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文中提出了一种针对红外焦平面图像信号无线光输出的高速数据链路层协议。该协议以IrDA标准的红外数据链路协议(IrLAP)作为参考,通过红外无线信道来实现点对点、高速、稳定的图像信号输出。协议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对多种红外传输速率的支持,以及位错误率(BER)、红外帧长度、应答分组大小等因素对系统传输吞吐量的影响,提出了寻找合适参数有效的计算方法,以及基于FPGA的红外无线视频传输平台的设计方法。实验结果显示,传输平台可以在16Mb/s的红外传输速率下长期稳定工作。这表明本协议适用于VFIR及更高速率的图像无线传输,经过不断地测试与完善,可为制订今后焦平面图像信号光输出规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中提出了一种针对红外焦平面图像信号无线光输出的高速数据链路层协议.该协议以IrDA标准的红外数据链路协议(IrLAP)作为参考,通过红外无线信道来实现点对点、高速、稳定的图像信号输出.协议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对多种红外传输速率的支持,以及位错误率(BER)、红外帧长度、应答分组大小等因素对系统传输吞吐量的影响,提出了寻找合适参数有效的计算方法,以及基于FPGA的红外无线视频传输平台的设计方法.实验结果显示,传输平台可以在16Mb/s的红外传输速率下长期稳定工作.这表明本协议适用于VFIR及更高速率的图像无线传输,经过不断地测试与完善,可为制订今后焦平面图像信号光输出规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红外焦平面图像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用于对非致冷红外焦平面阵列(UIRFPA)的输出信号进行采集.系统使用FPGA作为核心CPU,控制各个模块,完成信号AD采集、FIFO缓存、异步串口通信等功能.该系统稳定可靠,通用性强,已在多个红外焦平面成像系统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FPGA作为高速串行光纤图像传输系统的核心,利用Rocket IO串行传输技术,根据自定义的光纤图像传输协议,搭建了检测平台;在EDK开发工具下,通过对FPGA进行SOPC设计,实现检测平台的软件设计,并实时输出检测结果。阐述了检测平台的系统总体设计思想,对检测平台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SOPC设计、高速串行光纤图像传输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对自定义的光纤图像传输协议、检测实验等进行介绍。经过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检测平台工作在3.125Gb/s的串行传输速率上,平台运行稳定、可靠;利用该检测平台,实现了图像经过板件间高速串行传输的检测、经过系统级间串行传输的检测,以及经过多个串行传输系统后的检测,达到了检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多输入多输出(Muhiple Input Muhiple Output,MIMO)无线传输技术可以在不增加带宽和天线发射功率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文中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实现了MIMO传输系统中的协议处理、业务汇聚和高速数据传输。采用VxWorks操作系统为平台,以TCP/IP协议为基础,提出了实现MIMO系统中高层协议的总体方案。实验表明,采用的高层协议可以很好地支持话音、图像和数据传输,也可以为未来移动通信高速数据传输、无线资源管理、无线网络协议及规划提供良好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对某型号卫星红外遥感器内部信号处理电路的测试,提出一种基于FPGA的等效焦平面电路的设计,系统以FPGA为控制核心,通过USB3.0接口接收上位机发送的模拟红外图像数据并对其进行存储,根据上位机指令以及探测驱动信号产生指定图像的8路探测器拟合信号给信号处理电路,同时将指定图像数据通过Cameralink接口上传并显示,对比源图像和处理后的图像。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等效焦平面电路能够模拟红外探测器的输出信号,为信号处理电路提供可靠信号源,对保证红外遥感器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移动应用平台间进行较短距离的直接通信,设计了一种基于以太网和无线激光传输的通信链路系统。该系统使用直接调制的方式将以太网发出的电信号调制到光波上,将携带信息的载波激光束聚焦、对准发送至接收设备;接收设备将采集到的信号进行解调,由光信号还原出发送方输出的电信号,经以太网传输至接收端,实现信号的双向传递;该系统可实时、大容量、高速地传输语音、数据、视频和图像等信号,且通信质量稳定可靠,保密性和安全性能优良。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较好地在大气间进行实时高速地数据通信,满足移动应用平台间的保密需要。  相似文献   

8.
张达  李巍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45(10):1018006-1018006(6)
提出了一种高集成度TDI CCD焦平面系统,成功应用TDI CCD驱动单元厚膜集成模块完成了具有16路CCD信号输出、像元读出频率20 MHz的高集成度高速多光谱TDI CCD焦平面系统的研制。通过采用双通道CCD信号处理模拟前端、厚膜集成驱动单元模块、高速LVDS图像数据传输接口以及机、电、热一体化仿真设计方法,极大提高了TDI CCD焦平面系统的集成度,降低了系统互连的复杂程度。系统共有4路图像数据传输接口,单路传输能力达到1.6~2.5 Gbps,最高可实现10 Gbps的图像数据带宽,在保证高数据率的同时,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抗干扰能力。阐述了系统设计方案及多光谱TDI CCD探测器工作原理,并对其中的机电集成设计、驱动单元厚膜集成技术以及高速串行传输总线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描述。通过采用TDI CCD传函测试片对系统进行了测试,焦平面全系统调制传函平均为0.511。  相似文献   

9.
低功耗、稳定性好的无线传输方案可以满足用户对于灵活性和便捷性的需求,推动广播电视行业的创新发展。文章针对低功耗无线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技术进行了设计与实现,并进行了系统测试实验。通过设计有效的信号编码、调制、放大处理和信号输出等模块,以及采用合适的硬件设备和算法,构建出低功耗、高稳定性的无线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构建平台系统的稳定性及其他性能表现良好,具备较高的传输速率、较低的误码率和优秀的信号质量。该技术对于广播电视行业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供优质的无线传输解决方案,以便于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与发送,有效减少信号干扰。  相似文献   

10.
林加木  丁瑞军 《激光与红外》2007,37(13):1005-1009
在性能较差的红外焦平面器件中,其背景图像经常出现一些现象,比如“黑线”、“锯齿”、“滴落圆”等,其原因可能是红外焦平面器件有缺陷或其读出电路存在问题。本文针对红外焦平面可能出现的各种缺陷,将其等效为失效性模型,用EDA软件分别对采用DI和CTIA两种读出结构的红外焦平面进行失效性等效模拟分析。通过对3×3和10×10规模的红外焦平面输出信号进行模拟,分析了背景图像中失效现象产生的原因。红外焦平面失效现象模拟分析得出的结果,为红外焦平面读出电路结构的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讨论波分复用(WDM)的室内红外通信网络的结构和协议.在该网络中,网络节点可以同时使用多个波长传输数据.该无线传输方式需要一种新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协议,使得网络节点波长能被动态地分配工作波长.讨论了这种协议的基本工作方式,简要分析了协议的数学模型,并在网络模拟软件NS2中7验证了该协议.通过对验证结果的分析,证明这种室内红外通信网络可以有效提高网络的总流量,提出的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一种扫描型红外焦平面探测器(IRFPA)图像实时传输系统的原理、结构及其实现。根据系统指标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的红外图像实时传输系统,并利用光纤传输技术与USB协议来实现。该方案不仅实现了扫描型IRFPA图像的实时传输,而且实现了双模式显示,为之后图像融合、目标跟踪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红外无线通信发展状况,探讨了基于红外线的光无线局域网的IrDA协议、组网方式。给出了 一种基于RS232接口的计算机无线光组网的设计实例.并将红外接入技术与篮牙技术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Infraredfocal plane array(IRFPA) is a kind of infra-red detector array whichis sensitive toinfraredradiationandintegrated with signal processing circuits .The IRF-PAi maging systemhas advantages of si mple configura-tion,high reliability,high sensitivity …  相似文献   

15.
基于IrDA标准的红外无线数字通信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静波 《信息技术》2005,29(3):46-48
概述了红外无线通信的概念,介绍了IrDA通信协议,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通用红外通信接口模块,它支持IrDA协议,采用串行输入输出,可以做为附加通信模块方便地集成到各种设备和仪器仪表中。  相似文献   

16.
针对安防要求日益高涨的现实,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人体红外检测系统,它由数据采集模块,无线传输模块和监控模块3个部分组成。数据采集模块采用HC-SR501人体红外探测器模块;无线传输模块采用ZigBee组网技术,以TI CC2530芯片为核心,由ZigBee终端节点、路由器和协调器组成;监控模块采用LabVIEW开发;最终实现对人体红外远程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红外焦平面阵列成像质量与实时性要求,提出了以高速信号处理器为核心的红外焦平面实时图像数字处理系统.详细阐述了双路红外成像系统的组成、硬件结构、芯片选择、数据处理过程,以及红外图像显示原理、视频合成过程;同时给出了显示芯片ADV7123的verilog代码.经验证,成像效果比较理想,满足红外图像处理系统的实时要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以太网的红外无线通信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红外无线通信应用于标准的室内10Base T以太网(Ethernet)中,在点对点红外无线通信的基础上实现了与以太网兼容的红外无线通信系统;通过红外无线适配卡将以太网的曼彻斯特编码转换成适于红外无线传输的4脉冲位置调制编码,同时将以太网帧格式在其物理层上进行处理,把以太网的传输媒质从有线的铜缆双绞线转换为红外光线;并根据红外器件的发光特性,应用光学准直透镜有效地拓展了传输距离。  相似文献   

19.
5.8GHz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在工业监控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华 《电信快报》2005,(10):17-18,51
目前,基于最新城域网标准IEEE802.16a的无线宽带接入产品日趋成熟,高速无线以太网桥工作在5.8GHz频段,支持点对点和点对多点的网络结构,空中速率高达72Mbit/s,最远通信距离可达50km,完全能满足图像、语音、数据的传输要求。文章介绍了基于5.8GHz无线宽带接入方式设计的无线图像、语音、数据综合监控系统,对其原理和各部分结构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20.
Current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onsist of subnetworks of different types. Therefore a common network protocol has to be used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data in such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Since some time the requirement of mobility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s showing up. For that reason wireless networks are playing an increasing role as subnetworks.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is the need for multiplexed transmission of time-critical and non time-critical (normal) data with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In this paper we discuss the problem of multiplexed transmission of time-critical and of non time-critical data over a wireless type subnetwork using a common standardized network protocol. Many of the available wireless subnetworks are of low or medium transmission speed and guarantee a fixed transmission bandwidth at the access point. We describe a mechanism to transmit time-critical data in such a type of subnetwork using a connectionless transport and a connectionless network protocol. The concurrent transmission of non time-critical data using a connection oriented transport and the same connectionless network protocol is assumed to be of lower priority; it is scheduled in a way to fill the remaining capacity, which has not been reserved for the transmission of time-critical data. In our discussion we concentrate on the standardized ISO/OSI protocools CLNP as connectionless network protocol, CLTP as connectionless transport protocol and TP4 as connection oriented transport protocol. We propose a header compression protocol and a fragmentation protocol for use on low bandwidth subnetwork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ne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