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安海绵城市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安市雨水控制利用的现状和制约海绵城市建设难题的分析,基于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和相关的技术措施,对西安市海绵城市的建设进行探讨,重点介绍绿色屋顶、植草沟、透水铺装、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在西安市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可行性以及应用的条件,并通过实例分析了西安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经济、环境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南宁市是第一批国家海绵城市试点之一,以南宁地铁心圩车辆段为例,通过海绵城市在地铁车辆段中的设计理念及思路。从车辆段功能布局,下垫面条件及排水系统等开展分析,进行了不同低影响开发措施组合方案的比较,并选取了适合本车辆段的开发措施。通过这一项目,探索海绵城市目标下的地铁车辆段低影响开发系统方案应用性研究,最终形成"海绵车辆段"的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是第二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以天津中新生态城某地块建筑小区为例,介绍了海绵城市设计项目的设计理念及整体思路。本项目为新建小区,以规划目标为导向,从项目竖向条件、下垫面状况及排水系统进行分析,选取了适合本项目情况的低影响开发措施,通过下凹绿地、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不同措施的选用,实现了年径流总量、面源污染控制、雨水回用等指标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海绵城市建设和水环境综合治理中,多种低影响开发设施和水体修复技术均需要用到不同类别的功能介质土。为了研究不同配合比介质土对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雨水径流滞留及净化性能的影响,以玉溪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为依托进行了研究。首先根据实测数据对城市径流雨水污染物进行了特征分析,然后通过介质污染物渗透及净化实验探究了不同配合比和不同增强层的功能介质土去除径流污染物能力和渗透性,最终给出了高性能、低造价的功能介质土最佳配合比,为红壤地质条件下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功能介质土选用提供了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三亚市某采用低影响开发的建设小区为例,在对小区的地形、雨水径流方向、排水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后,将小区划分为25个汇水分区,各汇水分区设置下凹式绿地或生物滞留设施,并利用容积法对该小区的径流控制量进行试算;在此基础上,基于暴雨径流管理模型(SWMM)分析该小区在三年一遇一小时降雨条件下开发建设前、传统开发、采用低影响开发(LID)后的3种不同方案径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采用LID开发后的径流量及高峰径流量较传统开发均有所减小,并且LID开发后的高峰径流量较传统开发削减了56.25%,LID设置能够满足三亚市海绵城市建设提出的控制指标要求。为今后海绵城市LID设施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面临的洪涝灾害和水资源短缺问题,国家领导人及有关部门多次提出"建设海绵城市"的号召,海绵城市的理念在于用低影响开发技术解决城市雨水问题。从城市住区入手,通过对住区常用低影响开发单项技术进行对比,并分析其组合模式,优化探讨适宜于不同类型住区的最优集成技术方案,以期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指导工程实践,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达到节水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在新常态的背景下建设海绵城市、并分析了海绵城市的内涵。以株洲市为例,提出株洲市建设海绵城市的具体指标,提出了生态绿地、公园绿地广场、城市道路、地块内部等城市空间推行低影响开发规划方案。并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政策法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全面推行海绵城市建设。针对自身区域状况,重庆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及技术标准。在此基础上,该文介绍了重庆地区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常用的技术措施,主要包含绿色屋顶、透水铺装、雨水花园、雨水收集回用池等。选择重庆某居住区海绵城市设计案例,简述了海绵城市设计过程,提出了地表径流控制思路,并提供了指标分析计算方法。在景观设计的同时,实现了海绵城市LID设施与景观的融合。另外,基于多个海绵城市设计项目,分析了不同业态下海绵城市建设增量成本。该文可为重庆市海绵城市项目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下简称《指南》)。2015年初财政部、住建部和水利部联合启动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根据《指南》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有关要求,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构建,主要目标是对径流的控制和适度资源化利用,主要措施包括:透水铺装、下沉(下凹)绿地、屋顶绿化、雨水花园、生物滞留槽、  相似文献   

10.
海绵城市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措施,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的综合管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需统筹协调城市开发建设各个环节。城市绿地系统是构建海绵城市体系的重要载体,绿地系统规划结合低影响开发的控制指标和技术措施,分别对公园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其他绿地等用地类型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通过研究发现绿地系统在海绵城市体系认识中存在一定偏差。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结合上位规划指标要求及自身环境现状,提出了浦东新区海绵城市总体规划,构建整体区域生态空间格局,保障区域自然海绵结构,并针对城市的不同组成系统,制定了海绵城市总体建设策略。通过该规划,浦东新区制定了地块低影响开发建设、道路系统低影响开发建设、市政排水系统建设等海绵城市实施方案;划分245个管控单元对海绵城市总体目标进行分解,为海绵城市建设与管理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落实总体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天津作为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亟需探索科学适宜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措施。文章在分析天津市自然本底条件的基础上,梳理海绵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相应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措施的选取原则,强调了"滞蓄""、净化"的重要性以及施工质量保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邹萍秀  曹磊  王焱   《中国园林》2019,35(8):72
当前中国面临着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水问题,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及实践,并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为例,结合国内外雨洪管理的理念、技术和方法,构建了以分区而治、内外联合为主的"弹性"雨洪管理系统。将校园划分为3个子排水分区,阐明"海绵城市"的理念。校园设计提出了保护场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利用生态修复来减缓施工造成的损害,并在设计和施工中使用低影响开发(LID)实践等设计目标,以期指导我国海绵试点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日益加剧的城市洪涝灾害,我国颁布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人工湿地作为一种低影响开发设施,其较好的吸纳径流、去除污染及景观价值方面的优势必将在径流总量/污染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的建议,对人工湿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价值和作用,以及设计时相对于传统人工湿地设计的不同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对人工湿地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及应用方面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随着"海绵城市"的提出,如何科学有效地建设海绵城市已成为政府与专业人员关注的热点。本文从海绵自身的水分与力学特性角度简要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内涵,认为海绵城市建设应首先增强其力学特性即"弹性"。依据实测数据分析了绿化屋顶、纸草沟、生物滞留槽、透水铺装等LID措施的径流减控效果,发现不同类型的低影响开发措施对污染物削减效果差异明显,生物滞留槽和植草浅沟对污染物削减效果整体较好。将不同低影响开发措施综合运用到小区层面,径流减控效果显著,在实际设计阶段,应综合考虑单项措施的径流减控和污染物削减效果,合理设计低影响措施结构、规模和连接方式等,以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和年SS总量控制等目标。  相似文献   

16.
2014年11月,中国提出了构建海绵城市体系——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这是在结合外国实践经验与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对城市健康发展模式的积极探讨。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与传统城市雨洪管理模式相比,两者在建设目标、构建载体及技术措施上均有差异性。海绵城市体系以城市绿地系统为重要载体,海绵城市体系的确定以城市绿地系统为主要依据,同时海绵城市体系的规划结果又对城市绿地系统提出更全面的要求,两者虽然在规划过程中可相互指导,但是在结构布局上仍存在差异。城市绿地系统在海绵城市体系中担任辅助角色,不同类型的城市绿地在海绵城市体系中可承担不同的功能,在海绵城市体系指导下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应合理地控制建设方向与建设强度。现阶段,在积极探索海绵城市体系构建的浪潮之中,保持对海绵城市体系的理性认知既是平衡城市建设与自然水文相互适应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避免海绵城市体系盲目地运动式发展的充分条件,同时有利于促进城市人居环境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泽铖  田哲  罗显俊  温涛 《市政技术》2020,(1):160-162,166
海绵城市建设通过采用绿色生态排水设施模拟恢复原有自然生态水文循环,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但在高强度地下空间开发条件下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存在一定的困难。以济南市鲁能领秀城A地块为例,分析了高强度地下空间开发条件下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高强度地下空间开发条件下海绵城市在关键指标选择、海绵设施选择、实施路径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还通过SWMM模型对典型海绵设施效能进行了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18.
天津生态城是天津市两个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之一,根据天津生态城试点区域海绵城市建设情况,梳理天津生态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路线,探索从自然本底保护、汇水分区划分、水环境改善、水安全提升、水资源保障和水生态恢复六个方面构建海绵城市系统化方案,充分总结经验,以系统化思维做好顶层设计,支撑上位规划,为实现天津生态城生态环境的"弹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海绵城市建设改变传统雨洪管理模式,设计低影响开发设施进行雨水收集和利用,使得场地开发前后的水文特性保持不变。以济宁某居住小区为例,探讨了城市在建小区海绵城市设计的途径,介绍了某小区低影响开发条件下的海绵城市设施:绿色屋面,落水管断接,道路、广场透水铺装,雨水收集与回用工艺。并根据《济宁市海绵城市规划技术导则(试行)》中关于海绵城市设计控制的决定性指标完成某小区海绵城市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20.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建设"以其生态化的理念越来越得到重视,并在市政道路规划、设计和建设等多个环节得到贯彻和执行。本文从市政道路设计实例出发,探讨低影响开发(LID)技术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并对较为常用的市政道路"LID"技术进行了适用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