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荆州城三义街的更新与保护出发,浅析了城市历史街区的更新策略。通过总结三义街的现状与实际问题,凝练出适宜三义街的改造策略,以及结合具体的改造设计,阐释在当下历史街区改造中的另一种应对方法,从而形成有利于当前荆州城发展相适应的城市历史街区保护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历史街区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历史街区处于城市开发黄金地段,城市开发起步晚,缺乏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意识,而更多的是简单粗暴地重建,导致很多城市出现千城一面,缺乏城市地域独特性。文章采用共生理论,选择荆州沙市胜利街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如何在改造过程中实现历史街区遗产与城市环境的共生,对其进行重新设计改造,使历史街区融入城市生活,也为其他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历史街区的老龄化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该文通过分析研究老年人活动空间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空间构成特征,试图尝试性地提出一些解决目前对传统历史街区空间格局中老年人活动空间现存难题的空间重构方法,希望在继承空间历史文化的同时,又能让南宁市"三街两巷"历史街区老年人活动空间焕发新的活力,从而得出一种适老与发展共生的老年人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4.
当前,历史街区微改造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有效方式,在改造过程中融入城市文脉,展示城市历史与内涵,使文化扎根于城市环境中,是城市文化复兴的一个主要方面。该文以"语境编织"为手法,以广州市北京南路历史街区改造方案设计为例,详细阐述了以城市文脉为导向的历史街区微改造设计策略,将"语境编织"手法的具体内容做出阐释。这一策略对于以文化为背景的城市改造具有借鉴意义,有可能成为未来历史街区更新与发展的又一方向。  相似文献   

5.
鲍赞巴克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开放街区”的设计理念,强调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融合共生。通过对鲍赞巴克设计的4个建筑案例的研究,基于建筑与城市的视角,分析其建筑设计与城市环境的共生关系,进而讨论其设计思想对当代中国城市建设与建筑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沿袭和文化传承的集中体现,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对辽宁省鞍山市"台町"历史街区的调研分析以及实地考察,结合多个优秀案例,本着"修旧如旧"且改造提升的原则,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多个且行实际的方法策略,对台町进行修复利用与更新改造。  相似文献   

7.
在1980年代经济快速发展影响下,城市历史街区内出现了很多的大体量现代建筑.引入"消隐"理念,探讨历史街区内非历史保护建筑的立面改造设计方法.以全新的视角分析目前普遍存在于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的难题——对历史街区已造成破坏的大型现代建筑的保留改造问题.大型现代建筑与小型历史建筑在体量上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对于如何积极地缓解这种矛盾,使现代建筑与历史建筑、历史环境和谐共融,通过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提出一种历史街区中大型现代建筑体型改造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芳  周曦 《中国园林》2021,37(3):44-49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城市建设的重心由增量拓展转向内部更新,城市整体形象提升的同时,面临着如何回应新时代城市生活需求,以及关乎城市本源的景观重构与场所共生。城市高架桥(路)在城市空间结构、功能效率和景观环境等诸多方面具有双面性,面临可持续发展的多方面挑战。梳理景观重构应对"高架危机"的"空间-场所"改造探索模式;指出高架桥更新需纳入城市空间-社会的动态发展系统之中,并结合"反桥"背景下的改造实践分析高架桥景观重构在城市多维整合中的意义与影响,揭示科学决策、整体协同、均衡化效益的城市多维整合作用机制;系统总结城市高架桥改造的街区景观重构与场所共生策略。通过反思,指出以景观重构与场所共生切入高架桥改造可为城市更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家对历史街区的关注度不断上升,并掀起了一股旧城更新、街区改造的热潮。本文研究从理论剖析和现实基础两方面出发,介绍了扬州东关街的历史价值和改造更新背景,并将景观生态规划的"基质-廊道-斑块"模式结合在其城市设计过程中,分析其整体风貌控制、街巷空间联系和节点塑造特征,提出适应在地历史、文化、地域优势的城市设计方法,为实际历史街区保护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历史街区改造更新是城市建设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关于改造方法的研究层出不穷。该文从人的五种感官角度对历史街区改造更新的方法和内容进行了探讨,并以北京什刹海片区作为研究范围,将五感设计运用到其改造更新中,以对历史街区的改造更新方法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门窗》2014,(12)
我们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在光鲜亮丽的城市中,城市积水内涝的频繁出现,为我们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提出了一问题,如何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进程过快引发系列问题,随之而来的"城市更新"话题在不同的场合被频频提及。文章以"古城不能拷贝、古城是祖先的、也是我们的、更是后代的"的城市观念出发,以绍兴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深度挖掘,以及对其现状与特点的调研分析,提出"绍兴发展模式"概念,以创新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为主要研究方法论,通过五个维度阐述其跨领域多元整合的具体更新策略,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城市发展与城市更新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实现活化绍兴历史文化街区的目标,以期为绍兴城市有机更新提供可资借鉴经验和树立良好研究典范。  相似文献   

13.
旧城区的发展与历史建筑的保护已成为当下城市建设的主要矛盾,并引起人们的关注.以青岛中山路历史建筑保护性改造为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详实的历史资料挖掘、现状建筑测绘、综合分析评估对中山路历史街区的历史建筑进行街区保护性改造.就历史建筑实现保护与传承发展提出保护性改造的方案,并举例论述保护与改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历史街区公共空间不断面临着更新与改造。文章以山东省济南市芙蓉街及周边地段日益凸显的问题和原因为出发点,运用空间句法软件对芙蓉街及周边地段的公共空间进行分析和模拟计算。针对模拟计算得出的空间特征数据,提出空间更新改造方法的三个具体措施:调整功能组织、优化空间结构和改善空间形态。这一方法有助于将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更新与改造的关注点从"建筑实体"转向"空间脉络",推进历史城市公共空间中街区空间保护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为避免千城一面的状况,城市越来越注重民族特色与地域特色的建设.以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南北大街的改造为例,其定位为民族特色街,同时又是一条穿越历史街区、回族聚居区及新城区三个不同街区的大街,因此通过对其所采用的不同设计手法及取得的效果和存在问题的探讨,提出在城市大力发展民族特色的建设中,对于历史街区的改造,应将民族文化与历史文化协调统一,在保持历史街区原真性的基础上,突出地方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6.
特色商业街区的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哈尔滨"果戈里"商业街改造后引发的问题,探讨城市商业街道乃至旧城改造的建设模式,以及未来的改造思路。  相似文献   

17.
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其自身的土壤,在当代城市环境中便体现为历史街区和历史地段.这在当今中国一些历史悠久的城市是一笔非常珍贵的财富.从城市内涵以及城市文化环境着手,介绍了上海石库门居住建筑及改造实例--上海新天地.而后针对新天地的改造提出作者的看法.保护历史地段不仅仅是保护它的外表,更要上升到保护城市文化环境的高度,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到周边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后对城市历史地段的改造--多元共生、改造原则及技术因素等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历史街区具有时代特征和历史价值,但在城市建设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矛盾.文章以沈阳市204街区为例,在分析街区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基于共生理论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旨在保护和重塑历史街区,实现历史街区与现代城市的有机融合与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9.
通过亳州北关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保护与更新实践的研究,尝试在城市更新中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进行保护和再创造,系统地提出了有关历史文化街区在改造设计、保护更新过程中应该遵循的方法和原则,从而达到把握历史文脉,在城市更新中实现城市空间与城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如何在合理保护历史肌理的前提下实现有序更新,是历史街区改造中面临的关键问题.文章以光山县历史街区——正大街片区作为研究对象,从分析光山县历史文脉与街区肌理入手,以最大程度保存城市历史文脉特征为原则,提出以"微更新"的设计方法实现城市肌理修复和功能置换.本研究为既有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了案例借鉴与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