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历史上看,在人类社会初期主客体未分的情况下,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是不存在对立状态的,那是一幅整体的和谐图景。但是,由于人类自身的条件,以及人类为了自身的需要,打破了原本和谐的整体图景,出现了不和谐的状态,以及,相应的不和谐思维模式,这给人类自身的利益带来了威胁。同样是出于人类自身需要的考虑,需要重建和谐思维模式,树立和谐观念。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哲学价值论的思想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其中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价值关系的问题阐述,是其哲学价值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我国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大多数学者都是从比较宽泛的角度来展开论述的,而专门从价值这个层面来探究的,还比较少。因而,从人与自然、社会价值的角度来深挖马克思哲学价值论思想,确实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令人难以预料的消极影响.环境问题是人类共同关注的现实问题.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科学发展观,要求做到"五个统筹",包括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认为有必要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以更好地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对比荀子与马克思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阐释和解答,揭示其思想特质与其所处的民族和时代特征,对于解决我国的现实环境问题也有着一定启发意叉.  相似文献   

5.
从德国古典哲学开始,主体性问题一直在西方哲学认识论中占据中心位置,这种极具时代象征性的主体性哲学在历史上成功地引导了现代工业的文明,也失败地造就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二元对立。弗里德里克·费雷认为,世界“既不是一个有待挖掘的资源库,也不是一个避之不及的荒原,而是一个有待照料、关心、收获和爱护的大花园。”这位后现代主义学者恰当地言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走向:两者的和谐共存在于爱的渗透和情的注入。  相似文献   

6.
“人”一直是哲学关注的焦点,是哲学的最高原则,“人是什么”始终是人的自我认识史中的一个中心问题。本文试图以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哲学到现代哲学对“人”的一种反思,来论述哲学从古希腊时起各个时期哲学对“人”的一种理论性阐述,通过考察这种哲学与“人”的存在关系,提出现代中国哲学不应局限于一种追根溯源的本体论研究,而更应该关注“人”的存在。从而为人的存在提供一种形而上学层面的价值意义和价值判断,确立人的存在之根本,为人的存在开创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人的本质问题关涉到了人之为人的根本,但它又与技术紧密相关,或者说,人们因对技术所持态度不同而对人的本质是什么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文章以人与技术的关系为切入点,从技术的维度对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概述。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人类顺应自然阶段、人类征服自然阶段和人类和谐自然阶段。《手稿》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为当今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著作,它虽然不是一部完整的著作,但内容极为丰富。其中,通过剖析异化劳动形成的原因和结果,开启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自然界是先于人类社会存在的,人类社会不能离开自然界,两者之间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通过三个方面论析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离不开自然界具有受动性;人改造自然具有能动性;人与自然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马克思在《手稿》中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从人自身的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来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浅析“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行为蕴含关丰富的伦理思想,它既表现于外在的由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等组成的反映人们物质利益需求的物质层面,又表现于内在的由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构成的以经济伦理为主的观念层面。“经济人”和“道德人”是经济行为主体的两种最基本的内在规定。“经济人”活动的目标是获取利润,以追求经济效益撮大化为目标;“道德人”活动的目的是有利于他人和社会,以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为己任,两者是对立的统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经济人”和“道德人”的互相排斥和畸形统一为特征,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以“经济人”和“道德人”的合谐统一为标志。“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完美结合,规定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伦理经济。  相似文献   

11.
在民族危亡的背景下,言论往往为政治现实服务,所以,对贺麟提出的道德决定经济等唯心主义命题,我们应秉持一份理解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康德对“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划界给出了关于哲学自身本质的最重要和最富独创性的说明之一,这一划界思想对现代哲学的发展也极具影响。  相似文献   

13.
《树上的男爵》不是一部单纯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小说 ,作者通过创造出一个令人震惊的树上的世界 ,把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及“我们将如何生活”的核心问题巧妙和谐地糅合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4.
企业家人性假设是管理学家和经济学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如何认识"经济人"假设与"道德人"假设的丰富内涵及其内在矛盾,是解决企业家行为激励的理论前提.企业家如果不是"经济人",就是"角色失真";如果仅仅是"经济人",就是"角色失全".从经济伦理的视角,企业家只能是并且必须是"经济人"和"道德人"的整合体,这样才能形成健全的企业家人格.  相似文献   

15.
企业家人性假设是管理学家和经济学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如何认识“经济人”假设与“道德人”假设的丰富内涵及其内在矛盾,是解决企业家行为激励的理论前提。企业家如果不是“经济人”,就是“角色失真”;如果仅仅是“经济人”,就是“角色失全”。从经济伦理的视角,企业家只能是并且必须是“经济人”和“道德人”的整合体,这样才能形成健全的企业家人格。  相似文献   

16.
科教大片《宇宙与人》,在向人们普及天文学宇宙知识方面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然而,此片却未能在哲学与自然科学意义上的联系和区别方面,对宇宙概念和宇宙基本特征给予解释和澄清,同时它只是从自然科学层面上,对人在宇宙中发生、发展到灭亡做了浅层的理性阐释,这些对于人们深刻认识“宇宙与人”不但不利,而且还有一定的负作用。为此,需要对《宇宙与人》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补充。哲学上的宇宙范畴是对大宇宙(行星、恒星、星系等)和小宇宙(电子、质子、中子等)的整体性揭示,是对天地间万事万物的总的概括。这种宇宙的基本特征是无限性的。这种无限性有其表现、实质和特点。从哲学层面上看,人的产生和灭亡都符合物质世界的本性,只要条件具备,灭亡了的人类可以再生。  相似文献   

17.
人的存在与人的活动之间的关系隐藏着人的全部秘密。旧哲学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种种错误认识,主要是从传统抽象思维方式出发,用人的存在方式去推演人的活动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实践,颠倒了人的存在与人的活动之间关系的传统认识,从而揭示出了人的本质的真实含义,即人的存在就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决定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人的关系,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准确地把握了人的本质,科学地认识了人的关系,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关系理论突出了人的主体性,但没有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深入的剖析与批判;后马克思主义以抽象的主体际性、多元性、非整体性等解构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价值诉求,与马克思主义有本质区别。只有正确理解"人"以及"人的关系",才能科学地指导社会主义实践。  相似文献   

19.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是马克思唯物史观思想发展逐步摆脱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羁绊走向成熟的发展过程,就其反映人与自然关系辩证统一的内容已经渗透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通过对文本的挖掘可知,马克思详细地分析了工业社会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异化关系、自在自然、人化自然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地位等相关信息。这对于在当今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如何看待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从全新视角对生态文明建设中人与自然关系进行提升,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主体间关系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否定之否定关系等新理念。  相似文献   

20.
任小漫 《商品与质量》2011,(S7):210-211
"做人"的教育和"做某种人"的教育,应该是教育的两个重要部分,是教育的两个支点。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建立在了"做某种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其本质就是人文精神,因此我们应该坚决贯彻素质教育,就把科学与人文结合起来了,即是把"做人"的教育与"做某种人"的教育这二者和谐统一起来,建立一个完整的现代教育。人"的单一部分的支点上,"做人"的教育被忽视、或被排除在"做某种人"的教育之外,当前社会存在的许多问题,与此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应该根据人的生命的二重性牢固确定教育的这两个支点,要创造性地继承和发扬中国教育的"重人"传统,让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成为教育的两翼,不断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当前我们的教育之中重视科学教育-即重视做某种人的教育,忽视人文教育-即是做人教育。目前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