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银金属氧化物(AgMeO)触头电弧侵蚀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AgCdO触头材料及具有不同添加剂的AgSnO_2触头材料(AgSnO_2In_2O_3、AgSnO_2Bi_2O_3、AgSnO_2WO_3)进行了大量分断电弧侵蚀试验和微观分析;比较研究了不同的第二相金属氧化物对触头材料电弧侵蚀机理的影响;分析了微量添加剂对电弧侵蚀特性和表面形貌特征的作用;最后,基于触头材料中气体相反晶间侵蚀作用,探讨了触头基体微裂纹形成与扩展机理。  相似文献   

2.
AgSnO2复合材料变形断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EM、EDS及OM方法,对AgSnO2的变形断裂样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加工变形困难、度高,不易通过热处理回复再结晶的主要原因是SnO2粒度较细(1μm),阻碍了金属变形时的滑移行为。同时,由于SnO2密度较低,在相同质量比的民政部下,体积分数较高。因此,颗粒强化效果明显,在AgSnO2的为形过程中,材料内部存在位错及显微孔洞应力松弛现象,使硬化曲线呈起伏状平缓上升。对强化增量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3.
银金属氧化物触头材料的表面劣化及抗熔焊性能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阐述了电触头材料表面劣化的分类,对AgNi,AgC-dO,AgSnO2及其不同配对时的抗熔焊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分析了交流电弧作用下材料成分含量分布变化规律与金属θmCpρmλ间的关系。研究了电弧对AgCdO等材料微观形貌的影响规律及其与熔焊概率的关系;指出了由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分解而使AgCdO和AgSnO2表现为AgCd和AgSn的抗熔焊特性,且材料非对称配对时抗熔焊能力表现出“中间效应”  相似文献   

4.
汽车继电器用新型Ag/SnO2无毒触头材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德国DODUCO公司今年在Holm电接触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汽车继电器Ag/SnO2触头材料的研究。作者对其研究结果作了简要分析和评论,供国内有关单位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添加物Bi2O3对触头材料AgSnO2的显微组织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对添加Vi2O3的AgSnO2触头材料经电弧作用后的表面及内部显微组织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经电弧作用后,由于Bi2O3改善了Ag对SnO2颗粒的湿润性,使得熔化区(直径约0.3mm、深约1.2mm)内氧化物颗粒重新分布而形成类似由网络连接的“细胞”状组织,而非聚集于触头表面。其中“细胞”边界主要由SnO2颗粒聚集而成,内部由Ag与少量氧化物构成,细胞尺寸约为  相似文献   

6.
AgSnO2WP(Ⅱ)触头材料在引进西门子接触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阐述了粉末挤压法AgSnO2WP触头的发展过程,材料的特性及机理,并通过加入第二种添加入第二种添加剂优化了材料性能,在引进德国的3TB接触器上进行电性能试验,均达到IEC及VDE的技术要求,表明新型AgSnO2WP(Ⅱ)触头材料在接触器领域中,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AA 型 TAG-LiMn_2O_4 锂离子蓄电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Li2CO3和EMD高温合成得到的尖晶石(LiMn2O4)作阴极活性材料,与Li配对做成试验电池,充电容量达130mAh/g,放电容量为110mAh/g,显示LiMn2O4有较好的充放电性能。对热解苯碳(PyC)、处理的人造石墨(TAG)、天然石墨(NG)和玻璃碳(GC)进行研究,发现TAG有较好的充放电性能。用LiMn2O4做阴极活性材料,TAG做阳极活性材料,组装成AA型锂离子蓄电池,初始放电容量为540mAh,以0.2C(100mA)恒流放电,60mA恒流充电,电池循环寿命已达200次。  相似文献   

8.
AgREO触点材料耐电弧侵蚀性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主要研究了最新研制的AgREO触点材料的耐电弧侵蚀性能,并与AgCdO、AgSnO2等材料体系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9.
Ag/SnO2触头材料制造工艺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最近,德国DODUCO公司采用“反应喷雾“法制造出新型Ag/SnO2触头材料,它不仅具有极好的电气运行性能,而且还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文中将简要介绍它们的研制情况及试验结果并作分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10.
AgSnO2触头材料在低压电力工程开关装置中的应用准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详细说明了AgSnO2触头材料在各种应用条件下的特性。内容涉及在交流和直流电路中的使用的、应用不同设计原则和呼种尺寸的接触器以电力继电器,借助于冶金学模型的概念,解释了触头材料与开关电弧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的开关特必的差别。从所得结果导AgSnO2触头材料最佳应用准则。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用超声化学法制备Ag/SnO2复合粉,用粉末烧结挤压法制备Ag/SnO2(10)线材,对退火态的Ag/SnO2线材的拉伸试验结果表明:SnO2颗粒对材料有很强的弥散强化效果,线材有很好的均匀变形能力,其均匀延伸率达20%.在单轴拉伸下Ag/SnO2(10)呈一定的超塑性,加工硬化指数很低。  相似文献   

12.
不同工艺制造的AgSnO2触头材料性能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了不同制造工艺(双层挤压、烧结复压)及各种粉末(Ag和MeO粉末混和物、内氧化Ag合金粉末对AgSnO2接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造工艺和所用粉末类型引起材料接触电阻。熔焊力和电损蚀等性质方面发生很大变化。所用粉末的种类对触头的微观结构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SSAQ麦草浆OP两段漂白的工艺。结果指出,适当酸处理后,氧漂过程中添加氨磺酸(SFA),适当提高氧漂压力(1.0MPa),延长漂白时间(70分钟),可使未漂浆硬度降低率(DMnO4值)达50%左右,白度从51.75%升高至70.9%(SBD),粘度降低率为16.6%,氧漂浆粘度为1020cm^3/g.系统的HO2漂白表明,氧漂浆在H2O2漂前采用H2SO4预处理具有很好的效果,H2O2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MCT的结构设计及耐压设计。通过对结构参数的最佳化选择,制造出开关电流9A,耐压900V的MCT芯片。n沟MOS阈值电压为2V,p沟MOS阈值电压为-5V。当门极加-7V电压时,其关断电流密度为220A/cm^2。  相似文献   

15.
汽车电器用新型触头材料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辉  戚颖 《电工合金》1998,(3):21-25
针对汽车电器中触头材料工作特点,选择了AgSnO2/Cu复合柳钉型触头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预氧化银锡合金粉末工艺,开发研制出了含添加元素的新型银化锡-铜复合柳钉尜材料,通过了汽车电器产品及摩托车电器产品的电性能型式试验,并已批量投产,供用户使用。  相似文献   

16.
高密度高活性球形Ni(OH)_2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采用“受控中和水解法”进行了金属氢化物-镍电池用的高密度高比容量球形Ni(OH)2的制备研究,讨论了pH值、添加剂、加氨量等操作条件对Ni(OH)2堆积密度及电活性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本文论述的方法可以制得高密度高比容量球形Ni(OH)2颗粒,振实密度在2.0g/cm3以上,比表面积在15~20m2/g。添加氨水后可以改变Ni(OH)2的结晶程度,采用复合添加剂比单一添加剂更能有效地提高Ni(OH)2的活性和改善镍电极的性能。使用该Ni(OH)2作为活性物质的电极,其容量可达到260mAh/g。这种Ni(OH)2特别适合于用作金属氢化物-镍电池的正极活性材料。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冰箱的性能要求愈来愈多。电冰箱产品在设计中越来越体现抗菌除臭、节能、环保等特点。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抗菌除臭电冰箱大多数是将一块低温抗菌触媒装在开有透气孔的塑料盒内,固定于冷藏室内部。该低温抗菌触媒是在蜂窝状陶瓷(2MgO.2Al2O3.5SiO2或SiO2.Al2O3等系列陶瓷)载体上涂有Cu-Mn氧化物的黑色蜂窝媒体,其除臭原理为使甲硫醇、三甲胺、二甲硫酸等臭气通过吸附在蜂窝状的特定催化活性物质上发生氧化作用而除臭的。下面简要介绍该触媒的特点,并介绍一种评价其…  相似文献   

18.
在电池活性物质中掺入导电粘合剂后做成电极,进行恒电流充放电,得到的电容量能直接评价活性物质的电性能。已对MnO2、M(OH)2、Ag2O、AgNiO2、CuO和MH等活性物质的电性能作出快速评价。该测定方法具有简易。快速和直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述了Au/Ag/QSnδ-0.3计算机键盘开关用贵/廉金属复合弱电触点材料的研制工艺。产品经装机试验,寿命超过1200万次,接触电阻小于10mΩ,完全可以替代德国进口产品,满足了引进生产线该种材料国产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银基触头电弧侵蚀及气孔和裂纹产生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快速试验机上对AgCdO、AgSnO_2和AgWC触头材料进行了分断电弧侵蚀试验。利用扫描电镜和光学金相显微镜对熔层表面和剖面进行微观测试。研究了触头表层在电弧作用下的相变过程和熔层表面的微观组织结构;分析了触头气孔的形成机理和裂纹的产生原因与抑制途径;探讨了触头的耐电弧侵蚀能力与熔层组织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