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首先介绍了工作流技术,然后运用工作流技术对模具开发过程进行了建模,最后采用工作流仿真软件对所建立的工作流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和优化。通过对模具开发过程进行工作流建模和仿真优化,指出了工作流技术能够为模具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变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结合产品协同开发过程的集成性、复杂性、动态性和层次性等特点,通过对目前协同产品开发过程建模方法的分析和研究,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息工作流网的建模方法及其相应的分析技术和仿真算法.全息工作流网通过扩展工作流网组成元素的内部结构,丰富了模型的信息量,集成了产品开发过程的时间、资源、组织等信息,提高了模型的可读性、动态性和层次性,并能够更有效地支持模型的分析、优化和仿真.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工作流的模具敏捷制造过程中的Petri网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敏捷制造是一种新型的组织制造模式,以实现企业间的集团协作,实行不同厂家之间的优化组合,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为目标。本文通过工作流技术和Petri网方法的有机结合,进行模具敏捷制造过程的建模,为制造过程的分析和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支持业务过程性能优化的多过程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业务过程的性能,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分析了企业业务过程性能优化全生命周期的系统结构.基于控制论方法,证明了提高模型的准确性,以及减小模型建立、分析及实施的周期时间是取得业务过程性能优化的关键所在.为此,首先提出了对企业模型、仿真模型和工作流模型进行统一建模的多过程建模框架和建模方法,并对多个过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进行了准确的描述与建模;然后设计了相应的多过程建模工具的元模型;最后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5.
基于工作流的企业过程仿真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工作流仿真相对于工作流管理系统比较薄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具有强大数学描述能力的WF-net网的仿真方法,进而给出了基于虚拟运行环境的工作流仿真机制的实现,从而保证了整个工作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对企业过程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使得企业降低成本、增加生产管理的柔性.最后,给出工作流仿真系统JXWorkflow具体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6.
基于协调理论的工作流建模方法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1  
针对目前工作流管理系统在描述能力和柔性上的严重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协调理论和反馈机制的工作流建模方法。该方法扩展了传统活动网络模型,增加了请求、服务、协调、多实例化等新的建模元素。同时还给出了一个招标与评标过程的工作流模型实例,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活动网络模型相比,该建模方法在提高模型描述能力、降低模型复杂性、提高系统柔性及适应性方面都有明显优点,对于设计开发高可靠性、柔性和适应性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磨削过程建模与仿真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磨削过程建模与仿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基于经验分析、理论解析及有限元分析的三类建模与仿真研究发展历程与趋势进行综述,并对各类模型建立方法与仿真结果进行详细论述,同时深入分析这些模型应用的局限性,指出建立在有限试验数据基础上的经验模型预测水平较低;基于理想假设基础上的理论模型建模过程复杂;而由于技术问题,有限元法则仅限于对单颗磨粒磨削过程的仿真,有鉴于此,提出基于超硬磨粒有序排布砂轮的磨削过程建模与仿真方法,并进一步着重阐述其在高速高效磨削过程预测、优化与控制应用前景及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大规模定制的需要将工作流技术和基于Agent方法进行融合,提出了一种基于Agent增强工作流技术的面向实施的业务过程建模与离散事件分布仿真方案。该方案包括P_PROCE工作流元模型、一个基于该元模型的工作流系统和一个名为E-Agent的多Agent系统。为了支持该方案,构建了一个Agent增强工作流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对商业过程进行建模、仿真和优化。最后讨论了该系统的结构和实现。  相似文献   

9.
黄红梅  章云  王斌  罗兵 《仪器仪表学报》2006,27(Z3):2618-2619
基于原子构件的工作流建模方法旨在从在本质上描述工作流过程模型的特征,动态构建工作流过程模型,实现模型的柔性、可重用性.通过分析工作流模型的特征,将工作流过程模型的构建分为3个层次,底层以原子构件及构件模型为基础,中间层建立元-元模型,上层以动态构建机制完成过程模型合成.该方法使得过程模型在构建时和运行时可以根据业务流程的变化自动的扩展、更新、重组,从而使得工作流过程模型具有柔性、可重用性和一定的智能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生产工艺准备过程的并行与信息集成,结合军工企业研制生产的特点,研究了基于工作流理念组织生产工艺准备过程的理论与建模方法,建立了生产工艺准备过程的过程模型、组织模型和任务模型;建立了支持工作流过程模型定制和过程模型自动执行的数据模型,实现了生产工艺准备过程的自动运行控制。设计了系统的功能结构、体系结构和实现流程。利用Delphi 6开发了生产工艺准备过程的管理系统,提高了工艺准备过程的监控能力,缩短了生产技术准备的周期。  相似文献   

11.
Production Module(简称PM)以其强大的数控加工工艺过程仿真与优化能力被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通过切削工艺过程仿真与优化,可显著缩短加工时间、提高刀具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基于PM软件,对变速箱箱体和电磁阀阀体这两类关键汽车零部件的数控切削加工过程进行了仿真,从提高加工效率、延长刀具寿命角...  相似文献   

12.
随着汽车轻量化的要求不断提高,热冲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研究热冲压过程中各工艺参数对热冲压的影响,基于ABAQUS软件建立了超高强度钢板热力耦合模型,分别模拟了压边力、冲压速度、模具初始温度对板料等效应力变化情况,并经过实冲实验验证了仿真的准确性。结果表明,随着压边力和冲压速度的增加,等效应力随之增加,随着模具初始温度的增加,等效应力不断减小,最大应力和危险截面出现在凸模圆角区,实验结果和模拟结果相吻合,并据此得出了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目前流行的MDA(模型驱动架构)的基本开发原理,指出了MDA在业务模型的开发及业务逻辑代码的生成上存在的诸多困难。然后从工作流技术入手,详细分析了XPDL(XML过程定义语言),并将工作流在业务描述方面的成熟技术应用到现在的MDA业务开发中,最后基于这种工作流技术的思想,描述了如何利用MDA实现一个特定平台下的开发。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某铸造企业实际生产线的深入了解,通过系统建模的方法对整个生产线进行建模,并实现多次优化,以确保模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真实系统的运作;采用ProModel进行模型的输入和仿真运行,以此找出整个生产线的瓶颈环节;针对瓶颈环节,运用工业工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瓶颈环节进行分析和优化,成功地将瓶颈转移;最后再次采用系统仿真对系统进行进一步改进,实现运作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5.
基于SolidWorks图形系统的数控加工过程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基于SolidWorks三维建模软件,通过OLE接口技术开发数控加工过程仿真系统的方法.通过开发实例,说明了软件系统的组织框架及SolidWorks API在VB中的调用方法,所开发的仿真系统经实际使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Hele-Shaw 流动为基础,建立了塑料熔体充模流动的数学模型。采用MOLDFLOW 充模模块,对轿车发电机散热罩的充模流动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分析并解决了影响制品质量的主要原因和问题。  相似文献   

17.
注射填充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Hele-Shaw 流动为基础,建立了塑料熔体充模流动的数学模型。采用MOLDFLOW 充模模块,对轿车发电机散热罩的充模流动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分析并解决了影响制品质量的主要原因和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使用Pro/E软件进行船用柴油机连杆的建模和仿真加工过程的内容。讨论了建模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加工过程仿真的步骤。并生成了加工所需要的数控代码。  相似文献   

19.
以出口速度场相对标准速度场偏差(RSDV),平均挤压力P和最大von Mises等效应力σmax作为优化设计目标函数,通过正交设计试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手段,对一款双T形截面型材的挤压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探讨了一种挤压行业工艺和模具尺寸标准化的方法,并且通过实验验证,证明了经过优化后的工艺合理,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相吻合。分析发现,在保证模具强度和模具寿命的前提下,提高挤压的速度和模具工作带的高度,能够提高型材挤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在板料成形过程中应用有限元技术,能够有效地帮助设计人员提早发现成形过程中的不足,从而提高设计工艺。但在实际操作中,拉深工艺参数的试算和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仍然采用人工一步步操作,耗费了大量时间。针对上述问题,利用有限元前后处理软件MSC.Patran,对MSC.Dytran建模进行了二次开发,实现了对典型零件拉深工艺参数的自动计算和有限元模型的自动创建。二次开发系统自动生成的有限元模型可直接用MSC.Dytran分析计算。实例验证该系统能够大大提高工艺方案设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