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海宝  吴光杰 《上海塑料》2004,(3):12-14,19
试验研究了纳米SiO2改性三元乙丙橡胶/聚丙烯(EPDM/PP)热塑性弹性体(TPE)的性能。结果显示:纳米SiO2对EPDM/PP热塑性弹性体的拉仲强度、扯断伸长率、耐磨性、抗老化性能以及热变形温度等性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序的影响。所得结论可为有关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3.
采用动态硫化技术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SiO2)增强天然橡胶/低密度聚乙烯(NR/LDPE)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研究了纳米SiO2对NR/LDPE弹性体力学性能、耐溶剂性能、耐热变形性能和热塑性能的影响,并对弹性体的断面形貌进行了SEM分析。结果表明:纳米SiO2通过细化交联NR分散相,使NR与LDPE两相的相容性改善,两相界面粘结强度提高;当纳米SiO2质量分数为0.03时,NR/LDPE弹性体的力学性能最好,并且具有较好的耐溶剂性、耐热变形性能和热塑性能。  相似文献   

4.
EPDM/PP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EPDM/PP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微观相态结构、性能影响因素以及在汽车行业、建筑业、密封制品、减震制品及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应用。指出EPDM/PP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要获得进一步的应用,尚需在生产设备、化学改性、控制PP的降解、新型EPDM/PP的阻燃剂方面作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双辊电热式塑炼机上采用动态硫化法制备了天然橡胶/聚丙烯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NR/PP TPV)。考察了纳米S iO2的加入顺序及其用量对NR/PP TPV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纳米S iO2填充改性TPV的耐溶剂性能和耐热变形性能,并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其两相结构和断面形貌。结果表明,纳米S iO2先与NR混炼均匀,再加入小料和硫黄所得的NR母炼胶与PP制备的TPV力学性能较好,且最佳的纳米S iO2加入量为3份;纳米S iO2改性的NR/PP TPV具有良好的耐溶剂性能和耐热变形性能;纳米S iO2提高了NR与PP相间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6.
CaSO4晶须与EPDM/PP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CaSO4晶须与三元乙丙橡胶/聚丙烯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复合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耐热性能、热老化性能、材料的和各向异性、流变性能,考察了复合材料物理机械性能与晶须用量、界面特性、弹性模量等之间的依赖关系。应用SEM观察和DSC热分析以及TG热重分析研究复合材料结构-性能间关系中存在的一些制约机理。  相似文献   

7.
弹性体的改性技术:第5章 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1 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发展及特点 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TPE)的制备技术,经历了机械共混、动态部分硫化和动态全硫化三个发展阶段。用后者制得的TPE又称作热塑性硫化胶(TPV)。EPDM/PP(聚丙烯)共混型TPV,在相态上是以完全交联的EPDM颗粒分散于PP基质中。这是一种在组成,结构上与前两法迥然不同的体系。在  相似文献   

8.
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是继嵌段型合成热塑性弹性体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类用机械共混制备的新型材料 ,可简称为TPO。它是一类多相复合高分子材料 ,在常温使用条件下表现为橡胶的性质 ,但却可以用传统的塑料加工方法 ,如可用挤出、注塑、吹塑、模压等加工工艺成型 ,且成型工艺简单 ,操作方便 ,生产效率高 ,因此 ,在工业生产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比较典型的体系当推EPDM (乙烯 -丙烯 -二烯三元共聚物 ) /PP和NBR(丁腈橡胶 ) /PVC。   80年代初 ,我国开始研究和开发这类新型高分子材料。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青岛化工学院、北…  相似文献   

9.
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P)/胺/端羧基液体工腈橡胶(CTBN)反应,生成PP-NBR嵌段共聚物作为相容剂制备NBR/PP动态硫化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效果很好,其中尤以MP/1.6-己二胺/CTBN效果最为理想。相容剂用量控制在6%左右。PP的熔融指数越小,共混体的性能越好。硫化体系采用酚酸树脂2402/氯化亚锡(8/0.5)、加入一定量的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和补强剂高耐磨炭黑,可获得性能较好的共混体。  相似文献   

10.
提高SBR/PP热塑性弹性体流动性的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红革  李良  谢雁 《弹性体》2000,10(3):11-14
研究了硫化体系、填充体系对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SBR/PP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设计及对共混物流变性能的测试,考察了添加助剂对共混物流变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采用硫磺硫化体系、由白炭黑进行填充,各种添加助荆用量分别为:环烷油:10份;聚乙烯蜡:4份;硬脂酸锌:3份时,共混物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1.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接枝单体,苯乙烯(St)为接枝共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通过熔融接枝法制备接枝天然橡胶[NR-g-(GMA-co-St)]。研究了GMA、St及DCP用量和接枝温度对NR的接枝率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MA、St和DCP质量分数分别为8%、4%和0.3%,接枝温度为160℃时,NR-g-(GMA—co—St)的接枝率最高,综合力学性能最好;St的加入能明显提高NR的接枝率,并能减轻NR的降解;红外光谱的分析证实了GMA已接枝到天然橡胶分子链上。  相似文献   

12.
动态硫化EPDM/PP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EPDM/PP共混比、不同牌号PP、硫化体系、混炼方式和软化剂用量对动态硫化EPDM/PP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EPDM/PP共混比为65/35,经一步混炼法制出的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大于8MPa,扯断伸长率达400%,撕裂强度为40kN·m-1,屈挠寿命大于10万次,邵尔A型硬度为70~80度。软化剂用量在30份以内为宜。  相似文献   

13.
NR/有机蒙脱土/GMA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胶乳接枝插层法制备NR/有机蒙脱土/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纳米复合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NR胶乳与有机蒙脱土体系中加入GMA,并使之原位聚合,同时实现对NR的接枝和对有机蒙脱土的插层并与有机蒙脱土层间的基团产生化学结合,可以制备NR/有机蒙脱土/GMA纳米复合材料;采用胶乳接枝插层法制备的NR/有机蒙脱土/GMA纳米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和耐热氧老化性能优异,动态力学性能良好,热稳定性与NR胶料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4.
PP-g-(GMA-co-St)增容PVC/PP共混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多单体接枝PP[PP-g-(GMA—co—St)],研究了其对聚氯乙烯/聚丙烯(PVC/PP)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讨论了接枝PP用量对共混物的界面相互作用、力学性能、耐热变形性能和加工流变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对共混物的微观相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该接枝PP对PVC/PP共混体系有较好的增容效果,接枝PP的加入使共混物的界面相互作用增强。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在接枝PP用量为20份时最佳;熔体流动速率在其质量分数为20%后下降缓慢,共混物的耐热变形性能随PP—g-(GMA—co—St)用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动态硫化EPDM/PP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流动性。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橡胶及塑料品种、橡塑共混比、软化剂用量及改性剂,可使物理力学性能良好的EPDM/PP共混胶获得较好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6.
相容剂对NBR/PP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察了普通氯化聚乙烯(CPE)、高氯化CPE、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及复合氯化聚丙烯(CPP)等相容剂对NBR/PP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复合CPP是NBR/PP共混体系的理想相容剂,其最佳用量为6份;以此为相容剂的NBR/PP共混体系具有优良的热塑性,NBR/PP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可采用热塑性塑料通用的加工方法进行加工。  相似文献   

17.
梁淑君  张晓彦 《弹性体》2009,19(3):31-34
在开炼机上采用动态硫化的方法制备纳米SiO2改性三元乙丙橡胶(EPDM)/聚丙烯(PP)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TPV),研究了纳米SiO2的加料顺序和用量对热塑性弹性体的力学性能、维卡软化温度的影响.并对改性后的TPV进行返炼.研究其热塑性能。结果表明:将纳米SiO2先与EPDM混炼均匀.然后加入其它助剂.制得EPDM母炼胶,再与PP共混制备得到的TPV力学性能较好,且纳米SiO2用量为4份时TPV的综合性能最佳;随着纳米SiO2用量的增加,TPV的维卡软化温度升高;返炼后的改性TPV力学性能稍有下降,但具有良好的热塑性。  相似文献   

18.
对动态硫化EPDM/PP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耐屈挠疲劳性能的研究表明:选择合适的橡塑共混比、硫化剂用量、补强剂品种及用量、软化剂品种,使EPDM/PP共混物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而且还可明显提高耐屈挠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