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侏罗系延安组是鄂尔多斯盆地的重要含油层系,受地层水矿化度、原油气油比、储集层物性及埋深等的影响,存在大量的低电阻率油层、低气测全烃值异常油层和残余油层,给准确识别储集层流体性质带来了很大困难,以往的录井解释评价方法无法满足勘探开发的要求。总结多年现场解释评价经验,通过深入挖掘气测录井参数,发现气测参数C_3/C_2对于准确识别储集层含油性具有标志性作用,利用参数W_h与C_3/C_2建立气测解释图板,同时发挥地化录井技术准确辨识储集层原油特征的优势,利用参数P_s与S_1建立地化解释图板,将气测和地化两项录井技术组合应用并进行实地验证,有效解决了延安组储集层流体性质识别难题,使延安组录井解释符合率提高到83.3%,为后续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王研  黄亮  仲玉斌 《录井工程》2011,22(2):36-38
针对吉林探区伊通盆地储集层地质条件复杂、难以评价的问题,通过对该盆地储集层气测录井参数进行深入分析,筛选出适合储集层评价的气测优势参数,建立了适用于该盆地储集层评价的气测录井解释评价方法———甲烷与全烃法、甲烷与全烃峰基比法、气测全烃曲线形态法、气体比值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岩石热解地化分析中的含油气总量参数,分别建立了与气测全烃和甲烷对应评价图板。应用这些方法解决了该盆地粗碎屑岩低显示和细碎屑岩高显示储集层油气评价的难题,提高了储集层录井评价水平,解释符合率由71%提高到85%以上,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对其他盆地类似储集层的油气评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油气井钻探过程中,迟到时间不准确会导致气测录井曲线出现异常,特别是在快速钻井条件下,气测录井曲线异常形态更为明显,容易导致对储集层及储集层流体性质的误判。通过分析迟到时间对气测录井数据影响机理及其对储集层流体解释的影响,确定了导致气测录井曲线异常的原因,提出了基于时间剖面与深度剖面参数特征对比的方法来校正迟到时间与气测数据,切实提高了气测资料在储集层流体解释评价中的可信度和录井综合解释的最终符合率。  相似文献   

4.
王建伟 《录井工程》2015,26(2):25-28,90
为适应油田增产的需要,水平井钻井数量越来越多,由于水平井钻井普遍使用油基钻井液且实物资料一般仅限于代表性差的混杂岩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岩石热解气相色谱、荧光显微图像、轻烃、核磁共振等录井技术在储集层含油性和物性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气测录井分析对象为钻井液,虽然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采用受影响程度相对较小的C1和全烃相对值并结合其他相应参数特征的分析方法,仍可在水平井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对比分析水平井不同录井技术难点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气测录井在识别水平井岩性、确定水平井着陆点、判断泥岩夹层、评价储集层含油性方面的气测参数特征以及结合相关参数的分析方法,尤其针对储集层含油性评价,提出了甲烷差值法,应用该方法结合相关参数。可实现储集层流体性质的有效评价.而且其评价结果可作为试油选层的重要参考依据。实例分析表明,油基钻井液条件下水平井气测录井的不同功能得到了充分应用。  相似文献   

5.
早期冀东南堡凹陷勘探中,应用常规录井技术效果良好,但随着钻井、钻井液工艺的不断提高,对常规录井技术影响不断增大,导致常规录井资料代表性变差,不能有效反映储集层流体特征,同时南堡凹陷还存在低电阻率、低气测异常层,给解释评价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通过地化录井、轻烃录井、三维定量荧光录井等特色录井技术配套应用,弥补了常规录井技术的不足,利用地化及三维定量荧光技术,能够定量检测岩石中的含油信息,准确反映储集层含油性,同时结合轻烃录井技术,可以有效判断储集层含水性。通过对特色录井技术解释方法研究,优选出地化参数S1、Ps及三维定量荧光参数对比级别N、油性指数Oc作为含油敏感参数,进一步综合提出含油指数Do,同时引入轻烃含水指数Dw,建立了南堡凹陷储集层流体录井解释图板。截至2017年底,通过应用该录井解释方法,冀东南堡凹陷储集层解释符合率提高至83.4%,有效解决了南堡凹陷储集层流体特征判别难题。  相似文献   

6.
气测录井在辽河坳陷非常规储集层解释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河坳陷广泛分布着稠油藏、高凝油藏、低电阻率油气藏等非常规油气藏。由于构造和油质性质以及岩性比较复杂,测井和常规录井解释方法不能准确解释非常规油气藏。结合非常规油气藏储集层特征分析,选用气测全烃-组分法、图板法、气油比值法等多种气测录井解释方法,论证了利用气测录井资料对辽河坳陷的稠油藏、高凝油藏、低电阻率油气藏这3种非常规储集层解释评价的可行性,在辽河坳陷非常规储集层的解释评价中发挥了优势。  相似文献   

7.
安棚地区低孔低渗地层气测解释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安棚地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集层特点,造成常规录井油气层解释评价技术难以有效识别储集层流体性质的情况。该文通过对常规岩心、岩屑、地化录井、气测录井显示特征分析,提出了该地区的气测解释方法。包括①钻时法、②气测全烃曲线特征法、③气测后效显示情况、④图版法、⑤利用全烃曲线对比进行解释五种方法。从储集层能量的角度,详细介绍了低孔低渗地区的气测解释方法及其应用效果。为进一步探讨低孔低渗地区储集层评价工作,提供了实例。  相似文献   

8.
邓强  张卫平  桑月浦 《录井工程》2012,23(2):46-48,92
渤海湾盆地QHD33区块稠油储集层气测C1含量高而重烃微量或几乎没有,属于一种特殊气测烃组分结构组成的储集层,利用常规气测录井规律无法进行解释评价。针对这一问题,在分析该区块油藏形成环境和烃类菌解及对储集层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该类稠油储集层的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气测以及常规岩屑与岩心分析的录井特征。实例分析表明,根据这些特征可实现该盆地QHD33区块特殊气测烃组分结构组成稠油储集层的有效解释评价,同时对该盆地其他区块非常规储集层的录井特征分析与解释评价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南鲍金根油田矿权区处于鲍金根构造南部相对较低部位,油气层处于油水过渡带附近,均不同程度地与边底水相关。应用气测录井资料,解释了南鲍金根油田各含油层组的储集层性质,并分析了每个油层组在气测录井解释参数方面的特征;基于气测录井组分比值的皮克斯勒图板指数法、三角形图板指数法以及综合气体指数法,通过分析曲线图以及交会图板反映油藏伴生气组分变化细节,区分不同性质的储集层流体性质,指示油水界面,并识别油气层中次生作用的存在;通过特征参数对比,反映出南鲍金根油田油藏次生作用程度依次是Ⅵ油层组Ⅰ油层组Ⅱ油层组、Ⅲ油层组Ⅳ油层组。从气体比值特征看,尚有规律可循,虽然有次生作用影响气测组分,但各油层组气测组分均以热裂解烃为主;发生次生作用的油藏气测组分比值特征是I_4+I_5的值相对显著升高,这种现象是判断油气层是否存在次生作用的一个重要标志。气测录井资料不仅能评价储集层性质,还能在油藏评价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方面的研究值得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10.
安棚地区低孔低渗地层气测解释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锡贤  熊玉芹  王南江 《录井技术》2004,15(2):23-25,49
由于安棚地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集层特点,造成常规录井油气层解释评价技术难以有效识别储集层流体性质的情况。该文通过对常规岩心、岩屑、地化录井、气测录井显示特征分析,提出了该地区的气测解释方法。包括①钻时法、②气测全烃曲线特征法、③气测后效显示情况、④图版法、⑤利用全烃曲线对比进行解释五种方法。从储集层能量的角度,详细介绍了低孔低渗地区的气测解释方法及其应用效果。为进一步探讨低孔低渗地区储集层评价工作,提供了实例。  相似文献   

11.
地化录井技术在低渗透油层解释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资源丰富,但油藏类型以隐蔽岩性油藏为主,储集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利用常规录井资料和测井参数很难准确判别油层.现场试验表明,利用地化录井技术判别油层具有比较独特的优势.通过对环县-贺旗地区长6-长8段油层进行综合分析,利用地化录井参数结合物性参数进行综合判别,分别建立(S0 S1)/S2、孔隙度与热解烃总量的解释图板,尝试对低渗透油层进行解释,最终解释结论与试油资料进行对比,其效果明显,解释符合率达到72%以上,能够满足现场快速评价储集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塔巴庙区块气藏属于低压、低渗气藏,储集层物性差异大、含气级别高,但含气非均质性强,录井解释评价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开展了综合判断储集层物性和含气性方面的研究,分别探讨了钻时与全烃、钻井液性能与全烃、钻井液粘度与全烃、气测显示与测井参数和烃组分与气显示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其相关性及其在塔巴庙区块气层解释评价中的意义及作用。通过相关性研究,不但摸索出定性解释评价气层的方法,同时为今后深入研究录井相关参数关系,探索其内在规律,为实现准确解释评价储集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平湖油气田P11储层开发是平湖油气田增储提产的重要目标,也是当前平湖油气田开发面临的难题之一。由于埋藏深,储层物性条件差,试油自然产能低下,储层流体性质复杂,气油比低,凝析油含量高,密度大,储层温度高,压力系数高,给测井解释和评价带来很大困难,对开发方案的实施提出了挑战。根据岩心分析资料,从成岩作用、沉积作用等方面对平湖组放鹤亭P11储层低渗原因进行了分析;对P11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进行了总结,对P11储层"四性"关系、孔隙度结构进行剖析,对储层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参数进行了研究,得到一套适合P11储层测井解释评价的方法,为P11储层的开发提供参数依据和测井解释服务。  相似文献   

14.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深入,充分认识和研究中低电阻率油气层解释评价方法,已成为石油地质工作者攻关的重要课题之一。针对中低电阻率油气层的特征。分析了辽河油田中低电阻率油气层的形成原因及其在录井中的显示特征,对应用定量荧光录井参数、气测与地化参数结合及核磁共振录井参数解释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定量荧光录井参数、气测与地化参数、核磁共振录井参数解释评价图板及标准,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现场快速评价方法,通过实例说明录井新技术在辽河油田中低电阻率油气层解释评价中的显著效果,为该油田现场储集层解释评价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气测录井资料识别油气层类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测井是通过分析泥浆中烃类和其他天然气的组分、含量,寻找和发现油气藏的一种测井方法。通过气测井曲线对油、气、水层的响应,能定性地识别油气水层。由于油层与轻质油层、气层与凝析气层的性质相近,使用常规测井资料很难将油气层类型区分开。此文主要对轻烃比值法、皮克斯勒法、三角形图版法等方法原理和应用效果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尝试使用其他气测参数交会识别油气层类型以及储层流体性质。利用气测录井资料识别油气层类型在工区的实际应用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围绕如何提高气测解释符合率这一储集层评价领域最具挑战性的热门课题,引入趋势线数学模型的概念,试图通过探讨气测值间的关系,建立一种与地层压力趋势线原理相似的解释方法,用于储集层的含油气性评价。为此采用相关性最小与最大的烃组分的比值来代替起主导作用的组分作为横坐标,分别采用区域性指标烃湿度比、烃平衡比作为纵坐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克XX井区石炭系储集层流体性质划分图板,从而将油气水的气测特征进行有效划分。该方法用于准噶尔盆地克XX井区石炭系储集层含油性评价,气测解释符合率达85.7%,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某地区长8储层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岩性以细-中粒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录井显示以油斑为主,测井电性显示为中高电阻率(30~150Ω·m),电性与油层相当,甚至好于油层,常规测井解释多为油层或油水层。但经过压裂改造后试油出水,测井解释符合率极低。利用地质、测井、分析化验和试油等资料,从储层岩心、物性、地层水、原油性质和润湿性等5方面开展了该区长8中高电阻率储层出水原因分析。形成了基于常规测井及核磁共振测井高电阻率储层流体性质判识技术,提高了长8储层测井解释符合率,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在胜利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磁共振录井作为一项新的录井技术,它能够提供地层有效孔隙度、可动流体含量、含油饱和度等与储集层物性和储集层流体性质相关的地质参数,为钻井过程中及时、有效评价储集层创造了条件.在简述核磁共振录井原理和主要地质参数意义的基础上,阐述了不同储集层的t2谱图特征;结合胜利油田的应用情况,提出了胜利油田核磁共振录井初步解释标准,并通过在济阳凹陷3口井的应用进行了验证.应用实践表明,在分析样品具有代表性的前提条件下,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可以提供及时、准确的储集层物性评价参数,从而实现现场及时解释评价.  相似文献   

19.
致密油气田在中国油气田开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致密油所储藏的油气储量占据了中国探明储量的70%以上。致密油藏油气田分布广泛,勘探难度极大,致密储层测井评价技术是储量评价、井位部署等勘探工作中的核心技术,未来发展趋势是大数据方法与神经网络方法相结合,综合评价致密储层流体类型和孔隙结构等测井评价相关参数。目前大多数致密储层测井方法和工具都是基于中子、声波、密度等常规方法和手段,缺乏成像测井、核磁测井、随钻测井等新技术的创新应用,至今还没有系统有效致密储层测井评价技术。为此,在调研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致密油储层的地质特征,并阐述了中子、声波、密度等常规测井评价技术与成像测井、核磁测井、随钻测井等新技术、新方法在致密油储层评价上应用的不同之处,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性和规范化的致密储层测井评价方法。致密油藏应该大力发展岩石学模型研究和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可以有效提高测井评价技术水平,提高储层预测和流体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成果对国内外致密油藏测井评价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核磁共振录井在吐哈油田的应用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常规录井、测井方法难以解决吐哈油田非均质低渗透储集层评价的问题,提出利用核磁共振录井随钻测量动态条件下的储集层束缚水饱和度,进而确定其相渗关系.在简介核磁共振录井技术原理和阐述其信息资料特征的基础上,给出了核磁共振录井与其他录井参数相结合判别储集层类型、识别储集层流体性质的初步油气层解释评价标准,通过实例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结合核磁共振录井的技术优势对核磁共振录井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认为核磁共振录井技术与其他技术结合是提高储集层解释评价符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