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甘伟 《金属热处理》2016,41(10):176
研究了冷却速度对微合金非调质钢36MnVS6钢组织、强度以及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后冷却速度直接影响铁素体+珠光体的晶粒度和组织强度。提高冷却速度有助于加速铁素体形核,实现晶粒细化。冷却速度控制在1.5 ℃/s得到细化的铁素体+珠光体组织,铁素体不仅沿奥氏体晶界析出,同时在奥氏体内析出形成晶内铁素体组织,随后析出的珠光体团也得到充分细化。冷却速度继续提高到2.0 ℃/s形成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组织,冲击性能降低。最佳的冷却速度控制在1.5~2.0 ℃/s。  相似文献   

2.
中碳微合金非调质钢的物理冶金和合金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冷却速度对含Ti非调质钢中晶内铁素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不同冷速下获得的含Ti非调质钢的显微组织,并绘制了静态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结果表明,在0.5~2.5℃/s的冷速范围内,会有晶内铁素体析出,其中在2℃/s冷却时可以获得大量针状铁素体.空冷条件下获得细小无序分布的晶内铁素体,明显提高试验用含Ti非调质钢的韧性.  相似文献   

4.
徐佐仁 《上海金属》1989,11(3):1-10
本文对中碳微合金非调质钢的物理冶金基础和合金成份设计的抉择原则进行较全面和深入的探讨。为国内研制开发中碳微合金非调质钢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合金成份的计算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EBSD、TEM及性能测试等在45MnVS基础上研究了3种不同钒、氮含量非调质试验钢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提高N含量,可以促进V(C, N)以及VN的析出,大量细小弥散的析出物作为形核位置促进了珠光体转变,同时起到了钉扎晶界的作用,从而获得了显著的晶粒细化效果。高氮非调质钢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匹配,在1150℃、保温时间60 min、开轧温度1000℃、终轧温度900℃的生产工艺条件下,屈服强度达到580 MPa,冲击吸收能量达到57 J。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静态再结晶过程中析出相对组织的细化作用,选取先前研究的V-N非调质钢作为试样,在Gleeble-1500D热模拟机上进行单道次与双道次压缩实验,计算了不同等温时间下的再结晶分数,采用带有STEM附件、INCA能谱仪及GIF能量过滤器的透射电镜JEM-2100F分析了析出相。结果表明:道次等温期间奥氏体中析出相主要为尺寸在55~140 nm的(Ti,V)(C,N);相变冷却期间铁素体中析出相则为细小的长22~100 nm、宽13~39 nm的VC。静态再结晶与析出相相互竞争、共同细化组织。等温时间较短,静态再结晶起主要细化作用;析出相数量随等温时间延长而增加,使静态再结晶出现停滞平台;等温时间较长,奥氏体局部出现的溶质贫乏区促进了晶内铁素体形核,使组织细化。  相似文献   

7.
C和N含量对V-N-Ti微合金非调质钢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C含量0.26wt%~0.42wt%及N含量0.0041wt%~0.021wt%变化对中低碳V-N-Ti微合金非调质钢锻态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C、N含量对V-N-Ti微合金非调质钢锻态组织中先共析铁素体的数量及分布存在显著影响.钢中的N含量一定,C含量约为0.33wt%时,组织中形成的晶内铁素体数量最多、组织最细小均匀;钢中的C含量一定,锻态组织中先共析铁素体的数量随着N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N含量对先共析铁素体数量的影响要远小于C含量的影响.采用基于经典形核和长大理论模型计算所得析出动力学结果很好地解释了上述现象.  相似文献   

8.
9.
叙述了正火工艺对中碳非调质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讨论了正火改善组织和性能的机制及正火工艺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0.
微合金非调质钢的发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低碳微合金钢中晶内和晶界铁素体长大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开明 《金属学报》2006,42(6):572-576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晶体长大动力学理论对低碳微合金钢中晶内和晶界铁素体的长大动力学进行了实验测定和理论计算与分析.在实验温度范围(650-750℃)内,铁素体首先在晶界上形成,在晶内夹杂物上形成较晚.晶界与晶内铁素体形成的过冷度相差40℃以上,铁素体在晶内夹杂物上形成比在晶界上形成需要更大的过冷度.晶内铁素体长大速率常数的实测值小于计算值,晶界铁素体长大速率常数的实测值则大于计算值.  相似文献   

12.
相变热模拟工艺对钒氮钢γ→α转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相变热模拟工艺对微合金钒氮钢显微组织和晶内铁素体形成的影响。对含氮量不同的两种V-N钢进行了模拟,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和比较了钢中的显微组织转变特点。结果表明,随等温温度的降低及等温时间的延长,铁素体的转变量增加;增加钢中的氮含量,有利于铁素体生成,细化晶粒。  相似文献   

13.
低碳微合金钢贝氏体相变及组织细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低碳铌、钛微合金钢,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机进行了加热、变形及冷却试验,对不同工艺制度下的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加热时间较长时,不利于随后冷却奥氏体向等轴铁素体相变,而发生贝氏体相变;在奥氏体区进行不同应变量的变形,随着奥氏体的形变量加大,相变贝氏体的组织细化;变形后适当增加弛豫时间,相变的贝氏体组织细化.  相似文献   

14.
模铸非调质钢中铁素体在晶内MnS上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匠  徐淳 《热处理》2004,19(1):18-24
为确认模铸非调质钢晶内铁素体的形成能力,对其钢材组织中的晶内铁素体相变形核位置作了光学显微镜观察,SEM/EDS和CMA分析。证实使钢中氧化物分散可调整MnS的大小和数量。模铸非调质钢中同样存在氧化物—MnS—V(C,N)复合夹杂物上形成晶内铁素体的过程。由于降低Mn量提高γ—α相变温度增加相变驱动力,相应增大了晶内铁素体形核概率,研究钢中铁素体在晶内MnS上的形核概率可大于0.9,明显优于现有研究结果,可弥补模铸钢铁素体形核位置的不足,获得理想的晶内铁素体组织。  相似文献   

15.
锻造成型的汽车发动机活塞材料为非调质钢,在试制过程中,采用锻后余热控制冷却的热处理工艺,通过不同温度区域的控制冷却,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了合适的热处理工艺,使产品的组织和力学性能满足使用要求,并获得客户的PPAP认证.  相似文献   

16.
铁素体抗菌不锈钢的抗菌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含Cu铁素体抗菌不锈钢的抗菌特性来自抗菌热处理过程中形成的析出相ε-Cu,抗菌处理后的抗菌不锈钢具有良好的长效广谱抗菌功能,而且对人体是安全的。抗菌功能不会因表面磨损或长期浸泡而丧失。抗菌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抗菌作用主要通过与细菌的直接接触实现。  相似文献   

17.
依据NACE标准研究了X80级管线钢的抗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SSCC)和氢致开裂(HIC)行为。研究表明该X80级管线钢具有较好的抗SSCC和HIC性能,其中临界名义应力Sc达到:1 265 MPa;裂纹敏感率、裂纹长度率和裂纹厚度率均为0;酸性环境下氢的扩散以及应力集中的交互作用导致材料的韧性损失,从而促使裂纹的形成和扩展,最终导致材料断裂。以均匀细小的针状铁素体为主的显微组织具有优良的抗SSCC&HIC性能。  相似文献   

18.
条状铁素体对ZG20CrMo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具有不同程度条状铁素体的ZG20CrMo钢的力学性能,所得结果对ZG20Mo钢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Q235钢的铁素体组织细化及其与力学性能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900℃到1050℃温度范围内采用多道次、大坟下量技术制备Q235钢薄板,讨论了轧制工艺、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间的关系,并分析了轧后低温退火自理对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控制冷却对新型贝氏体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冷却速度对新型贝氏体钢力学性能及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奥氏体化后冷却速度控制在25~117C/min时,可以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在贝氏体转变温度范围内缓冷,对改善贝氏体的韧性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