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简要介绍了采用电化学法清除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附着物的试验情况,论述了电化学法清洗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附着物的原理和方法.试验发现:更换电极极性并突然增大电流密度能获得非常满意的效果,从而为清除金属表面上的结垢、附生物、海藻、海生物及其它物质找到一个简便易行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研究换流阀冷却系统均压电极结垢机理,分析结垢的过程、影响因素、形成规律,总结结垢的根本原因,再根据分析结论提出均压电极腐蚀结垢的综合整治措施,形成改进技术方案。方法 先通过文献分析国内外均压电极研究进展并进行总结,找出均压电极结垢的相关影响因素,通过试验验证,明确均压电极结垢的主要过程和影响结垢的主要因素,最后根据试验结果提出合理的抑制或减轻结垢的措施。结果 均压电极结垢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铝制散热器的电化学腐蚀及流体冲刷腐蚀,腐蚀产物在均压电极部位汇聚、沉积,导致结垢。结垢过程为:散热器内表面发生的化学腐蚀以及流体喘振造成的磨损腐蚀二者协同,相互加强,致使铝元素转化为离子形态进入循环系统冷却介质中,并在均压电极电场作用下吸附至电极表面,从而在电极表面形成结垢。结论 均压电极结垢与水冷系统的电化学腐蚀和流体冲刷有关,采用深度除盐水质精处理的方式去除冷却水中的致垢离子,能有效减缓均压电极的结垢。  相似文献   

3.
在磷酸二氢铵和高锰酸钾组成的化学转化处理基础液中,添加单一添加剂和复合添加剂,在AZ31镁合金表面上制备出了耐蚀性良好的化学转化膜。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仪(EDS)、电化学方法、全浸蚀试验和中性盐雾试验分别对化学转化膜的微观形貌、成分和耐蚀性进行了检测和评价。结果表明,化学转化处理提高了镁合金的耐蚀性,且不同的添加剂对化学转化膜耐蚀性的提高效果不一样。其中,复合添加剂对镁合金的耐蚀性的提高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针对管束式换热器管内孔表面质量差、易结垢等现象,采用电化学机械光整来提高换热器管孔内表面质量。通过金属管件内表面的电化学机械光整试验,得到各主要工艺参数对管孔内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经过电化学机械光整加工后,显著提高了管束式换热器管孔内表面的质量,延长了其在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利用雷诺兹指数(Ryznar)对所研究的模拟地热水溶液的类型做出判断。通过在20号碳钢上进行化学镀得到镀层均匀的镀镍磷钢,并采用体式显微镜、全浸均匀腐蚀试验、电化学试验研究了镀镍磷钢、304不锈钢和20号碳钢三种常用金属管材在模拟地热水中的腐蚀结垢性能。结果表明:镀镍磷钢在模拟地热水中浸泡后所得表面垢层分散且量少,而304不锈钢表面生成的污垢较厚且集中,20号碳钢表面则生成了大量腐蚀与结垢产物。此外,镀镍磷钢和304不锈钢在全浸试验后未发生宏观腐蚀,但通过电化学试验进一步比较,镀镍磷钢的自腐蚀电流密度小于304不锈钢的,且其阻抗值明显大于304不锈钢的。因此,与304不锈钢和20号碳钢相比,镀镍磷钢具有更优良的耐蚀阻垢性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试样的显微形貌随预化学镀镍时间的变化规律,并探讨试样的显微形貌、镀层的结合强度及耐蚀性能的相关性。方法以预化学镀镍时间为变量,通过化学沉积方法制得化学镀镍层。采用扫描电镜观察预镀层及化学镀镍层的表面形貌,采用热震试验、弯曲试验和划格试验测试镀层的结合力,并对化学镀镍层与铝基体之间的结合力进行评价。采用电化学方法对镀层在模拟燃料电池腐蚀介质中的耐蚀性进行评价。结果随着预化学镀镍时间的延长,颗粒尺寸不断增大,预化学镀镍层形貌先逐渐变得均匀、致密,之后又变得粗糙不均匀。化学镀镍层的耐蚀性以及与基体的结合力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结论预化学镀镍时间在5 min时,所得化学镀镍层的表面形貌最平整,结合力最好,耐蚀性最佳。  相似文献   

7.
高含水期油田集输系统腐蚀结垢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分析了开发中后期高含水油田集输管线腐蚀结垢的原因,是高液量、高矿化度、高含砂量、富含成垢离子、异型水混输、输液介质及压力温度变化等.采用非金属管线替代普通钢管线、一站双线流程、异水型水分输、旧管线修复内衬防腐、大站分水、酸洗清垢、化学防垢等综合配套技术,使管线腐蚀结垢状况得到较大改善,提高了集油管线的有效使用周期.  相似文献   

8.
采用均匀腐蚀试验和电化学腐蚀试验方法,对未处理以及经过双辉等离子低温渗铬和等离子氮化两种表面化学处理的钛镍合金在6 mol/L的KOH碱性溶液中的质量损失率、开路电位和塔菲尔曲线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离子氮化处理和双辉等离子低温渗铬这两种表面化学处理均能使钛镍合金在6 mol/L的KOH碱性溶液中的质量损失率降低、腐蚀电位正移,耐碱液腐蚀能力得到改善;且双辉等离子低温渗铬的改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电化学氧化对碳纤维表面电化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彭佳  胡陈果 《表面技术》2008,37(4):12-14
碳纤维表面呈现化学惰性,缺乏活性官能团,限制了碳纤维作为电化学分析电极的应用.目前,许多手段被用于碳纤维的表面改性处理.采用电化学氧化方法,在磷酸溶液中对碳纤维进行了处理,并进行了红外光谱和循环伏安试验.结果发现:处理后碳纤维的表面接上了活性官能团,大量活性碳原子被剥离出来.在K4Fe(CN)6加KCl、FeSO4加HClO4两组混合溶液体系中的电化学响应明显改善,适合作为电化学分析电极.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电化学腐蚀法对X80管线钢、调质态35CrMo钢、调质态45钢、GCr15轴承钢和超高碳钢5种钢原奥氏体晶界的显示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配比为100 mL过饱和苦味酸+2 mL盐酸+0.5 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 g硝酸钠的电解液,从开路电位沿阳极方向进行线性扫描,当扫描曲线进入钝化区时停止试验,得到的奥氏体晶界腐蚀效果最佳。电化学腐蚀法对5种试验钢的原奥氏体晶界均有良好的腐蚀效果,与常规化学腐蚀法相比,其操作过程简单,无需加热,无有毒气体散发,适用范围较广。  相似文献   

11.
油田采出水处理复合阻垢缓蚀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闫旭涛  刘志刚 《表面技术》2014,43(6):116-120
目的制备一种高效、复合型的油田采出水处理阻垢缓蚀剂。方法以二己烯三胺五亚甲基膦酸、磺酸基共聚物和钨酸钠为原料复配成复合阻垢缓蚀剂,通过静态阻垢试验和动态腐蚀试验,研究复合阻垢缓蚀剂的防垢和缓蚀效果与其质量浓度的关系,考察絮凝剂、杀菌剂及缓蚀剂等水处理剂对防垢效果的影响。结果在油田采出水处理中,阻垢缓蚀剂最佳质量浓度为30 mg/L,此时的阻垢率>95%,腐蚀速率为0.0696 mm/a。油田采出水中过量的絮凝剂及季铵盐1227杀菌剂会造成阻垢率降低,咪唑啉缓蚀剂对阻垢率有增效作用,异噻唑啉酮杀菌剂对阻垢率影响较小。结论该复合阻垢缓蚀剂生产制备简单,阻垢和缓蚀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2.
某油田生产水存在严重的结垢倾向,其结垢类型主要为CaCO3,现场通过采用防垢剂控制结垢。本文在室内采用静态法和动态结垢法对4种防垢剂进行了评价和筛选。结果表明:静态条件下,防垢剂A和C的效果较好;动态试验中,在各种添加浓度下,防垢剂C的防垢效果最佳,在5mg/L浓度时防垢率即达到86%;综合分析得知防垢剂C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3.
油田污水回用注汽锅炉缓蚀阻垢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芳  张乃峰  白钢  王观军 《腐蚀与防护》2003,24(6):269-272,274
针对油田污水回用注汽锅炉所造成的腐蚀结垢问题,介绍一种高温高压缓蚀阻垢剂的研制过程,其中包括原因分析、防蚀阻垢机理研究、室内及现场试验等。该项目的完成与应用保证了注汽系统应用污水的安全运行,并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4.
采用稳态极化、电位扫描动态极化两种对照测试方法,测定了Q235试样分别在现场海水、原油地层水以及含有不同浓度N-17(0.1%,0.4%,1%,4%,10%,v/v)的地层水中的腐蚀电化学参数.结果表明:随着防垢剂N-17浓度的增大,腐蚀速率也大大加快,并达到海水中腐蚀速率的2倍以上.试验结果基本证明,采油平台工艺管线管道的穿孔与防垢剂注入后混合不均而造成局部浓度过高(pH降低)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5.
采用旋转挂片法研究了缓蚀阻垢剂WJF-6在模拟海水循环冷水中对N80钢的缓蚀情况,并利用极化曲线、线性极化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该缓蚀剂的缓蚀机理,用静态阻垢法对该缓蚀剂的阻垢性能进行了研究,分别研究了海水浓缩倍数为1、2和3时,缓蚀阻垢剂WJF6在模拟海水循环冷水中腐蚀与结垢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0.3m/s线速度旋转7...  相似文献   

16.
CO2驱采出水中成垢离子浓度随采出时间的增长不断增加,采出井中温度、流速、CO2分压层梯度变化,导致结垢趋势增加。通过模拟现场环境,利用改进后的静态法结合表面分析手段,研制出高效复合性阻垢剂并研究了其性能,阻垢效率可达到99.14%。  相似文献   

17.
高庆华 《表面技术》2018,47(1):149-153
目的通过对延长油田JX区块腐蚀结垢情况分析,针对性地研制并筛选缓蚀阻垢剂配方,获得阻垢、缓蚀效果最佳的HAP缓蚀阻垢剂。方法采用EDTA滴定法、称重法和腐蚀挂片分析技术,在温度为90℃时,对缓蚀阻垢剂的缓蚀效果和阻垢性能进行评价,通过反复对比分析,筛选配方,并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与未添加缓蚀阻垢剂时相比,油井产出液分离水的腐蚀速率由0.125~0.161 mm/a下降到0.023~0.034 mm/a,缓蚀率达到了80%以上;混合结垢量由130~290 mg/L下降到7~15 mg/L,阻垢率达到了91%以上。结论应用EDTA滴定法、称重法和腐蚀挂片分析技术优选了缓蚀阻垢剂配方,在高温环境下,缓蚀阻垢剂综合性能优良,现场试验中的缓蚀阻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高效低膦复合型缓蚀阻垢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Taking organic phosphonic acid, organic phosphono carboxylic acid, surfactant, and sale with zinc as main material, a new organic multicomposite scale and corrosion inhibitor was complexed. Petrochemical company after the 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in the depth of treatment as the media, the corrosion inhibition rate and scale inhibition rate were determined by rotation coupon corrosion and calcium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methods, then six kinds of composice scale and corrosion inhibiton formnala were choisen. The comparison results to merchant products show that the corrosion inhibiton rate and scale inhibition rale of six corrosion and scale inhinbitors are more than 95% , and scale inhibition rale for calcium carbonale is 95% or more. The corrosion inhibition and scale inhibition performances of the high effic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hibition are more excellent than that of merchant products.  相似文献   

19.
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水垢及其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本省 《腐蚀与防护》2006,27(1):26-31,37
讨论了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水垢的种类,控制水垢的化学方法(离子交换软化法、石灰软化法、加酸法、加CO2法和阻垢剂法)和控制水垢的物理方法(反渗透和纳滤法、静电水处理法、电子水处理法、涂料法和塑料换热器法)。讨论了一些主要的阻垢缓蚀剂和阻垢分散剂,并重点讨论了两种绿色阻垢剂(聚天冬氨酸和聚环氧琥珀酸)。  相似文献   

20.
王刚  段天玉 《全面腐蚀控制》2020,34(4):46-50,107
随着油田开发进程的深入,注水驱油早已成为最为常见的开采方式之一。实践表明,不论是从水体的配伍性还是经济性的角度来看,经过多重技术处理的采出污水都是回注水体的最佳选择。但是由于作业废水和废置液包含化学成分较多,常会因其间的相互反应而腐蚀堵塞管线等设备。因此,本文以A油区为例,基于其实际的生产状况,根据采出污水结垢趋势和腐蚀原因,进行清垢剂与缓蚀剂的优选,以期为实际生产提供一点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