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河流上下游控制断面非点源污染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深入研究河流上下游断面非点源污染的特征及其变化,以及同一断面不同年份的非点源污染特征,以渭河的支流沣河上游大峪口断面和中游秦渡镇断面为研究对象,根据两控制断面2009-2011三年的非点源污染水质水量同步实测资料,运用平均浓度法估算非点源污染负荷,并结合河流断面控制流域的土地情况、人类活动等情况,分析了河流上下游控制断面的非点源污染特征。结果表明:非点源污染是沣河的主要污染源,河流上游区域非点源污染负荷所占比重大于下游区域;河流上下游断面非点源浓度基本相当,下游点源浓度大于上游;下游COD、TP和NO2—N的非点源负荷量是上游的10~20倍;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点源排放对中下游河流水质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针对流溪河非点源污染防治较严峻局面,对流溪河非点源负荷进行了研究。2013—2014年,对流溪河干流温泉、牛心岭、人和、河口断面进行了203 d的水质及水量监测。根据监测结果结合水文分割法和平均浓度法对各断面的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非点源污染的特点。结果表明:流溪河干流典型断面污染物以NH3-N、TN和TP为主;越往下游,监测断面各指标平均浓度越大,水质越差;上游断面洪水期各主要指标浓度大于枯水期,下游断面则是枯水期各主要指标浓度大于洪水期;监测断面各指标非点源污染负荷占总负荷的比例为44.22%~96.17%,平均为76.99%;从上游往下游,非点源污染物负荷占总负荷的比例在减小;各断面年污染负荷基本上是以洪水期负荷为主,洪水期污染负荷则以非点源污染负荷为主;河口断面污染物年总负荷中,58.74%的TN、67.22%的TP和65.45%的COD来源于非点源污染。非点源污染在流溪河水体污染中占较大比重,对水质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渭河临潼断面以上氮污染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韩涛  李怀恩  李贵宝 《人民黄河》2004,26(12):22-23
根据渭河临潼断面1991~1999年氮污染水质监测数据,计算了河水中3种形态氮(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总氮的负荷量,分析得出:①年降水量和径流量对渭河中总氮负荷影响显著,年降水量与总氮污染负荷有很好的相关性;②硝态氮是渭河非点源氮污染的主要存在形态,渭河河水中的非点源氮污染主要来自于农田和水土淋溶流失的硝酸盐氮;③氨态氮是渭河点源氮污染的主要存在形态,主要来自于渭河流域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乡镇企业废水。  相似文献   

4.
枣阳市滚河流域畜禽养殖污粪和生活污水散乱排放,非点源污染严重,琚湾控制断面水质严重超标。基于实测水文水质数据,通过污染源计算和水质现状评价确定了流域水环境问题,以SWAT模型为基础,构建了枣阳滚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并对其进行参数率定与模型验证,模拟了2013-2015年流域COD和NH3—N负荷以及琚湾断面的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15年枣阳市COD和NH3—N负荷分别为49842. 92和6681. 08 t,研究区以非点源污染负荷为主,其中,畜禽养殖污染所占比例最大,COD和NH3—N对流域总负荷的贡献率为45. 62%和35. 68%,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其次,种植业污染负荷较低。为此,提出了以非点源污染控制为主的流域水体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措施和负荷削减方案,并对各削减方案实施效果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5.
柳河流域特征污染物负荷模拟及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通用流域负荷模型(GWLF模型),选取柳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2006-2014年的水文水质数据进行水文化学过程的模拟,评估流域节点断面的月径流量及特征污染物负荷通量,根据模型结果分析了特征污染物的污染来源及贡献率。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上看,COD、氨氮和总氮的总负荷通量近年来有所下降,总磷的总负荷通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从年均水平上看,COD、氨氮的点源污染与非点源污染贡献率相差不大,均接近50%;总氮的非点源污染贡献率远远高于点源污染,贡献率高达79.6%;总磷的污染来源主要为点源污染,贡献率高达74.9%。根据特征污染物的污染源解析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削减和控制污染的措施,为流域水污染管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漓江流域上游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径流分割法(丰枯径流差值法)、降雨量差值法和径流量差值法,基于2005—2014年各月水文和水质数据,进行漓江流域上游非点源污染负荷量的估算。结果表明,径流分割法的非点源污染负荷计算精度最高,丰枯水期污染物负荷差值和流量差值的拟合方程决定系数在0.88以上;基于径流分割法的污染物总负荷计算值和实测值的决定系数在0.91以上,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结果接近。与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相比,不同方法计算的总磷非点源污染比例呈现较强的稳定性。径流分割法的计算结果显示,2005—2014年高锰酸盐指数的非点源比例平均值为0.70,氨氮的非点源比例平均值为0.73,总磷的非点源比例平均值为0.74,说明非点源污染对漓江流域上游水质的贡献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水文分割法的鄱阳湖入湖非点源污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鄱阳湖流域非点源污染情况,选取鄱阳湖入湖主要河流为研究对象,利用各河流入湖控制站对流域径流量及水质进行同步监测,借鉴水文分割法的原理,应用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公式,探求径流氮、磷负荷入湖规律。结果表明:2008年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等五河及博阳河、西河入湖氨氮和总磷的污染负荷(溶解态)为入湖非点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占总入湖负荷的68%~76%;在空间分布上,入湖五河中赣江对入湖非点源污染负荷的贡献占绝对优势。根据分析结果,鄱阳湖的水污染治理应主要针对非点源污染,且重点在赣江流域。  相似文献   

8.
辽河源头区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非点源污染已成为我国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又以农业非点源贡献最大。为探究辽河源头区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程度,运用排污系数法估算1999-2009年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估算,对COD、TN、TP和氨氮的污染负荷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应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状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9-2009年辽河源头区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COD,TN,TP,NH3-N平均入河总量分别为35 899.67,10 402.40,1 258.56,4 306.22t/a。从不同污染物看,TN是辽河源头区流域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占污染物比重的47.21%。从不同污染源分析,畜禽养殖的污染负荷比为70.56%,远远超过另外三种类型的非点源污染负荷的总和,畜禽养殖污染是辽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农村生活源的污染负荷比为19.33%,高于种植业及水产养殖业。从流域不同地区看,梨树、公主岭、东辽、双辽4市县对流域污染贡献较大,是辽河源头区流域的主要污染区域。  相似文献   

9.
降雨对沣河水质和污染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沣河降雨前后水质的监测,分析了沣河污染特征。结果表明:降雨形成的面源污染对沣河总氮负荷影响显著,硝氮和总氮在降雨过程中的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硝态氮是沣河总氮污染的主要存在形式,其主要来自于农田和水土淋溶流失及城市地表径流的硝酸盐氮;非降雨时,农村排放的生活点源是引起沣河COD和氨氮水质污染的根本原因,降雨促使生活点源进入沣河,COD和氨氮在河流水质变化中有着很好的相关性,其污染主要来自于沣河流域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乡镇企业废水及高校生活污水。  相似文献   

10.
渭河陕西段河水水质COD、NH3-N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渭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是重要的地表水体。随着近年来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农业用水量不断上升,排入渭河的污染物质逐年增加,致使渭河的水质污染不断加剧,已基本丧失了其原有功能。分析渭河水质变化特征对于防治渭河水污染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渭河干流的19个监测断面以及渭河(陕西段)断面的COD和NH3-N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渭河的水质总体恶化趋势得到有效的遏制,但渭河干流仍有1/2的监测断面没有达到水环境功能的要求,2007-2011年虽然渭河一些断面的水质仍为劣Ⅴ类,但COD和氨氮的浓度呈逐年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渭河河水氮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渭河下游控制断面华县站1976年-2000年的氮浓度与流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①氨氮、亚硝氮和硝氮的年平均浓度在研究年内呈现增加趋势,80年代增幅比90年代大;总氮的年平均浓度呈现相反趋势;②1976年-1993年硝氮年平均浓度大于氨氮年平均浓度,1994以后明显小于氨氮的;③氨氮的枯季浓度比平水期和丰水期的都高,90年代这种趋势更加明显。河流径流减少和流域废污水增加是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④1976年-2000年点源和非点源贡献的氮污染都呈现上升趋势,不过总体上非点源污染贡献突出,主要和流域废污水排放量及氮肥施用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2.
城市面源污染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城市面源污染物的种类、来源和危害,以及对受纳水体的影响两方面综合进行分析;系统归纳了城市面源污染特征的研究结果,得出结论:城市地表径流中污染物以悬浮颗粒物为主,其浓度明显大于城市污水;重金属及碳氢化合物浓度在数量级上与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基本相同;COD、BOD5、总大肠菌数、TN和TP都低于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不同使用功能的地表降雨径流过程排污状况中,商业区污染负荷最大;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物中的金属主要来自屋顶径流;碳氢化合物和铅主要是吸附在颗粒上,其他污染物浮动性较大。最后分析了城市面源污染的影响因素,如降雨强度、降雨量、降雨历时、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大气污染状况、地表清扫状况等。  相似文献   

13.
An application of GIS-aided modeling is done at an area in South Florida.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is interfaced with a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model to facilitate data storage, management and display; derivation of model input parameters; and effective presentation of results. parameters, and to visually present results in maps. Results for current conditions and practices show that sediments, nutrients and pesticides are present in surface runoff and ground water. Two alternatives to minimize pollution levels are evaluated, i.e., reduction of fertilizer application to the minimum required for effective agricultural growth and replacement of fertilizers with sewage sludge. In addition, 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area to the pollutant levels is tested. Both alternatives and the urbanization result in overall reduction of pollution.  相似文献   

14.
在凉水河下游取河床底泥及河床下部土样,分析其NH3-N、磷和有机物的变化,发现底泥对NH3-N和磷的去除发挥了很大作用,分别是下部土壤吸附量的10倍和1倍多;土中5种氯代烃均有检出,是河水长期渗漏积累的结果。凉水河流域内的野外试验结果表明,凉水河对地下水存在污染,污染组分主要是CODCr,NH3-N也有一定污染,其他无机污染组分如NO3-N,Cr6+,TP和Pb2+对地下水的影响较小,氯代烃对地下水也有一定影响。据推测,凉水河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范围大概在河两侧80 m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太湖流域土地肥沃,河网如织,灌溉方便,但同时也存在农业用水量大、管理薄弱等问题。为深入了解农业用水管理的现状及其影响,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对苏州、无锡、嘉兴、湖州等市进行了调研,总结了太湖流域农业用水及管理情况和农业面源污染情况,并介绍了各地在农业节水减排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最后,针对目前农业节水面临的新机遇和新形势,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水污染、季节性和区域性缺水、社会经济高速增长、水的利用率低下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的战略意义。分析了农业中水污染的情况,指出不合理污灌、施肥、施药是引发面源污染的重要污染源。同时,提出节水与防污相辅相成、节水优先防污为本的观点以及建设的目标和指标。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点源污染控制程度的提高,雨水径流引起的面源污染日益突出。本文在对上海市临港不同功能区降雨径流水质监测的基础上,计算了地表径流污染负荷并对径流初期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N、TP、CODMn径流水质变化范围分别为0.03~52.27、0.01~18.85、27~111.16 mg/L。不同功能区路面径流水质污染程度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交通区>商居混合区>文教区;屋面径流水质污染程度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商居混合区>文教区。文教区路面径流年污染负荷最低,商居混合区屋面径流年污染负荷最高,TN、TP、CODMn年污染负荷分别为11.16、1.03、33.33 kg/(hm2·a-1);31.49、5.61、172.87 kg/(hm2·a-1)。经M(V)曲线及b值法分析,在大部分降雨事件中,路面径流初期效应较明显,而屋面径流的初期效应较微弱。  相似文献   

18.
水库内源污染蓄积过程及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大量水库在运行几十年后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水质污染,且较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内源污染更加隐蔽且难以控制的问题,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内源污染的研究成果,从污染物的入库来源、出库途径和蓄积影响因素3个方面探讨了水库内源污染迅速形成的原因,分析了内源污染对水库水质的作用和影响。指出研发适应性的样本采集设备,对内源污染物进出库情况和分布状态进行监测,解析内源污染源汇机制与效应,以及研究与应用内源污染综合治理技术是该领域今后的研究热点方向。  相似文献   

19.
城市分类的水环境容量目标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兵兵  王东 《中国水利》2005,(13):146-149
我国的水污染物总量控制,从初期的浓度控制逐渐转变为目标总量控制,并逐渐向容量总量控制.分析在目前的形势下全面实现水环境容量目标的困难,提出水污染排放目标总量应该基于城市分类(充分考虑水环境容量的支配性作用)的新观点,在国家不同投资力度和城市自身环境特点的基础上,以流程图的形式确定三种不同类型城市的环境质量目标,列出了影响城市分类的主要环境因素和指标.使各级政府制定的目标总量具有阶段可达性、现实性,并能够充分体现城市的产业结构、经济状况、人口变迁等影响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