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水泥》2013,(12):19-19
最近几年来,湖北省水泥工业发展很快,截止到2012年,湖北省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已达到62条,熟料产能6 500万吨,所占比例已超过95%。 今年1~9月,湖北省生产水泥7 965万吨,增长5。8%,低于全国3。6个百分点,熟料4 500万吨,增长4。6%,低于全国0。8个百分点,特别是9月单月产量达到1 283。8万吨,创历史产量最好水平。1~9月全省水泥共创利润25。96亿元,增长27。5%,吨水泥的利润保持在30元以上,我们认为该利润水平主要是煤炭价格下滑转移给水泥行业,行业自营盈利能力均被行业内过剩产能压价而流失。  相似文献   

2.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初步统计,2010年水泥新型干法生产线新增21 1条,新增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能力2.5亿吨,新增生产线数量和能力都是历年之最.2010年全国水泥熟料产量11.8亿吨,比上年增长7.8%;其中新型干法熟料产量9.5亿吨,比上年增长20.7%;水泥产量18.8亿吨,比上年增长13.8%.  相似文献   

3.
一、湖南省水泥行业上半年运行情况湖南省现有水泥生产企业221家,其中新型干法水泥企业50家,粉磨企业61家,白水泥及特种水泥生产企业5家,立筒、五级旋风、机立窑企业105家。2013年1~6月,生产水泥4854.6万吨,同比增长15.4%,生产水泥熟料2598.9万吨,同比增长10.3%,其中:新型干法熟料产量1933.3万吨,同比增长13.9%,新型干法水  相似文献   

4.
一、行业现状截止2011年,云南全省共有全功能水泥生产企业156户,水泥熟料生产能力6921万吨,水泥生产能力9228万吨。其中,日产700吨及以上新型干法水泥企业75户,生产线100条,  相似文献   

5.
今上半年全国水泥熟料产量4.96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0.7%,其中新型干法熟料产量3.55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1.5%.上半年全国又投产新型干法生产线57条,新增生产能力6 500万吨,预计全年投产新型干法生产线120条,新增生产能力1.4亿吨,同时,今年将有20多条新型干法生产线因种种原因关闭,减少生产能力1 000万吨,全年实际运营的新型干法生产线将突破 1 000条,年末新型干法熟料生产能力9.4亿吨.  相似文献   

6.
到2012年底,河南省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已经超过1亿吨,水泥产能达到1.6亿吨,河南省人口为1亿人,人均水泥产能超过1.6吨。据统计,2012,河南全年水泥需求约为1.15亿吨,产能过剩在5000万吨左右。笔者从该省部分企业了解到,2012年河南省水泥企业产能利用率大都不足70%,从全年来看,停窑时间超过3个月的水泥企业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7.
<正>据统计,至2012年末,全国水泥企业近5000家,熟料产量12.8亿吨,水泥产量20.58亿吨,约占世界水泥产量的56%;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已达到1400多条;水泥行业NOx排放总量220万吨,占全国NOx总排放量10%左右,仅次于电力行业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的NOx,位居第三。中国已经成为世界NOx排放大国,巨大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将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国家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2010年全国水泥产量18.8亿吨,增长13.8%。在2010年2亿多吨的水泥增长量中,中西部地区占74%。"十一五"末期,在每年新增的2亿多吨新型干法熟料生产能力中,中西部地区占80%;新增4亿吨水泥生产能力中,中西部地区占70%,预示着在"十二五"前期,中西部  相似文献   

9.
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目前全国新型干法熟料产能约18.9亿吨,2015年全国熟料产量13.3亿吨,熟料产能利用率仅为70%左右。如按照生产线实际能力计算,预计熟料产能富裕程度要达到40%左右。过去,我国经济主要依靠固定资产、房地产投资等拉动,对水泥的需求比较大,现阶段国家推进行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水泥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突出表现在大型高效节能环保的新型干法水泥迅猛发展,仅2004年至2007年4年间,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总产能就净增4.5亿吨,年均增幅达1亿吨以上.而且可喜的是,单线规模多为日产4 000吨及以上.预计到今年末,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所占比重将达60%以上,这是水泥乃至建材全行业翘首以待了几十年而终于梦想成真的大事.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泥》2005,(11):24-25
1.水泥行业投资减少,装备需求急剧下降 水泥装备市场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市场。进入新世纪,新型干法水泥投资渐入高潮,由图1可以看出,这一轮投资热潮已随着大企业集团在华东地区布局的完成开始进入下降通道,2000年建成新型干法生产线25条,形成熟料生产能力1032万吨;2001年建成新型干法生产线34条,形成熟料生产能力1723万吨;2002年建成新型干法生产线49条,形成熟料生产能力3080万吨;  相似文献   

12.
去年以来,中央针对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抑制了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水泥行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2004年水泥产量9.7亿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达3.15亿吨,占总产量比重32.5%,比2003年提高7.5个百分点。随着143条平均规模达到日产2930吨的新型干法生产线建成投产,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比重已达到45%。成绩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水泥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数百条设计熟料产量为2 500t/d及2 500t/d以下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将被迫关停。而水泥窑的技术水平,比如单条窑的熟料产量、熟料热耗、各项环保指标等指标,是全面优于国内石灰行业的。尤其是熟料热耗,相当一部分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线的熟料热耗已基本接近烧成理论热耗。由于煅烧石灰石生产石灰的原理与煅烧水泥熟料是相通的,因此,存在着将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转产石灰的可能。通过对水泥熟料线的原理、工艺及装备的研究,结合石灰石煅烧生产石灰的原理,认为将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线转产石灰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并且在国内,也有转产的案例。  相似文献   

14.
信息     
《水泥》2000,(1)
●于1999年12月6~8日召开的全国建材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国家建材局2000年工作要点中指出: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和深度,全面完成到2000年底淘汰落后小水泥生产能力1亿吨的任务;制止重复建设,除了新型干法工艺生产线外,不再批准建设其他工艺水泥生产线;积极推进国有大中型水泥企业采用新型干法窑外分解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对一批已经批准的日产2000吨及以上熟料项目抓紧开工建设,实现新增熟料生产能力1000万吨,使新型干法水泥总量增加20%,同时,促使现已掌握的新型干法技术向大型化、自动化等方面发展,进一步提高水泥…  相似文献   

15.
正一、重庆市水泥工业的发展现状"十一五"以来,重庆市水泥工业快速发展,产量和效益快速增长,整体质量效益提高。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水泥企业63家,其中,新型干法企业34家,JT窑企业2家,水泥粉磨站27家。截止到2013年12月,全市水泥产能8600万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产能  相似文献   

16.
《四川水泥》2011,(1):60-60
据中国水泥协会初步统计,2010年全国新投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203条,年新增设计水泥熟料产能2.43亿吨。其中日产4000吨及以上生产线115条,占新增水泥熟料总产能的72%;日产2000吨及日产4000吨以下生产线84条,占新增水泥熟料总产能的27.35%;日产1000~1500吨生产线4条,仅占新增水泥熟料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国内水泥行业异常火爆.大型水泥企业集团纷纷大力推行技术创新、装备国产化、优化工程设计工作,使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吨熟料投资降到300元以内.促进了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窑技术发展。本人根据全过程参加工程建设的经验,简要地介绍一下降低新型干法水泥窑项目投资的一些基本做法。  相似文献   

18.
阿尔博安庆白水泥有限公司年产40万吨白水泥熟料的新型干法白水泥生产线由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承包建设。依照总承包合同要求年产白水泥熟料40万吨,即日产量为1300t,同时要求能达到1500t/d的超产空间,即最大白水泥熟料产量可以达到46.5万吨/年,  相似文献   

19.
要重视水泥工业合理布局与合理规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新型干法水泥实现了“低投资、国产化”后,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2002年以来,新型干法工艺开始了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结构调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到2004年新型干法水泥已占三分之一,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499条,熟料产能3.3亿吨。预计2005年底新型干法生产线将达到626条,熟料产能达到4.6亿吨,形势确实喜人。  相似文献   

20.
正吉林省在遏制新增产能和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一些措施,在这里跟各位领导做一个简短的汇报,吉林省截止到2013年末,现有水泥企业包括改造的、违规项目一共在内的有70家水泥企业,包括三户违规项目在内的,经过2013年发改委和工信部发布的892号文要求进行了一个全面的排查。现有吉林省水泥产能5719万吨,熟料产能2780万吨。吉林省现有装备情况:立窑已经全部被淘汰,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比重是100%,1000吨以下的新型干法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