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5 毫秒
1.
《Planning》2022,(4):104-105
随着西方脱口秀节目的广泛传播,中国本土脱口秀节目——中国谈话类节目应运而生。谈话类节目的出现,使中国的电视传播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当代电视谈话类节目出现的原因、特点、产生的社会意义,以及受众参与谈话类节目的过程和参与形态的转变,指出受众参与谈话类节目产生的良好社会功能,进而探寻如何能使节目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并让受众自觉、积极地参与到节目中,最终达到促使电视节目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2)
<正>0引言中国的谈话节目,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上海东方电视台创办的《东方直播室》,而真正产生巨大影响的则是1996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开办的《实话实说》的热播,成为中国电视谈话节目迅速发展壮大的催化剂。电视谈话节目以其相对低廉的制作成本以及对"受众本体"的回归赢得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成为电视荧屏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说到电视谈话节目中的沟通氛围,就像在实际生活中一样,人与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
电视选秀节目在经过一段低迷期后,被以《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新型节目所唤醒,在看到其赢得受众好评的同时,其成功背后的原因更值得我们来探究。本文从传播心理学角度,探求受众心理对电视选秀节目发展带来的影响,以期制作出更符合社会需要的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31)
电视社教类节目范畴较为宽泛,通常是指通过电视节目,向受众提供文化教育或社会教育的节目。其功能在于传授知识、修正思想、指导行为和疏导理念。在各类电视节目当中,社教类节目虽然起步并不早,但随着节目的发展,已逐渐占据了电视媒体节目总量的30%左右,成为电视媒体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性支柱节目类型。本文对故事性在电视社教类节目当中的有效运用展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5)
当前社会处处弥漫着消费文化的影子,电视节目也深谙此道,"好看"的电视节目,在满足受众的消费心理的同时吸引广告商的眼球,广告可谓是消费文化的载体。2012年7月13日一档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横空出世,既满足了人们对电视节目的消费心理,也吸引了大批广告商的赞助,本文将主要阐述大众传媒和消费文化的关系以及在消费文化下电视音乐类的节目的定位。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7)
谈话节目是电视所特有的、具有其他传播媒体所无法比拟的特色和优势。"鲁豫有约"是中国电视业界最早形成风格和名气的女性主持的电视谈话节目,而"奥普拉·温弗瑞秀"被誉为美国电视业界最出色、影响力最大的女性主持的电视谈话节目。本文试将"鲁豫有约"与"奥普拉·温弗瑞秀"进行比较,以此分析中美电视谈话节目的差异,以及中国在电视谈话类型节目上继续发展和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9)
近年来,随着《奥普拉·温弗瑞秀》的告别,《鲁豫有约》的两次"下嫁",曾经名噪一时的老牌谈话类节目出现了严重的受众流失。收视率的下滑直接导致节目播出时段一再调整,甚至停播。本文通过对该类节目的发展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探讨当下谈话类电视节目应该如何适应市场。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31)
电视节目逐渐成为文化的一种主要方式,而电视节目名称或多或少也反映了文化的特点。电视节目名称成为观众对电视的第一印象,可以给节目锦上添花。中文电视节目名称与英文电视节目名称因有其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相似也有不同。因此,节目名称会使用各种修辞方法增加美感,而英文节目名称的翻译则应当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以符合观众的思维方式、文化心理和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8)
随着我国电视媒体的快速普及以及受西方电视节目风格和内容特征的影响,我国的电视选秀节目在二十世纪初便应运而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不仅衍生出诸多不同样式与风格特点的选秀节目,而且也获得了不同年龄群体甚至是不同身份特征的观众的亲睐,成为一种重要的电视节目类型。本文就我国电视选秀节目的典型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以期对电视工作者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8)
近年来,电视真人秀节目异常火爆,每个电视节目的产生都会有相应的社会背景,电视真人秀节目有对艺术"真、善、美"的继承,但也不乏出现了对艺术"真、善、美"挑战。本文以《变形计》为例,浅谈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11.
随着媒体多样性的发展,每一种媒体以其自身的优越性推陈出新、不断开发,电视媒体包装是电视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电视节目、栏目、频道成熟稳定的一个标志。电视观众面对的不同的电视频道和不同类型的节目有着各自的选择。各台、各频道、各栏目之间存在着非常激烈的竞争。节目或频道的包装是其最大的亮点,包括徽标设计、呼号设计、频道ID、导航系统设计。电视频道包装在激烈的频道竞争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电视频道的包装应该和频道的发展有一定的相通性,如:音乐频道的节奏感;电视频道包装要具有可识别性,在色系、字体、背景音乐类型等方面;确立电视节目、栏目、频道的受众群体,定位品牌,为后期市场营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7)
《名人面对面》创办于2000年,至今已有14年的发展历程。它已成为了凤凰卫视的知名栏目,在国内外华人电视圈享誉盛名。《名人面对面》在竞争激烈的电视荧屏中逐渐发展成熟,在众多同类型节目中独树一帜,培养了一批忠实的受众。在节目主持人和嘉宾风格展现上,在节目串词和音视频整合上以及节目的谈话环境选择上,《名人面对面》也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8)
广播电视业做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已经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对电视节目编导的要求很高,需要编导不断的变换更新电视节目类型来增加收视率,因此电视编导要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具备成为一名优秀的电视编导的素质。本文主要探讨在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下,电视编导需要具备怎样的创新思维用以创造节目才能让更多人接受、这些创新思维具备怎样才能培养。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8)
随着媒体多样性的发展,每一种媒体以其自身的优越性推陈出新、不断开发,电视媒体包装是电视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电视节目、栏目、频道成熟稳定的一个标志。电视观众面对的不同的电视频道和不同类型的节目有着各自的选择。各台、各频道、各栏目之间存在着非常激烈的竞争。节目或频道的包装是其最大的亮点,包括徽标设计、呼号设计、频道ID、导航系统设计。电视频道包装在激烈的频道竞争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电视频道的包装应该和频道的发展有一定的相通性,如:音乐频道的节奏感;电视频道包装要具有可识别性,在色系、字体、背景音乐类型等方面;确立电视节目、栏目、频道的受众群体,定位品牌,为后期市场营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3)
随着电视节目的越来越多,节目表现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任何一个电视节目,都离不开人的影子,特别是近些年,电视现场直播和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兴起,电视采访越来越重视人文精神与平等观念,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对等的关系,营造融洽的"对话"语境,进而展开和谐的交流,顺利完成采访任务或节目现场交流,达到满意的节目效果。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5)
当下电视荧屏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电视谈话节目,而且谈话节目类型进一步细分,无论是时评类、生活类、知识类还是人物类电视谈话节目,都需要电视从业者认真学习、探讨,本文试从访谈角度对电视谈话节目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4)
在泛娱乐化时代的今天,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成为热门的电视节目之一。本文用文献分析法梳理国内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研究现状,并阐述《职来职往》的社会意义,进一步分析电视求职节目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1)
20世纪90年代初,电视谈话节目开始登上我国电视荧屏。发展至今,电视谈话节目成为电视除新闻节目以外的主要节目形式。优秀节目主持人是节目品牌的象征,主持人所具有的风格与个性也就自然而然地使这个节目具有与众不同的风格与个性。进而得出,主持人是谈话节目的灵魂,是谈话节目的主线。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8)
电视访谈类节目是上世纪90年代才出现在中国电视荧屏上的节目类型,以上海东方卫视在1993年创办的《东方直播室》为开端,电视访谈类节目已经在中国走过了十九年的历程,在这十几年当中,各类电视访谈节目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各个省级电视台开办,而节目形式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以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为例,分析自2002年开办至今,该节目为适应受众市场的变化而进行的一些改革和改版,概括近十年中国电视访谈节目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7)
家风文化类电视节目以传承优良家风文化为目的,旨在促进个人、家庭及社会素质的提升。当前学者对我国家风文化类电视节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视节目的创作、样式、传播价值与功能以及传播效果等四个方面。通过梳理文献发现,除了以文本分析的方法分析个案的节目本身、功能意义、传播价值的研究之外,少有学者通过研究节目对受众的影响来探讨此类电视节目的价值、意义以及不足,从受众层面分析家风文化类电视节目传播效果的研究也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