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核电站316L奥氏体不锈钢碱液储罐发生了泄漏,采用宏观观察、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硬度测试及残余应力分析等方法对该储罐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储罐内壁焊缝两侧出现与焊缝平行的环向裂纹和垂直的轴向裂纹,前者主要受焊接残余拉应力作用,后者主要受冷加工残余拉应力作用,两类裂纹均为碱致应力腐蚀开裂。  相似文献   

2.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力学性能检测、化学成分分析和残余应力测定等方法系统分析了甲酸钠尾气吸收塔发生泄漏的原因。结果表明:泄漏部位的腐蚀产物含有钠、氯等元素,同时泄漏部位存在残余应力偏高问题,在不断遭受腐蚀和工作应力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应力腐蚀开裂,最终导致设备的失效。  相似文献   

3.
316不锈钢换热器板片在使用中发生泄漏。对失效件进行了金相检验、腐蚀产物的成分分析,以及应力状态分析,对腐蚀起主要作用的氯离子的来源,以及氯离子在应力腐蚀过程中循环作用的机理作了探讨。结果表明,该换热器板片泄漏为应力腐蚀所致。  相似文献   

4.
某亚临界机组运行18个月后,吸收塔湍流器发生腐蚀泄漏.通过宏观分析、材料成分分析、显微组织分析、腐蚀产物成分及断口形貌分析等方法探究了腐蚀泄漏的原因.结果 表明:该吸收塔湍流器分别发生了两种腐蚀,在TP304不锈钢部分发生缝隙腐蚀,在TP316L不锈钢部分的焊缝部位发生应力腐蚀,并提出了应对措施以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宏观与微观检验、腐蚀产物分析等方法,对316I。不锈钢人孔盖板发生爆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孔盖板爆裂是由应力腐蚀引起的。造成应力腐蚀的原因是采用冷冲压成型的球形人孔盖板具有较大的残余拉应力,而其工作环境中也存在周期性变化的工作应力。  相似文献   

6.
某临近海边小区的316不锈钢护栏安装完约两个月后即出现腐蚀失效。采用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对护栏腐蚀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护栏焊缝区与母材化学成分存在明显差异,使得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电极电位差,焊缝处存在一定的焊接残余应力。且安装位置临近海边,空气湿度大,该护栏在焊缝熔敷金属区域发生电化学腐蚀和应力腐蚀,在该两种腐蚀的综合作用下最终造成护栏腐蚀失效。  相似文献   

7.
LF3铝合金导管应力腐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某火箭发动机增压系统用LF3铝合金导管部分残骸的观察分析发现,导管残骸部分区域存在Cl、S腐蚀和沿晶裂纹,分析认为该LF3铝合金导管在发动机飞行试验前已存在较严重的应力腐蚀损伤,飞行试验时,在导管工作内压、装配应力和发动机冲击、振动载荷作用下,应力腐蚀损伤区沿晶裂纹疲劳扩展,并导致裂纹失稳扩展形成导管泄漏或断裂.通过对同批次、同工艺导管的观察、测试及相关试验结果综合分析认为,导管发生应力腐蚀的原因是导管在冷弯变形区域存在较大的残余内应力,导管表面处理工艺及偶然性因素使弯管处形成较大面积的腐蚀性介质残留,在一定的环境和时间条件下,形成应力腐蚀损伤.  相似文献   

8.
采用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和断口分析等方法,对304L钢D210塔筒体泄漏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D210塔筒体泄漏原因是由于氯离子的存在而产生应力腐蚀开裂所致。由于敏感材料、应力腐蚀环境及应力三个条件共同存在,在一定温度下使其产生应力腐蚀裂纹,裂纹起始于筒体外壁角焊缝处,而后向内壁扩展,最终穿透筒壁,致使该塔筒体在角焊缝处产生破裂泄漏。  相似文献   

9.
在钢基体(EUROFER、F82H、CLAM、316L)上喷涂钨涂层已成为制备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一个重要方法.为了防止钨涂层与钢基体间由于材料热膨胀不匹配而开裂失效,采用热应力缓和型功能梯度涂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10.0)分析了梯度涂层厚度对W/316L功能梯度涂层残余应力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纯钨层厚度确定时,制备厚的梯度涂层可降低残余应力.当顶层厚度为1mm、梯度涂层厚度为100~200μm时,将产生较大的轴向应力,制备涂层时应当避免此厚度范围.此模拟结果可为该涂层设计和制备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应力对316L在高温液态铅铋合金(LBE)中腐蚀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316L制成C型环试样,加载应力后将其置于500 ℃的LBE中腐蚀2 500 h,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等手段分析腐蚀程度。结果 在应力作用下,316L在LBE中的腐蚀机制仍然为氧化腐蚀,且形成的氧化层结构和成分与无应力状态下的一致;材料表面氧化层总厚度显著增加,且内/外氧化层之间更容易产生裂纹,随腐蚀时间的延长,外氧化层有剥落的趋势。施加应力后,试样的氧化速率系数从0.190 1 μm/h增大至0.278 1 μm/h,其中内氧化层生长速率增加得更显著。EBSD分析表明,施加应力后,316L组织未发生改变,晶界附近的腐蚀加剧。结论 在应力作用下,基体晶界缺陷密度增加,元素在晶界处的扩散速率增大,内氧化层的生长速度加快,腐蚀速度增加。  相似文献   

11.
316L不锈钢表面纳米化后腐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表面纳米化和未经表面纳米化处理的316L不锈钢的样品分别进行点蚀实验和应力腐蚀对比实验,在3.5%(质量分数)NaCl水溶液中分别测出它们的极化曲线.结果表明,316L不锈钢表面纳米化后抗点蚀性能下降,抗应力腐蚀性能提高.对应力腐蚀断口的SEM 分析发现,316L不锈钢应力腐蚀断口有明显分区现象,断裂形式为韧性断裂,开裂通道既有穿晶型也有沿晶型.  相似文献   

12.
某不锈钢弯头在使用中发生泄漏。通过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以及晶间腐蚀试验等手段对不锈钢弯头开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弯头外壁所在环境中存在腐蚀性介质,在环境介质、残余应力与工作应力的共同作用下,弯头产生了沿晶应力腐蚀开裂。  相似文献   

13.
某化工厂中变废锅出口管0Cr18Ni9不锈钢弯头发生泄漏。为查明其失效原因,对泄漏部位内外进行表面检测,发现在焊缝附近出现了大量裂纹。在该区域取样进行化学成分、硬度、金相组织、断口形貌和腐蚀产物分析,确定了弯头产生裂纹的原因是存在组织应力、焊接残余应力以及内部介质中的Cl-共同作用下,发生了沿晶型应力腐蚀开裂。  相似文献   

14.
弹壳开裂失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型H68黄铜弹壳进行检查时发现大量弹壳存在裂纹。通过对弹壳进行宏观和微观观察、能谱分析、金相检验和残余应力测定等,分析了弹壳开裂的原因。结果表明:弹壳的开裂性质为应力腐蚀开裂,其原因是由于收口位置存在一定的残余拉应力,且该位置的晶粒尺寸较大,在外界介质的协同作用下产生了应力腐蚀裂纹。  相似文献   

15.
在检修雏护换热器汽包时发现汽包封头泄漏,在汽包封头的阀盖角焊缝处出现裂纹,裂纹平行于焊缝。采用宏观形貌分析、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显微硬度测定、能谱分析以及应力分析等方法对泄漏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汽包中水质含有较高浓度的碱性元素和氧、硫、氧等强腐蚀性元素,又在焊接残余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应力腐蚀开裂,最后导致汽包封头产生泄漏。  相似文献   

16.
空气源热水机使用一段时间后其换热器换热管出现开裂泄漏,经金相、电镜分析确认为应力腐蚀。本文以降低残余应力为目的,构建换热管加工的简化理论模型和有限元模型,模拟计算模具参数的定量影响,并通过回归方程的构建取得最优参数。在参数优化后,经有限元模拟,残余应力减小25.7%,调整后制品经腐蚀性压力脉冲试验验证,耐应力腐蚀试验寿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不锈钢管道使用5a(年)后出现泄漏事故。采用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测试、金相检验、晶间腐蚀与断口扫描电镜分析方法,对泄漏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焊接过程中造成的贫铬及残余应力的存在导致了管道的开裂。建议对管道所有焊缝热影响区进行探伤,查找腐蚀裂纹,对发现的裂纹进行打磨和补焊处理,并进行消除残余应力处理。  相似文献   

18.
某化工厂工艺管线上的316不锈钢材质的孔板流量计导压管断裂,导致介质泄漏发生火灾。为查明其失效原因,对断裂的仪表管进行成分、硬度、金相、断口形貌和腐蚀产物分析,确认仪表管发生断裂的原因是在安装应力、震动和环境中Cl元素的共同作用下,先发生了应力腐蚀形成裂纹源,裂纹达到门槛值后又以疲劳形式扩展,最终导致开裂。  相似文献   

19.
氨水储槽失效预测及跟踪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氨水储槽近4年工作历史跟踪,分析了此类容器在氨水环境中短期内发生失效泄露的原因。用X射线法对经热处理后的、新安装的氨水槽进行了较详细的应力测试,得出了残余应力较大、热处理效果不理想的结论。该氨水槽投产后不到一年,即出现裂纹,导致氨水泄漏,在使用的近4年里,已发现70余处泄漏点。对氨水槽的残余应力状况进行了复测,残余应力下降幅度约占50%,但焊缝区的残余应力仍高于0.5σs。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氨水储槽的泄漏是多方原因造成的,包括原材料选择、热处理效果,其中残余应力过大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施加动态边界条件和超声振动热效应转化相结合的方法近似处理超声振动边界条件,研究了超声作用下激光熔覆SiC/316L复合涂层的残余应力,并探讨了超声振幅和扫描速度对复合涂层残余应力的影响。根据优化结果采用超声辅助激光熔覆制备SiC/316L复合涂层。结果表明:超声振幅和扫描速度对涂层表面x方向应力、y方向应力、界面处剪切应力和von Mises应力均有明显影响。当超声振幅为10 μm,扫描速度为10 mm/s时,SiC/316L复合涂层有较好的残余应力缓和效果。超声空化或机械效应及声流作用促使SiC/316L复合涂层组织得到明显细化,且SiC颗粒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