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保证空间遥感器成功发射,采用有限元法计算了主要承受动力学载荷支撑桁架的模态特性,用锤击法对支撑桁架实物进行了模态测试。对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模态频率进行了对比,用视觉比较、模态置信准则等方法进行了模态振型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桁架结构的一阶频率为154 Hz,满足了一阶频率>140 Hz的设计要求;桁架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平均频率计算误差<10%,局部存在与试验结果相关性<0.5的振型,需要进一步的修正,才能满足后续工程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动车组齿轮箱未达到强度破坏极限就已损坏的问题,对动车组的驱动部件也是关键部件的齿轮箱进行有限元模态分析及试验模态分析,提出基于试验模态分析方法上的有限元模态分析,建立了试验模态分析方法的理论模型,并利用齿轮箱的试验模态分析结果来验证齿轮箱有限元模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模态分析方法与有限元模态分析方法得出的结果非常相近,印证了有限元模态分析方法的可靠性,为掌握该型号齿轮箱的动态特性及优化该型号齿轮箱提供了理论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有限元模态分析和试验模态分析方法是辨识车辆结构动态性能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分析自卸汽车铝合金车箱的动态特性,建立了以板壳单元为基本单元的车箱有限元分析模型,应用HyperMesh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了该车箱在自由状态下的模态参数.建立了车箱模态试验系统,进行车箱模态试验,提取了模态参数.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和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有限元模态分析和试验模态分析方法是辨识车辆结构动态性能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分析自卸汽车铝合金车箱的动态特性,建立了以板壳单元为基本单元的车箱有限元分析模型,应用HyperMesh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了该车箱在自由状态下的模态参数。建立了车箱模态试验系统,进行车箱模态试验,提取了模态参数。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和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机械传动》2017,(8):137-140
某型号汽车变速箱存在箱体开裂的问题,为了对某型号汽车变速箱进行结构优化与精确模态分析研究,以该型号汽车变速箱箱体为研究对象,先对其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获得了箱体动态响应的最佳激励方向和频带区域,了解了变速箱箱体的内在特性,然后采用有限元分析与试验模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变速箱箱体进行了模态分析,将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后,分析了变速箱箱体开裂原因,为后续对该型号汽车变速箱进行结构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桁架结构有限元及试验模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ABAQUS软件中分别用梁单元和壳单元建立了桁架有限元模型,并利用有限元模态分析得到其低阶固有频率和振型。同时采用锤激法对中间节臂架进行了试验模态分析,利用LMS PolyMAX分析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处理,并与有限元模态分析结果比较。结果表明:两种简化模型的有限元模态分析与试验结果相吻合,频率误差均在10%以内,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确保了臂架系统有限元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机械传动》2016,(3):98-101
为了解某型号汽车变速器壳体结构动态特性问题,以该型号汽车变速器壳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机械结构有限元分析技术与试验模态分析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变速器壳体展开结构模态仿真分析与试验模态分析,提取了该变速器壳体动态参数,仿真与试验结果对比:前6阶模态振型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相似程度,与之对应模态频率相对误差均在8%以内,有效地验证了壳体模态仿真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同时,有效地反映了汽车变速器壳体结构动态特性,为进一步汽车变速器壳体结构动态优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结构的动特性是无人机关键特性,能为其回收响应分析提供重要的依据。基于有限元及试验测试技术,对某型无人机开展了模态分析,得出该型无人机的前4阶固有频率。仿真分析结果和试验测试结果相一致,为下一阶段该型无人机回收响应分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车身骨架结构模态参数反映客车车身固有振动特性.而振动特性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客车的使用寿命、乘坐的舒适性和行驶的安全性.本文通过对车身骨架进行有限元建模,而后将其导人MSC.Nastran进行自由模态的分析,计算出了该客车车身骨架结构有限元模型的模态,最后对所计算的模态数据进行了分析,为该车车身的进一步动力学分析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将有限元模态计算和模态试验相结合,利用有限元法分析最初的设计结构动态特性,然后对该结构进行试验模态分析,从而检验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可信度。利用经过验证的简化模型和计算方法,分析结构参数改变时对系统动特性的影响,进而为实现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钢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运用有限元的思想,提出将钢框架结构离散为梁单元,借助于有限元模态分析方法进行钢框架的动力特性分析,求解其频率和位移.此法为准确地分析钢框架梁的动力特性提供了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峰  邹煜  何晓晖  田静 《机械》2012,39(2):17-20
模态试验是桥梁结构试验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试验获得的模态参数对验证结构设计、建立结构的动力学模型以及使用状态的评估均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模态试验方法是采用人工激励法进行激振,但对于大跨度钢桥无论是实施人工激励还是测试外部激励都是困难的.为此,采用基于环境激励的谱分析方法对某型大跨度钢桥进行了模态测试与分析,并对测试设备、传感器、分析软件作必要的配置与完善,给出了某型大跨度钢桥空载状态下的阵型及相应的固有频率,为同类装备的模态试验及振动特性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模态分析的钢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钢结构损伤的准确识别是确保钢结构安全可靠的重要保证。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动力试验检测钢结构破损的方法。通过建立钢梁的有限元模型计算正常情况下梁的动力特性,利用现场采集试验数据、模态分析技术获得损坏梁的自振特性。将无损模型分段计算出自振特性,利用特征比的比较确定损伤位置。经实例分析证明该方法准确、简便、适用,提高了钢结构损伤识别的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14.
利用Guyan静力变换推导了一种含超单元连接子结构的双协调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法,该法计算精度高,缩减了系统自由度,可对含铅芯橡胶支座、非线性弹簧等非线性连接元件的结构进行动力分析.基于该法和自由界面模态综合法比较分析了自动化码头低架桥铅芯橡胶支座全柔性、全刚性支撑下结构的固有特性,结果表明,铅芯橡胶支座对低架桥的调频效果明显.用量纲分析法推导了结构固有特性动力模型相似条件,通过锤击法测试了低架桥模型的固有特性.模型试验与原型仿真结果相互验证,说明仿真结果可靠,试验设计合理,同时验证了超单元间接法以及铅芯橡胶支座的调频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振动系统的模态控制方程,利用状态反馈控制和闭环控制系统的极点配置法,文中提出计算模态反馈增益向量的新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推导模态反馈增益向量灵敏度分析的方法.该分析方法涉及开环系统的特征值、特征向量以及模态控制矩阵的灵敏度, 由于在方法的推导过程中使用了模态控制方程,因此避免了非常复杂的数学推演.最后,将所提方法应用于一桁架结构的振动控制问题,以说明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摘要提出了在运行状态下桥梁行车激励辨识的实验模态方法.在运行模态识别的基础上,建立结构动刚度模型,通过对运行状态下结构振动加速度时程的滤波分解,求得各阶模态的瞬时振幅,从而反演结构所受的各阶模态力时程.运用随机振动基础理论,计算桥梁各阶活跃振型所对应的等效静荷载大小,并统计由于结构振动引起的荷载放大系数.结合某120 m跨径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的原型实验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克服荷载辨识过程中由于反分析奇异性所带来的不确定性问题,使用简便,适合应用于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7.
破坏性试验在实际的桥梁上针对结构损伤的识别和定位研究难以进行,且基于数值模拟的研究又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所以模型试验方法在桥梁结构的损伤识别研究中尤为重要。参考润扬大桥,面向损伤识别设计制作了悬索桥试验模型。对该试验模型进行了动态测试,并对Morlet小波变换方法进行模态参数识别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小波理论识别模态参数的改进方法,将其应用到模型试验中。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使用方便和识别准确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以辊压自动化传输设备集中驱动桥式起重机吊架为研究对象,针对通过传统设计方法设计出的桥式起重机吊架,采用有限单元法对吊架进行强度和刚度考核,并进行模态分析。通过强度和刚度分析发现,通过传统手段设计出的吊架具有较大的安全富裕度,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可进行优化;通过模态分析可直观地分析吊架的动态特性,发现薄弱环节,有意识地避开吊架的固有频率,以免发生共振。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铝锭堆垛机翻转装置传动系统中齿轮的固有振动特性,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齿轮进行了模态分析,计算出了固有振动频率和模态振型,为齿轮传动系统的动态响应计算和分析奠定了基础。通过有限元法分析了传动系统各个齿轮的固有振动特性,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计算出了齿轮的各级模态频率和振型,为传动系统的齿轮动态设计提供了参考,也为诊断齿轮传动系统故障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