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1)
相对于离网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在运行时具有较高的电能利用效率,这就要求工作时候满足并网条件。对于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来说,必须要考虑一种故障——孤岛效应。孤岛效应可以使电压以及频率失去控制、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损害电网设备以及对人员造成电击的危险。因此下文主要介绍基于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被动式反孤岛策略,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小孤岛效应。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6)
大规模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助于缓解能源危机,但随着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大规模接入,将对配电系统产生较大影响。阐述了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结构,结合分布式光伏发电特点和电网工程实际,设计出限制过电压条件下的光伏发电并网方案,提出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后直流与谐波分量的治理措施。实际运行表明,所设计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方案既能够保证接入点电压不越限,又能够有效减少占用线路走廊资源和电网调度、运行维护工作量。  相似文献   

3.
《门窗》2013,(12)
<正>继《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按照国家"规划、计划、政策、监管"发展光伏的总体思路,同时为保证光伏电站项目得以健康、规范发展,近日,国家正式出台《光伏发电运营监管暂行办法》(下称"暂行办法")。在暂行办法中,政府监管的内容涉及到光伏项目运营的各个环节。其中包括,光伏发电项目运营主体和电网企业电力许可制度执行;光伏电能质量;光伏发电配套电网建设;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光伏发电并网环节的时限;光伏发电项目购售电合  相似文献   

4.
《门窗》2019,(20)
最近几年中,我国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越来愈大,光伏发电系统所占据的比例也在持续升高,目前早已成为我国主要能源结构之一。基于光伏出力具备了一定的随机性和浮动性,所以光伏并网以后将会对电网自动化控制系统带来直面的冲击。为了确保光伏并网以后系统能够正常平稳运行,笔者在本文中重点对光伏并网以后对电网自动化控制系统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7):30-31
针对分布式光伏并网配电网运行研究的问题,文章设计了一套分布式光伏并网运行仿真分析系统,由仿真平台和数据采集器构成。仿真平台搭建一个基于通用的IEEE30节点配电网模型及其参数的模拟电网,分布式光伏可接入设定节点。基于仿真系统,实现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监测与控制、电网的实时运行仿真、系统潮流计算、参数修改设定、灵敏度分析、数据保存与导出、用户管理等功能,研究分布式光伏并网运行情况及规律。文章为分布式光伏并网运行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大的经济发展局势下,分布式的光伏发电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以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为中心,分析了其对于整个电网运行、检修和计量方面的安全情况,以便更好地加强相应的管理,规范技术。通过针对性地分析配电网的安全管理,实现配电网与光伏发电并网两者的平衡、协调发展,有效避免了由于运行不稳定造成的安全危害,对于已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1)
目前,随着低碳电力发展的要求,以及光伏及并网技术的快速提高,发电成本快速下降;大容量MW级光伏电站并网运行已经出现。对接入地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新的问题。本文就是基于分岔理论来建立MW级的光伏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从而为接着要进行的光伏并网电压稳定分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30)
随着绿色能源技术的进步,光伏发电正逐步走进千家万户,本文简单介绍小型光伏发电并网系统,阐述了实际情况下小型光伏发电并网对供电企业在台区线损管理、计量采集、电费核算方面的影响,并针对性的对供电企业在光伏发电等分布式能源并网管理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光伏建筑一体化建设中光伏逆变器应对电网电压跌落的能力,提升建筑供电可靠性,本文以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为研究对象,提出恒定峰值电流控制的逆变器低电压穿越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在电网电压不同跌落程度下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6)
结合苏州当前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项目的情况,总结了分布式电源发展的一些态势和规律,从继电保护、短路电流、谐波污染、无功平衡、经济运行等方面分析了光伏发电并网对电网的影响,分析了分布式电源并网运行后对原有电网管理制度带来的冲击,提出了在分布式电源并网利用中,电网公司作为重要的参与者和"补贴"方,应思考参与各方合作共赢的机制,确保分布式电源并网利用的高效安全以及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1.
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莱纳教授等编著的《太阳能的光伏利用》讲义中对“并网系统”的定义是:“它提供本应由电网供给的有用功率,在某些情况下也可把功率输向电网”(中文直接引用合肥工业大学余世杰教授的译稿,仅供参考,下同)。在这部著述中,莱纳教授经过经济分析明确指出:“由此可见,一个并网光伏系统恰如前面所强调的那样,它是不经济的,甚至有时可以说它是不现实的”,.“光伏并网系统目前还不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7,(4):452-454
由于光伏发电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且光伏发电系统中含有大量的电力电子设备,并网后会对当地电网的电能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介绍了浙江嘉兴电网某光伏电站的概况及其并网对电能质量在谐波、电压偏差、频率偏差、闪变、电压不平衡度及功率等方面的影响,并进行评估和分析,提出加强电能质量监督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日,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出台了专项《居民家庭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实施细则》,这标志着山西省的居民从此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自用,并可以将富裕电力卖给电网。4月份以来,山西省内关于居民家庭用户分布式光伏并网相关的咨询和申请数量呈上升趋势,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根据这一情况,迅速作出反映,根据居民家庭接入方案设计和并网  相似文献   

14.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出由于受天气影响显著,若大量任意地并入商用电网,将会引起商用电网的电压和频率的紊乱.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发电的国家之一.本文从系统构成、并网技术、并网的电气工程以及政府的相关政策方面对日本并网式发电系统做简单介绍,供业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光伏幕墙是玻璃幕墙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以幕墙的形式将光伏组件安装在建筑物上,使它既具有玻璃幕墙的建筑物围护结构功能,又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双重用途。本文所述工程中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方式采用不可逆流并网发电,即光伏并网系统所发的电由本地负荷消耗,多余的电不允许通过低压配电变压器向上级电网逆向送电。  相似文献   

16.
正并网技术规定是保障大规模光伏发电接入后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性标准。为提高光伏发电的并网运行性能,保障光伏与电网的协调发展,国标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质监总局于2012年和2013年先后批准了《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 19964—2012等5项国家标准,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开始实施。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7,(5):586-589
在电网负荷低位运行时,为确保电网力率合格,采取夜间断开光伏电站并网通道的方式降低系统受进无功。分析了该方式在实际电网运行中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并结合具体电网事件进行分析,重点剖析了电厂直流系统失电的前后过程,并指出电网调控人员掌握光伏发电相关并网技术特点的必要性,并给出了防范此类事件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英姿 《建筑电气》2014,(11):44-50
光伏建筑一体化作为分布式光伏电站的一种存在形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分布式光伏系统接入配电网运营后,改变了传统电网的结构,从过去的无源电网转变为有源电网。由于光伏发电系统输出的电能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等特点,必然会对所接入配电网的电能质量、潮流分布、短路电流、保护协调、孤岛效应、光伏逆流等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根据国家电网公司颁布的《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典型设计》的要求,针对分布式光伏并网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具体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9.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需要储能蓄电池。对于独立功放发电系统需要蓄电池是可以理解的;对于并网光伏发电系统,为了减少太阳能发电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对电网有功分量的补偿只有依靠蓄电池或者其他储能装置。什么是太阳能光伏蓄电池?在光伏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于是各蓄电池生产厂家纷纷推出自己的所谓太阳能光伏蓄电池,这些蓄电池能够符合太阳能光伏储能的基本要求吗?究竟什么是太阳能光伏蓄电池?对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理想的储能元件应该具备什么技术要求?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解答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极大满足。在此基础上,人民群众开始追求更高质量的精神生活。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观念的不断推广和普及,特别是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在这一背景下,发展清洁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提出的客观要求。近年来,随着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已成为电力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发展方式,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增多。本文深入分析光伏并网对地区电网线损的影响,并进行系统的阐述,为促进我国太阳能光伏并网技术及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