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疲劳驾驶是影响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当前疲劳驾驶的检测方法普遍存在设备体积大、侵入性强、实时性差等弊端。文中设计的基于FPGA的疲劳驾驶检测系统,首先利用区域长宽比改进YCbCr人脸分割算法,提高算法在驾驶环境中对于人脸的辨识度;然后建立动态视频人眼跟踪模型,在人脸范围内定位人眼位置,采用三帧差算法检测眨眼动作,以眨眼率作为疲劳的评价指标,对司机状态进行实时监控;最后利用FPGA芯片完成实时图像数据的处理和疲劳驾驶检测。实验证明,该系统具备在光线昏暗和佩戴眼镜等场景下检测疲劳状态的能力,并且检测系统充分发挥FPGA芯片数据并行处理优势,具备体积小、速度快、集成度高,通电即可工作的特点,有利于在狭小的驾驶舱环境部署,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疲劳驾驶监测,论文讨论了一种嵌入式疲劳驾驶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具体介绍了基于RTMP传输协议可支持IPv6/IPv4的嵌入式疲劳驾驶监测系统的设计过程。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采用YOLOv3-tiny+Dlib人脸68关键点检测方法实现了对打哈欠、瞌睡等疲劳行为的监测,通过RTMP传输协议将驾驶员疲劳状态实时上传至后台服务器以方便工作人员的监管。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系统对疲劳驾驶行为识别率可达95%,远程视频传输延时约为600毫秒,相关性能能够满足疲劳驾驶监测以及实时视频传输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疲劳驾驶已成为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引入驾驶员实时疲劳检测结果,综合“人—车—路—环境”4个方面建立了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驾驶风险评估系统。将基于面部多特征的疲劳驾驶检测结果作为驾驶员驾驶状态输入,将通过高德地图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API)获得的驾驶员行驶道路线形以及当前环境能见度和车辆类型哑变量处理与变量赋值后作为自变量输入,建立了驾驶风险评估系统。在背光与对光的情况下模拟车载环境,分别对系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疲劳状态识别率达90%以上;在评估模型方面,通过SPSS检验,模型总体有意义且拟合优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特征值检测原理,设计一种能够对人脸特征值进行自动检测的车辆防疲劳驾驶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有效降低因疲劳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我国智能化驾驶系统的需求和特点,以及当前互联网思维应用的模式与处理方法,对构建智能驾驶系统的框架和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陆仲达  王丽婧  韩运起 《电视技术》2015,39(15):136-139
基于ARM的防疲劳驾驶检测系统,采用USB摄像头采集驾驶员的面部图像并将图像转换为数字信号传给ARM处理器。采集的面部图像通过模板匹配算法用特定的眼部分类器进行计算,与眼部分类器配比,在指定的矩形区域中提取出眼部图像,计算眼部图像的灰度直方图。通过对驾驶员的眼部闭合状态的实时分析可以获得PERCLOS参数,从而判断驾驶员的驾驶疲劳状态。经实验测试证明该方法准确性高,能在多种情况下检测驾驶员是否处于驾驶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7.
电子设备功能多元化趋势使得手表上的智能应用也日益丰富,目前配备各种新功能的手表已涌现市场,给消费者带来的便利有目共睹。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疲劳驾驶监测中眼睛定位的实时性和准确性的需要,提出了疲劳驾驶视频监测背景下的快速人脸定位方法。依据疲劳驾驶监测中获取的视频背景相对固定的特点,将背景减除法引入到驾驶员人脸检测当中,与灰度投影法相结合实现快速人脸定位。实验表明此方法快速、有效,且对光照变化以及驾驶员人脸姿态的变化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车辆驾驶员的疲劳检测,提供了一种使用图像处理的方法来对驾驶员的眼部信息进行提取,建立眼部状态判定模型,根据图像信息提取判断出闭眼的时长以及闭眼的频率分析判断疲劳行为,并对驾驶员进行提醒和辅助驾驶,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该方法给出了驾驶员处于疲劳状态并预警,提出了疲劳等级划分,不仅检测驾驶员是否疲劳,还检测驾驶员的疲劳等级,并给出相应的提醒操作。  相似文献   

10.
《移动信息》2012,(9):135-135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需求的变化,手表变得越来越“聪明”,不仅能显示时间,还能与手机绑定,提醒来电、短信。然而,作为一款智能手表,只有上述功能显然不够,更为丰富且实用的功能才是制胜的关键。MI为米饭挑选了五款各具特色的智能手表,想必其中定有你的最爱。  相似文献   

11.
白骐鸣 《移动信息》2014,(9):102-104
每个父母都将自己的孩子看做掌上明珠,不能时刻看着自己孩子活动,父母的心就悬在空中。尤其是十一即将到来,对于想要在期间旅游的父母来说,孩子的安全问题更是让人头痛,随时都在叮嘱孩子“不要乱跑,要跟着爸爸妈妈”。在现在这个智能手表铺天盖地发布的时代,一部分厂商抓住了父母真正的心理,推出了儿童智能手表,让父母能时刻掌握到孩子在外的各种状况。360儿童卫士2和阿巴町儿童智能手表部是儿童智能手表中的佼佼者,MI带你来看看这些儿童智能手表可以帮助父母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汽车。汽车的增多给人们出行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一系列安全问题,尤其是酒驾、疲劳驾驶、超速驾驶成为交通事故频发的主因。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个针对上述违法行为的安全监控预警系统,在可能出险前及时提醒驾驶员,尽可能减少由驾驶员主观因素导致的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3.
付强 《电子测试》2016,(13):171-172
交警部门在进行道路安全管理时,对疲劳驾驶的人员进行有效的驾驶疲劳检测,是辨别疲劳驾驶人员前提与基础。本文基于脑电图识别结合操纵特征为切入点,通过选取的样本进行驾驶疲劳实验,将脑电图识别与车辆操纵特性相结合来检测驾驶员的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智能手表变得越来越普及,其性能因此备受关注。本文对来自不同厂家、不同价位的10款成人智能手表开展了关键性能研究,分别对其开展了一般性能、基本功能、辐射强度、定位精度、静电放电抗干扰度的比较试验。针对智能手表的应用场景,就辐射强度、续航时间、定位精度总结了消费者在选购时应该关...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目标检测面部微表情的模型精度低的问题,转换思路利用人脸识别三元子算法提取人的面部关键点,进行面部关键点的标注,对面部关键点进行欧氏距离计算并与传统目标检测算法结合,从而对人脸面部微表情进行准确识别,并利用闭眼、低头、打哈欠3种预警方法进行互补,并通过车道线分割,进行车辆的行驶异常状态的判断,从而准确对驾驶员进行疲劳驾驶检测,并且可以检测驾驶途中抽烟打电话等不安全行为。采用的面部关键点模型68关键点人脸关键点标注模型,目标检测模型yolov5s,并对神经网络添加了空间向量注意力机制(Convolutional Block Attention Module,CBAM),提高检测准确度。系统法高度集成于开发版中,使得该系统具有方便快捷、准确度高的优势。实验表明,三元子和目标检测以及车道线分割结合的方法,能够有效对驾驶员进行疲劳驾驶面部微表情检测,并且准确率相较于传统方法有了大幅度提高,解决了传统目标检测微表情方法中准确度低、适用范围狭窄、鲁棒性差的问题,能够有效识别疲劳驾驶并及时提醒驾驶员。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私驾车的不断增加,对于安全驾驶的问题也越来越重视,除了自觉遵守交规以外,还要对日常驾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疲劳驾驶进行监控和预警。以往只有高档车才有的功能如何用到中低挡车辆上,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方案,在此介绍了一个低成本的设计方案,较好地实现车载疲劳驾驶监测。并介绍一种被动监测的方法来监测驾驶员的疲劳状态,通过采用一个低成本的手机模块组成的监测系统,实现对驾驶员眼睛状态的监控,以便确定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同时通过声光报警提醒驾驶员,从而达到减少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阐述智能手表取证的现状,基于伙伴App的取证方法,用户可以进行手表应用的下载安装、系统升级、同步、更新数据、连接外网。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获取智能手表的关键电子数据。  相似文献   

18.
部队作为一支特殊的队伍,为杜绝其疲劳驾驶现象出现,减少交通事故发生频率,各种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应运而生。Opencv软件封装有多种图形图像处理算法,利用该软件来开发部队疲劳驾驶预警系统尤为重要。因此,文章在简单介绍Opencv软件有关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基于Opencv Open CV部队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基于视觉的疲劳驾驶检测技术是疲劳检测领域的前沿技术,但由于该检测方法易受到光照强度、驾驶环境、驾驶员个体差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多数基于视觉的疲劳驾驶检测的算法不能拥有较好的稳健性。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一套改进的疲劳驾驶检测算法。旨在提高疲劳驾驶检测的可靠性和准确度,以适应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20.
当今,新冠疫情仍持续在,进出公共场所都需要测量体温,传统的测温仪器虽然能满足需要,但在测量及携带上都不方便。文章研究的体温智能手表具有智能检测体温的功能,在穿戴时自动检测体温,显示精确值较高。当体温超过正常温度时,体温智能手表会自动报警,且能够把人体散发的热量转化为电能来为手表提供电源。该手表携带方便,用法简单,为学生每天测量体温填写表格提供极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