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磁共振研究聚氨酯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超导核磁共振(NMR)测定了各种类型的聚氨酯的^1H和^13C谱,得到了一系列聚氨酯的NMR化学位移数据,可用于未知结构的聚氨酯结构鉴定,同时对鉴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作了一系列阐述。  相似文献   

2.
杂环取代联苯型聚醚酮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成功地合成了一种新的双酚单体-1-羟基-4-(4-羟基苯基)二氮杂萘,并通过IR、DSC、^1H-NMR、^13C-NMR和高效液相色谱对其结构和纯度进行了研究。用此双酚单体与4,4'-二氟二苯酮反应,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得到特性粘度为0.25~0.80的改性聚醚酮树脂,并用^1H-NMR和^13C-NMR对其结构进行了检测。性能测定样品由浇膜和模压方法制得,经测定,改性聚醚酮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很高  相似文献   

3.
聚丙烯微粉固相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的结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固相接枝聚合制得聚丙烯微粉与马来酸酐的接枝共聚物。用Bruker MSL-400MHR.RT-NMR信,采用交叉极化魔角旋转技术,测定了共聚物的^13C-NMR,结合IR,WAXD和DSC分析,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PP/PBT/PP-MAH共混熔体的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比例(3%~18%(质量)PBT)的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及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MAH)熔体的流变学行为,用RMS-605毛细管流变仪在不同温度下(240℃,255℃和270℃)进行了测定,并讨论了共混体组成,剪切速率和剪切强度对流动曲线,熔体粘度及熔体弹性的影响,该共混熔体属假塑性流体(切力交稀型)PBT含量从3%-13%,其假塑性变化相当一致,而PBT含量  相似文献   

5.
不同氯含量氯化聚丙烯的热降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TG-DTG-DSC法研究了低氯化聚丙烯(Cl-PP)在空气、N2气流中线性升温时的热降解,发现随Cl%增加,主链脱HCL的失重率增大,而主链的降解失重率减小;N2气中平衡热降解温度TP1、T0.1随CL%的提高而下降,而TP2、TP3与其无关;空气中TP1、TP2随CL%的提高而下降,T0.1、TP3与其无关。  相似文献   

6.
以力化学方法制备的N-羟甲基丙烯酰胺接枝聚丙烯(PP-g-HMA)作尼龙6(PA6)/聚丙烯(PP)共混体系的增容剂,将增容尼龙6/聚丙烯共混体系与硅灰石复合。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硅灰石用量、偶联剂种类和用量以及增容剂等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P-g-HMA能提高PA6/PP/硅灰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而KH-550和ON-330两种偶联剂复配使用则可以显著提高PP-g-HM  相似文献   

7.
E型环氧树脂的NMR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H-NMR测定了E型环氧树脂的数均分子量,并利用^13C-NMR表征了E型环氧树脂的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8.
可溶性聚对苯乙炔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脱氯化氢法,从1,4-双氯甲基-2,5-二甲基苯(BCMDMB)和1,4-双氯甲基-2-甲氧基-5-己氧基苯(BMMOHOB)分别合成出了聚(2,5-二甲基)对苯乙炔和聚(2,5-乙氧基)对苯乙炔;并对BCMDMB和BCMMOHOB的共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单体摩尔比率R(R=BCMDMB/BMCMOHOB)的减小,共聚物的溶解性能增大,当R=2/9时,共聚物在室温下可溶于氯仿中,成膜性  相似文献   

9.
Fe73.5Cu1Mo3Si13.5B9非晶合金的晶化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DTA,结合XRD,TEM研究了Fe73.5Cu1Mo3Si13.5B9软磁非晶合金的晶化动力学,结果表明,该合金在478℃时析出a-Fe相,晶化初期激活能量最小(148kJ.mol^-1),它随晶化学量的增加而增大,在XC为50-78%时,呈极大值(510kJ.mol^-1)随退火温度的升高,α-Fe相的数目增多,但尺寸基本不变。为14-16mm。  相似文献   

10.
氯化聚丙烯接枝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架桥剂”法,以巯基乙酸(TGA)为“架桥剂”,在氯化聚丙烯(CPP)主链上接上了支链长度比较均匀的接枝高聚物(CPP-g-TGA)-PMMA;并用IR、扫描电镜进行了表征,同时对接枝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聚丙烯固相力化学接枝马来酸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利用新型的磨盘形力化学反应器在室温上实现了马来酸酐(MAH)在聚丙烯(PP)上的固相力化学接枝。采用IR、DSC及化学滴定等方法对所制备的聚丙烯-马来酸接枝共聚物(PP-g-MAH)进行了分析表征。系统研究了磨盘静压力、转速、温度、碾磨次数、聚丙烯与马来酸配比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加入无机填料钛白粉(TiO2)共碾磨、可进一步提高MAH在PP上的接枝率。通过磨盘固相力化学反应制备的PP-g-MAH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二甲苯为溶剂,将不同乙烯含量(5% ̄15%质量)的抗冲聚丙烯用特定程序进行分级,将各样品分为室温下可溶于甲苯和不可溶于甲苯的两部分。使用^13C-NMR方法和FT-IR方法对各组分进行表征,明确了乙烯链段在聚丙烯链上的分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生这种链结构的聚合工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在协同流体载体(TOA和PMBP)、表面活性剂(SPAN80)、膜增强剂(液体石蜡)、溶剂(煤油)和内相(TU-HCl溶液)乳状液膜体系中,在迁移条件下,15min内Au迁移率达99.5%以上,而许多常见的离子则不能通过液膜迁移,只有Au才能从含有ΣRE^3+、Ag^+、Pd^2+、Pt4^+、Rh^3+、Cu^2+、Fe^3+、Al^3+、Pb2^+、Zn^2+、Ni^2+、Mo^6+、W^6+  相似文献   

14.
丙烯同少量丁烯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合成了丙烯同少量下烯的共聚物,考察了单体进料比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发现此体系存在“共单体效应”。对所得聚合物用^13C-NMR、IR和DSC等方法进行了表征。^13C-NMR结果表明,共聚物的结构是单个玎烯单元孤立地分散在连续的聚丙烯链节中。通过DSC发现随着共聚和扣丁烯含量的增加,γ-晶型增多,共聚物的熔融温度下降,熔融范围变宽。  相似文献   

15.
文摘     
文摘二元系统火工品的燃烧试验(英文)C94282965RUGUNANANRA,BROWNME(RhodesUniversityGrahamstown,ZAP):H0510B,CombustScienceTechnology(GBR)95(l/6)11...  相似文献   

16.
离子束辅助沉积MoS2复合膜的XPS和ESR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IBAD技术制备了MoS2+Ag(Cu)复合膜,并利用XPS和ESR考察了复合膜的氧化情况。发现在RH为60%的大气环境下,Cu的掺入加速了MoS2的氧化,相反Ag的加入却使MoS2的氧化受到抑制;XPS发现MoS2+Cu复合膜中存在Mo^6+,ESR却并没有发现中间态Mo^5+;而XPS没有检测到MoS2+Ag膜中有Mo^6+,ESR却发现Mo^5+。这说明Mo^5+受化学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搅拌法测量氯化聚乙烯(CPE)及氯化聚乙烯(CPE)接枝(-g-)氯乙烯(VC)悬浮液的粘度,与含固率建立关系,用Mooney和Robinson方程式进行关联。由悬浮液表观粘度ηa与含固率ψv的关系曲线得出临界含固率ψc,结果发现ψc与悬浮液沉降层体积Vp呈线性关系:CPE:ψc=-0.455Vp+1.456;CPE-g-VC:ψc=-0.186Vp+0.752  相似文献   

18.
以顺丁橡胶(PB)和具有双重液晶相的液晶化合物双-4-(4’-乙氧基苯甲酰氧基)苯甲酸-缩乙二醇酯(DEBEB)制成高分子/液晶复合膜并研究了其CO2透过性能。液晶含量为10%(质量)复合膜在室温下具有比PB膜大5倍以上的CO2透过系数(Pco2)及好的与N2、O2分离系数(αco2/N2、αco2/o2):Pco2=432barrer,αco2/N2=25.4,αco2/o2=7.9;且透气系数  相似文献   

19.
氯化聚乙烯双亲性接枝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架桥剂”法,以马来酸酐(MAN)为“架桥剂”,使氯化聚乙烯(CPE)主链上接上一定数量的酸酐基团,然后利用接上去的酸酐基团与PMMA-OH、PEG、PPG、PTMG等反应合成了主链疏水、支链亲水或疏水的双亲性聚合物,并用IR、TG-DTA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液膜分离富集和测定锤液中的微量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二环己基-18-王冠-6(DC-18-C-6)、表面活性剂SPAN80、中性油SIOON-1和溶剂三氯甲烷乳状液膜体系,研究了Pb^2+的迁移行为。在适宜条件下,8min内Pb^2+的迁移率达99.4%以上,相同条件下,许多金属离子(如Ni^2+、Li^+、K^+、Na^+、Ca^2+、Mg^2+、Sr^2+、Ba^2+、Fe^3+、AL^3+、Cu^2+、Zn^2+和Co^2+等)均不被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