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3 毫秒
1.
《人民黄河》2014,(9):73-7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鄂尔多斯地区发展的瓶颈。受农业向工业实施水权转换的启发,由鄂尔多斯地区计划外用水部门出资,把由计划外用水对黄河下游河道引起的泥沙增淤量挖出河槽,采取挖沙置换输沙用水量的方式,获取计划外用水。初步分析,当计划外用水2亿~10亿m3时,下游河道将增淤泥沙540万~2 720万t;若把增淤的泥沙清除,则每年需要投资1.8亿~8.7亿元。  相似文献   

2.
黄河下游最经济输沙水量及其估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河流输沙水量的概念出发,根据输沙平衡原理推导出在考虑河道冲淤、引水引沙情况下河流最经济输沙水量的计算式。由此式可知,输沙水量与含沙量成反比;并且通过对实测资料的分析,得到输沙水量与流量也成类似的反比关系。最经济输沙水量是输沙效率与河道淤积状况综合最优时的输沙水量,也就是平滩流量时对应的输沙水量。以小浪底水库运用前20年黄河下游河道基本不淤及年引沙量为1.0-2.0亿t为条件,选取月均平滩流量3500m^3/s、月均含沙量40-100kg/m^3,得到黄河下游在维持良好输沙功能前提下的最经济输沙水量为10-25m^3/t。  相似文献   

3.
我国很多流域在夏季常遭遇历时短、强度高的暴雨,在暴雨和洪水的侵蚀作用下,地表沙土严重流失,研究短强降雨影响下河道输沙对于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短历时大降雨条件下河道输沙变化趋势特征,基于M-K分析法、累积双曲线法及M-W-P法建立流域短历时大降雨条件下河道输沙经验模型,根据日降雨数据和历史摘录降雨数据准确建立不同...  相似文献   

4.
黄河水少沙多,河道内外用水矛盾突出,梯级水库群调度下供水、输沙、发电、生态等用水过程之间存在复杂的竞争与协作关系,协同调度是提升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本文采用多尺度嵌套和多过程耦合方法,建立了融合供水、输沙、发电、生态等过程的黄河梯级水库群协同调度模型,研究以综合满意度为引导的优化求解方法,选取代表径流系列,提出多过程协同调度方案。结果表明,通过优化黄河梯级水库群蓄泄秩序和下泄过程,协调多用水过程的关系,能显著提高水库调度的综合效益:通过优化河段取水过程,实现了供水时空均衡,流域缺水率控制在11.6%~18.8%;优化水库拦沙-河道输沙过程,减少水库淤积0.65亿t,增加河道输沙1.16亿t,下游河道年均冲刷0.26亿t;优化梯级水库群发电下泄过程,增加发电量64.25亿kW·h;优化断面流量过程,增加非汛期生态水量4.88亿m3。本研究可为梯级水库多目标调度与流域综合管理提供方向性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数值模拟与实测资料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北江下游推移质输沙率公式的适用性、洪枯季推移质输沙率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以切应力为主要参量的推移质输沙率公式较适用于北江下游河道,洪季Bijker公式、枯季Van Rijn公式计算误差较小。石角断面洪季推移质输沙率为9.06万t/月,枯季为2.43万t/月,年推移质输沙量为49.54万t。推移质输沙主要集中在大塘以上河段,洪枯季均在山塘上游、廻岐洲、界牌洲等处出现输沙率峰值,大塘下游推移质输沙较弱。水面比降是推移质输沙率沿程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HEC-RAS软件建立梧桐山河一维水力学及泥沙输移模型,并利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利用该模型分析河道沿程水面线变化情况及泥沙输移特征。模型泥沙淤积计算表明河道淤积部位主要位于河道转折处及下游出口处,假定无降雨情况下输沙量近似为零,通过模拟计算场次暴雨流域出口断面泥沙输沙量,估算出流域年输沙总量为190.50t。该数学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流域内泥沙输移情况,研究成果对于预测梧桐山河流域泥沙淤积状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非恒定水动力学水流泥沙方程,建立了黄河下河沿~头道拐河段一维水沙输移数学模型,分别采用1997-2002年和2003-2006年的黄河水文、泥沙等资料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运用该模型模拟计算了1997-2006年宁蒙灌区引水对河道水沙变化的影响,分析认为:宁蒙灌区每引水1亿m3,头道拐断面相应径流减少量0.69亿m3,每净引水1亿m3头道拐断面径流则减少1.02亿m3;相应输沙减少量分别为40.9万t和60.7万t;河道淤积变化量1 432万t。汛期引水对河道输沙变化的影响大于对径流变化的影响,汛期引水引起的头道拐断面径流减少量占引水期径流减少总量的50%,而相应的输沙减少量则占输沙减少总量的73%。  相似文献   

8.
潮州市韩江南北堤河道演变情况及其采取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潮州市韩江南北堤河道北起竹篙山南至汕头市郊的梅溪桥闸,全长42.9km。河道内有建站50年的潮安水文站,它一直进行着水位、流量、含沙量、输沙率等的实测记录。根据该站多年实测:平均流量为797m3/s,平均径流量为252亿m3,年均输沙率为241kg/s,年均输沙量为7.6万t,年均含沙量为0.3kg/m3。韩江南北堤是广东省第二大堤围,捍卫着潮汕近300万人口和100多万亩农田,是潮汕人民的生命线工程,其安全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潮汕人民经济生活和生产的发展。近10多年来,韩江上游实施“水土保持议案”;上游筑闸建库,中游河道整治;韩江下游人…  相似文献   

9.
《人民黄河》2019,(12):39-42
黄河泥沙是华北冲积平原的主要地层构造成分,是黄河淤地造陆的主要来源。黄河下游长期维持的单股河道输沙方式,存在防洪安全和泥沙造陆之间的矛盾。维持下游河道堤防现状条件下,新增输沙通道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象。结合管道输沙实践,描述了中下游沿河两岸管道输沙系统布置方式,对实施中涉及的工程规模、挟沙量、流速、输沙成本等要素作了简略计算,远距离输沙通道设计年输送沙量4亿t,水流含沙量300 kg/m~3,流速2 m/s,输沙成本22.86元/m~3。  相似文献   

10.
黄河干流泥沙空间优化配置研究(Ⅱ)———潜力与能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等方法,系统研究了2050以前不同水沙系列条件下黄河干流泥沙空间优化配置的潜力与能力及经济投入指标。结果表明,黄河干流河道的输沙潜力与能力较大,2008—2050年下游河道利津站的年最大输沙潜力为10.22~18.08亿t/a,年平均输沙能力为3.46~6.24亿t/a,河口造陆的容沙潜力为254亿t,深海输沙能力为1.74~2.57亿t/a。河道输沙是长期的,应充分利用河道输沙能力输沙到河口造陆和输沙深海。水库拦沙的潜力与能力也较大,干支流水库的拦沙潜力为531.06亿t,小浪底水库的年平均拦沙能力为5.07~5.94亿t/a,古贤水库的年平均拦沙能力为3.42~5.45亿t/a,水库拦沙库容是有限的,应合理利用水库的拦沙能力改善河道冲淤。滩区放淤潜力与能力相对较大,干流滩区放淤的潜力为192.1亿t,下游滩区的年平均放淤能力为0.34~0.64亿t/a,小北干流滩区的年平均放淤能力为1.07~1.42亿t/a,温孟滩区的年平均放淤能力为0.43~1.06亿t/a,滩区放淤是有条件的,应合理利用滩区放淤能力改善滩槽泥沙分布。黄河干流具有一定规模的引水引沙潜力与能力,干流年最大引水引沙潜力为2.8亿t/a,年平均引水引沙能力为1.62~2.54亿t/a,引水引沙也是有条件的,并对河道冲淤有影响。经分析,排沙入海的经济投入较低,其次为水库拦沙,滩区放淤的经济投入较高。研究成果为黄河干流泥沙空间优化配置提供可定量的约束条件和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宏观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冉大川 《人民黄河》2006,28(11):39-41
对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进行了宏观分析,研究结果分为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水利措施减沙昔、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水保法”计算的水土保持综合减沙超和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等5个层次:结果表明,1970~1996年:①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3.2亿t,黄河中游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4.5亿t,“水保法”计算的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年均综合减沙量为4.2亿t,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3.5亿t,黄土高原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4.8亿t;②若扣除1970年以前的减沙量,则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年均新增减沙量2.1亿t,黄河中游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年均新增减沙量2.6亿t,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年均新增减沙量1.7亿t,黄土高原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年均新增减沙量2.2亿t.  相似文献   

12.
黄河调水调沙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李国英 《人民黄河》2002,24(11):1-4
黄河下游河道淤积的主要原因在于“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按照黄河下游河道冲淤规律,只要把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不平衡的水沙关系调节为协调的强大功能。小浪底水库位于控制进入黄河下游河道水沙的关键部位,该水库控制了黄河径流量的91%,控制了近100%的黄河泥沙,2002年7月4日进行的黄河首次调水调沙试验控制花园口断面流量不大于2600m^3/s,平均含沙量不大于20kg/m^3,小浪底水库泄流历时不少于10天,黄河下游河道共冲刷泥沙0.362亿t,试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通过这次试验,共取得测验数据520万组,这为今后建立更加符合原型黄河实际的数学模型和实体模型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物理参数,试验证明,利用水库调水调沙,将不协调的水沙关系调节为相协调的水沙关系,是有利于输沙入海、减轻下游河道淤积甚至冲刷下游河道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黄河宁蒙河段冲淤演变及河槽过洪能力变化,进一步认识宁蒙河段冲淤演变规律,并根据下河沿水文站设计水沙条件,估算宁蒙河段2020年、2030年的冲淤变化趋势。分析表明:近期宁蒙河段输沙能力降低,巴彦高勒、三湖河口、昭君坟断面平滩流量呈减小趋势,河道淤积加重,支流淤堵干流情况加重。根据下河沿设计水沙条件推算头道拐水沙量以及区间引沙量,采用沙量平衡法,考虑区间支流来沙、区间风沙入黄情况,预估下河沿~头道拐冲淤量,2020年水平,宁蒙河段年均淤积0.78亿t;2030年水平,宁蒙河段年均淤积0.80亿t。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下游河道平衡输沙的沙量阈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黄河未来可能的水资源条件,以及生态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多目标对水量年内过程分布需求,根据黄河下游水沙资料、河道冲淤资料,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公式计算、数学模型模拟等多种方法研究了有利于黄河下游河流生态良性维持的平衡输沙的沙量阈值。未来进入黄河下游的年来水量为250亿m3左右,实测资料分析和公式计算表明,未来较小的平衡输沙阈值为2.0~2.2亿t。数学模型计算在小浪底水库等现有工程联合调控作用下黄河下游平衡输沙的临界沙量为2.5亿t。中游古贤水库建成后和小浪底水库联合调度,可以进一步提高汛期的输沙效率,平衡输沙的沙量阈值可进一步提高。研究成果对黄河下游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可为黄河泥沙处置措施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周丽艳  万占伟  鲁俊 《人民黄河》2007,29(10):9-10,13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通过向黄河河道内配置部分水量,进入黄河干流的水沙调控体系,经干流水库的联合调度,进行全河调水调沙,可塑造协调的水沙过程。由水量配置方案,利用建立的输沙关系推算相应的设计沙量,结果表明:按西线调水向河道内配置水量35亿m3,宁蒙河道、小北干流河道和黄河下游河道分别减淤为0.35亿、0.30亿t和0.27亿t。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多沙粗沙区植被覆盖变化与减水减沙效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遥感手段和数字流域模型,研究了黄河流域多沙粗沙区近10来年的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减水减沙效益。研究表明,多沙粗沙区90年代末期与80年代末期相比,植被覆盖度增加区域大约占50%,植被覆盖度没变化区域约占48%。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导致了流域水沙条件的变化,90年代末期植被覆盖条件下,植被措施的减水减沙百分比不高;不同的降雨过程,植被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有一定的差别;从不同降雨过程多年平均看,近10来年植被措施年均减水2.63亿m3,减沙1.13亿t,减水减沙比为2.75,即减1亿t沙的同时减水2.75亿m3,减水百分比为7.61,减沙百分比为10.56,减沙效益大于减水效益。  相似文献   

17.
“94.8”暴雨对无定河流域产流产沙影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胜利 《人民黄河》1995,17(5):24-27
  相似文献   

18.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流域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的工作,全流域有1/3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现,治理保持面积达15.38万km^2,其中建设基本农田516.97万hm^2,造林种植1021.3万hm^2,还修建了大量治沟骨干工程,人畜饮水工程和小型水保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有效地减少了入黄泥沙,促进了流域经济发展,截至1995年底止,黄河流域水措施共增粮食621.49亿kg,果品250.73亿kg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黄河下游河段小浪底、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水文站1950—2016年水沙资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测资料分析与理论分析对黄河下游水沙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70年来黄河下游沿程各水文站年水沙量整体上呈现减小的趋势;水沙年际间、年内分配不均匀;1986年后下游水沙关系明显恶化,2003年后水沙关系又得到明显改善;近年来黄河下游大流量减少,小流量增多,输水输沙主要集中在1000~4000m~3/s洪水中;确定保证下游微淤甚至冲刷的来沙系数应不超过0.01kg·s/m~6。分析黄河水沙变化特点,掌握其变化规律可为缓减黄河下游水沙关系,完善治黄方略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20.
利用黄河下游一维泥沙冲淤数学模型,对两个均为15年的小浪底出库不同设计水沙系列进行预估计算,结果表明:两个系列铁谢-利津河段皆呈冲刷状态,15年累计冲刷泥沙总量分别为6.012亿t和0.716亿t。分析得出,在今后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初期运用过程中,若充分考虑黄河下游河道特别是山东河道的输沙能力,利用水库的调节库容,对水沙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使不适应的水沙过程尽可能协调,以便于泥沙在下游河道中顺利输送,从而减轻下游河道的淤积,甚至达到不淤或冲刷的效果,努力实现下游河床不抬高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