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包装与设计》2021,(2):42-51
每年,"DFA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都会颁发代表最高殊荣的大奖"以及特别奖"可持续发展大奖".2020年有一件来自曼谷的景观设计作品凭借其"收复失地,复兴农业"的绿色创新理念被特别授予DFA"可持续发展大奖"殊荣.这件作品就是由泰国景观建筑和城市设计公司LANDPROCESS设计的"泰国国立法政大学都市屋顶农场". 众所周知,泰国土壤肥沃、气候温暖、降雨充足,被誉为亚洲的粮仓.然而很多人可能不了解的是,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泰国许多三角洲城市的运河、水路和现有的自然景观正在被吞噬,经常遭受洪灾的侵袭,面临着气候变化带来的巨大威胁——相信很多人对2011年泰国史上最严重洪灾印象深刻,也正是那场洪灾,深深触动了从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硕士毕业后在美国担任景观建筑设计师的Kotchakorn Voraakhom女士,她从未想过自己童年最喜欢的玩耍方式——和小伙伴们在自家房前的洪水中划船,原来可以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于是Voraakhom毅然决然回到家乡先后创立了景观设计公司LANDPROCESS及非盈利性组织——多孔渗透城市网络(Porous City Network),致力于通过建设绿色屋顶、城市农场、城市森林、湿地、草地等高效的绿色公共空间,以及对公众的积极教育和宣传,帮助泰国应对城市气候变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韧性城市、海绵城市与城市更新的背景下,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其低碳、安全、协调发展对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总结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低碳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建和既有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低碳发展的实施路径与策略。研究认为,对于新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以源头端、消费端、固碳端三端为抓手,提出了在规划设计、建造物化、运行维护阶段等全面考虑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发展策略;对于既有城市地下基础设施,提出了电气化、智能化和实用化的绿色改造策略以及新老交汇、和而不同的绿色扩建策略。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低碳发展,从摸清城市地下基础设施温室气体排放家底、完善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低碳发展顶层设计、加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低碳发展技术研发、加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低碳发展政策倾斜4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基础建设中的先导工程,起着城市经济建设发展、保障城市居民出行、货物运输流通的基础设施功能性作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道路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路已经不再是满足基本的交通功能,在当今这个科技发达、倡导绿色环保的时代,人们对道路的生态功能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所以,融合生态理念来进行道路的设计显得至为重要。融入生态理念进行道路设计,建设的道路将更能适应城市发展并且促进城市发展。本文将通过三个部分阐述这个问题:道路设计要遵守的基本原则、如何基于生态理念进行道路设计以及相关技术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随着当前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这对城市规划设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在城市和工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给环境带来较大的破坏性,因此在当前城市规划设计中需要遵循生态化原则,即实施生态化城市规划设计,这不仅是当前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有利于生态城市的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因此当前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需要强调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以此来促进城市生态的和谐,为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从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入手,分析了当前城市规划设计中面临的问题,并进一步对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对策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5.
在极端天气、突发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加强韧性城市和智慧城市融合建设,将全面提升城市抵抗力和恢复力,促进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数字化、规范化、可持续。智慧韧性城市指融合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调度系统,据此强化城市应对突发重大事件的全周期韧性能力。本文阐述了智慧韧性城市的内涵与发展价值,分析了开展智慧韧性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智慧韧性城市建设的框架、生态、路径、评估指标,相对全面地阐明了领域发展要素及模式。研究建议,合理增加公共财政投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建立健全应急法律法规、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注重智能信息技术建设、追求科技赋能发展,发挥政府统筹作用、推进多元协作共治,以此驱动智慧韧性城市建设、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型城市规划方面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是人类生活的乐园,但目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城市所面临的危机越来越严重,而生态城市概念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本文围绕着生态型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一些要素,介绍了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与价值、生态城市规划中应遵循的一些原则以及当前国内城市生态规划普遍存在的问题等,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生态型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生态文明时代”还是“城市世纪”都与生态城市的发展密不可分。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离开“文明”谈“生态”,就等于把人类社会抛在了一边,因此是不客观的、不现实的:同样,无视城市所面临的种种生态问题和危机,离开“生态”看“城市”,这样的城市是没有前途的,也等于将它推到了悬崖的边缘。生态文明城市是理想的人类聚居地,代表了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在探讨当代生态文明城市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对如何创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模式进行了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8.
现如今,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已经渗透入我国许多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成为城市生态化建设目标的主要概念。而基于海绵城市视角的校园生态化建设更是从微观层面上对海绵城市理论的深入探索,希望通过海绵城市中所涵盖的生态适应概念、低影响开发及弹性设计原则来改善校园及周边环境,为学生提供更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文章以海绵城市概念及生态校园建设原则开题,简要探讨了生态校园在各个方面的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希望为校园绿色建设带来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建筑作为人工环境,是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类对感官享受的过度追求,以及不加节制的开发与建设,使现代建筑不仅疏远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和交流,也给环境和资源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绿色建筑是基于当今人类面临全球生态恶化、环境破坏、资源危机、人口膨胀、物种灭绝等威胁人类存续的外部环境灾难带来的严重挑战。绿色建筑正逐步成为了当代人类社会应对生态环境危机挑战、反省自身行为结果的重要修正和选择。推进绿色建筑是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具体实践,对于中国建筑设计业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滨水公共空间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与功能结构,是我国城市景观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城市建设的持续扩张,对滨水公共空间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基于此,立足于弹性设计相关理念,以长春市博文湖滨水公共空间为例,尝试将弹性设计理念与博文湖滨水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相结合。通过完善生态雨洪管理、发挥生物弹性作用、构建多功能的滨水驳岸弹性空间、增加具有弹性设计的绿色基础设施等措施,旨在提升滨水空间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态修复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