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淀粉胶黏剂以其绿色环保的特点在造纸、木材加工、纺织、建筑等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作者以氧化淀粉为原料,研究其与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复配并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后对胶黏剂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CMC复配质量比的增大,胶黏剂的冻融稳定性、初黏力、黏着性都逐渐增大,但剥离强度和拉丝程度变化不大,最终选择了淀粉... 相似文献
2.
探讨高碘酸钠氧化的木薯淀粉与苯酚复合制备胶黏剂的正交优化方案,并以此为基础研究酚化木质素代替苯酚与氧化木薯淀粉反应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氧化时间为240min,氧化温度为35℃,高碘酸钠与木薯淀粉用料比为0.8∶1.0,苯酚与木薯淀粉质量比为1.0∶1.0时,所制备的胶黏剂干胶合强度最佳,达到2.631MPa,影响的因素主次为苯酚质量比>氧化温度>氧化时间>高碘酸钠用料比;经酚化处理后的木质素能够代替部分苯酚制备胶黏剂,随着木质素替代率的升高,其胶黏剂干胶合强度呈下降趋势。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经过高碘酸钠氧化,木薯淀粉出现了醛基,氧化后的木薯淀粉与苯酚和酚化木质素发生了反应。证明用木质素部分替代苯酚制备胶黏剂具有可行性,这有助于减少来源于化石燃料的苯酚的消耗,为制备环保的胶黏剂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4.
为了提升蛋白基胶黏剂的耐水性,以支化聚合物(PEI)为改性剂,以160目核桃饼粉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热解处理后,考察不同反应条件及PEI添加量对胶合板胶接强度的影响。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不同PEI添加量下胶黏剂的固化特征进行了测试,借助FT-IR分析对固化前后基团的变化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EI添加量30%~40%、预处理温度90℃、预处理时间1 h条件下制备的胶黏剂可满足Ⅲ类胶合板的使用标准。总体而言PEI添加量越多,胶黏剂体系的固化峰值温度越高,说明体系中物质间的化学反应程度越高,越有利于胶接强度的提升。在胶黏剂固化过程中,PEI中的活性氨基和亚氨基与核桃饼热解液蛋白质分子中的羧基和氨基之间发生了化学键合,有助于体系胶接强度的提升和耐水性的改善。因此,PEI的使用可有效提升核桃饼基木材胶黏剂的耐水性和胶接强度。 相似文献
5.
6.
以稻壳为主要原料,掺入环氧树脂等助剂,通过发泡的方式研制出了一种新型包装材料。研究结果表明:稻壳掺量、胶黏剂配比及稻壳粒径级配等均是影响制品性能的主要因素。当稻壳掺量为60%、两种胶黏剂混合比例为3∶2,大/小粒径稻壳比为3∶2时,制得的混合材料在抗压能力、回弹性能这两个方面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7.
8.
9.
采用异氰酸酯(MDI)、E1级中密度纤维板用脲醛树脂(FU)和E0级中密度纤维板用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MUF)制备难燃中密度纤维板,考察不同类型胶黏剂对难燃中密度纤维板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胶黏剂制备的难燃中密度纤维板的阻燃性能均达到了GB 8624—2012《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中B1级要求,MUF难燃中密度纤维板中三聚氰胺的存在对阻燃性能有提升作用,而MDI难燃中密度纤维板中MDI的易燃性降低了中密度纤维板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微波对豆粕粉进行处理制备胶合性能良好的豆粕胶黏剂,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微波功率、微波时间、豆粕粉质量分数对胶黏剂的黏度、干剪切强度和固形物含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微波处理豆粕粉制备胶黏剂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探究微波处理对大豆蛋白分子结构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处理豆粕粉使其中的大豆蛋白分子结构遭到破坏,暴露出内部的极性与非极性基团,暴露的基团通过氢键、静电相互作用等形成分子聚集体,增加了胶合强度;同时得到微波处理豆粕粉制备胶黏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300 W、微波时间3 min、豆粕粉质量分数25%,在此条件下豆粕胶黏剂的干剪切强度为1. 61 MPa、黏度为924 MPa·s、固形物含量23. 05%。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马铃薯淀粉微球的制备及吸附香精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悬浮交联聚合法制备了淀粉微球。电镜扫描显示,微球表面粗糙,其对玫瑰香精的吸附量达133mg·g-1。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