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现有研究方法在预测露天矿边坡稳定性时存在适用性不强和误差大的问题,基于遗传算法对BP神经网络进行改进,提出一种露天矿边坡稳定性预测模型。该模型以坡体容重、黏聚力、内摩擦角、边坡倾角、边坡高度和孔隙压力6个参数为输入变量,以安全系数为输出变量,随后利用该模型对露天矿边坡的实例进行分析,与传统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GA-BP模型在进行露天矿边坡稳定性预测时效果好,具有误差小和计算精度高的优点,为准确预测露天矿边坡稳定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露天矿边坡稳定性预测模型精度不高、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将主成分分析法(PCA)和相关向量机(RVM)相结合的露天矿边坡稳定性预测模型.该模型运用PCA对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多个影响因素变量进行降维,筛选出4个相互独立的主成分变量;借助RVM映射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与主成分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建立基于PCA-RVM...  相似文献   

3.
曹庆奎  王瑞 《煤矿安全》2014,(2):200-203
针对露天矿边坡稳定性问题的小样本、非线性等特点,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优势,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参数寻优方法,并建立基于遗传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GA-LSSVR)的露天矿边坡稳定性预测模型。通过遗传算法对LSSVR进行优化,提高了预测精度和速度。实验结果表明,与BP神经网络、LSSVR模型相比,GA-LSSVR的精度更高,基于GA-LSSVR的露天矿边坡稳定性预测模型更有效。  相似文献   

4.
针对露天矿边坡稳定性问题的小样本、非线性等特点,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优势,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参数寻优方法,并建立基于遗传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GA-LSSVR)的露天矿边坡稳定性预测模型。通过遗传算法对LSSVR进行优化,提高了预测精度和速度。实验结果表明,与BP神经网络、LSSVR模型相比,GA-LSSVR的精度更高,基于GA-LSSVR的露天矿边坡稳定性预测模型更有效。  相似文献   

5.
BP神经网络的初始连接权重和阈值对露天矿边坡位移预测的精度和收敛速度有重要影响。鉴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具有全局搜索性能和收敛速度快,引入PSO算法对BP神经网络的初始连接权重和阈值进行全局优化,提出了基于PSO优化BP神经网络的露天矿边坡位移预测模型。将所提出的模型应用于实际案例中,并与BP神经网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提高BP神经网络在露天矿边坡位移预测中的精度和收敛速度,预测结果的最大相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是0.566 8%和0.353 0%,具有较好的精度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冷连轧带钢弯辊力预设定模型的计算效率, 在原有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弯辊力预设定模型基础上, 引入主成分分析(PCA)数据降维技术, 通过PCA将原有10个轧制参数变量转换为3个主成分变量, 降维后的主成分变量包含了原始实测轧制参数93.55%的信息, 实现了轧制参数特征的有效提取; 将其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 建立PCA-GA-BP新形态弯辊力预设定模型, 简化了模型结构。以某1 450 mm冷连轧生产线数据作为样本比较了2种模型的计算性能, 结果表明, 2种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 在保证带钢头部板形精度的基础上, PCA-GA-BP模型与原模型相比迭代次数减少86次, 计算时间缩短73 ms, 预报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针对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指标存在的问题,引入一个新的指标F来表征瓦斯突出强度,并将主成分分析法(PCA)与改进果蝇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相结合,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软测量模型。通过PCA来对原始数据进行降维处理,消除变量间的相关性,选取贡献率高于80%的主成分来替代原有的9个影响因素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采取候选解的线性生成机制(LGMS)和变邻域搜索(VNS)来改进果蝇算法,在改进后的果蝇算法(IFOA)的优化过程中,将果蝇群体位置的变化与BP神经网络学习过程中的权值和阈值的更新相对应,然后以提取的主成分作为输入变量,以新的指标F作为输出变量,建立了IFOA-BP预测模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与BP和PSO-BP模型相比,IFOA-BP模型收敛速度快,预测精度高,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程纬华  乔登攀  张磊  陈偶  侯国权 《矿冶》2012,21(2):10-14
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是治理边坡工程的基础,正确确定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对于露天矿山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大量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基本吻合。将所建立的网络模型应用某露天矿边坡稳定性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以黏聚力、内摩擦角、边坡倾角、坡体的容重、边坡高度、孔隙压力比6个主要影响因素作为边坡稳定性的判别指标,利用粒子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阀值,建立边坡稳定性的PSO-BP模型,并对5个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预测的平均误差达到1.98%,预测效果较好。结果表明,PSO-BP神经网络模型较传统的BP神经网络模型精度更高,收敛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10.
基于灰色—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边坡稳定性预报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BP神经网络模型和灰色系统理论的原理,依据它们的适用条件及优缺点,对同一已知边坡取不同样本区间建立GM(1,1)模型,得到不同的预测结果。将多个灰色预测的结果作为输入变量,使用BP神经网络进行组合,输出组合预测结果。提出基于灰色神经网络范例推理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针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复杂多变性和相当强的不确定性,建立了边坡范例检索模型。通过对边坡稳定性因素的灰色模型预处理,以及边坡范例的神经网络学习,最终实现边坡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克服露天矿边坡变形预测时传统算法精度低的问题,利用改进灰狼算法(IGWO)和支持向量机(SVM)建立了露天矿边坡变形IGWO?SVM模型.引入非线性递减的收敛因子策略和惯性权重策略改进灰狼优化算法,用来确定SVM参数,以达到提高模型精度的目的,并将露天矿边坡变形观测数据输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SVM和BP模型...  相似文献   

12.
矿井进风井筒井底风温是井下风流热计算的重要节点。为准确预测淋水井筒风温,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与遗传算法(GA)优化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预测模型。借助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筛选其中3个主要特征变量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利用GA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并与标准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全部特征变量与特征变量筛选输入的标准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1.25%和2.33%,GA优化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0.97%和2.21%,G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精度高于标准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基于特征变量筛选的预测模型既保持了较高的预测精度,又提高了预测效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了BP神经网络模型和灰色系统理论的原理,依据其适用条件及优缺点,对同一已知边坡取不同样本区间建立GM(1,1)模型,得到不同的预测结果。将多个灰色预测的结果作为输入变量使用BP人工神经网络进行组合,输出组合预测结果。提出了基于灰色神经网络范例推理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针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复杂多变性和相当强的不确定性,建立了边坡范例检索模型,通过对边坡稳定性因素的灰色模型预处理,以及边坡范例的神经网络学习,最终实现了当前边坡的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4.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瓦斯浓度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瓦斯浓度预测的精度和稳定性,提出了将遗传算法(GA)与BP神经网络结合的预测方法。利用BP神经网络能以任意精度逼近非线性函数的优点,结合遗传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优化神经网络权值和阈值,建立GA—BP混合算法模型预测瓦斯浓度。实验结果表明,GA—BP算法与BP神经网络相比,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较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结合主成分分析与神经网络的优点,提出了主成分分析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煤耗氧速度预测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输入变量进行预处理,选择输入变量的主成分作为神经网络输入,一方面减少了输入变量的维数,消除了各输入变量的相关性;另一方面提高了网络的收敛性和稳定性,同时也简化了网络的结构.通过实例验证,基于主成分的神经网络比一般神经网络训练精度更高,学习时间更短,预测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6.
针对边坡变形量预测难的问题, 将小波分析与BP神经网络预测相结合, 采用小波变换对边坡变形监测数据进行信噪分离, 进而消除观测误差, 通过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BPANN对处理后数据进行再处理, 对边坡变形量以及变形趋势进行预测。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BPANN模型对露天矿边坡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的方法, 并在鞍山某露天矿进行了实际应用。实例结果表明: 利用小波去噪与BPANN模型预测的监测点精度达到3 mm, 满足二等变形监测的要求, 数据处理简便, 在露天矿边坡变形监测数据的消噪与预测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华  王连华  葛岭梅 《煤炭学报》2008,33(8):920-925
结合主成分分析与神经网络的优点,提出了主成分分析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煤耗氧速度预测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输入变量进行预处理,选择输入变量的主成分作为神经网络输入,一方面减少了输入变量的维数,消除了各输入变量的相关性;另一方面提高了网络的收敛性和稳定性,同时也简化了网络的结构.通过实例验证,基于主成分的神经网络比一般神经网络训练精度更高,学习时间更短,预测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合理有效地解决煤矿冲击地压危险性预测问题,引入主成分分析法对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输入样本进行信息压缩,得到冲击地压危险性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因子,构建BPNN、GRNN、PCA—BP、PCA—GRNN 4种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表明所建PCA—GRNN模型较之其它3种模型整体工作性能优势明显,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和泛化能力,能较好解释冲击地压与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边坡稳定性预测精度,本文引入遗传算法对BP网络的权阈值进行优化,建立GA-BP模型,并利用边坡稳定性的实测数据进行验证,通过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GA-BP模型在预测精度上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煤矿开采》2016,(6):6-10
针对淮南煤田走向长壁垮落式采煤法条件下导水裂缝带高度难以精确预测的问题,建立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BP神经网络模型,提高了导水裂缝带高度的预测精度。首先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对导水裂缝带高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原始数据降维处理提取主成分,优化了原始数据,克服了变量间因样本量小而产生的多重相关性影响,并对自变量、因变量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再将提取的主成分作为BP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层,导水裂缝带高度为输出层,对网络进行训练。该方法既简化了网络结构,其精度也高于经验公式以及单一的偏最小二乘法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