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历史、发展现状,及已提交给ITU的十余种3G无线传输技术(RTT)提案的主要技术特点,讨论了3G可能采用的关键技术。重点分析了我国从GSM(2G)向3G演进的技术方案及步骤。最后对3G网络发展趋势做了简单技术展望。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3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含义及3G技术的基本特点,分析了3G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即将被商用的HSDPA(高速下行分局接入技术)的演进技术——HSOPA(高速OFDM分组接入技术)、HSOPA技术特点及HSOPA的关键技术,并展望了HSOPA技术向后3G及4G的过渡情况。  相似文献   

4.
根据3GPPR5,R6版本协议的技术声明以及现在通信技术的需求,介绍了即将被商用的HSDPA(高速下行分局接入技术)的演进技术——HSOPA(高速OFDM分组接入技术)。简单介绍了HSOPA的技术特点,并介绍了HSOPA的关键技术(OFDM及MIMO技术等),以及展望了HSOPA技术向后3G及4G的过渡情况。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据业务的飞速发展,数据接入的可移动性要求不断突现,支持高带宽可移动无线数据接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浮出水面.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具有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无法比拟的优势,高带宽高质量和多类型的移动服务等,但同时也对于基站到基站控制器、基站控制器之间以及基站控制器到3G核心节点(如移动交换中心(MSC)等)之间信号传输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域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的出现延长了SDH的寿命,是"光发展低潮"中的亮点。结合新一代MSTP的关键技术及MSTP未来的发展,而3G技术是无线通信乃至整个通信界的重要发展方向,传输专业也要与时俱进地适应这种变化。本文在浅析了3G网络的结构、接口类型和业务承载和介绍了几种传统的3G无线网传输网络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根据MSTP技术的发展及提供多业务的能力,结合现代城域网的建设提出了相关的适应3G发展方向的传输网络解决方案,并对其可行性作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6.
3G关键技术     
介绍智能天线、软件无线电、高速下行分组接入(HSDPA)3项3G关键技术及正交频分复用(OFDM)、多人多出天线(MIMO)、扩频编码技术、时域技术、联合检测5项3G候选技术。  相似文献   

7.
李岩  陈贤亮 《通信技术》2008,41(5):61-63
文中根据3GPP R5,R6版本协议的技术声明以及现在通信技术的需求,介绍了即将被商用的HSDPA(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的演进技术--HSOPA(高速OFDM分组接入技术).文中从3G技术的发展谈起,引出所要讨论的HSOPA技术,随后简单介绍了HSOPA的技术特点,并着重介绍了HSOPA的关键技术(OFDM及MIMO技术等),最后展望了HSOPA技术向后3G及4G的过渡情况,提出所讨论的HSOPA技术的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8.
声音     
张力平 《现代通信》2005,(10):64-64
WiMAX的横空出世打乱了移动通信演进的稳健步调。令移动通信界颇感不安的是WiMAX提供的数据业务能力实际上高于目前3G的增强型技术(如HSDPA、HSUPA、DO和DV等),而且,它还提供移动性!面对WiMAX等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威胁,现有3G的性能、速率和业务能力已经不能满足市场与竞争的要求,而后3G(Beyond3G,简称B3G)与4G又远水救不了近火。业界只好见招出招,将B3G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提前导入3G系统,形成增强型3G(Enhanced3G,简称E3G)的标准需求。E3G技术在3GPP中的正式名称是Long Term Evolution(LTE)。针对WiMAX“低移动性宽带…  相似文献   

9.
简述 3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概况及其体制标准 ,介绍 3G发展现状及主流应用技术 ,分析探讨了 2G(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向 3G演进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项目是3G的演进,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是3G与4G技术之间的一个过渡项目.LTE-A(LTE-Advanced)技术,作为4G标准,是LTE技术的后续演进,能够保持与LTE良好的兼容性,提供更高的峰值速率和频谱效率.主要分析了LTA-A的需求和关键...  相似文献   

11.
10月TTPCom于2004年3G全15日球大会展示崭新技术全球领先的数字无线技术独立提供商TTPCom公司于11月16至18日在香港举行的“3G全球大会2004”上,展示一系列为开发双模3G(W-CDMA及EDGE/GPRS/GSM)硅芯片与手机而设计的完整技术套件。TTPCom在现场演示了多项技术,包括:适用于任何单模或双模W-CDMA、EDGE、GPRS及GSM基带芯片组合的单处理器参考布设;一系列采用TTPCom3G及EDGE协议软件的产品;TTPCom备有全面整合的双模协议堆栈,家设备供应商。诺基亚的这套系统将为能跟2G(GSM、GPRS、EDGE)与3G广州地铁四号线的工…  相似文献   

12.
4G中的新技术及其与3G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娟  颜彪  陈万培 《信息技术》2004,28(6):98-101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是多种无线技术的综合系统,它融合了现有第三代移动系统(3G)的增强型技术,集3G网络技术和无线LAN系统为一体。首先简述了4G的特点,然后将4G与3G系统进行了比较,并详细讨论了4G中采用的新技术,最后介绍了国内外对4G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3.
目前,飞速发展的移动通信技术已经历了三代,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技术可以提供前两代产品不能提供的各种宽带信息业务。然而,由于3G系统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特别是3G沿用了2G网络为中心的结构,移动终端不能够智能化。因此,世界通信业界的专家们已将目光更远的放向了“后3G技术”(IMT-2000Beyond),于是在3G尚未商用化之时,4G就出现了,并大有取代3G之势头。  相似文献   

14.
阴志华 《通信世界》2004,(44):24-24
1998年,诺基亚在北京设立了诺基亚(中国)研究中心,这个中心重点开发下一代互联网技术(IPv6).未来移动应用技术、第三代和超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B3G),并积极参与三代技术标准的制定。2002年,诺基亚在杭州成立研发中心,专门开发诺基亚面向3G的网络平台技术。其开发成果将全部应用于包括中国在内的诺基亚全球3G网络。这两个研发中心的成立进一一步加大了诺基亚对3G的研发力度。  相似文献   

15.
11月4日,3家中国科研院所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生产商G24 Innovations(G24i)正式签约,承担该技术的工业开发及业务扩展。这3家科研院所分别为:天津的国家纳米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3G(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中WCDMA(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与TD-sCDMA(时分同步码多分址)系统的HSDPA(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以及CDMA2000系统的1x EV-DO和1xEV-DV技术原理,展示了这些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和关键技术,分析了自适应调制技术、快速功率控制等在高速分组接入中的应用,并对这些分组接入技术进行了对比,展望了3G分组接入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高速分组接入技术向超3G发展演进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5G无线通信技术概念及相关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通信网络的日益发展及3G与4G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后4G时代的通信技术被命名为5G。5G通信技术作为概念性的技术在2001年由日本NTT公司提出,而我国5G概念则是于2012年8月在中国国际通信大会上被提出。目前,5G通信技术还没有统一的制式标准。前不久,报道称韩国三星公司已研发出5G通信技术,该技术被命名为Nomadic Local Area Wireless Access(简称NoLA)。手机在利用该技术后无线下载速度可以达到3.6G/s。本文将简要阐述5G通信技术的概念,并结合目前通信领域先进的技术(如云计算等)及概念性产品(如光场相机、比特币等)来阐述该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服务质量及技术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代移动通信(3G)系统将Internet和移动通信相结合,使得移动通信中业务的数量和种类得到前所未有的增长。各种实时和多媒体业务的不断涌现,要求提供端到端的服务质量(QoS)保证。与Internet相比,3G系统中的QoS具有自身的特点,给3G系统QoS的实现带来更大的技术挑战。本文总结了这一领域近年来众多的研究成果,对实现3G系统中的QoS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指出了几种技术解决途径,提出了无线接口的QoS实现框架,最后展望了3G的未来及支持QoS的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5月25日消息,据外电报道,和记电讯国际(2332)持有52.2%股权的以色列第二大流动电讯商Partner Communications表示,该公司正测试新一代流动电话服务技术HSDPA(3.5G技术),预计于明年可推出商业服务,而该3.5G技术可使订购者下载资料时更快,并改善录像及声音内容的质素及速度,估计速度比现时的3G技术快约5倍。  相似文献   

20.
《中兴通讯技术》2020,(3):56-60
5G R16标准已经发布,使得5G预期解决增强移动宽带(eMBB)、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的标准初步完备。以网络融合为主线,从固定移动融合、空天地一体化融合、通信技术(CT)/运营技术(OT)融合这3个角度,分析5G架构在网络融合的深度及广度上的发展趋势,同时指出了5G面向R17的关键演进方向。认为网络融合技术的复杂性和融合的深度有关,不能因为网络融合复杂而放弃技术和应用的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