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Planning》2017,(2)
探究城市化进程中驱动因素对伊宁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影响,同时预测未来土地格局变化趋势。以伊宁市为研究区,通过高分辨率影像目视解译得到2000、2014年土地覆盖分类结果,对CA-Markov模型进行精度验证,在限制约束条件下对未来土地覆盖变化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遥感目视解译与CA-Markov模型结果相结合可有效地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预测;(2)人口迅速增长,社会经济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自然因素的改变等,导致伊宁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较大,呈现向城镇中心聚集的态势;(3)将WLC法约束性条件运用到CA-Markov模型中,对伊宁市未来土地利用景观格局进行预测。可见基于遥感手段与CA-Markov模型相耦合的方法,对城镇土地利用变化与扩张的预测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星雨  种培芳 《园林》2021,(4):89-97
以西北地区重点城市兰州为研究对象,借助ENVI和GIS软件对兰州市1990、2000、2010年及2018年遥感影像图进行解译处理,得到兰州市4期土地利用型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Fragstats及SPSS软件,进行类型变化、动态度、转移情况、相关性及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探寻其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1990—2018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耕地、草地等自然景观利用类型面积逐年减少,建筑用地等人工景观利用类型面积则逐年增加;(2)驱动因素分析表明人为驱动因素GDP与城镇化率等是驱动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总体变化与城市化的加快密切相关;(3)景观指数分析表明,人工景观的无限制扩张,导致整体景观向破碎化发展,景观复杂程度增加,斑块逐渐趋于分散。综上分析认为,兰州市的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状况在28年间趋于复杂,城市化发展是造成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向人工发生演变的重要因素。兰州市需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自身优势进行绿色生态农业及水域建设。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论文以浙江省长兴县为研究对象,通过2010—2017年度长兴县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报告获取其碳排放数据,结合县域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土地利用对碳排放的影响情况,并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出与碳排放具有相关性的土地利用类型。然后依托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构建土地利用对碳排放影响的数学模型,以模型为依据得到结论 :在各类用地中只有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商服用地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林地和园地规模变化对县域碳排放总量有直接影响。其中住宅用地、商服用地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对碳排放总量影响较大,工矿仓储用地、林地和园地影响较小。除此之外,产业布局方式、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性、生态体系完整性同样对县域碳排放总量有明显影响。最后依据结论提出以浙江省长兴县为例的低碳视角下小城镇土地利用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4.
杜文武  胡瑶  刘渝杰  眭淼 《园林》2023,(10):4-13+66
位于自然保护地边界以外的毗邻区,土地超载、破坏性利用及管控乏力现象普遍,对自然保护地本体造成严重威胁。科学预测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是理解毗邻区土地利用变化对自然保护地本体生态安全影响,进而制定针对性管控措施的重要前提。运用PLUS模型,基于2000年、2010年、202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分析2000-2020年重庆金佛山自然保护地毗邻区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力,并设置自然发展、城镇发展、生态保护三种情景,模拟预测2040年保护地毗邻区土地利用情况。结果表明:(1)金佛山自然保护地毗邻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为主;2000-2020年间,耕地、林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加,转入来源主要为林地和耕地;(2)PLUS模型对金佛山自然保护地毗邻区土地利用驱动因子的解释能力较好,其中,对耕地、林地、建设用地面积变化解释力度最大的驱动因子均为NDVI指数和人口密度;(3)PLUS模型在金佛山自然保护地毗邻区的适用性较强,总体精度为0.95,Kappa系数为0.92,远高于0.75;(4)三种情景下,地类变化趋势均为林地、耕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面积由保护地毗邻区逐渐向本体边界处蔓延。...  相似文献   

5.
刘文锋 《居业》2021,(9):39-40
通过设定城市建设用地高速、惯性和低速发展情景,选取快速城镇化地区苏锡常为研究区域,利用Markov-ANN-CA模型对2025年苏锡常地区土地利用进行模拟.本研究从定量角度研究了2025年苏锡常地区不同发展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通过不同情景间分析比较,并结合建设用地驱动因子影响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以及人口快速增长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为新时期全球沿海低洼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带来了新的挑战。有别于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理念与方法,引入韧性城市的概念,以美国佛罗里达州马坦萨斯河入海口地区应对气候变化和人口快速增长的韧性土地利用规划为例,通过构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模型,整合海平面上升影响模型、物种栖息地模型和土地利用预测模型来预测适应海平面上升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研究的结果可为中国沿海地区特别是三角洲地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当前新农村土地利用不合理的现状,以武汉市黄陂区雷段村为例,对其土地利用的适应性进行评价。选取一般农田、林果种植用地和居住用地为主要的用地研究对象,将坡度、坡向、现状用地、人工设施和土地利用这五个方面作为影响因子[1],并确定了相关因子的权重体系。通过单因子和多因子叠加进行分析,得出雷段村的土地利用规划建议及制定生态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战略。  相似文献   

8.
基于上海近郊2 420名居民的活动出行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社区土地利用对居民非工作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土地利用特征变量中,随着街区设计的提升、社区公共设施密度的增加、土地混合利用熵值的增加,居民非工作出行选择步行的概率将大幅度上升。购物和休闲娱乐受各类土地利用特征变量的影响都较为显著,而外出就餐、看医生等出行所受的影响不显著。这表明改善社区土地利用模式,可以增加居民非工作活动的步行选择,有助于可持续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9.
以丹江流域(河南段)为研究区,选取2005年、2010年ETM+影像和2015年OLI影像等数据,解译了研究区内土地利用数据,并对三期数据定量分析。在对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的基础上,改进PSR模型,对研究期内丹江流域(河南段)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响应进行评价。研究表明:从2005年到2015年,研究区在土地利用总量、类型和结构变化等内生变量中,建设用地的高速扩展对生态环境的负向变化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
麻菁  谷康 《园林》2022,(7):82-89
城市景观格局反映城市不同要素、资源分布与组成方式,影响城市健康发展,探究城市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能为城市未来规划提供科学数据支撑。利用福建龙岩市多时段遥感影像,运用监督分类方法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划分,通过景观转移矩阵、景观格局动态度、景观格局指数计算,提取动态变化信息,借助灰色关联度系数,对研究区域中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年间,研究区域内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农田和林地大面积转化为建设用地;优势景观林地依然呈现明显优势度,但呈下降趋势;整体景观格局破碎化增强且趋于均匀分布;人口数量和结构、城市规划和产业发展情况是主要驱动力,共同作用影响景观格局变化。针对现状提出策略:(1)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农田;(2)增加城镇区域绿色环境;(3)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相似文献   

11.
城市轨道建设与土地一体化开发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必须科学分析轨道与周边土地利用强度的定量关系,而土地利用强度与土地利用价值息息相关.以深圳福田区目前已建成和正在建设中的地铁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福田住宅市场的特征价格模型,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福田区在建与已建轨道交通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影响评价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日益成为土地科学的研究热点,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内容、基本特点及方法的讨论,简单介绍土地利用演化及影响评价模型(LEAM)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优点,认为应加强对环境、社会经济因素、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和环境影响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和探讨,将生态系统中的新理论、新工具、新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城市生态模型建立中,有利于深化我们对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在模型精度验证的基础上,采用FLUS模型、马尔可夫链(Mark-ov chain)、空间叠加分析、核密度分析等方法,设置了自然发展、政策约束两种情景,模拟了2025年祥云县土地利用变化,并分析了不同地类扩张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自然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主要在道路沿线及建成区周...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土地利用形态的交通生成预测理论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石飞  江薇  王炜  陆建 《土木工程学报》2005,38(3):115-118
从土地利用形态与城市交通的密切关系入手,研究交通生成预测关于土地利用形态的模型。以士地利用规模、性质和强度作为影响交通生成的主要因素,通过回归分析各类用地的单位面积出行吸引权重,引入“容积率”的概念,建立基于土地利用形态的交通生成预测模型。给出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湘中丘陵地区的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农村居民点空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对该类型区域优化资源要素布局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基于两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核密度分析及空间自相关的方法识别不同尺度居民点变化特征,通过空间自回归模型探讨居民点布局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①长株潭地区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4)
利用RS和GIS技术对LANDSAT 5 TM遥感图像进行处理和解译判读,获取反映黑龙江黑土区之一的肇东地区的土地利用的结构变化数据,分别是2004年和2010年两个时间段。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模型的运用等,对肇东地区的土地利用的变化进行科学的分析,以求得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研究结果:在2004年到2010年,土地各种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不突出,林地和耕地所占的面积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而草地的占地面积却呈现增加的态势;2004-2010年期间土地的利用动态度数值为0.15,说明土地利用的变化程度不是很大,肇东区域在这6年时间内土地利用和土地被覆盖的变化一直处于均衡状态;2004-2010这几年期间,肇东地区的土地利用呈发展期。  相似文献   

17.
颜文涛  黄欣  邹锦 《风景园林》2017,24(1):45-51
土地利用变化通过影响生态格局和过程,改变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并深刻影响人类的福祉。通过探讨城乡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的相互关系,从结合生态系统服务识别与量化的规划分析、融入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的规划内容、关联社会网络的公众参与机制、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的土地管制政策4个方面,尝试构建引入生态系统服务的城乡土地利用规划概念框架。通过将生态服务功能与不同尺度的城乡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相结合,提出生态系统服务与传统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的融合途径。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3)
为研究北京市土地覆盖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选取1991年和2011年的Landsat-5专题制图仪影像,采用单窗算法和基于专家知识的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期间地表温度和土地覆盖变化信息,分析了研究区20年来的土地覆盖变化对地表温度影响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991年到2011年间北京市土地覆盖类型的变化改变了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土地覆盖类型未发生变化的区域,6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温度都升高,在土地覆盖类型发生变化的区域,地表温度有升有降,但总体上城市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与土地覆盖类型的空间变化格局存在明显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基于地理国情数据,以上海市崇明生态岛为例,利用景观指数识别崇明生态岛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并采用单因子分析与多因子叠加相结合的方法评估崇明生态岛的土地生态敏感性。结果表明,崇明生态岛的土地利用与布局呈现出集约化发展趋势,城镇区域的土地利用破碎化程度相对较高,土地生态敏感性较低,可以承受相对较大强度开发;崇明生态岛约47. 3%的土地属于中高度敏感区,需要加强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1)
碳排放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区域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土地利用的碳源/汇格局。本文以甘肃省张掖市为案例区域探讨了低碳目标导向下地土地利用结构模式,提出土地利用低碳优化方案,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