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山东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社区建设规划,是农村社区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文章阐述了当前农村社区发展的现状和背景,分析了城镇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农村社区规划中受编制方法、基础资料、技术标准和结构化问题所制约而面临的困境,并结合对山东省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的相关调研,从转变理念、创新方法、完善信息库和注重地域特色等方面出发,提出了解决困境、改进农村社区规划的对策与途径.  相似文献   

2.
农村社区建设是激活农村社会机体的生命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农村社区管理存在很多的问题,制约了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实施网络治理,构建有利于农村社区发展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对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快速工业化与城镇化典型区域建设农村集中住宅区和生态人居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紧迫社会任务。论文以苏南地区为例,分析了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探讨了苏南农村集中住宅区规划设计方法,研究了人居环境改善技术,提出了循环型社区的建立方法,以期对快速城市化地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民集中居住能促使“土地集约利用”,既有利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社区建设,又有利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因而成为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态势目前整体良好,但仍存在建设资金不足、缺乏统筹规划、农民参与意识不强、农民集中居住区管理人才缺乏等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唯有多渠道融资,政府积极引导与尊重农民意愿相结合,因地制宜、权变推进以及完善农村社区管理体制,才能有效化解阻滞农民集中居住的各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人们逐渐将旅游和休闲纳入到生活方式之中,从而促进了乡村旅游的产生。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筑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乡村旅游的发展面临着规模化发展、资本化、政府扶持开发、基础设施改善的市场、乡村旅游市场国际化等机遇。  相似文献   

6.
从城乡一体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现有农村社区服务体系状况的角度,分析了政府对农村社区投放的公共服务产品结构性失衡的原因,提出了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服务组织为主体的农村社区服务体系,推进农村社区由行政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逐步完善农村社区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7.
以“社区营造”为导向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和中国台湾以社区营造的理念发展乡村旅游,将繁荣建设乡村与发展旅游业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值得借鉴。本文认为,建立具有旅游吸引力的城乡社区在于尊重、挖掘并发扬多样性,设计上融入体验经济的元素,发展力量以政府为主导,依靠和培育当地的社会组织,发动社区民众参与,实现和谐共生。政府可通过目的地营销,与专家学者合作教育培训原住民,为社区营造注入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在城镇化进程中,企业驻村已成为带动农村发展、破解"三农"难题、培养农村"造血"功能的有效载体。依靠驻村企业的资金、人力、管理和市场等资源来发展农村实体经济,从而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升级、农民增收、乡村文化建设和基层自治等产生重大影响。但企业驻村使得乡村治理的主体由单一变成了多元,势必带来了乡村治理新的难题,驻村企业与乡村"两委"之间应协调关系,实现共赢发展;加大对乡村扶持力度,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完善乡村治理的法律法规与农村社会组织建设制度;做好乡村治理工作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加大对乡村扶持力度,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健全村民自治制度,明确乡村多元治理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农村社区建设在制度、市场、组织、文化等维度的利益非和谐现象日趋增多,严重制约着农村社区建设的进行,作为社会的综合现象,从根本上说是现行的制度安排扭曲了利益机制的作用。在法学理论上对利益基本原理进行解构,实现利益机制的反扭曲,建构双重利益模式和谐互促,利益聚合到利益和谐的转变和农民个体利益的实现等良性利益机制,是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社会整体转型速度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度发展,社区建设的发展趋向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即:社区发展将呈现渐次推进的梯度格局,政府将由直接参与、推动转向为引导、协助社区建设,社区自治组织和民间组织的能力和作用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社区居民将由“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社区建设,社区治理与服务方式将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社区服务将进入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主的内涵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张家港市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又面临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不平衡、财政对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经费保障不足等问题.当前完善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必须加强张家港市社区服务法规制度建设,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均衡化发展.围绕农民“安居乐业”的需求,结合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更好地体现城乡社区在建设、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衔接、融合、配套.多渠道筹集资金,完善社区服务扶持政策,保障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黑龙江省依龙镇的规划实践为例,探讨推行新的"二级"规划结构等级,根据耕种、交通、生产、生活、现状基础设施分布等因素,提出以农村社区取代自然屯,建设社会功能完善、基础设施齐全、产业独特的新型农村社区.希望以此为契机,试图为东北地区新农村建设在建构乡村形态可持续性建设方面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城乡建设档案工作开展的时间不长,社会上对城乡建设档案的意识不强,对其的作用认识不全面的问题,根据相关条例、规定、规范和有关专家的讲解,对城乡建设档案的产生、发展、概念、作用作了重点阐述,对城乡建设档案的种类、特点、目标作了简要介绍,以达到提高人们对城乡建设档案重要性的认识和宣传目的.  相似文献   

14.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发地,更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要求、还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需要,抑或是信息技术、科技创新使公共空间发生的"质变""裂变",都将形成巨大的推动力,推动我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获得新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主要发展将呈现如下趋势:一、从"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到"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回归;二、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到"社会主义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构";三、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主体"到"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共同体"的发展;四、从"现实公共文化空间"向"虚拟公共文化空间"的拓展。  相似文献   

15.
"村改居"社区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社区文化的粘合与促进,而地处城市郊区的"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面临诸多问题。作为文化资源丰富的驻地高校最有可能成为帮扶新社区文化构建的重要力量。本文以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为例阐述了驻地高校参与"村改居"社区文建设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改善公民意识、促进社区自我完善等方面的作用。这对于地处城市郊区的"村改居"社区改变一味依靠政府,转变思路,借助其它力量实现自我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口是我国最大的老年人群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探索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解决农民养老保障问题,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从积极发挥社区在农民养老中的作用、采取多种方法充分挖掘老年农民的自养潜能、通过制度伦理建设强化家庭养老功能、让中青年农民积极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风险控制机制、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入手,切实解决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自然聚落是经过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聚落空间形态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不同地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体现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组织结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形态的演进及其特征.本文通过对吉林省自然聚落形成和空间形态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对今后的吉林省新农村规划建设产生积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各地推进得如火如荼,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体现,也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基于不同的理解与定位,各地在建设中有所不同,固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验,但同时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有必要认真分析新型农村社区的内涵,同时进行功能探讨,以便更好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城市建设和管理重心有所转移 ,社区承担的社会功能日益增多。社会转型期经济关系的变化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使更多的“单位人”进入社区转变为“社会人”,原来依据单位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格局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因此 ,如何发现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新问题 ,并找出对策 ,使得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能有效开展 ,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