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Fe元素对ZA27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ZA27合金中添加0.5%~2%的Fe元素,利用金相、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X射线扫描(XRD)、拉伸实验等测试手段,研究Fe含量对ZA27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Fe含量的ZA27合金基体组织均由富铝的α相和富锌的η相组成。Fe元素以FeAl3金属间化合物的形式分布于基体中。随Fe含量增加,FeAl3的含量增多、尺寸增大。FeAl3能阻碍晶界迁移,起到细化枝晶的作用。研究还发现,室温下,随Fe含量增加,ZA27的强度和伸长率均降低;150℃高温下,Fe含量为1.5%左右的ZA27合金抗拉强度达192.75MPa,比未加Fe元素的ZA27合金提高约54.4%,伸长率达15.65%,从而获得兼具高强度和高塑性的高温ZA27合金。  相似文献   

2.
采用正交试验进行合金成分优化设计,运用二元搭配表得到最优的合金成分,研究了Fe、Si含量对AA8000系铝合金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金相显微镜(O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Fe、Si及其交互作用对铝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探究了不同的组织相貌对铝合金电学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从理论上分析了Fe、Si的交互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由正交试验得到最优的合金元素组成,当Fe的质量分数为0.4%,Si的质量分数为0.2%时,合金具有较高的导电率和较高的强度;Fe、Si存在交互作用,Fe与Si可以形成Al8Fe2Si三元中间相,减少了Si对铝合金导电性能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C、P元素与Al/Si对SiAlFe粉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耀欣  储少军 《铁合金》2008,39(1):25-29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杂质元素C、P含量对SiAlFe自然粉化的影响.结果表明:P含量小于0.03%时可避免合金产品粉化.C含量在0.1%-0.7%范围内,与"勾兑法"生产的产品粉化无必然关系.相分析(ESM与ESCA)结果证明,SiAlFe中的主体相是Al3Fe3Si2、Al9Fe,5Si5.当合金中Fe含量为24%~43%、Al/Si小于1时,该体系可以形成Al9Fe5Si5 FeSi23,的低共熔混合物,得出产品中存在少量的FeSi2.3(に相)高温变体组成是造成低Al含量的SiAlFe产品发生粉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在AISI431不锈钢合金成分基础上,添加不同含量的Nb元素,在20钢上制备出激光熔覆层.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EDS)、显微硬度计、中性盐雾试验等方法,研究了不同Nb含量对熔覆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Nb元素使熔覆层组织细化;随着Nb含量的添加熔覆层硬度先提高后降低;当Nb含量为0...  相似文献   

5.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振动磁强计(VSM)磁性测量,研究了替代元素Ti替代Fe元素含量的MnFe1-xTixP0.63Ge0.12Si0.25(x=0,0.01,0.02,0.03)系列化合物的物相结构与磁热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列化合物的结构为Fe2P型六角晶系结构,空间群为P62m。主相均为(Mn,Fe)2(P,Ge,Si),并含有少量的第二相(Mn,Fe)3Si相。随着Ti原子替代Fe原子的增加化合物的晶格常数a增大,晶格常数c略有减小,晶胞体积V基本保持不变。随着Ti含量增加居里温度(TC)减小,热滞ΔThys的大小改进不太明显。MnFeP0.63Ge0.12Si0.25的TC为305 K,当外磁场变化为0~1.5 T时最大磁熵变的绝对值为14.8 J.(kg.K)-1。  相似文献   

6.
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万能拉伸试验机等研究了Fe含量对ADC12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重点分析了不同Fe含量下富铁相形态和类型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Fe含量的增加,α-Al组织的枝晶间距先增大后减小.富铁相形态随Fe含量的演变过程为:紧密汉字状→汉字状+树枝状→汉字状+多边形状→针...  相似文献   

7.
Fe元素作为最强β相稳定元素之一,具有慢共析性质和低廉的价格,是一种十分受欢迎的钛合金添加元素。随着钛合金中Fe元素含量的增加,钛合金性能将发生一系列变化。从显微组织结构、力学性能、腐蚀性能和加工性能4个方面概述了添加不同含量Fe元素对不同类型钛合金(包括α、近α、α+β及β型钛合金)性能的影响,并展望了Fe元素作为钛合金添加元素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整钕铁硼主元B元素含量研究其对高能积磁体磁性能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磁体中B含量小于5.7%时,合金中出现了易基面的Nd2Fe17相,使Br、iHc都比较低;当添加B超过5.9%时,过量的B形成非磁性的富B相,导致磁体Br下降;当B含量在5.7%~5.9%之间时,磁体有较好的磁性能.显微组织研究表明,B元素影响晶粒的尺寸和形状;磁体耐蚀性能研究表明,当B含量过少或过多时均不利于耐蚀性的提高,B含量在5.76%时为最佳添加量.  相似文献   

9.
进行了TA1/Q235的累积叠轧焊试验,研究了TA1/Q235复合板结合界面组织和Ti,Fe元素的扩散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轧制中要严格控制夹杂的含量,并要采用低温大变形加工、低温累积叠轧的钢-钢结合完全接近基体组织,TA1/Q235的结合机制为裂口结合机制,Ti元素比Fe元素扩散强烈.  相似文献   

10.
采用熔体快淬的方法研究了Si,Co含量对LaFe13-x-ySixCoy合金凝固行为的影响.应用XRD和SEM分析了合金显微组织、结构和相组成.结果表明:Si,Co含量对合金的凝固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当合金中x=O,Y=0-0.4时合金显微组织由α-Fe相和La+α-Fe相组成;当x=0.5~1.0,Y=0~0.4时合金显微组织由α-Fe相和La(Fe,Co)Si相组成;当x=1.0,y=0.6时合金显微组织中出现La(Fe,Co,Si)13相.  相似文献   

11.
金属回收液中Fe含量低,Ni、Co、Cr、W、Mo含量高,严重干扰Fe(Ⅱ)和Fe(Ⅲ)的测定.本法拟定在≥6N盐酸体系中,用乙酸乙酯萃取Fe(Ⅲ)与乙酸乙酯所形成的络合物,Fe(Ⅱ)与杂质进入水相;用硝酸氧化水相中的Fe(Ⅱ)为Fe(Ⅲ),再用乙酸乙酯革取.用2%盐酸羟胺反萃取有机相中的Fe_4(Ⅲ)入水相,并还原为Fe(Ⅱ),用邻菲啰啉显色测定.此法可使Fe(Ⅱ)和Fe(Ⅲ)定量分离,又使它们与杂质元素分离.Cr(Ⅵ)和Mo(Ⅵ)可使Fe(Ⅱ)氧化为Fe(Ⅲ),干扰测定,故试液中Cr(Ⅵ)和Mo(Ⅵ)  相似文献   

12.
Fe和Cu是8030铝合金中最主要的两种合金化元素。为了探究8030铝合金中Fe和Cu的合理含量及其强化机制,试验采用连铸连轧、拉制和退火工艺制备了不同Fe和Cu含量的8030铝合金,分析了Fe和Cu对8030铝合金铸态组织、形变组织、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影响,并对不同成分的8030铝合金的强度、伸长率和电阻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Fe和Cu含量可以获得细小的合金铸态组织,并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形成织构组织和弥散分布的第二相,提高合金强度的同时,保证塑性和导电性能;当Fe的质量分数为0.45%、Cu的质量分数为0.22%时,8030铝合金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低压烧结工艺制备出Ti(C_(0.7)N_(0.3))-WC-Mo_2C-TaC-Fe/Co/Ni体系金属陶瓷,研究了Fe含量对Ti(C,N)基金属陶瓷显微组织、相组成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Fe含量的增加,组织中白芯-灰环结构的硬质相体积分数显著增大,且在固相烧结阶段,大量M_(12)C型η相转化为M_6N型脆性相;高Fe含量的金属陶瓷体系有利于脆性相的生成。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适量Fe置换Ni可显著提高Ti(C,N)基金属陶瓷的硬度和断裂韧性,并随Fe含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Fe含量为2%时,金属陶瓷的硬度和断裂韧性均达到最大值1 642 MPa和10.63 MPa·m~(1/2),与不含Fe的金属陶瓷相比,分别提高了96 MPa和11.3%。但添加过量Fe反而会极大地恶化金属陶瓷的力学性能,这主要归因于高Fe含量金属陶瓷组织中M_6N型脆性相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能球磨和放电等离子体烧结技术制备W-4.9Ni-2.1Fe高比重合金,研究不同球磨时间对合金显微组织结构和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球磨时间较短(2 h)时,合金粉末中Ni、Fe元素仍以单质的形式存在;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Ni(Fe)溶入W晶格中形成W的过饱和固溶体,W衍射峰强度逐渐变弱,峰形明显宽化,合金试样的相对密度呈下降趋势;适量的球磨时间(24 h),既可以保证合金中黏结相的含量和均匀分布,又不至于引入过量的杂质元素而引起合金成分改变,合金拥有最优的耐摩擦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15.
元素Ga对烧结Nd-Fe-B永磁体显微结构与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添加元素Ga[0 %~ 2 % (质量分数 ) ]对烧结Nd15Fe78B7永磁体显微结构与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少量的Ga就可有效的提高内禀矫顽力Hci 而不引起剩磁Br 和最大磁能积 (BH) max 的降低 ;Ga的添加量为 1 0 % (质量分数 )时 ,得到与Nd Fe B系永磁体理想显微结构相近的显微组织结构 ;添加元素Ga在磁体中以Nd2 Fe14 xGaxB和GaNd第二相的形式存在 ;当Ga元素添加量较大时 [>1 5 % (质量分数 ) ]时 ,添加的Ga使主相Nd2 Fe14 B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仪一般在仪器出厂时已配置目标测量元素的原始校准曲线,仪器用户经标准化、曲线确认后即可开展相关检测工作,光谱仪的原始校准曲线正确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正确度。本实验室光谱仪在测定镍基合金中低含量Fe元素时常出现负值且精密度较差的现象,采取控制样品法也无法获取准确结果。为满足产品标准要求,下延镍基合金中Fe元素的测定下限,提高Fe元素的分析正确度,试验通过调整Fe元素低含量段校准曲线Mo元素的干扰校正方式及校正系数,解决了低含量Fe元素测试结果出现负值的问题;通过对校准曲线添加新的控制样品、重新拟合校准曲线将原三次曲线变更为二次曲线,大幅提高了测试结果的精密度及正确度,从而建立了一条新的镍基合金中低含量Fe元素的校准曲线,Fe元素测定下限由0.50%(质量分数)延伸至0.010%(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7.
5182合金成分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繁平 《铝加工》2015,(3):30-34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了不同成分的5182合金,通过研究其显微组织和性能,对5182合金成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5182铝合金中主要存在有Mg2Si、Mg2Al3和(Fe Mn)Al6三种析出相,当5182铝合金中Mg含量达到4.5%、Fe为0.35%、Mn含量为0.35%时,其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8.
采用感应熔炼的方法研究了LaFe13-x-ySixCoy合金近平衡条件下的凝固行为.应用XRD和SEM扫描电镜分析了合金组织结构和相组成.结果表明:La(Fe,Co,Si)13相是包晶反应生成的.过冷度和添加Si、Co的含量对合金的凝固行为有很大影响;当过冷度△T≥40 K,x=1.5时合金凝固组织中出现La(Fe,Co,Si)13相.应用经典形核理论对此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9.
采用真空烧结工艺制备了Ti(C,N)基金属陶瓷,研究了不同Mo含量对Ti(C,N)基金属陶瓷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o含量为16%时,金属陶瓷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其抗弯强度达1930MPa,硬度达89.5HRA,并且,Mo含量对粘结相中合金元素的溶解性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Mo元素含量对液相烧结W—Ni—Fe重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和探讨Mo元素含量与基地相、析出相等各相组成的关系,以及了解合金于炉冷后在固相与基地相接口析出的金属间化合物相之形成机制,本研究使用具有相同基地相组成但不同Mo元素含量(Mo的原子数分数为15%~59%)的试片,以SEM、EMPA观察显微组织的变化,并使用XRD对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进行结构分析与鉴定,最后再以DTA热分析仪器量测合金的相变化温度,以厘清金属间化合物相的析出机制。试验结果显示,当合金中含有高比例的Mo元素时,烧结后在基地相中固溶的Mo元素与W Mo元素总和将随之升高,除了造成基地相的凝固温度下降以外,也形成大量的(W,Mo)0.5-(Ni,Fe)0.5 x(z=0~0.04)金属间化合物析出相,而此金属间化合物相中,Mo元素所占的比例会随着添加的Mo元素比例增加而呈线性上升。热分析结果显示,金属间化合物相的析出温度大约是在1349~1355℃之间,而基地相的凝固温度则从1415℃降低到1336℃。根据这些现象可以了解,金属间化合物相的形成机制与合金成分中的MMo/(Mw MMo)比值有关,当比值高于0.66时,金属间化合物相的析出机制为偏晶反应(monotectic reaction);当比值在0.5~0.66之间时,析出机制是属于共晶反应(eutectic reaction);当比值在0.34~0.5之间时,析出机制可能是共析反应(eutectoid reaction)或者是包析反应(peritectoid reaction);比值低于0.2时,则不会析出金属间化合物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