献   

14.
核炮弹的研制美国目前装备使用的核武器中,最小型的要算火炮发射的核炮弹。最早研制出来的炮弹核弹头是供陆军用280毫米加衣炮使用的Mk9型。这种核弹头从1950年开始研制,52年研制成功。1953年5月25日,美国第867野战炮兵营首次进行了核炮弹发射试验。这种Mk9型核弹头经改进后投产,生产出来的核弹头就是Mk19型核炮弹弹头。以上两种核弹头都是小型强化式裂变弹头,爆炸力为15千吨。这种280毫米加农炮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就开始研制,它是美国陆军最大的野战火炮,重达约85吨。由于这种火炮过大,故几乎没有装备使用,但据说280毫米核炮弹,直到1963年  相似文献   

15.
烧蚀磨损对某大口径自行加榴炮动态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提高大口径自行加榴炮身管寿命和射击精度等总体关键性能指标,以反后坐装置全对称布置且混合膛线的某大口径自行加榴炮为例,研究了火炮身管烧蚀磨损对火炮动态响应的影响.在对内膛测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烧蚀身管建模方法.建立了不同烧蚀状态身管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数值仿真,得到了膛内时期火炮的动态响应,以及膛内时期弹丸...  相似文献   

16.
针对炮弹发射过程,设计了一种能够模拟膛内最高压力及炮口压力的发射装置,描述了此装置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建立了工作过程的数学模型,给出了试验与计算机数值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装置可以较好地模拟火炮膛内及炮口压力,只需更换不同的连接体,就可用于各种口径弹丸零部件的测试,为大口径炮弹弹底零部件强度、工作可靠性等性能的考核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增大射程的新型炮管和新型弹药具有28倍及36倍口径的两种炮管的152mmDana自行火炮是众所周知的。人们知道,更长的火炮管已经出现了几年。但因A(图略)是最先公布的一种新型号,这种152mmShkHIndava火炮具有新的47倍口径的炮管,可利用现...  相似文献   

18.
他们是最先接触各种新型常规武器的军人,他们是为新型常规火炮"淬火"的靶场炮手,他们就是总装某基地的试射兵,我军使用的各种火炮都是经过他们试射定型后才装备部队的。40多年来,试射兵们创造了多项全军纪录:服役期间打炮弹最多的士兵,他们每年试射炮弹大约1万发;操作火炮种类最多的士兵,先后有20多种火炮在这里完成了定型试验继而装备部队;每分钟发射炮弹最多的士兵,他们1分钟能发射14发炮弹,至今还保持着全军纪录……  相似文献   

19.
美陆军正在实现一项第一个精确制导炮弹——XM712型“铜斑蛇”的工程研制计划。这种低成本的火炮发射的激光制导炮弹使中程火炮(155毫米口径)对付固定和活动的点硬目标的能力,具有单发命中率,射程达20公里。“铜斑蛇”的预先(或高级)发展阶段于1975年末完成。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在于验证精确制导元件,部件和组件在经受火炮发射(包括承受发射负荷达10,000g)后,能成功地工作。预先(或高级)发展阶段的验证试验计划包括:在竞争性的射击期间在白沙靶场用火炮发射12发激光制导炮弹。这些发射是对准那些用地面和机载激光器照射的静止和活动的目标。由火炮发射的12发炮弹中,11发中有8发命中目标,1发没有试验。其中8发弹达到制导阶段,全部导向目标。在竞争性的采购以后,美国陆军委托马丁·马利他公司完成“铜斑蛇”工程发展阶段。在工程发展阶段初期,每发预先(或高级)发展阶段的炮弹的单位生产成本(The design to unit production cost)估算为6000美元。努力的目标是使这个成本在生产100,000发以上炮弹时达到3564美元(按1975年比价计)。问题是很明确的:怎样在可靠性不受损失的条件下来削减成本。本报告提出了保证达到上述单位生产成本指标而正在进行工作的某一方面,即成本和可靠性之间的零、部件折衷分析(PCTA)。可靠性是以炮弹寿命周期或从工厂至目标的序列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20.
MILITARY NEWS     
<正>挪威155毫米冲压发动机增程炮弹挪威纳莫公司自筹资金研制的这种155毫米炮弹,发射时的炮口初速约420米/秒但随后冲压发动机可将其加速至1 020米/秒,即3马赫。常规52倍口径155毫米火炮发射的普通榴弹,最大射程约40千米,而这种炮弹的射程能达到90千米。该弹还配装有弹道修正引信,圆概率误差小于30米。挪威纳莫公司计划2018年试射这种炮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