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电子邮件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通信方式之一。人们通过网络发送电子邮件,使交流变得更加容易、快捷。然而,电子邮件所带来的安全问题也着实让人们伤透了脑筋。据CA指出,2001年十大病毒中有九成是利用电子邮件作为其主要扩散方式的,病毒利用未防堵的邮件服务系统或邮件收发软件的漏洞来破坏计算机系统。电脑安全协会ICSA近日指出,电子邮件已经成为电脑病毒最主要的传播媒介。当利用电子邮件传输机密或重要信息时,其自身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是人们所关注的。针对这些问题,本期技术栏目刊发了有关电子邮件系统安全体系、电子邮件安全传输、电子邮件安全使用以及电子邮件取证方面的文章,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电脑迷》2007,(4)
目前利用电子邮件传播病毒现象日益严重,发生频率高,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已成为病毒大面积传播和爆发的主要途径,是病毒制造者屡试不爽的首选工具。对于一般人来说,手工筛选和辨别电子邮件的安全性无疑是很难  相似文献   

3.
2003年1月25日,互联网遭遇到全球性的病毒攻击,突如其来的“SQL”蠕虫,不亚于让人们不能忘怀的“9·11”事件。此病毒的病毒体极其短小,却具有极强的传播性。目前此病毒不具有破坏文件、数据的能力,主要影响就是大量消耗网络带宽资源,使得网络瘫痪。病毒特征 “SQL”蠕虫病毒是一个极为罕见的具有极其短小病毒体却具有极强传播性的蠕虫病毒。该蠕虫利用Microsoft SQL Server2000缓冲区溢出漏洞进行传播,详细传播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4.
辉煌的INTERNET在让人们享受着空前便捷的通讯方式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日益增加的烦恼,这烦恼就是电脑病毒。以前的电脑病毒还只是通过软盘传播,没什么可怕,而现在的电脑病毒则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浏览网站、下载文件来传播,其中最让人头痛的就是通过电子邮件传播的电脑病毒,这种以电子邮件的方式传播的病毒,往往是一传十,十传百,到处泛滥,可恶至极!近来电子邮件病毒  相似文献   

5.
《数码世界》2005,4(23):27
金山毒霸反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对上网用户发出预警:随着禽流感被关注热度的提升,有关禽流感的新闻信息也成为了电脑病毒新的传播载体。金山毒霸客服中心今天已经接到数十名用户的救助电话,经过金山毒霸反病毒工程师分析:一个名为Macro.Word.Navia的木马病毒正在利用人们的关注焦点通过电子邮件传播的方式进行传播。金山毒霸的反病毒工程师提醒用户,不要随意打开不明来历的邮件。 该木马病毒在通过电子邮件传播时,将自己伪装成题为“北美爆发禽流感”和“禽流感是什么”等的信息,以欺骗收件人打开一个微软Word文档附件。该病毒利用Word强大宏功能来激活自身,运行后立即释放一个后门病毒Hack.Ranky.fy,使被感染的系统被黑客完全控制,对用户  相似文献   

6.
在病毒、黑客日益横行今天,通过电子邮件传播病毒已成为主要传播方式。几乎所有的电子邮件病毒均为附件带毒,我们收到邮件后只要不打开附件,就不会感染上病毒。但是新型的邮件病毒的邮件正文即为病毒,用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电子邮件病毒在有向无标度网络上的传播行为,基于元胞自动机理论,提出一个电子邮件病毒传播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在该模型下,仿真分析多种因素对电子邮件病毒传播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给定的有向无标度网络中,病毒传播速度和传播规模随着电子邮件病毒附件打开概率增加而增大,网络的有向性增加病毒传播规模对于免疫概率的敏感性,病毒传播演化主要与节点入度相关。研究还表明,病毒先感染入度大的节点,后感染入度小的节点,而节点感染病毒先后顺序与节点出度没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8.
王金祥 《软件世界》2006,(18):78-79
电子邮件为电力行业提高了办公效率,与此同时,进行网络欺诈、传播有害信息、传播病毒的垃圾邮件也开始成为电力行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网络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病毒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电子邮件、QQ、浏览器已成为人们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工具。然而.这些工具也随之成为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目前,病毒已成为困扰计算机系统安全和计算机应用的重大问题,该文分析了当前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传播途径及感染后的主要症状。针对这一琬象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网络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病毒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电子邮件、QQ、浏览器已成为人们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工具,然而.这些工具也随之成为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目前,病毒已成为困扰计算机系统安全和计算机应用的重大问题,该文分析了当前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传播途径及感染后的主要症状。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1.
继“爱虫”之后,一种新的通过电子邮件传播的病毒——VBS/CoolNotepad 出现在网络上,该病毒将自身发给 Microsoft Outlook 地址薄中的所有地址。虽然该病毒本身并无恶意功能,但它和“爱虫”病毒类似,已攻击了全球数千台电脑。它可能会造成电子邮件服务器过载,从而导致拒绝服  相似文献   

12.
如今,一种叫做“生日快乐”的病毒悄悄走进了网络世界。该病毒的最新变种为Worm.Yaha20.45568。较之以前的版本,该变种病毒的传播更为迅猛,而且能在极短时间内耗尽系统资源,危害性不可小视。“生日快乐”变种病毒是通过电子邮件传播,是一个设计精巧的多进程蠕虫病毒。“生日快乐”最新变种病毒的危害主要在于:1.病毒感染后,首先复制的两个拷贝到系统目录下(Win9x系统为Win-dows\System,Winnt系统为Winnt\Sys-tem32),命名为EXELOADER.EXE、MSTASK32.EXE,并设置为隐藏属性,同时在系统的安装目录生成大批病毒文件。2.修改注册表启…  相似文献   

13.
正病毒名称:Win32/Trojan.56d病毒危害:现在人们常常将病毒防范的重点放到网页挂马、文件捆绑等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常见的入口,那就是很多人每天都需要使用的电子邮件。最近一款名为Zbot木马的变种,就利用电子邮件进行疯狂的传播。其实这是一款比较老的木马了,它会将恶意代码插入到除CSRSS.EXE以外的所有进程中。接着恶意代码会挂钩许多与网络相关的函数来监控网络数据,以达到盗取用户银行卡、电子邮箱密码等个人信息的目的。而且这个变种运用了一些伪装手段,从而绕过了QQ邮箱的安全检测。  相似文献   

14.
2004年上半年,通过电子邮件传播的蠕虫病毒来势汹汹,几个主要的病毒变种也以相当高的频率交替出现。同时,病毒的传播途径多样化,功能综合化的特点日益突出,另外,越来越多的病毒利用局域网共享这一途径进行传播,并给病毒的清除带来一定的困难。病毒在躲避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等安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子邮件系统的广泛应用,利用电子邮件作为主要传播载体的病毒越来越多,并且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例如,刚于日前爆发的Mydoom就是以邮件为载体,它在短时间内导致整个Internet流量暴增20%,在高峰期平均每12封电子邮件中就有一封携带Mydoom病毒,成为有史以来危害最大的邮件病毒。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控制蠕虫和邮件病毒的有力手段是网络传播途径,包括邮件传播、漏洞入侵传播、共享传播等;而控制普通计算机病毒的重要手段则是分布全网所有计算机终端的集中网络防病毒系统。IS(GIntelligentShieldGateway)是冠群金辰公司即将发布的一个新型…  相似文献   

16.
网络蠕虫是计算机病毒的一种,其传染机理是利用网络进行复制和传播,传染途径是通过网络和电子邮件。在网络迅速普及的今天,蠕虫病毒给用户造成不少的损失。该文主要从企业和个人两个角度阐述一下应该如何做好网络蠕虫病毒的全面防范。  相似文献   

17.
疑难解答     
?听说最近又有一种新的通过电子邮件传播的病毒四处蔓延,能否介绍一些相关的情况?作为用户应该怎样查杀这种病毒?从9月17日开始,瑞星公司技术支持部接到多个用户打来的电话,反映机器被一种不知名的病毒所感染。经过研究,瑞星公司已破解了此病毒,并提醒广大用户提高警惕。据瑞星公司技术部介绍,这种病毒为一种复合型的病毒,主要靠电子邮件进行传播,同时传播速度极快。通常这类病毒包含在邮件的附件名为  相似文献   

18.
病毒播报     
《电脑迷》2004,(7)
卡巴斯基实验室于6月初已侦测到具有潜在危险的互联网新蠕虫病毒Plexus.a。Plexus.a有三种传播方式:利用被感染的电子邮件附件、利用文件共享网络或利用Windows中的LSASS和RPC DCOM漏洞传播。一份详细的病毒代码分析指出,该病毒的制造者利用了Mydoom 病毒的源代码。该蠕虫病毒的有效指令包含试图阻止卡巴  相似文献   

19.
成也邮件,败也邮件 随着因特网的不断普及,国内的用户数量呈指数级增长。其中电子邮件是Internet所有服务中最基本的服务,超过80%的用户使用电子邮件服务,它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充分享受电子邮件带来的便捷、实时和廉价的同时,网络时代的人们也饱尝垃圾邮件带来的烦恼。几乎每个人的信箱都充斥着大量来历不明的邮件,垃圾邮件像瘟疫一样蔓延、污染网络环境,影响网络的正常通信。同时,随着大量的网络病毒己将Internet作为一种主要的传播途径,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危险并开始着手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国内著名反病毒厂商江民公司于近日推出其最新版本杀毒软件——“江民杀毒王KV3000 6.0版”。据了解,该产品采用的最新研发技术——“比特动态滤毒”技术,能够对网页、电子邮件进行提前扫描,并过滤掉其中可疑的内容,防止邮件病毒、网页恶意代码对自己系统的伤害。 目前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病毒越发猖獗,病毒利用互联网自身覆盖面广、传播迅速、隐蔽性好的特点,纷纷改头换面,设计出各种形式进行传播和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