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棉秆用磷酸法制取脱色粉状活性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是产棉大国,大多棉秆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本实验以棉秆为原料,用磷酸法从棉秆中制取脱色活性炭,并对炭化,活化等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产品的收率及脱色性能较稳定,且活化剂的消耗量较少,为把棉杆转变为活性炭,提供了比较理想的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2.
采用活性炭对大豆浓缩磷脂进行脱色,发现活性炭对磷脂有一定的脱色作用,也对磷脂质量产生副作用.活性炭的酸性及脱色温度的联合作用,促使磷脂轻度水解和氧化.对磷脂脱色优化条件为活性炭加入量4%、脱色温度40℃、脱色时间20min.  相似文献   

3.
使用活性炭对蔗糖热聚合产物进行脱色处理。通过比较等温吸附曲线,确定颗粒状活性炭对蔗糖聚合产物的脱色效果优于粉末状活性炭。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的分析结果表明,当蔗糖热聚合产物溶液浓度为400g/L时,脱色的最佳条件为:活性炭用量质量分数25,温度为80℃,脱色时间为40min。在此条件下脱色率为97.2%。  相似文献   

4.
以脱色效果和蛋白保留率为指标,对鸟鸡血酶解液活性炭脱色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70℃,pH值为5,脱色时间为60min,活性炭使用量为3%的条件下,酶解液的蛋白保留率较高,且脱色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5.
研究活性炭吸附法和pH沉降-活性炭吸附法两种脱色方法对猪血红蛋白酶解液脱色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pH沉降-活性炭吸附法的脱色效果较为理想,其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沉降pH值为5.8,脱色温度为35℃,活性炭用量为1.5%,脱色时间为15 min。此工艺得到的酶解产物蛋白质含量为85.60%,灰分含量为4.51%。  相似文献   

6.
以正辛醇为萃取剂,通过三级萃取处理硝基C酸废水,萃余水相经过活性炭室温下脱色回收废酸.实验探讨了油水比、萃取混合时间、静置时间等因素对CODCr去除率及酸度的影响,研究了活性炭加入量及温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本研究的适宜工艺条件为萃取油水比为0.6:1、混合5min、静置4h、三级萃取,2%(质量分数)活性炭室温下脱色,废水的CODCr去除率可达95%,回收废酸酸度在512g/L左右.  相似文献   

7.
羽毛水解生产复合氨基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实验对利用鸭毛酸水解生产复合氨基酸的水解条件及水解液的脱色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酸浓度为6mol/L,固液为1/3,水解时间为12小时,其水解率可达58%,水解液脱色最佳条件为;脱色温度80℃,活性炭用量9%,脱色时间50min。  相似文献   

8.
微波辅助催化氧化处理活性艳红染料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诱导催化技术,对活性艳红染料废水进行了脱色实验,实验中选用了活性炭、焦炭、纳米二氧化钛、还原铁粉作催化剂,并探讨了催化剂之间的协同作用效应,确定了脱色的最佳实验条件:在染料溶液质量浓度为10 mg/L,微波功率900 W,辐射3 min,活性炭加入的质量分数为5%的实验条件下,脱色率达96.35%,并讨论了影响脱色率的各种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用离子交换树脂取代传统的活性炭对合成药物进行脱色处理的新工艺小试条件.试验中对树脂的选型、树脂的再生方法及脱色条件作了系统研究,并成功地应用于合成维生素C的脱色.与传统工艺相比,树脂脱色具有生产工艺简单、产品质量好、无环境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活性炭脱色对大豆磷脂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活性炭对大豆浓缩磷脂进行脱色,发现活性炭对磷脂有一定的脱色作用,也对磷脂质量产生副作用。活性炭的酸性及脱色温度的联合作用,促使磷脂轻度水解和氧化。对磷脂脱色优化条件为:活性炭加入量4%、脱色温度40℃、脱色时间20min。  相似文献   

11.
桂林花坪生态旅游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是生态旅游区得以健康有序发展的基本条件.从环境要素、生态效益和景观质量3个方面,20个因子点建立了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因子点的测度方法和评判标准进行了量化分析.以花坪生态旅游区为例进行评价验证,其主要环境质量指数为9.9,旅游生态效益为7.6,景观质量指数为9.24,总体指数为8.946.评价结果与花坪生态旅游区实际情况相符,说明所选取的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判标准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模糊理论在软件测试质量评价方面的可行性;提出了软件测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和软件测试质量评价方法,即基于模糊偏序关系的评价方法;对该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该方法在评价软件测试质量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为寻求数字地籍测量数据采集过程中控制数据质量的技术方案,从数字地籍外业数据采集过程出发,探讨了数据采集过程中权属调查和界址点测定的质量控制问题,提出了按条件平差处理同时具有直角,直线和距离条件界址点的平差方法,采取分级平差处理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成片界址点的平差问题,并对粗差的处理提出了可行性方案,本方案对提高数字地籍测绘的质量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4.
模糊数学方法在垃圾堆肥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选择堆肥质量指标,制定指标评价等级,构建模糊数学评价体系,采用垃圾堆肥试验数据,在单因素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影响,对堆肥质量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能客观地反映堆肥质量。该法可以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城市生活垃圾堆肥质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波速法在防渗墙质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防渗墙质量检测的一般方法:超声波跨孔法和表面波法,对它们的测试原理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利用超声波跨孔法和表面波法对某实际工程进行了检测,经过实证证明超声波跨孔法和表面波法相结合,可准确检测防渗墙的质量,并且可降低大量的检测费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一个基于DSP的暂态电能质量小波变换检测新方法,分析暂态电能质量小波变换测量的基本原理,阐述暂态电能质量小波变换测量运算的DSP实现电路与编程策略;模拟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改进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在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色关联度分析广泛应用于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它的特点是从与水质标准的关联度关系上评价地表水环境的质量,但其存在不同层次上的缺陷。笔者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考虑水质评价标准的区间形式,而且采用“中心化”无量纲化方法,使得计算结果比原方法更具有区分性。实例证明该方法在评价水质时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集对分析在巢湖水质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应用集对分析方法进行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巢湖水质富营养化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平均联系度得到综合评价结果,并与其它几种主要水质富营养化评价方法进行对比,取得了满意的结果,证明该法是一种简便实用的水质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强素质拓展,我校开设了素质拓展课。分析了我校素质拓展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课程开设的门类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教师开课和学生选课随意性较大、教师和学生对素质拓展课重视不足、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过于单一。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加强素质拓展课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对素质拓展课的认识、完善开课程序,严把课程开设关、严把任课教师资格,组建虚拟教学团队、开展教学督导和教学质量评价,提高教学质量,鼓励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革素质拓展课的考核方式,加强考试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图像质量评价研究是图像信息科学的基础研究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灰度区域搜索、对比的评价方法.将图像视为由不同灰度区域组成的画面,寻找原图像每个灰度子图的失真,进而评价整幅图像的质量退化.仿真实验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