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新民居建设作为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重要措施之一,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从农民的角度研究新民居建设的影响因素,建立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影响因素的logistic模型,找出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意愿的主观及客观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新民居建设作为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重要措施之一,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从农民的角度研究新民居建设的影响因素,建立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影响因素的logistic模型,找出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意愿的主观及客观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芳  刘加平 《华中建筑》2012,(2):142-146
怒江流域是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三江并流的世界自然遗产区;也是多民族混居区,国家级贫困区。怒江流域的新民居建设对于改善少数民族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该文通过对怒江中游地区怒族、傈僳族传统民居的调研和实测,分析其建造特点及空间构成。同时,对比研究怒江流域大量新建的砖混民居,得出传统民居为低碳模式兼低的居住环境质量,而新建砖混房屋则为高碳模式兼"高"的居住环境质量,并指出新建民居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地域民居建设的指导原则以及具体实施策略。这些策略旨在形成一套新地域民居的建筑模式,积极推动新民居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王炎  松龚蓓 《华中建筑》2012,(2):139-141
该文概括性分析了"汉派"民居的来源和形成过程,阐述了影响"汉派"民居形成的地理和文化因素等,并从"汉派"民居的村落整体、民居外观、民居平面、民居装饰等方面归纳出了它的基本特征。该文还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对"汉派"民居的"源"和"流"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在总体上对"汉派"民居做了进一步的归纳和总结。希望该文的论述可以为振兴武汉地区的新城镇和新农村面貌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鲁思明 《山西建筑》2011,37(19):20-21
从《周易》中"节"的思想出发,分析其在中国传统民居中的体现,具体论述了对民居的选址、材料和技术做法上的影响,期望通过分析探索中国传统民居中"节"的措施对当今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民居建设旨在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是当前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当前部分省市编制《新民居建设通用图集》的做法,通过分析该做法的积极性和局限性,引用产业模块化等理论进一步提出“通用图块拼合式”的新民居建筑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7.
各地动态     
《小城镇建设》2009,(7):6-6
河北在1000个村庄率先启动新民居示范工程建设 为改善广大农民群众届住条件,提升生活质量,河北省决定今年在1000个村庄率先启动新民届示范工程建设,探索适合不同地貌类型、发展水平、文化习俗的新民居建设模式和途径,带动全省农村住房建设的健康发展。为推进这项工作顺利开展,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日前出台了《关于2009年农村新民居建设示范村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8.
新民居建设旨在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是当前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当前部分省市编制《新民居建设通用图集》的做法,通过分析该做法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引用产业模块化等理论进一步提出“通用图块拼合式”的新民居建筑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9.
郝少波 《新建筑》2011,(5):102-104
近代"南洋风"是南洋地区被西方殖民后西方建筑风格与南洋本土文化融合后形成的一种新的建筑风格。琼北近代民居中大量受"南洋风"影响的建筑,是大批下南洋的琼侨回乡建设时主动引进的,这种风格并没有影响到琼北民居的基本格局,却显著提高了琼北民居的艺术品质,成为海南独具魅力的特色风貌和优雅标志。  相似文献   

10.
河南新农村住宅建设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庆伟  李冰 《江苏建材》2010,(3):61-63,7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提高农民居住质量。结合农村调查,介绍河南省农村住宅现状和建设情况,分析了河南省农村住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的旅游古镇中,旅游民居逐渐成为一种吸引游客的新兴资源。文章对丽江古城中的白沙与束河两旅游古镇进行深入调研,发现两处古镇均出现传统民居向旅游民居转型的现象。文章从功能置换、立面易容、装饰传承、结构更替、庭院布景五个方面,对旅游民居的发展与构筑做出解析,从而指出旅游民居的构筑方式与传统民居相比差异极大。其功能上已完全变为为外来经营者与游客服务,而形态上虽基于传统原型,却又融入了大量的现代元素。旅游民居的诸多构筑方式有悖村落与民居发展,但总体趋于对传统的尊重。  相似文献   

12.
唐泉  宣蔚 《工业建筑》2012,(Z1):21-23,7
随着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雨水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一种,具有重要的生态特性。恰逢当今我国新农村住宅活动如火如荼,利用雨水这种可再生能源,削减农村住宅能耗,对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项适时而必要的工作。从多个方面阐述了雨水资源在新农村住宅中的生态化运用策略,展示了雨水回收利用在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大龙  刘加平  杨柳  胡冗冗 《工业建筑》2012,42(2):19-22,36
我国西北荒漠地带,生态环境脆弱,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以银川市碱富桥村新农村建设为研究对象,科学规划合理设计,依据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提出了被动式太阳能新型生态民居设计,新民居综合利用了被动式太阳房、草砖、稻壳板等多种生态建筑技术。建成后对太阳辐射、室内外温湿度、平均辐射温度以及预计平均热感指数PMV等进行了现场测试,对室内热环境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夏季室内通风进行了模拟分析。测试和模拟表明,新民居冬季温暖、夏季凉爽,具有较好的室内热环境质量,对于西北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彭春雨  叶青 《福建建筑》2012,(11):28-30
作为小农经济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它的流失毫无疑问会从各个方面改变农村的原始状态,其中最直观的便是农村居民点形态上的变迁。首先,劳动力的大规模外流导致农村居民点周围农耕用地的流失,并且影响到了农业技术的推广、种植结构、商品购买力的变化,而这些方面又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到了农村居民点的规划。其次,劳动力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结构上的畸形外流,促使农村居民点内的基础设施不断得到完善。再次,大量劳动力输出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农民用挣来的钱忙目的、毫无规划地"大兴土木",造成农村居民点规模的扩大和闲散布局。  相似文献   

15.
山西传统村庄空间分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方 《山西建筑》2009,35(4):63-64
对山西境内的传统村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山西境内传统村庄的街道布置及房屋建筑的特点,探讨了山西农村新建房屋的变化,指出宜居新农村的建设要保留农村院落的特点,确保把农村建设成可以居住几个世纪的小型人类宜居地。  相似文献   

16.
河北农民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追求越来越趋向城市,农村住宅呈城市化发展的趋势。然而,由于河北农村住宅大多由农民自己动手建设,缺少技术指导和整体规划,因而出现了诸如华而不实、功能不全、土地浪费以及式样单调、缺乏特色等问题。文章通过揭示河北省农村民居在环境、建设、基础设施以及资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新民居建设,改善农村居住条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的新思维--北京平谷区玻璃台村规划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钿  耿沛  陈霞 《建筑学报》2006,(5):23-27
基于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北京玻璃台村在原村址上进行了原拆原建,形成了全新的农村形象;新民居的设计在农民经济承受能力的范围内,兼顾了农村生产、生活和旅游的要求,并保持了农村的特有风貌;对村前的石河进行了景观整治,与防洪巧妙结合;在新民居建设中使用了生物污水处理、外墙外保温与太阳能采暖新技术;在资金运用上将政府与农民的力量结合起来,着重于农村的产业发展和农民的创收能力的建设上.  相似文献   

18.
结合农村住宅调查,从客厅、厨房、卫生间、沼气池、建筑形式和材料等方面就典型农村住宅现状进行了阐述,通过参加竞赛的一个新农村住宅平面设计对农村住宅未来建设做了展望,以期构建舒适、实用、超前性的新世纪农村住宅。  相似文献   

19.
冯维波 《华中建筑》2014,(1):150-153
该文在分析探讨渝东南土家族山地传统民居聚落营建理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聚落的空间特征:民居平面型制的多样化特征、依山傍水的山地特征、耕地至上的环农特征、群—序—拓扑结构的形态特征,主要存在自由散点式布局和集中簇群式布局两种聚落空间形态。最后分析了聚落空间的成因,认为渝东南土家族山地传统民居聚落的空间特征只是在汉族传统院落民居的基础上,由于受到当地特殊地形条件的限制而进行的修正。  相似文献   

20.
以大连市某农村为例,通过列举两个现有农宅的例子,总结了现行农宅存在的问题及传统农村住宅对新农村住宅设计的启示,进而挖掘传统农村住宅的优点和特色,以期设计出适合农民生活的住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