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宋建萍  时捷 《热处理》2003,18(2):23-28
针对不同碳含量的NiCrMo淬火和低温回火高强度结构钢,通过微观组织结构分析、准静态拉伸、低温Charpy—V冲击和K1c断裂韧性试验和断口形貌分析,以建立力学性能一微观组织-碳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碳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强度与硬度呈线性增加,而塑性和韧性下降。碳含量变化对试验钢力学性能的作用基本上是通过回火过程中析出的碳化物的数量和分布的变化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稀土Ce对45Cr2NiMoVSi热锻模具钢强度、硬度、塑性和冲击韧性的影响,并在相同的热处理工艺条件下,分别加入5种不同含量Ce后与不添加Ce的45Cr2NiMoVSi钢的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e添加量在适当的范围内可显著提高45Cr2NiMoVSi的强度、硬度、塑性和冲击韧性,并且当Ce添加量为0.22%时,45Cr2NiMoVSi钢可获得最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对比研究了ZG26Si Mn Mo及ZG26Si Mn V经Q-P-T工艺以及直接碳分配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两种试验钢经Q-P-T处理后,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抗拉强度达到1500 MPa左右,伸长率保持在5%~9%,常温下的冲击功11~20 J。经Q-P-T工艺处理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直接碳分配工艺,强度最大差距达到500 MPa。对比两种铸钢材料,ZG26Si Mn V在强度上有所降低,而塑性和韧性有所升高。通过合理的淬火保温时间和分配时间,有利于增加残余奥氏体的含量,从而进一步提高钢的塑性和韧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含碳量为0.1%~0.4%的冷轧态中锰钢经650℃退火后微观组织和单轴拉伸性能的变化规律。利用SEM进行了组织形貌表征,采用XRD法测量了残余奥氏体量,通过拉伸试验机测试了钢的单轴拉伸性能。结果表明,冷轧态实验钢在退火过程中都发生奥氏体逆相变,获得具有一定量亚稳奥氏体的超细晶组织;随实验钢碳含量从0.1%增加到0.2%时,钢的抗拉强度(Rm)变化不大(约1000 MPa),而断后伸长率(A)从27%升高到43%时,强塑积(Rm×A)从28 GPa%提高到45 GPa%,而碳含量为0.4%时,钢的强度明显提高(约1200 MPa),但塑性却下降。分析认为,冷轧中锰钢中的碳有利于逆转变奥氏体的形成及稳定,但碳含量过高会形成大量碳锰化合物,不利于奥氏体的形成,从而降低塑性。亚稳奥氏体相的TRIP效应以及超细的晶粒尺寸是获得超高强度、高塑性及高强塑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稀土La对45Cr2NiMoVSi热作模具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郭洪飞  郝新  何智慧  高文海 《铸造技术》2007,28(8):1079-1083
研究了稀土La对45Cr2NiMoVSi钢的强度、硬度、塑性和冲击韧度的影响。在相同的热处理工艺条件下,分别加入3种不同含量的稀土La,与不添加稀土La的45Cr2NiMoVSi钢的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稀土La加入量在适当的范围内可显著提高45Cr2NiMoVSi的力学性能,稀土La加入量为0.20%(质量分数)时,45Cr2NiMoVSi钢可获得最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含氮量和第三代热机械加工工艺(TMCP)参数对低碳微合金V-N钢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对系列超高氮和超低碳含量的微合金V-N钢进行了不同工艺的控制轧制,对轧后试样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显微组织观察以及晶粒大小的测定.结果表明,试验钢中氮含量的增加及终轧温度的降低均可使晶粒细化,强度相应提高,但钢中N含量过高显著损害塑性.试验钢高温变形奥氏体中析出微细VN粒子,该粒子诱导轧后冷却期间γ→α相变初期晶内铁素体的生成,产生细晶强化,是V-N微合金钢的重要强化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 2种不同碳含量的Fe-Mn-Si系热轧汽车用钢板,考察了传统淬火-回火(Q-T)和新型淬火-分配-回火(Q-P-T)工艺对钢板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Q-T工艺下增加碳含量会提高钢板的强度但降低塑性,Q-P-T工艺下增加碳含量则会同时提高钢板的强度和塑性,Q-P-T工艺处理的Fe-0.38C-0...  相似文献   

8.
利用Q-P-T和Q-P工艺对ZG26Si Mn Mo V钢进行热处理,考察了ZG26Si Mn Mo V钢处理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ZG26Si Mn Mo V钢Q-P-T处理后的强度、硬度和显微组织都明显优于Q-P工艺,但塑性和韧性没有明显提高。在淬火介质温度40℃,碳分配温度为400℃,分配时间40 s的情况下,强度达到1100 MPa以上,硬度450 HB,伸长率接近10%,冲击吸收能量达到25 J。碳分配时间的延长在一定范围内将有利于塑性和韧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探索了控制冷却热处理工艺对中高碳Si-Mn无碳化物贝氏体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高碳Si-Mn钢经控冷工艺处理后在很宽的工艺参数范围内能够获得无碳化物贝氏体组织;随着试样在油中冷却时间的延长,块状残留奥氏体量不断减少,残留奥氏体薄膜含量不断增加;材料的强度、塑性和韧性随着油冷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材料经油中冷却7s~8s后在空气炉中360℃保温3600s~5400s处理具有最好的强度、塑性和韧性。这主要归因于残留奥氏体薄膜良好的机械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及在机械载荷作用下的TRIP效应。  相似文献   

10.
金相组织对双相钢强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温东辉 《上海金属》2005,27(6):51-55
简要回顾了金相组织对双相钢强度的已有预测模型,通过试验研究提出影响双相钢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马氏体碳含量及各相元的体积分数、铁素体晶粒尺寸等因素,由此提出了一个新的双相钢强度的计算公式,能较好地模拟双相钢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新型铜时效硬化型高强钢的焊接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丙坤  李少兵  周浩  杨澍 《焊接》2007,(4):40-43
文中对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新型铜时效硬化型06CuNiCrMoNb高强钢的焊接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对该钢在不同埋弧焊热输入条件下接头性能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典型热输入条件下接头的系列冲击、组织、抗裂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钢虽然具有很高的强度水平,但因其具有很低的碳含量及碳当量等特点,故其该钢仍具有良好的焊接工艺适应性和优良的抗冷裂性能.  相似文献   

12.
叶硕  邸洪双  张郑辉  张进  王晓南 《焊接学报》2022,43(10):106-112
以45号碳钢薄片为夹层,利用CWX3000光纤激光器对1.5 mm厚的铝硅镀层热成形钢进行激光焊接试验,研究焊缝碳含量对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碳钢薄片的加入使焊缝碳含量增加,奥氏体相区扩大,焊缝δ铁素体的体积分数由17.3%降低至4.5%,焊缝平均硬度由425 HV增加至557 HV,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由980 MPa增加至1 280 MPa,杯突值由1.7 mm增加至3.2 mm,抗拉强度及成形性能均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3.
喷射成形超高碳钢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热轧及热轧后立即等温退火的控制轧制工艺对喷射成形超高碳钢的组织及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超高碳钢不同组织结构与其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热轧后立即进行等温退火的控制轧制工艺,可得到层片珠光体与碳化物颗粒的有序混合组织,大大提高了喷射成形超高碳钢的室温综合力学性能,且工艺相对简单;同时采用热轧处理后,产生的片层状珠光体组织能够有效提高超高碳的加工硬化率,进一步通过减小片间距,可以获得更高的强度。  相似文献   

14.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and retained austenite stability of CMnAlSi-TRIP steel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The steel sheets were hot-rolled, cold-rolled and heat treated by intercritical annealing and isothermal heat treatment. The microstructure, volume fraction of retained austenite and its carbon concentration were observed by Optical mic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were obtained through uniaxial tensile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MnAlSi cold-rolled TRIP-aided steels have good combination of strength and ductility with proper isothermal heat treatment, the retained austenite stability determines incremental strain hardening exponent during strain-induced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 and affected by its volume fraction and carbon content. The retained austenite stability has a good correlation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strength and ductility.  相似文献   

15.
孙电强  李玉谦  成慧梅  许伟 《轧钢》2019,36(1):41-43
研究了实际生产中不同冷却工艺下Q550D低碳贝氏体钢的组织及性能。主要研究了超快冷段冷速对钢板组织内低碳贝氏体形貌以及对应的力学性能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制定有效的冷却制度,提升了Q550D钢的热机械轧制性能合格率。  相似文献   

16.
低碳贝氏体钢渗碳工艺及在轿车齿轮上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低碳帐房底体钢的渗碳工艺、显微组织、力学性能、液火变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钢渗碳工艺性能良好,渗碳层组织理想,力学性能优良,采用渗碳气冷淬火 ,使轿车齿轮淬火变形比20CrMnTi钢的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7.
利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45钢的闪光对焊轴对称件焊接工艺。通过温度场的测定及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观察,明确了焊接接头的轴向指数温度场分布规律和径向抛物线型的温度分布规律及其组织转变情况,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高于母材,而其塑性较母材差。  相似文献   

18.
主要研究了Cr对低碳Si-Mn系TRIP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利用Formastor-F型膨胀仪测定了含Cr和不含Cr两种低碳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分析指出了Cr对连续退火工艺的潜在影响;然后采用Gleeble-3800热/力模拟试验机对两种钢的薄板试样进行了连续退火模拟实验,并通过拉伸试验测定了力学性能;最后采用金相、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等技术考察分析了两种钢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含Cr的TRIP钢的组织比较细小,铁素体晶粒近似等轴分布;两种TRIP钢的残余奥氏体含量相近,但含Cr钢的残余奥氏体中的含碳量较高。分析认为这是由于含Cr钢在热轧阶段较易生成细小的组织,而在热处理阶段则抑制贝氏体的生成,最终获得稳定的残余奥氏体。  相似文献   

19.
硼对高强度低碳贝氏体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多功能材料试验机和光学显微镜分析了硼对高强度低碳贝氏体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加入0.005%硼元素对提高低碳贝氏体钢的综合力学性能非常有效.其中轧制后直接油淬至室温的钢板,含硼钢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及伸长率分别为687 MPa、891 MPa及21.3%,比不含硼钢分别高71 MPa、137 MPa和1.3%.硼元素对试验钢的回火工艺及回火处理后的力学性能也有显著影响,不同温度回火的含硼钢的综合力学性能均优于不含硼钢,且对于含超微量合金元素硼的钢,在600 ℃回火较为适宜;而对于不含硼的钢,在650℃回火更合适.微观组织观察表明,轧制及不同温度回火处理后,试验钢均由准多边形铁素体、粒状贝氏体、板条状贝氏体及极少量的针状铁素体组成,含硼钢与不含硼钢中各种组织所占的比例有很大不同;钢中加入0.005%硼对获得细小的微观组织极为有效.  相似文献   

20.
Nb、Mo含量对高钢级管线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并结合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测试,分析了不同铌、钼含量对管线钢的组织、力学性能和CCT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钼的质量分数增加,针状铁索体的含量增加,并且出现了M-A组织.铌在钢中可抑制奥氏体的再结晶,保持变形效果从而细化铁素体晶粒,得到细小的贝氏体组织,并且铌含量的增加使得管线钢强度和硬度鄙相应增大,冲击韧度降低.在连续冷却转变过程中,钼元素的加入使相变点温度降低,在相同的冷却条件下容易发生贝氏体转变,并使其CCT曲线向右移.而铌元素的加入增大了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相变点温度降低,并且推迟珠光体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