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海峰 《煤》2020,29(2):44-46
为搞清辛置煤矿2-208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分布范围,通过在工作面的进、回风巷预埋两组束管,进行现场监测采空区氧浓度场的分布规律,并结合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得出辛置矿2-208工作面采空区“三带”分布规律:0~28 m为散热带,28~52 m为氧化带,距工作面大于52 m为窒息带。由此提出了采空区防灭火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结合马泰壕煤矿首采工作面实际情况,构建了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取样系统进行取样分析。参考氧气、一氧化碳变化规律,对采空区自燃危险性区域进行了划分。建立数值模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进行验证,确定了工作面推进速度及防灭火重点区域,为工作面采空区的防灭火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会兵 《煤》2021,30(1):14-16
针对王庄煤业3801工作面采空区遗煤自燃发火防治,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使用O 2作为煤自燃预报指标气体来判断采空区自燃情况,根据现场监测结果确定了3801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范围。进风侧:0~20 m为散热带,20~125 m为自燃带,大于125 m为窒息带;回风侧:0~10 m为散热带,10~60 m为自燃带,大于60 m为窒息带。并计算出了工作面最小安全推进度为1.1 m/d。该研究结果为矿井防灭火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煤炭技术》2016,(6):191-193
通过在采空区预埋束管进行取样,检测采空区内气体成分随工作面推进进度变化情况,确定出孙家沟煤矿13304采面采空区煤自燃"三带"分布特性,获得采空区自燃带宽度范围。当工作面出现CO异常时,采用了工作面降风均压、自燃带埋管注氮、上下隅角封堵减漏风的综合防灭火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防灭火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矿3801工作面采空区可能存在的煤自燃问题,采用现场测定与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支架切顶线到采空区25 m为散热带,由采空区内25~125 m为氧化升温带;向采空区125 m范围以外为窒息带.在此基础上,确定工作面最小安全推进速度为3 m/d,并提出了注氮与封堵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7.
8.
《煤炭技术》2015,(9):128-130
为确保鹿洼煤矿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燃防治做到科学、合理、经济、有效,对该矿2307(2)综放工作面开采期间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规律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确定了采空区自燃氧化"三带"的分布范围,以及基于煤炭自燃防治的最小安全推进速度。对该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规律的研究,可以有效指导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杜绝自然发火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防止采空区煤炭自燃,在153302工作面回风巷铺设束管采集采空区气体,利用M-9000型燃烧分析仪测定分析采空区气体样本的成分,根据实测采空区氧含量分布规律和计算机数值模拟结果,掌握了采空区自燃三带宽度,计算出工作面最小推进度为0.7 m/d,研究结果为矿井制定内因火灾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防止2-208工作面采空区内出现自燃现象,根据工作面地质条件及煤层赋存情况,基于液态CO2防灭火施工工艺及流程,对2-208工作面采空区液态CO2防灭火施工方案进行设计,确定液态CO2注入口布置在进风巷一侧距离工作面50 m的位置处,注入强度为14 m3/h,注入压力为1.6~2.0 MPa,并在采空区注入液态CO2后进行采空区内指标气体的监测。结果表明:采空区内压注液态CO2后,回风巷侧CO浓度会降低至0%,进风巷侧CO浓度基本稳定在25×10-6,据此可知液态CO2惰化采空区效果显著,保障了采空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张斌 《江西煤炭科技》2020,(3):72-74,78
为有效分析31102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分布规律,根据31102工作面及采空区的具体特征,采用现场采空区埋管抽气的方式进行采空区内指标气体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对采空区内高温危险区域进行分析,并根据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划分方法进行"三带"划分。结果表明:31102工作面采空区进风侧散热带为20 m,氧化带为20~108 m,窒息带为108 m;回风侧采空区散热带为20 m,氧化带范围为20~84 m,窒息带为84 m。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大采高煤层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在不同高度下的分布规律,以马泰壕煤矿3102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立体取样分析系统。通过分析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煤自燃指标气体变化规律,对采空区不同高度下自燃危险性区域进行了划分。通过建立数值模型,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进行验证,确定了采空区立体自燃危险性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大采高煤层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带"沿垂直高度上逐渐变宽,自燃危险性区域变大。在采取注氮、注浆、注三相泡沫等防灭火措施时,应提高灌注高度、扩大灌注范围。  相似文献   

13.
通过油浴式煤低温恒温氧化实验得到了马兰矿煤样的低温氧化规律,通过数值模拟测得了该矿采空区的渗透系数分布,建立了移动坐标下的采空区自然发火多物理场耦合时空演化理论数学模型,并结合实验室试验、理论分析、现场测试和数值模拟结果,得出该矿工作面的最小安全推进速度,并制定了该矿采空区自然发火防治措施,确保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辛置煤矿2-109综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范围,采用采空区埋管的方式对工作面正常推采期间采空区内温度和O2浓度的变化规律进行监测,得到了采空区进风侧、中部(靠进风侧)、中部(靠回风侧)、回风侧的范围,为矿井制定采空区防火措施做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针对浅埋近距离采空区下综采面采空区煤层自燃防治,以李家壕煤矿31115工作面为生产技术背景,采用理论分析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采空区气体浓度分布特征与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范围。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上覆采空区气体下泄导致31115工作面采空区O2、CO气体浓度异常,下泄影响范围为采空区100 m以内;工作面进风侧散热带宽度为25 m,氧化升温带宽度为137 m,大于137 m为窒息带;回风侧散热带宽度为21 m,氧化升温带宽度为92 m,大于92 m为窒息带。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解决2-559工作面采空区内高温异常区域,防止采空区出现自燃现象,根据工作面采空区的特征,采用Comsol数值模拟软件进行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规律的分析,根据模拟结果分别得出采空区上部、中部和下部散热带、氧化升温带和窒息带的分布范围,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具体进行采空区高温异常区域注浆防灭火方案的设计,并在采空区注浆完毕后进行采空区内气体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注浆完毕后,采空区温度和CO浓度均大幅降低,高温区域得到有效控制防灭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采空区自燃"三带"(散热带、氧化升温带、窒息带)和综采工作面采空区漏风状况变化规律,对I0104103综采工作面采空区各种气体变化的情况在现场进行观测,为判定和预测自燃危险区域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从而指导综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对煤层自燃的预防和防治。  相似文献   

18.
蒋志刚 《陕西煤炭》2013,32(1):41-43,40
通过埋管的手段得到采空区的气体成分变化,同时收集多组工作面的气体成分、日回采距离等参数。结合煤样实验结果和现场数据分析,利用sufer-8软件对采空区的氧浓度和漏风强度进行模拟,运用煤自燃危险区域判定理论,划分和计算出采空区内的自燃"三带"和工作面的安全推进速度,为防治煤层自燃工作奠定了基础,保障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9.
梁勇  王晓鹏  张十川 《煤矿安全》2015,46(1):166-168,172
为有效防治采空区煤炭自燃,对贺驼煤矿11102综放工作面采空区气体成分变化规律进行测定,并结合采空区煤炭自燃理论,确定出该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范围。在此基础上,利用Fluent软件分析了采空区进、回风侧自燃带异常分布的原因。结果表明,贺驼煤矿综放工作面进、回风隅角封堵,以及采空区预埋管路抽瓦斯是导致该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埋管方法对金源煤矿1361工作面采空区CO浓度、O2浓度以及温度分布特征进行了测定,确定了1361工作面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分布范围:进风顺槽附近氧化带在采空区后10.2~26m,回风顺槽附近氧化带在采空区后40.8~13.3m,采空区中部氧化带在3.7m~10.5m范围内.自燃"三带"的划分为合理选择预防采空区煤炭自燃的措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积累了划分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实践经验,为金源煤矿1361工作面及其他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