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福建省连江山仔水利枢纽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施工实践,对《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暂行规定(SDJS14-86)》(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中的砂料表面含水率与碾压混凝土拌和物VC值控制标准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对于在拌和楼具备有及时调整砂、水用量措施时,对砂表面含水率控制标准可放宽至不影响拌和质量为度,本工程实践为8% ̄9%,最低净加水量不低于30kg/m^3为宜。采用偏小的VC值,不影响碾压混凝土质量  相似文献   

2.
碾压混凝土具有节约水泥、简化混凝土温控、施工速度快、节省投资等优点,作为一项新的施工技术正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大力推广,并取得了长足进展。一般说来.混凝土浇筑强度和质量要得到保证,必须有混凝土拌和楼作后盾。现代化的拌和楼要受资金、施工条件和要求等限制,而且截至1993年初全国尚无一家生产强制机拌和楼。试验表明:拌和楼装备强制拌和机能生产出更为理想的碾压混凝土。为此,我们便循着这个基本思路,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旨在将强制拌和机和金属结构、机械、电气部分融为一体,高效优质生产碾压混凝土。  相似文献   

3.
碾压混凝土具有节约水泥、简化混凝土温控、施工速度快、节省投资等优点,作为一项新的施工技术正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大力推广,并取得了长足进展,一般说来,混凝土浇筑强度和质量要得到保证,必须有混凝土拌和楼作后盾。现代化的拌和楼要受资金、施工条件和要求等限制,而且截至1993年初全国尚无一定生产强制机拌和楼。试验表明:拌和楼装备强制拌和机能生产出更为理想的碾压混凝土。为此,我们便循着这个基本思路,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旨在将强制拌和机和金属结构、机械、电气部分融为一体,高效优质生产碾压混凝土。  相似文献   

4.
结合福建省连江山仔水利枢纽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施工实践,对《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暂行规定(SDJS14—86)》(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中的砂料表面含水率与碾压混凝土拌和物VC值控制标准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对于在拌和楼具备有及时调整砂、水用量措施时,对砂表面含水率控制标准可放宽至不影响拌和质量为度,本工程实践为8%~9%,最低净加水量不低于30kg/m3为宜。采用偏小的VC值,不影响碾压混凝土质量,而且对改善层间结合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5.
碾压混凝土的工作度即VC值,是碾压混凝土拌和物性能极为重要的一项指标。VC值直接关系到碾压混凝土的密实程度、混凝土强度和抗渗性能;当碾压混凝土拌和物VC值损失超过一定限度,势必影响拌和物的可碾性,甚至影响碾压混凝土的质量。这就要求亭子口水利枢纽碾压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应对VC值进行动态管理。  相似文献   

6.
1前言白石水库大坝混凝土总量57.5万m3,其中碾压混凝土19.4万m3,年最大浇筑量20万m3,月最大浇筑量4.75万m3.混凝土拌和系统距坝址0.5km,安装2座日本产光洋拌和楼,其中A楼由2×2.5m’双轴强制式搅拌机组成;B楼由I×2.5m3双轴强制式搅拌机组成.搅拌时间为75s时的最  相似文献   

7.
山口三级电站混凝土重力坝施工中采用全悬壁大面模板,混凝土运输以真空溜槽为主,门机运输为辅,真空溜槽布置在左岸坝肩上,真空溜槽与拌和楼之间的混凝土输送采用皮带机。本工程为全断碾压混凝土,坝体上游面采用R90200、W6二级配碾压混凝土作防渗体,防渗体以下部分则采用R90100、W4三级配碾压混凝土,由于是夏季施工,采取了遮阳处理、仓面喷雾处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杜三林 《人民长江》2007,38(2):26-28
碾压混凝土的不同施工工艺、不同间歇时间、不同层面处理措施对碾压混凝土层面抗剪性能的影响较大.彭水水电站主体工程碾压混凝土浇筑之前,进行了较全面的生产性试验,提出了适合彭水水电站工程实际的碾压混凝土施工工艺和层面结合质量控制标准:碾压混凝土拌和物的Vc值平均6.1s,拌和物的亲和性和工作性较好,仓面泌水较少;二级配碾压混凝土拌和物的含气量平均为3.1%,在实际施工中含气量应提高到3.5%以上,以满足抗冻等级F150的要求;最佳碾压遍数为无振2遍+有振8~10遍,碾压层厚以采用35cm为宜.  相似文献   

9.
通过采取对碾压混凝土大坝,在施工过程中摊铺碾压的混凝土内部温度实时监测,在拌和楼出机口混凝土料的温度检测以及砂石、水泥、水等混凝土原材料温度检测;结合坝体温度及冷却水通水控制等措施,分析控制碾压混凝满足设计最高温升的要求,保证碾压混凝土坝体容许温升不超过设计要求的最大值的可能性。同时结合当地气温变化采取有效的措施,使碾压混凝土温升在受控范围之内,避免大坝混凝土温度裂缝的发生,确保碾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0.
1998年10月10日,由青云公司承建的三峡左岸120.00m高程拌和系统再传喜讯,2号拌和系统试生产获得成功!青云公司混凝土生产能力陡然翻了一番.三峡主坝混凝土浇筑又添新“粮仓”.该拌和系统工程内容包括安装拌和楼一座,筛分楼一座,皮带机13条,整个系统采用微机全自动控制,有周期式拌制塑性或低流态RCC碾压混凝土的成套设备,主体部分包括主楼和副楼及控制部分.骨料输送采用长10m的骨料胶带机,水泥、粉煤灰用气力输送入仓.拌和系统采用性能优良的3m’自落式搅拌机,可以搅拌粒径0.15m大骨料的水工混凝土和RCC碾压混凝土,出料…  相似文献   

11.
三峡工程左导墙碾压混凝土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施工,进而为三峡工程三期临时挡水围堰的碾压混凝土施工模索经验,左导墙结构按碾压混凝土设计。通过施工实践认为:碾压混凝土的总胶材用量不低于160/^3,而粉煤灰掺量可大于50%;Vc值在机口为4-7s、仓面为5-10s;开碾时间控制在0.5h左右,2h内完成各条带的碾压工作;做好碾压施工的入仓方案;提前做好快速上升模板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朱素华  黄恩福 《水电站设计》2003,19(4):85-87,93
对沙牌工程所用的拌和时间为12s的搅拌机所拌制的碾压混凝土的均匀性、力学性、变形、耐久性,以及施工等各方面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传统拌制方法拌制的碾压混凝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2s拌和时间的碾压混凝土达到了规范中的优良标准。  相似文献   

13.
龙滩碾压混凝土夏季施工质量控制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试验成果及龙滩大坝碾压混凝土的设计要求,提出了龙滩碾压混凝土夏季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建立了碾压混凝土施工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关于层间允许间隔时间的控制,根据试验成果及大坝的设计要求,得到了碾压混凝土层间允许间隔时间与环境气温,大气相对湿度的关系;雨季施工时,庆根据降雨强度,混凝土入仓碾压完成时间,以及实际的施工状态等条件来确定是否可连续进行碾压,施工中应根据仓面要求的含水量和VC值,通过现场试验得到各种具体条件下混凝土出机时的含水量和VC值,从而调整实际的拌和有水量,以保证碾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4.
碾压混凝土坝的施工质量控制是最终形成合格碾压混凝土坝的重要环节。为确保碾压混凝土坝的施工质量,首先要有满足设计指标要求和工作度较好的混凝土配合比作保证,然后要通过原材料、拌和系统及仓面施工这三方面的有效控制来实现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碾压混凝土是一种超干硬性混凝土,其拌和物呈松散状态,不具有流动性,可借助振动碾动力使混凝土密实。但是,仅将常态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减小至振动碾可以碾压施工的范围,还不能获得质量良好的碾压混凝土,因为碾压混凝土配合比参数的选择与常态混凝土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从影响碾压混凝土拌和物V_c值的主要因素分析开始,研究了在施工中进行碾压混凝土拌和物V_c值动态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左导墙碾压混凝土施工质量优良,为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施工探索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调整合理,胶凝材料总量大于160kg/m^3,机口Vc值控制在2-5s;人仓方案采取从横缝入仓施工方案,入仓口布置简单;采取超前摊铺较好地解决了仓面骨料分离;其他施工参数的确定及优化,对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施工也有指导和借鉴之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国内第一次进行的铜街子碾压混凝土生产性实验经验.文章叙述了碾压混凝土拌和、碾压混凝土施工、碾压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现场质量控制等主要成果.实验为铜街子左岸挡水坝段采用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打下了可靠基础.近年来,我国在用碾压混凝土筑坝方面又取得一些经验,如在拌和时间、Vc值控制等方面有些发展,但铜街子工程的经验,有些方面仍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碾压混凝土是利用强力振动和碾压的共同作用,对趋于硬性混凝土进行压实的一种混凝土施工方法。它具有水泥用量少、施工速度快、工程造价低、温度控制简单、施工设备通用性强等优点。近年来,我国工程界从国内的实际情况出发,经过不断研究实践,创造出独具特点的碾压混凝土施工方法,形成了“高渗粉煤灰、低水泥用量、中等胶凝材料、低VC值”的配合比设计原则,采用大仓面薄层连续浇筑的施工技术,充分显示了碾压混凝土筑坝的优点,使碾压混凝土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得到愈来愈多的应用。碾压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用稠度(VC值)表示,它是指…  相似文献   

20.
陈以确 《人民长江》1995,26(10):54-57
福建省应用碾压混土筑坝技术,在国内较早。作者结合该省几座碾压混凝土坝施工实践经验,对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中的拌和容量和混凝土上坝运输方式的选择,改性碾压混凝土与高胶凝材料碾压混凝土应用,及VC值控制标准等几个技术问题提出了建议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