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吐鲁番独特的文化遗产坎儿井地下水利工程与吐鲁番绿洲村落有着紧密的依存关系,然而在地球环境变化、人类技术进步及乡村不断发展的今天,坎儿井与绿洲村落的关系正在发生改变,居民生产生活与坎儿井水源的密切联系逐步因取水技术变革而被打破和弱化,导致坎儿井数量的急剧减少,绿洲传统文化面临衰落。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坎儿井保护与吐鲁番绿洲乡村振兴有着共同的需求与目标,本文立足于梳理坎儿井保护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内容,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要求,结合坎儿井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五个方面的吐鲁番绿洲乡村振兴策略,包括:(1)根据保护分区引导乡村布局,(2)通过高品质生产推进农业现代化,(3)结合坎儿井的综合利用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4)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构建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5)利用坎儿井非物质文化遗产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实现坎儿井保护与乡村振兴共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水文化点滴     
坎儿井—吐鲁番水文化的遗产 坎儿井位于新疆吐鲁番、哈密地区,是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古代吐鲁番各族人民为了把北部天山渗入地下的雪水引来滋润这片戈壁沙漠中的绿洲,同时又避免沿途的高温蒸发,发明了这种将挖掘明渠、暗渠与竖井和涝坝相结合的坎儿井。很久以来,坎儿井一直是当地发展农牧业生产和解决人畜饮水的重要水源。 目前吐鲁番地区总灌溉面积的30%左右仍靠坎儿井解决,特别是坎儿井作为具有重要文化内涵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正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旅游文化资源。 随着吐鲁番地区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缺乏的矛盾将日益突出。由于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将难以逆转。为了有效保护坎儿井这一传统文化资源,专家们呼吁建立坎儿井自然保护区,即在坎儿井保存完好的典型地区,采取引水回灌的方式,局部抬升地下水位,以保障坎儿井的运行环境。另外要加强对坎儿井暗渠的防渗处理,以减少沿程的损失,保存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坎儿井。 据悉,吐鲁番地区除将坎儿井列入农业水利的一部分进行维修保养外,还组织了“坎儿井研究会”,并将成立“坎儿井监测站”,随时观测坎儿井水位、水质等的变化。该地区还准备报请国家及自治区建立坎儿井自然保护区,以避免在开发建设中造成新的破坏。 (广西桂林市76140部队周洁白木供稿)  相似文献   

3.
坎儿井位于新疆吐鲁番、哈密地区 ,是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古代吐鲁番各族人民为了把北部天山渗入地下的雪水引来滋润这片戈壁沙漠中的绿洲 ,同时又避免沿途的高温蒸发 ,发明了这种将挖掘明渠、暗渠与竖井和涝坝相结合的坎儿井。很久以来 ,坎儿井一直是当地发展农牧业生产和解决人畜饮水的重要水源。目前吐鲁番地区总灌溉面积的 30 %左右仍靠坎儿井解决 ,特别是坎儿井作为具有重要文化内涵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 ,正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旅游文化资源。随着吐鲁番地区经济的发展 ,水资源缺乏的矛盾将日益突出。由于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4.
新疆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破坏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因其在诸多方面的突出价值,2006年被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些年来坎儿井日益干涸、消亡的状况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吐鲁番盆地坎儿井为例,介绍了坎儿井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并结合其保护现状和衰退原因,重点分析了引起坎儿井坍塌破坏的六个主要原因,最后结合其价值体系提出了坎儿井保护应遵循的几点原则。  相似文献   

5.
坎儿井是干旱地区的水利灌溉设施,具有重要文物价值。在坎儿井地区建设高速铁路时,线路难以避免地跨越坎儿井。可靠地评价路基工程施工对坎儿井暗渠的潜在影响是实际工程中需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以在建高速铁路跨越坎儿井为工程背景,建立坎儿井地基有限元分析模型,提出稳定性分析方法,并进一步提出坎儿井稳定临界深度。研究发现:暗渠对路基沉降的扰动系数随着埋深增加而不断减小;当暗渠埋深较浅时,塑性区贯通至路基,随着暗渠埋深的不断增大,塑性区面积减小,未延伸到路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速铁路路基跨越坎儿井暗渠的稳定性判定方法;进一步研究发现,暗渠半径、暗渠形状、路基填高和地基土参数对暗渠临界深度有着显著的影响。这些结果为坎儿井地区路基工程建设及坎儿井保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18)
<正>绿洲农业是新疆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和支撑,现代化节水农业为新疆的绿洲农业发展提供了战略选择,发展绿洲农业不容忽视的是搞好绿洲现代化,实现好新疆绿洲现代化节水农业是新疆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战略举措。新疆绿洲现代化节水农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以节水为宗旨和核心纽带,建设现代化农业水抑盐系统工程、绿洲节水生态农业系统工程、绿洲农业现代化节水高效农业系统工程,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旨在改变新疆传统农业现状,为新疆持续发展打牢基础。  相似文献   

7.
城乡新貌     
《城乡建设》2006,(4):20-21
新疆开始抢救地下“万里长城”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被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坎儿井暗渠总长度超过5000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地下水利灌溉系统,被誉为地下“万里长城”。这项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地下水利工程被当地民众视为生命之源。近年来,随着地下水补给量逐年减少,加上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坎儿井逐渐干涸。新疆坎儿井数量已经从1957年的1784条减少到2003年的614条。为了保护这个具有独特人文价值的景观,新疆有关部门正引进新技术对坎儿井进行加固修复,并将各种现代节水技术运用于坎儿井的保护,以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巨…  相似文献   

8.
干旱区湿地公园的保护对稳定绿洲、保护生物多样性、构筑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典型的湿地科学调查为基础,分析干旱区湿地公园的特征,探讨湿地保护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提出协调城乡规划、协调水资源分配、科学划定湿地边界及保护分区、低扰动展示利用等对策。并结合天山北坡的新疆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规划的实际研究,解决其面临的生态缺水、城市建设威胁、农业生产干扰、生境破碎化等问题,以促进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公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4):8-9
"坎儿井"作为吐鲁番维吾尔族人民古老的地下灌溉系统,曾经辉煌一时,支撑了维吾尔族居民与干旱的抗争。但随着时代的推进,当下却面临着重重困难,如何借助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资料发掘并创新利用与此相关的本土知识和制度保障体系,推动这项优秀农业文化遗产的当代复兴,自然成了生态人类学责无旁贷的当代使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对吐鲁番坎儿井工程进行了工程测量技术方面的研究,并从传统测量学的角度系统地研究了吐鲁番坎儿井工程从勘探到工程施工方面的测量技术,最后总结了古代吐鲁番坎儿井工程高差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这对于丰富和完善坎儿井研究以及对坎儿井起源与传播学说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规划师》2010,(Z2)
绿洲地区城乡发展具有水资源指向性、生态环境脆弱性和交通干线依托性的特点。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环境特点,策勒县城乡规划在镇域和镇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增加绿洲规划层次,着重对绿洲生态、用地及交通布局进行安排;通过分析绿洲生态条件,确定绿洲人口与产业规模;调整土地利用格局,完善绿洲沙漠防护林体系;保留绿洲原有空间肌理,建立集约的城镇建设用地模式,降低重大基础设施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10)
农业干旱是我国农业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这种自然灾害不仅发生的频率比较高,而且影响的农业种植面积还非常广,灾害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给我国农业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尤其是最近几年,伴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农业干旱的范围和程度进一步加剧,这种现象在我国北方地区尤为常见,农业干旱已经成为制约农业进步和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及时有效的对干旱指标进行科学的研究与分析,降低农业干旱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3.
绿洲是荒漠地区的精华地段,也是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农牧业区和城乡人口集聚区,因此探索建立符合绿洲自身特征的城乡空间组织模式,对于推进绿洲地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研究以新疆玛纳斯县为例,分析了天山北麓绿洲地区城乡关系的特殊性,基于该地区的绿洲生态本底条件,提出了4种符合绿洲地区的城乡空间组织模式:城镇集聚模式、农业引导统筹模式、牧业引导统筹模式和生态保护模式,以期为绿洲地区新型城镇化理论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24)
经水利部以及农业部调查研究发现,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的修建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相当大的作用。研究结果证明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有着双向的因果关系。农民的生产劳作依赖于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因为水利基础设施是否完善直接会影响到农业生产效率,特别是对于干旱或者半干旱严重缺水的地区。所以,农业水利的发展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新疆干旱区绿洲园林作为研究对象,以南疆特殊气候区为研究范围,从“三生”理论的视角研究干旱区园林空间,梳理了该区域园林的历史发展,分析了当地园林的生产、生活、生态特征,为干旱绿洲区域园林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18)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逐步显露出来。新世纪的中国面临着三大水问题:水环境恶化、干旱缺水、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在当前表现得尤为明显,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对我国社会经济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了农业节水灌溉的实用技术及发展状况,对于优化水资源的配置,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促进水资源与农业、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新疆干旱区绿洲园林作为研究对象,以南疆特殊气候区为研究范围,从“三生”理论的视角研究干旱区园林空间,梳理了该区域园林的历史发展,分析了当地园林的生产、生活、生态特征,为干旱绿洲区域园林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7,(15)
<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气象,自古以来,农业、气象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早春种麦"和"瑞雪兆丰年"等民俗谚语。对于农业生产来说,气象因子对其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农民掌握了全面的气象信息就能够减少气象灾害对其生产作业带来的影响。因此,研究提高基层农业气象服务水平的策略,现实意义巨大。一、内蒙古气象灾害发生规律分析我国内蒙古地区的气候比较干旱,农业也大多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这些  相似文献   

19.
一、研究区域基本现状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地貌轮廓表现为“三山夹两盆”,山地与平原的面积大致各占50%,镶嵌于戈壁沙漠的绿洲仅有7万平方公里。新疆土地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气候干旱,荒漠广布,是中国最大的干旱区,是亚洲干旱核心区,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干旱区之一。水资源短缺,生态极度脆弱。新疆2004年底有1950万人,人均GDP已经超过了1000美元,城镇化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小城镇的发展速度较快。但新疆特殊的干旱区绿洲环境,使得小城镇的发展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城镇规模小而散,基础设施配套差,城镇集散和…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0,(4):130-132
中国的文化遗产主要是以农耕文明为代表的农业文化遗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技术更新、文化变化日新月异,人口较少的农业文化遗产地在社会大变迁中,如何保护好农业文化遗产并使其长期生存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目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倡议和农业农村部开展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China-NIAHS)发掘与保护工作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我们需要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进行历史与文化反思,唤起全民族对于农耕文明优良传统的文化觉醒,通过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自觉",使农业文化遗产在社会变革中得以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