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实验方法研究了2.8%Ni-Mo-V钢组织遗传粒细化工工艺,实验结果表明650℃回火和770℃退火可使该钢的粗大奥氏体晶粒细化,淬火回火后获得较高的冲击值。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Cr12钢贝氏体量与马氏体一贝氏体复相组织力学性能关系和工艺参数对强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回火马氏体一贝氏体复相组织含中15%-25%下贝氏体时能显著提高钢的强韧性及模具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步冷试验法预测2.25Cr—1Mo钢回火脆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在加氢反应器内运行近5a的2.25Cr-1Mo钢试块进行了2次步冷试验,评定了2.25Cr-1Mo钢的回火脆性。结果表明,对已经回火脆化的2.25Cr-1Mo钢铁块不适宜用步冷试验来预测其进一步的回火脆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35CrMo淬硬钢回火性能与快速回火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淬硬钢在不同温度经1h回火后硬度的数据处理,运用淬火钢回火理论方程对35CrMo钢回火硬度与回火温度和回火时间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了数值模拟和验证,为合理确定35CrMo钢快速回火工艺参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P20塑料模具钢的回火组织与硬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光学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洛氏硬度计对P20塑料模具钢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和硬度测定.研究了其在不同回火热处理工艺下得到的不同回火组织(粒状贝氏体回火组织和马氏体回火组织)及其硬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它们的异同.结果发现,回火热处理工艺对粒状贝氏体和马氏体的影响类似,只是粒状贝氏体的抗回火性能比马氏体高.650℃回火时,2种组织及硬度差别不大,且能满足塑料模具钢的使用硬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探讨分析淬火钢等温回火硬度变化实验数据,找出描述淬火钢回火硬度随回火时间和回火温度变化规律、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以9SiCr钢的回火硬度数据为例,展示分析淬火钢等温回火硬度实验数据,寻找9SiCr钢回火硬度变化规律、建立9SiCr钢回火硬度变化规律数学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模具材料DT—40钢结硬质合金的工艺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型工模具材料DT-40钢结合金的热处理工艺及力学性能作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此类合金具有广泛的可热处理性,DT-40合金具有极高的淬火硬度(68HRC以上)及明显高于粘结相钢基体的抗回火性能,其压缩屈服极限与洛氏硬度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线性关系。DT-40材料能大幅度提高冲裁模具寿命。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塑料模具钢的预硬化质量,按性能要求,研究了P20钢大锻件的预硬化工艺,并用JEM-200CX电子显微镜进行了组织观测,结果表明,马氏体经过回火得到均匀细小的回火托氏体组织,而贝氏体回火后的组织较粗大,实测表明,P20钢大模块难以淬透,表层获得马氏体组织,但心部得到贝氏体+珠光体的整合组织,为了获得均匀预硬化性能,应当使锻件淬透然后高温回火以获得均匀的回火托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9.
一种确定回火工艺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回归分析方法,给出了一个能够描述40CrNi钢回火过程的新的经验公式,利用该公式可以方便地确定40CrNi钢的回火工艺。同时提出了一种确定淬火钢回火工艺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用金相显微镜、SEM电镜、拉伸试验及冲击试验等研究不同热处理工艺对40Cr钢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在微观组织上,不同热处理工艺的主要微观金相组织为回火索氏体且晶粒度等级为9级,而经亚温淬回火后还出现了铁素体。在力学性能上:860°C淬火+600°C回火工艺有利于提高40Cr钢的硬度、屈服强度及抗拉强度性能;860°C淬火+600°C回火+770°C亚温淬火+600°C回火可提高40Cr钢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和冲击韧性性能;对退火40Cr钢进行770°C亚温淬火+600°C回火后,钢的塑性和冲击韧性比淬回火+亚温淬回火差,硬度、屈服强度及抗拉强度比淬回火性能差。研究结果表明:淬回火可提高40Cr钢硬度和强度性能,淬回火+亚温淬回火可提升40Cr钢冲击韧性和塑性性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一种Ni-Cr-Nb-Ti贝氏体钢进行直接低温回火热处理,研究较低的回火温度及不同保温时间对实验钢组织和冲击性能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组织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采用冲击试验和硬度检测,研究实验钢热处理前后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在180℃低温回火后,保温60~90min时,实验钢的硬度变化较小,冲击吸收功比原始试样提高70多J,获得了较好的综合性能,同时节约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一种具有高淬透性的汽车锥板弹簧用Si-Mn-Cr-V-B钢的使用性能。该钢具有高强度,高的屈强化,高的疲荣极限,低的脱碳敏感性,良好的塑性及良好的热加工性能,是一种较理想的汽车锥板弹簧用钢。  相似文献   

13.
C—Mn钢热变形流变曲线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建立了一种新的C-Mn钢奥氏体动态回复、动态再结晶热变形流变曲线模型,考察了动态再结晶特征应力、应变,例如σs、σp及εc同热变形工艺参数间的关系模型。依据Engle-Brewer理论,提出了预测Z参数激活能的表象公式,创立了一种运用最优化技术求解流变应力模型中应力指数、形变激活能等待定参数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参数学习的模拟退火-回火算法,在保持模拟退火算法能收敛于全局最优的特点同时,利用模拟回火过程,加快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建立了原子吸收光谱单波长下多元测定的BP网络模。利用干扰效应,用常规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单波长下同时测定了污水中的痕量镉和砷,方法简便,安全,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试验的方法,研究了2Cr13钢膏剂法B-V洪渗中渗层相的特征和形成,以及共渗温度,保温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渗层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工艺参数和渗剂配方的最佳配合下,渗层度可达60-80μm,渗层硬度可达HV1800-2200。该成果对复合渗金属共渗机理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钢的成分回火温度与硬度间的多元回归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充分研究了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对合金钢回火转变的影响机理和规律基础之上,利用计算机对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回火温度(400℃ ̄700℃)与钢间的关系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所建立的多元回归方法具有很高的显著性(α=0.01),可依据合金元素的种类、含量及回火温度较精确地预测钢的硬度,并为合金成分的设计和回火工艺的制订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RE—B对Si—Mn铸钢强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稀土,硼,稀土-硼加入Si-Mn铸钢能够细化铸态组织,制或消除针状网状铁素体,并增加铁素体数量,经高温淬火代温回火,能改善马氏体的亚结构,增加回火碳化物数量,并在马氏体板条间出现残余奥氏体薄膜,从而改善了Si-Mn铸钢的力学性能,尤其是韧性。  相似文献   

18.
钢液RH和RH-KTB精炼过程数学模拟的研究:过程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质量和动量衡算,考虑上升管区,真空室液滴和溶池3个反应位置对总精炼效果的贡献,建立了钢液RH和RH-KTB精炼脱碳脱气过程新的数学模型,讨论和确定了该模型的各项参数。  相似文献   

19.
采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洛氏硬度计研究了DIN1.2316塑料模具钢经1 050℃淬火、350~650℃保温1~16 h回火的微观组织及硬度变化规律.研究表明:350~650℃回火,随回火温度的升高钢的回火硬度呈现出下降的趋势.350~450℃回火硬度随保温时间变化不大,500℃回火时,保温4 h内硬度保持不变,4~8 h硬度从53.9 HRC下降到47.4 HRC,8 h后硬度趋于稳定.550~650℃回火,2 h内硬度急剧下降,2 h之后硬度基本不再变化.回火工艺为550℃×4 h~16 h,600℃×1 h~4 h,650℃×1h,回火参数在11 300~13 500硬度可以满足预硬化硬度要求.随回火温度升高、回火时间的延长,碳化物析出量增多并逐渐球化、聚集长大,使硬度下降.回火温度较回火时间对硬度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回火40CrNiMo钢的穆斯堡尔谱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40CrNiMo钢在回火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组织结构变化。用穆斯堡尔谱学定量研究了40CrNiMo钢在回火过程中的这一变化,实验结果表明,300℃和500℃回火处理的40CrNiMo钢的室温组织为回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θ型碳化物的混合组织。随回火温度升高,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