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七南油田是典型的复杂断块油藏,具有油层多,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由于初期强注强采,含水上升幅度大,剩余油认识难度较大。本文应用动态分析法、数值模拟方法对胡七南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分析了影响胡七南油田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及剩余油分布的主要类型,并提出下步挖潜对策。  相似文献   

2.
新庄油田为断块、断鼻稠油油藏,目前油层动用不均,热采稳产难道大。本次研究充分利用泌浅57区的精细储层地质模型,结合油藏参数和生产数据,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来研究该区域剩余油分布规律。选取地质储量、全区产油量和产水量、单井产液量产水量进行生产历史拟合,得到了储量拟合结果、全区产油量产水量、单井产油量产水量拟合曲线和H3III油组各小层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图。分析表明平面上井点蒸汽波及范围内含油饱和度低,远井地带油层动用差或基本未动用,为剩余油富集区。纵向上,隔层上部、相对低渗层和不连通层富集较多残余油,形成高剩余油富集带。并总结出稠油蒸汽吞吐中的的相分异和蒸汽超覆作用、层内夹层、单井常规蒸汽吞吐加热半径是剩余油存在的主要原因。本次研究得到了研究区H3III油组主力小层剩余油分布情况,为后续优化开采方式和调整注采参数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掌握储层流动单元概念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目前划分储层流动单元的各种方法。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对我国东部某复杂断块油田应用聚类分析法找到了划分流动单元的有效参数和定量界限,并在该断块整套储层中定量划分出四套流动单元,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岩性和储层物性。综合研究流动单元类型与剩余油分布的密切关系,揭示了该断块油田流动单元类型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合分析了极复杂断块文明寨油田卫7、明16块的构造及剩余油的分布、搞清了油田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设计了挖潜方案并进行了经济评价,方案实施后,将大大改善卫7、明16块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剑  伍亚军 《辽宁化工》2012,41(1):96-99,103
以该区主力生产层位延9油藏为研究对象,根据油藏地质资料、各类钻井资料和生产动态资料,运用RMS软件建立了三维可视化精细油藏地质模型并随机产生了储层模型的多个等慨率实现.在此基础上,通过动静结合的方法,从随机模型的多个实现中筛选出了最佳实现.  相似文献   

6.
宁夏老油田经过几十年的开发,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同时由于注采井网不完善,套损严重,造成储量失控,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认识剩余油,挖掘剩余油"已成为高含水期老油田开发、调整、提高采收率的核心内容。本文从老油田剩余油富集规律和分布特点进行探讨,并采取了一系列综合调整挖潜治理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下油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高含水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零散的特点,对其储层沉积特征、流动单元沉积微相及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该区沙二下亚段属于浅水湖泊三角洲,动态资料及油藏精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长期的注水开发后,以河道砂为主的储层采出程度高、水淹严重,以河道侧翼的前缘砂、远砂相为主的储层采出程度相对较低、低含水低能。通过相控剩余油研究,确定了河道侧翼沉积相变差部位是剩余油的富集区,为相变复杂油藏后期有效开发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樊学油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带的西部边缘,中侏罗世延安组延9层位分为延91和延92两个砂层组.研究区延安组储层岩性为中粒的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岩屑成份以变质岩为主,主要粒径0.25mm~0.65mm,分选好,颗粒呈次圆—次棱状,胶结类型为次生—孔隙,以硅质胶结为主.填隙物含量一般介于6.8~15%之间,主要为以高岭石为主;胶结类型以孔隙式为主,属中—高孔隙度、中渗透率储层,储层物性较好.孔隙类型以剩余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孔隙结构以大孔中喉与中孔、中小喉为主.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压溶作用、溶解作用吸交代作用.压实作用中刚性颗粒发生破裂而产生的微裂缝,对低渗储层储集性能的改善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欧利坨子油田欧31块沙三段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利坨子油田欧31块沙河街组为河流相沉积体系,储层纵横向上变化快,砂体几何形态明显受辫状沟槽、河口坝等沉积微相控制。目前油田面临难题是:层间、层内非均质性严重,开采不均衡;井况差,井网完善程度低;地层能量低,压降大;剩余油潜力较大,但其分布有待进一步认识。为了进一步寻找开发剩余油富集区,需要对沙河街组进行油藏精细描述,对油藏动态进行分析,并开展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工作,用以分析现今剩余油的分布规律,为油田开发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0.
井控面积法即为井涌控制或者是压力控制,也就是采取一定的方法来保证在油田采取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井控面积法主要分为三级,第一为初级,其次是二级井控和三级井控。目前井控面积法技术已经成为保护资源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文章总结了低渗油藏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和油藏开发特征,研究了改善油藏开发效果的配套技术。介绍了增注、分层压裂、分层调剖、分注、卡堵等各项配套开发技术,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元城油田H区侏罗系延10油藏受边底水内推、锥进的影响,延10剩余油平面分布不均。结合该区试油、试采结果,及电阻率等电性特征对测井结论重新认识,采用用容积法详细计算研究区地质储量。根据建模数模一体化研究,在历史拟合成功基础上,刻画各小层剩余油饱和度分布规律。最后提出了该油藏剩余油富集区域措施挖潜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各主力油田均已到开发中后期,油田均已高含水,新区以低渗透、稠油为主,需要大型压裂或热采,投资高,风险大,为此加强剩余油分布以及高含水期开发规律研究,改善主力油田水驱油藏采收率对油田产量保持硬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系统分析了厚油层剩余油影响因素和分布规律,在正韵律油层中,随着级差的增大、原油粘度的增加,开发效果逐渐变差;夹层对注入水的遮挡作用使夹层上部剩余油饱和度降低,夹层下部剩余油饱和度升高,油层厚度、采油速度等因素对剩余油分布也有一定影响;研究结果为挖掘高含水期厚油层开发潜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彦阅  黎慧  吕金龙  夏欢  宋鑫  肖丽华  马文国 《当代化工》2022,51(1):139-143,150
目前渤海油田已处于高含水阶段,单纯凝胶封堵或聚合物微球调驱效果逐渐降低,实现稳油控水目标任务艰巨.为增强深部液流转向能力,油藏开发中提出了堵调驱技术理念,但其提高驱油效果机理尚不清楚.为此,以渤海B油田储层及流体特征为研究对象,首先分别开展了单独堵、调、驱和堵调驱技术的驱替实验,评价了堵调驱技术提高采收率幅度;并结合C...  相似文献   

15.
码头庄油田庄2块1995年正式投入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2001年完善注采井网意见的指导下,逐年分批进行调整。2010年实施了以E1f2^3层系井网完善为重点的开发调整,并兼顾E1f^121层系水淹状况认识。由于剩余油分布复杂,投产新井未达到预期目的。庄2块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井网相对完善,水驱控制程度均较高,新井钻遇显示:受平面和纵向非均质性影响,不同区域砂体水淹状况差异较大、剩余油分布复杂;因此重新认识油水运动规律,量化剩余油分布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马岭油田南二区历经三十年开发,油藏呈现出高含水、高液量、高采出程度特点,本文通过探讨南二区递减规律,利用不同方法合理计算出油藏剩余储量、利用实例证明剩余油分布规律,为后期南二区剩余油的挖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胡状集油田储层非均质性非常严重,注水开发效果差。目前综合含水已达到95.6%,采出程度只有11.6%,已进入中晚期开发阶段。油水分布非常复杂,纵向上单层突进显现明显,平面上舌进现象突出,研究水洗状况及剩余油分布,提高水驱油效率,是开发调整成败的关键。降低采油成本,提高采收率是开发调整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蒙古林油田砂岩油藏开发中后期剩余油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林油田砂岩油藏是二连油田主力油田之一,伴随着油田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油田的综合含水逐渐升高,开发效果越来越差。本文从构造、注水出发,研究了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指导了油田的滚动勘探开发和老井措施优选,有效地改善了油田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克拉玛依五3中区克下组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油田高含水,水驱动用程度低等特点,以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详细研究了层内,层间,平面及空间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低渗透砂砾岩油藏油水相对渗透率关系复杂多样,总体表现出较差的岩石和流体相互作用;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和井网系统的控制,在空间上主要存在4种类型的剩余油分布,对于指导该区块挖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铸体薄片、物性分析、产量数据及压力恢复测试等资料,对定边油田XAB油区延9油藏地质及开发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延9地层厚度为20-30米,发育3-4条煤线,细分为延91与延92+3两个小层;西倾单斜背景上发育局部鼻状隆起构造;岩性为岩屑石英砂岩,孔隙类型以粒问孔为主,孔隙度平均值为15.2%,渗透平均值为16.3×10-3μm2,属于中孔—低渗储层;延9属于岩性—构造油藏,正常温度低压系统;含水率比较高,产量递减快,地层压力保持程度非常低.研究结果为后期油田采取用相应的调整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