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东营凹陷滚动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营凹陷已进入勘探开发成熟期 ,滚动勘探开发是增储稳产的主要手段 ,精细油藏描述是其关键。总结滚动勘探开发的 4种方式 (老区扩边、发现新块、发现新层系和新区滚动勘探开发 ) ,对断块复杂程度提出按每平方千米内所有断层的累加长度划分的新方法 ,从构造描述、储集层描述和油藏描述方面介绍了滚动勘探开发的技术方法。以永 8断块为例 ,在层位标定、反射特征分析、构造描述流程、地震地质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归纳精细油藏描述的具体方法 ,强调了三维地震数据体的相干分析、属性分析等技术的重要作用。应用这一滚动勘探开发技术 ,使东营凹陷每年新增滚动储量近2 0 0 0× 10 4 t。图 3参 10  相似文献   

2.
利用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东营凹陷古近系Es4下、Es4上和Es3下3套烃源岩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红层中已发现原油的物理性质、族组分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并对红层原油类型进行了划分,通过油源对比,明确了每类原油的来源。研究表明,红层原油的主力油源层不仅仅只有Es4上和Es3下2套烃源岩,以往认识较为薄弱的Es4下烃源岩也做出了较大贡献。综合分析认为,东营凹陷古近系红层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为近期增储上产的主要领域。  相似文献   

3.
对东部凹陷北部地区滚动勘探工作做了全面的剖析.东部凹陷北部地区勘探面积大,资源丰度低,区内构造复杂、破碎,油藏类型众多,经过了20多年的开发,勘探工作难度很大,但该区可供勘探的圈闭不仅数量多,而且类型繁多,为滚动勘探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对该区"九五"以来在老资料复查、老区扩边、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等方面所取得的滚动勘探成果进行总结,介绍了多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经验,通过进一步分析东部凹陷北部地区勘探方面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及认识,提出了下步滚动勘探的潜力区,并确定了今后滚动勘探工作的主要方向,为该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歧口凹陷东营组岩性油气藏分布广、类型多,是大港油田规模增储的重要层系.主要发育储集层上倾尖灭油气藏、透镜体油气藏、不整合油气藏、三角洲前积砂岩油气藏.决定其圈闭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古构造背景和沉积体系的匹配.沉积体系研究表明,歧口凹陷东营组主要受北部的燕山物源和西部的沧县物源两大物源控制,形成多种类型的沉积体系;同时近南北向分布的继承性古隆起又控制海域砂体展布,形成歧口凹陷复杂多样的东营组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5.
东营凹陷—惠民凹陷孔店组层序地层学研究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济阳坳陷南部东营凹陷—惠民凹陷深层的孔店组勘探程度较低 ,建立其地层格架 ,是油气勘探研究及战略部署必走的一步。认为孔店组沉积期研究区基本是北断南超的伸展半地堑 ,4个沉降中心明显受断层控制 ;以埕宁隆起和鲁西隆起为主要物源区 ,区域物源丰富 ;气候早湿晚干 ,水体整体较浅 ,但有深水区域发育的条件。把孔店组确定为完整的Ⅲ级层序 ,划分为低位体系域 (对应于孔三段 )、湖侵体系域 (对应于孔二段中、下部 )、高位体系域 (对应于孔二段上部和孔一段中、下部 )和收缩体系域 (对应于孔一段上部 )及若干准层序。解释了研究区总长约 30 0 0km地震剖面 ,建立了4条钻井地震联合剖面 ,建立起宏观层序地层格架 ,认识到孔店组有深水洼地相间分布、多个次级沉积中心共存的特点 ,烃源岩 (类型主要为Ⅱ2 —Ⅲ型 )主要发育在湖侵体系域中。建议增加孔店组油气勘探的速度。图 3参 2 (王孝陵摘 )  相似文献   

6.
纯梁油区油气分布特征分析表明,油气平面上分布于正向构造带,纵向上集中在沙四段、沙三段和沙一段,其石油地质储量占全区探明储量的83.3%,油气富集层位及埋深呈现由北向南、由东往西依次抬高的趋势。该区的构造、油气源、生储配置与盖层、地层不整合等是油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该研究成果应用于纯化油田外围的滚动勘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东濮凹陷滚动勘探开发方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东濮凹陷石油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结合近年来各类滚动勘探开发目标的评价成果,认为东濮凹陷仍然具有很大的滚动勘探开发潜力,提出了寻下一步滚动勘探开发的研究方向。滚动勘探以老油田周边、构造结合部为主要增长点;滚动开发以已探明未动用储量分类评价为主导,对优选区块深入研究,形成产能。  相似文献   

8.
新的解释技术应有和要求解释工作不再是单一的一组地震测线而是整个数据体,可以将断点的位置显示在水平切片上构成断裂系统纲要图,或者通过对断层面的追踪将断面的等值线图勾划出来,也可以利用各种地震属性的三维立体显示去形象描述断块的细节,利用带有断层和层位的岩性反演可以进一步进行油藏描述,将这些新方法应用到本区的滚动勘探的目标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渤中凹陷与东营凹陷、沾化在构造格局、地质演化与油气分布上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与时空差异性。多年的勘探已在东营凹陷与沾化凹陷取得了较大的成功,该研究从东营与沾化凹陷的探明程度、探井密度、勘探阶段、资源量与资源丰度以及勘探领域等方面入手,来类比分析渤中凹陷的情况。结果表明:渤中凹陷勘探整体处于低勘探程度区,尚处在“区带解剖、滚动勘探”的第二阶段,以构造油气藏勘探为主兼探隐蔽油气藏,大致相当于东营与沾化凹陷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勘探程度;下步勘探应该增强信心,加大地震与钻井工作量;勘探目标应该挺进古近系及更老地层,平面上,勘探应从凸起转向斜坡和凹陷区。由此可见,渤中凹陷勘探领域宽广,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0.
周返地区局部构造主要受断层及盐活动控制,具有沿主断层分布、面积小、幅度小、小断层封堵和埋藏较深的特点。本文着重介绍应用人机联作技术进行三维精细解释,寻找和落实局部构造,精查局部构造细节,指导滚动勘探开发,见到显著勘探效益的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11.
东营凹陷北带转换带构造与储集体分布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的滨南一利津断裂系统和胜坨一永北断裂系统在坨深1井附近交会,二者间发育由一系列小断层组成的构造转换带。转换带小断层的走向与主断裂系统有一定夹角,受转换带控制的沉积、沉降中心相对远离小断层的断层面,成为湖盆边缘的相对缓坡,是断陷期水系入湖的主要通道。粗碎屑扇三角洲砂体的发育被限制在转换带小断层的上盘和挠曲坡折带范围,单层厚度大,分布范围广,扇体可延伸到断陷湖盆深处的深湖相烃源岩中,有利于形成岩性油气藏和复式油气藏。图5参16  相似文献   

12.
老油气区精细勘探潜力与方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富油气凹陷油气分布特征及剩余油气资源量分布规律,提出富油气凹陷中的有利区带是下一步勘探重点,主力勘探层系及上、下层系是精细勘探重点层位。在分析制约老油气区勘探关键问题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老油气区精细勘探思路,建立了针对不同储层及油藏类型的精细勘探方法技术(油气层识别、油气层保护、油气藏规模预测、提高油气产能等)。近几年,该方法技术在老油气区精细勘探中得到了推广应用,新增油气储量不断提高,加快了老油气区油气发现速度,与海上或新区相比勘探与开发成本明显降低,投资回收周期缩短,提高了勘探效益。  相似文献   

13.
油气田勘探开发网络系统安全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网络安全的概念入手,分析油气田企业勘探开发网络系统安全现状,指出了存在的共性问题,阐述了油气田网络系统安全策略的基本内容,提出了油气田勘探开发网络系统安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全球油气勘探新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随着地质认识的深化和新技术的应用,成熟盆地的勘探再现生机,加拿大的一些成熟盆地勘探又有了新发现。全球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许多学者对稠油、油砂和油页岩资源的勘探开发进行了研究;美国南部的煤层气勘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西加拿大盆地的煤层气资源也逐步被利用;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方法目前正处于研究阶段。在油气地质基础理论方面,前陆盆地的构造分析更加强调对沉降特征及演化历史的研究,并且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已应用于储层预测;对盐构造的研究集中于演化特征对构造变形的控制作用;碳酸盐岩台地形成的控制因素更加明确;深水沉积模式日趋完善。勘探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也由单一技术向多项技术集成以及高精度、数字化、模型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高勘探程度地区难于以构造单元进行精细勘探。结合勘探生产实际,提出了成熟探区的"勘探单元"基本概念及划分方法,分析了如何将其作为地质研究、探井部署以及勘探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单元来指导勘探工作。并以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盐家—永安地区Es4(上)—Es3(下)近岸水下扇岩性油藏勘探为例,利用"勘探单元"进行地质条件与勘探能力的关系和矛盾分析,明确了该区存在的关键问题,有效地指导了勘探,提高了勘探效益。   相似文献   

16.
文留油气田滚动勘探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留油气田属于复杂岩性构造油气田,目前已进入滚动勘探开发阶段.对其地质特征进行系统研究,总结出滚动增储模式:主要为构造及工区结合部、老区扩边、老区新层、与盐岩有关的各种隐蔽油气藏等6种类型.并有针对性地采用沉积微相、储层发育规律、油气富集规律、地震资料特殊处理、动静态分析法、低阻油层形成机理与识别等滚动勘探开发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每年新增石油地质储量400×104~600×104t.  相似文献   

17.
沉积微相研究成果在濮城油气田滚动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东濮凹陷濮城油田沙三中亚段开展沉积微相研究,在水下扇沉积中识别出沟道、沟道间、席状砂、深湖—半深湖等微相。依据建立的主要微相测井相模式识别和划分单井相,结合砂岩含量及分布,绘制了沙三中亚段的沉积微相平面图。根据对研究区砂体燕尾服布和微相特征的预测,认为研究区南缘有另一个物源,在濮67南块可能分布有分流水道和水道间等较有利的沉积微相区,存在较好的砂体;西侧濮168块尽管砂层薄、层数少,但沙三中亚段存在较好的水下河道砂体,且席状砂体较为发育。据此制定了滚动勘探目标。钻探结果证实这两个区块的含油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8.
渤海湾盆地深层油气藏类型及油气分布规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渤海湾盆地深层(3.5km以深)是该地区目前最现实的油气勘探新领域。将其深层油气藏划分为3类共8个亚类:①构造型(背斜型、断块型和断鼻型);②非构造型(岩性型、地层超覆型和潜山型);③复合型(主要包括构造岩性型和构造地层型)。认为渤海湾盆地深层油气分布规律与中浅层明显不同:①强烈拉张裂陷伴有压扭性应力作用的区域构造背景,形成沿走滑断裂带分布的深层油气聚集带;②已发现的深层油气藏均有紧邻生烃中心环带状分布的特点,深层源控规律更加明显;③凹陷内深层发育大型的构造圈闭、岩性圈闭及复合型圈闭,是大规模油气聚集的重要条件;④凹陷内高密度流大砂体与构造相配置,是深层最佳成藏系统;⑤超高压异常带、异常孔隙带的存在是深层油气富集高产的决定性因素;⑥渤海湾盆地的构造迁移性(由周缘向中心,最后至渤海海域)使深层油气藏的层位平面分布有一定规律性。图2参5(王孝陵摘  相似文献   

19.
冀中复杂断块区提高滚动勘探精度和效益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冀中地区滚动勘探开发实践证明,要在复杂断块区进一步提高勘探精度和勘探效益、实现老区增储上产,关键在于根据不同地质条件选择应用变速成图技术。高分辨率及全三维地震资料目标精细处理技术、复杂断块构造精细解释技术和低电阻油层识别技术。这些关键技术对于精细描述潜山顶面构造形态、提高潜山和断块勘探精度、发现新的含油层系能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冀中地区应用这些技术,“九五”前三年仅在老油田内部就新增石油地质储量2000×104t以上,同步建成产能超过40×104t。图4(梁星如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