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集油田西南缘是一个受断层与岩性双重控制的含油区块,该区块具有含油层位多、含油井段长、单层含油厚度薄、储层物性差的特征,岩屑录井显示为荧光、油迹等级别,岩性主要为细砂岩,并具有不同性质流体气测数值分异性较差、中浅层系与深层系气测成分构成不同、地化含量不同的油气异常显示特点。在分析本区的录井显示特点及制作大量交会图的基础上,建立了本区录井异常显示的识别标准,分中浅层与深层系建立了气测、地化异常显示解释图版。这些图版经新井验证,能够满足本区解释评价的要求,特别是对E王30井精细解释并经试油验证成功,为核三段中浅层系一些原来认为干层、差油层的层挖潜提供了启迪。  相似文献   

2.
栗园地区录井显示特征及现场录井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栗园地区特殊的石油地质特点,通过对录井资料的对比分析,系统地总结了本区不同层位、不同录井技术的油气显示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区的现场录井对策:地质录井方面,廖庄组强化槽(池)面观察,核桃园组进行荧光滴照、普照,基岩地层注重地层岩性;综合录井以气测异常相对倍数划分异常显示;地化录井加密分析取平均值。在此基础上,为满足现场快速解释的需要,提出以曲线形态为主体的油气层解释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够满足本区现场油气层的快速解释要求。  相似文献   

3.
鲁克沁油田玉东区块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鲁克沁油田玉东区块克拉玛依组储层测井、录井、岩心和试油等资料的收集、整理、校正、分析,针对含砾砂岩段,开展了储层特性、含油性解释研究,分析储层岩性、物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讨论了储层的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特征。通过物性、饱和度分析资料、含油性描述以及测试分析等资料,揭示了四性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储层泥质含量、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解释模型,对今后油田开发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庆外围油田受构造、岩性及断层等因素控制,油水关系复杂,录井综合解释难度较大。一方面为提高油田扩边区的构造特征、砂体展布、油藏类型及产能特征的认识,实现油田的滚动扩边开发和提交探明储量,需要开展油藏评价工作,另一方面主体区块经过多年注水开发,层间、层内矛盾突出,各类储集层动用状况存在较大差异,为提高精细储集层描述技术水平,需要开展水淹层解释评价工作。针对不同的开发对象配套了相应的录井技术,油水层解释录井项目为综合录井、地质录井、地化录井等,水淹层评价采取井壁取心录井,对样品进行地化及荧光显微图像分析。根据录井资料响应机理的不同,结合储集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厚度"4要素研究了不同的解释思路,应用录井、测井、试油及投产资料建立了定性判别标准及解释评价图板,形成了大庆外围油田开发井评价技术体系,在外围油田应用了265口井,试油75口井,投产44口井,判别符合率均超过85%,依据录井资料选层射孔效果较好,较好地指导了油田开发调整,扩大了探明储量,提高了油田开发效果,建立的方法可在同类油田储集层开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早期冀东南堡凹陷勘探中,应用常规录井技术效果良好,但随着钻井、钻井液工艺的不断提高,对常规录井技术影响不断增大,导致常规录井资料代表性变差,不能有效反映储集层流体特征,同时南堡凹陷还存在低电阻率、低气测异常层,给解释评价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通过地化录井、轻烃录井、三维定量荧光录井等特色录井技术配套应用,弥补了常规录井技术的不足,利用地化及三维定量荧光技术,能够定量检测岩石中的含油信息,准确反映储集层含油性,同时结合轻烃录井技术,可以有效判断储集层含水性。通过对特色录井技术解释方法研究,优选出地化参数S1、Ps及三维定量荧光参数对比级别N、油性指数Oc作为含油敏感参数,进一步综合提出含油指数Do,同时引入轻烃含水指数Dw,建立了南堡凹陷储集层流体录井解释图板。截至2017年底,通过应用该录井解释方法,冀东南堡凹陷储集层解释符合率提高至83.4%,有效解决了南堡凹陷储集层流体特征判别难题。  相似文献   

6.
利用地化录井数据综合评价储集层流体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化录井资料综合评价储集层流体性质是地化录井技术的主要用途之一。在西峰油田储集层流体性质的解释评价中,首先通过地化录井综合图来判断地化录井数据的代表性,然后用地化含油性解释图板来判断储集层是否含油,再用油质轻重分析图板来判断储集层油质的轻重,最后用地化含水性图板来判断储集层含水性。理论分析与实践表明,结合这4个方面综合地分析就可以把握储集层中所含流体的性质,为准确评价储集层流体性质提供了一种更全面、准确的解释方法。应用地化录井数据综合评价西峰油田储集层流体性质的方法,对于其他油田地化录井解释评价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塔中4油田CⅢ油组合砾砂岩段储层测井、录井、岩心和试油等资料的收集、整理、校正、分析。针对含砾砂岩段.开展了储层特性和油水层解释标准研究.分析储层岩性、物性特征及关系.讨论了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对储层物性、电性的影响,岩性和胶结物的变化对含砾砂岩段储层物性、含油性、电性的影响。通过物性、饱和度分析资料、毛管压力曲线资料、录井和薄片含油性产状描述资料,以及测试分析等资料。着重讨论了含砾砂岩段储层的油层、水层及干层识别的下限值确定方法,建立了储层油、气、水、干层的解释标准及解释图版,为储层参数模型建立和油气层识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油田勘探开发系统工程中油气水层解释评价是重中之重,录井解释常用的手段是利用气测录井对储集层进行含油气性评价。基于地下单位体积岩石含气率的解释方法研究以常规录井数据、气测数据为基础,用地层取样、地层测试等结论来验证,通过整合不同区块、层组已钻探井的储集层流体结论信息,对不同流体类型的常规录井气测数据进行计算及特征统计,消除井筒环境参数、钻井工程参数的影响,建立地下单位体积岩石含气率的储集层评价方法及标准。经录井现场实例验证,地下单位体积岩石含气率解释评价方法适用于南海西部各盆地中不同地层的各种流体类型,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该方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地下单位体积岩石含气率计算入手,从还原地层真实含油气信息的角度进行储集层解释评价,逐步提高了录井资料解释应用的精准度和可信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9.
储层四性关系是用来进行油水层解释和评价储层的重要依据。本文在基本沉积特征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岩心分析、录井、试油等资料,研究储层四性特征。结果表明:靖边油田韩家沟区长6油层组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的细砂岩,砂岩内长石含量平均为49.4%,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储层平均孔隙度为10.2%,平均渗透率为1.10 mD,属于低孔特低渗至低孔超低渗储层;录井中岩心以油迹、油斑含油级别为主。结合岩心测试资料建立了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并最终确定有效储层电阻率下限为18.5Ω·m,声波时差下限为213μs/m。研究区储层的四性关系分析,对科学有效的油气藏开发提供了技术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在新庄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新庄油田测井、录井、岩心和试油等资料的收集、整理、校正、分析,明确了该区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并结合测井二次解释,在对试油资料详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出了该区的油水层电性识别标准和有效厚度下限标准,从而为新庄油田进一步开发评价和增储上产,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马德华  刘芳 《录井技术》2004,15(3):21-24
含油饱和度是评价储集层流体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该从地化录井参数ST的校正入手,建立岩屑、井壁取心、岩心与密闭取心的地化参数校正关系,导出含油饱和度的校正公式,将岩屑、岩心、井壁取心含油饱和度数据校正到密闭取心实验室状态下。通过N5-4-检725等5口井应用实例,详细说明了校正后含油饱和度数据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校正后的含油饱和度数据不仅应用在探井定量解释及产能预测上,还可以在开发调整井中推广应用,对地化录井技术在油田开发解释评价中的应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定量荧光录井在安棚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安棚油田中、深层系储集层及原油性质的特点,分析、总结了OFA荧光录井仪在安棚油田的录井方法,归纳出影响含油浓度和形成产能的各种因素,阐述了二次分析指数、油性指数及含油饱和度的求取原理及计算方法,提出了Ic-C及Oc-C解释图版及原油性质与储层性质划分标准,在该油田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四性关系研究在奈曼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奈曼油田测井、录井、岩心和试油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校正,明确了该区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合测井二次解释,在对试油资料详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该区的油水层电性识别标准和有效厚度下限标准,为奈曼油田进一步开发评价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安棚油田中、深层系储集层及原油性质的特点,分析、总结了OFA荧光录井仪在安棚油田的录井方法,归纳出影响含油浓度和形成产能的各种因素,阐述了二次分析指数、油性指数及含油饱和度的求取原理及计算方法,提出了Ic-C及Oc-C解释图版及原油性质与储层性质划分标准,在该油田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张成 《录井工程》2008,19(1):36-40
录井油气显示层解释是录井工作的关键环节,解释中有时会遇到不同录井方法解释结果相互矛盾、录井解释与圈闭成藏评价相互矛盾、录井显示与区域油气显示特点相互矛盾的情况,通过对泌阳凹陷B239井等7口典型井录井油气层解释的分析,总结了解决这些矛盾的一些主要经验:注重区块油气显示特点,发挥各种资料在油气层解释评价中的作用,按照不同录井方法对储集层流体性质的反映特征分析录井资料之间的矛盾,综合录井资料判断储集层物性、含油性,在录井资料解释可信的基础上,寻找圈闭成藏评价的矛盾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录井油气层解释的基本原则:善于借鉴相邻区块油气层解释方法,通过纵横向对比,发现各种录井资料之间的一致性与矛盾性,进而辩证分析、有所侧重、精细解释。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渤海油田储层流体解释难度越来越大,而目前储层含油气性录井评价还处在定性阶段,迫切需要建立录井定量解释模型。通过对大量气相烃类及其衍生参数的特征分析,发现气测烃组分中的重组分与油气指数在油气层段的交会特征与储层含油气性具有相关性,据此拟合出定量评价储层含油气性的新参数——含油气丰度,并建立了基于气相烃类的渤海油田常规储层含油气性定量解释标准。经过多个构造不同层位的油气水层验证,本文方法评价结果与测井测试结论符合度较高,在低对比度等疑难储层的解释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从而为渤海油田储层流体性质的快速评价提供了一种定量化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7.
余寒雷 《录井工程》2014,25(4):35-37
鄂尔多斯盆地渭北油田属于低孔隙度、超低渗透率油藏,常规录井手段油气层评价难度大,而核磁共振录井技术既可及时提供相对可靠的储集层物性参数,又能提供孔隙流体含量及可动流体信息,具有评级优势。以该油田延长组各储集层测试结果的产液量为基准划分为不同级别储集层,针对核磁录井孔隙度与可动流体饱和度进行交会分析,得出利用不同孔隙度与可动流体饱和度区间识别不同级别储集层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不同级别储集层含油饱和度和可动油饱和度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延长组储集层核磁共振录井解释评价标准。应用分析表明,该方法解释评价符合率可达到80%。  相似文献   

18.
姜丽  孙广文  孙博伦 《录井工程》2015,26(2):59-61,92
双阳组二段是莫里青断陷的主力油层,属中质油特征,为进一步提高综合解释符合率,开展了岩石热解录井、测井资料的综合应用研究,通过岩心分析的含油饱和度与岩石热解分析参数P_g的相关性分析,求取了不同岩性岩屑样品计算含油饱和度的烃类恢复系数,为储集层含油饱和度的计算提供了方法,同时建立了含油饱和度与有效孔隙度综合解释评价图板和标准,经21口井现场实际应用表明,油水层解释符合率达到93%,为精细评价储集层的含油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侏罗系延安组是鄂尔多斯盆地的重要含油层系,受地层水矿化度、原油气油比、储集层物性及埋深等的影响,存在大量的低电阻率油层、低气测全烃值异常油层和残余油层,给准确识别储集层流体性质带来了很大困难,以往的录井解释评价方法无法满足勘探开发的要求。总结多年现场解释评价经验,通过深入挖掘气测录井参数,发现气测参数C_3/C_2对于准确识别储集层含油性具有标志性作用,利用参数W_h与C_3/C_2建立气测解释图板,同时发挥地化录井技术准确辨识储集层原油特征的优势,利用参数P_s与S_1建立地化解释图板,将气测和地化两项录井技术组合应用并进行实地验证,有效解决了延安组储集层流体性质识别难题,使延安组录井解释符合率提高到83.3%,为后续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由于长期继承性断裂活动的影响,造成了现今断块油田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断层多、断块面积小;含油层位多且不连续;各断块含油层位、储油物性、油气产量都有很大差别。这些特点使得勘探和开发工作不能一次完成。因而在勘探和开发的全过程中都要开展构造综合研究。油田内部构造图的“空白区”,油田边界,油田与油田间的连接部,油田中间的“小洼子”,以及油田的深部都是进行构造综合研究的重要对象。复杂断块油田的构造研究任务,除了查清局部构造和区域构造之外,还要着重研究有利的含油层位和含油地区,解释现有钻井含油层位和断层之间的关系;解释现有富集高产形成的条件和干井产生的原因。构造综合研究的手段,是充分利用现有的物探、钻井和开发资料,采用较为灵活的成图方法,力争有较高的作图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