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桑蚕鲜茧收购实施仪评计价制度历史地位的评述,针对近两年来鲜茧收购市场中手估目测计价泛滥的现状,就实施仪评计价的难点进行调研。依据调研中反映的共性观点,对如何尽快恢复仪评计价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叶澄宇 《丝绸》2004,(5):6-7,34
通过对桑蚕鲜茧收购实施仪评计价制度历史地位的评述,针对近两年来鲜茧收购市场手估目测一口价泛滥的现状,就实施仪计价的难点进行调研,依据调研中反映出的共性观点,对如何尽快恢复仪计价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纤检》2010,(15):14-15
2010年桑蚕鲜茧收购工作拉开序幕。根据中纤综发《关于做好2010年非棉纤维质量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2010]37号文件)要求.为摸清今年桑蚕鲜茧质量状况、加强质量监督管理,省纤维检验局派人对日照等地进行了桑蚕鲜茧质量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4.
(一) 建国以来,我省收购桑蚕鲜茧的标准与计价办法,经历了一次改革。解放初期至1957年,沿用手估目测的“肉眼评茧法”,此法是以鲜上茧烘折和缫折乘积的倒数(1/烘折×缫折)估算鲜茧出丝率,作为鲜茧分级的主要依据。这种鲜茧分级标准,方法简便,但是单凭感官不可能正确地鉴定烘折和缫折。同时它既不能体现“优质优价,劣质低价”的茧价政策,也失去了发挥茧级标准指导生产的积极作用。因此,从1958年开始改为以鲜茧茧层率为茧分级的主要依据,方  相似文献   

5.
1974年以来,对桑蚕鲜茧的收购实行以干壳量分等定级计价,以上茧率和色泽、匀净度补正的结价办法决定了卖毛脚茧、嫩茧、潮茧所得的总值低于化蛹成熟、茧层含水正常情况下的总值。然而,目前交售毛脚茧、嫩茧、潮茧的倾向依然存在,致使鲜茧质量不高,蚕农收益不足,出丝率较低,茧、丝、绸各个环节的经济效益均受到影  相似文献   

6.
一、GB/T 19113-2003发挥的积极作用 (一)解决了桑茧鲜茧收购无标可依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茧丝绸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丝绸工业年产值900亿元,茧丝产量占世界的70%,丝绸贸易量占世界贸易总量的80%以上.但由于茧丝质量较差,影响了丝绸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究其原因,是由于在最根本环节即收购桑蚕鲜茧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收购标准,导致桑蚕鲜茧的内在质量无法保证.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桑蚕茧(鲜茧)分级及检验方法》(DB32/320-1999)强制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经过国内茧丝业资深专家的认真审定后,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并于1999年9月1日在全省实施。宣告了江苏省桑蚕鲜茧收购50年无标历史的结束,翻开了鲜茧收购质量监督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桑蚕茧(鲜茧)分级及检验方法》(DB32/320—1999)强制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经过国内茧丝业资深专家的认真审定后,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并于1999年9月1日在全省实施。宣告了江苏省桑蚕鲜茧收购50年无标历史的结束,翻开了鲜茧收购质量监督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9.
陈亦庆 《丝绸》2000,(7):1-1,4
桑蚕鲜茧的收购是丝绸产业链中最敏感、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多年来 ,鲜茧收购工作一直受到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 ,经过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逐步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农产品的统一收购管理模式。由于这一模式较好地体现了蚕桑生产与丝绸行业的特点和要求 ,这几年来鲜茧收购秩序良好 ,价格较为平稳 ,蚕茧质量有所提高 ,避免了蚕桑生产的大起大落。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政府职能的转化 ,政府对蚕茧收购的管理将由过去主要依靠行政手段 ,转变为主要依靠经济和法律手段 ,辅之以必要的行政管理的方式进行。目前 ,鲜茧收购…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茧丝绸工作领导小组、经济贸易委员会、物价局于1999年4月5日转发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1999年茧丝价格政策及加强收购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了桑蚕鲜茧收购价格和干茧供应价继续执行中央指导下的省政府定价,鲜茧仍实行统一收购经营管理等精神。 1999年6月2日省经贸委向有关地级市、行署茧丝绸工作领  相似文献   

11.
《丝绸》2008,(11)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标准化公告2008年第12号中,批准了国际《桑蚕鲜茧》(GB/T15268-2008),并将于2008年12月1日实施。本标准规定了桑蚕鲜茧的质量分级和试验方法,适用于桑蚕鲜茧采用缫丝检定的茧质检验。  相似文献   

12.
文摘天地     
《丝绸》1998,(11)
98878试论鲜茧标准及检验方法的改进/胡作忠等/中国蚕业,1998,N.2,28-29文章在分析现行鲜茧收购计价办法的同时,对鲜茧标准的指导原则提出了新见解。认为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蚕分户养,茧站收茧批数次数成倍增加,提出了应分大、小批量售茧的现状制定鲜茧标准及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桑蚕茧 (鲜茧 )分级及检验方法》(DB32 / 32 0— 1999)强制性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在经过国内茧丝业资深专家的认真审定后 ,由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颁布 ,于 1999年 9月1日在全省实施。告别了江苏省桑蚕鲜茧收购 50年无标可依的历史 ,鲜茧收购实行质量监督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为了使《标准》真正落到实处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茧丝绸行业总会联合发文 ,要求各地认真宣贯。本文就《标准》宣贯及实施过程中接触到的一些问题 ,谈几点体会 ,与同行共同探讨 ,不当之处 ,请指正。  1 正确认识历史 ,客观评估现状 ,是贯彻《…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绵阳地区蚕丝分公司和陕西省电子技术研究所共同研制的CJS—1型蚕茧收购计算机,将微电脑技术运用于鲜茧收购的计价、结算和分类累计储存,因而对于解决当前鲜茧收购中出现的收茧难和售茧难的矛盾非常有利。CIS—1型蚕茧收购计算机是根据鲜茧收购工作的特点和具体要求,采用进口Z80型系列芯片专门设计而成。硬件包括Z80型微处理机系统、键盘(8位十进制)、LED数码管显示器、送数顺序指示器、WFD—2发票打印机接口和GSC_2型电子秤接口。软件配有蚕茧收购仪器评级、肉眼评级、发票结算、汇总统计程序。WFD—2发票打印机控制打印程序、电子秤数据处理程序和简单的  相似文献   

15.
桑蚕茧生产起源于我国,但是在蚕茧收购计价方法与标准方面,却落后于先进国家,也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相脱节。本文从强化质量监督意识,加强质量监督法制宣传角度,谈谈茧质检定所建设和推广桑蚕茧缫丝计价改革问题。谬误之处,敬请前辈及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16.
《丝绸》1984年第五期上刊出的题为“组合售茧,收购鲜茧,缫丝计价”的试点情况报告,读了后,觉得立意新、论理强,是一篇富有改革勇气和开拓精神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17.
杨志兴 《丝绸》1993,(6):32-33,52
陕西省今年开始在桑蚕鲜茧收购办法上,由过去的下茧扣级改变为以单位样茧中上、下茧比例折算交售上茧中检验上茧与检验下茧量的办法。因此笔者在原方法(参见《陕西蚕业》1992年第3期)的基础上,利用计算器的函数存储功能,设计了一种新的结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深化蚕茧流通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44号),制定鲜茧收购资格中质量保证的基本条件(暂行)。 一、设施和环境 鲜茧收购、检验和贮存场地,应与其承担的鲜茧收购量和茧处理量相配套。鲜茧收购和干燥的场地,应以确保收购和干燥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保全茧质为前提。  相似文献   

19.
在鲜茧收购执法检查中.由于鲜茧收购季节性强.收购时间短,收购地点分散.从而使得打击茧丝质量违法行为的证据收集变得十分困难。几年来.我们通过对《茧丝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条款进行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要旨.结合现行司法体制,成功对我省某县丝绸公司违法收购严重质量问题的鲜茧实施强制执行.为我省纤检系统鲜茧收购执法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桑蚕茧(鲜茧)分级及检验方法,是四川第一部桑蚕鲜茧地方标准。它以仪测为手段,快速、准确为目标,以出丝量为轴线,茧层量、全茧量检验方法为补充。文章就标准制定的技术问题作了较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