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外循环式液-固流化床换热器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建立外循环式液固流化床换热器的实验台并进行大量的实验,得出了影响外循环式液固流化床换热器操作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及其在稳定操作情况下流速、喷嘴结构、插入深度和颗粒总量等对上升管及下降管稀相空隙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
大差异颗粒气固流化床传热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研究了气固流化床中不同温度的大差异颗粒间的传热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气固间传热系数范围为40-450 W/(m2·K),给定气速条件下,气固间传热系数随着床温的升高而增大;床温固定时,传热系数随着气速变大先增加,当超过细颗粒带出速度后又随之降低;流化床内颗粒越小,颗粒对流传热越明显.根据相关文献,将气固流化床传热系数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关联,为新型双组分流化床换热、分级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循环流化床固-固换热系统传热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制的循环流化床固-固换热设备中,以催化裂化平衡催化剂[平均粒径60μm,堆密度980 kg/m3,比热1.01 kJ/(kg.K),临界流化速度0.002 1 m/s]为原料,对系统的循环特性及传热规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床层密度、提升风量、床层温度、催化剂粒径等因素对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提升风量增加,表观气速增大,床层密度下降,传热系数下降;提高床层温度,减小催化剂的粒径,传热系数增加。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外循环液-固流化床热交换器实验台和进行大量实验,得出了喷嘴的结构尺寸和安装位置等因素对外循环液-固流化床稳定性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冷的降烯烃催化剂加入至热的处于流化状态下的FCC催化剂和降烯烃催化剂混合颗粒中,考察流化状态下的颗粒间混合换热研究.结果表明,当换热前后大差异颗粒流化床均处于完全混合状态时,混合颗粒平均粒径越小,床层气速越高和床温越高则传热系数就越大;在进行颗粒Nu准数和Re准数关联回归时必须考虑床层温度的影响,并在关联式中引入流化床加热后的床层气速与入床气速的比速度,计算结果表明修改后的关联式总体误差不超过30%,能够满足实验设计的需要,可为新型双组分流态床换热分级系统的设计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不同材质的水平螺旋槽管强化传热性能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热导率和污垢热阻对总体传热系数的影响,对不同材质的水平螺旋槽管的传热强化性能进行了比较,获得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气固流化床工艺计算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固流化床工艺计算方法近年来获得巨大发展。综述了气固流化床的工艺计算方法研究及进展,其中包括流体力学理论和传热理论两部分,以期为以后的流化床设计、工艺操作找到合适的理论基础。并且简单介绍了几种新兴的流化床的工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循环流化床反应器气固接触效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热脉冲法、一维模型法、染色法、CO_2气体示踪法及O_3催化分解法。从实验原理和测定方法入手,分析了气-固两相接触效率研究的优势及局限性,指出了建立合适的描述气-固两相接触行为模型仍然是循环流态化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9.
对气固循环流化床的压力波动时间序列进行了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混沌分析,结果表明:此类系统存在非线性混沌动力学行为,并探讨了操作条件对统计参数和混沌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固流体波面板换热器振动强化传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波面板换热器在振动情况下的传热特性。通过研究发现,振动床传热模型可以用两区模型来表示,振动床的传热系数高于同类情况下移动床的传热系数。这为固流体波面板换热器强化传热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11.
12.
污垢对换热器传热性能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  相似文献   

13.
Contraction behavior of a liquid-solid fluidized bed has been investigated numerically. Based on a simple hydrodynamic model proposed by Brandani and Zhang (2006), a case study for solid particles with a density of 3,000 kg/m3 and a diameter of 2.5×10-3 m is simulated in a two-dimensional fluidized bed (0.50 m height and 0.10 m width). Due to the continuity of numerical computation, there is a transition region between two zones of different solid holdups when the liquid velocity is suddenly changed. The top, middle and bottom interfaces are explored to obtain a reasonable interface height. The sim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eady time of the middle interface is more close to Gibilaro’s theory and suitable for describing the contraction process of a phase interface. Furthermore, the effect of liquid velocity and particle diameter is simulated in the other two-dimensional fluidized bed (0.10 m height and 0.02 m width) where the solid particles are glass beads whose propertie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catalyst particles used in the alkylation process. The results also show good agreement with Gibilaro’s theory, and that larger particles lead to a more obvious bed contraction.  相似文献   

14.
螺旋折流片强化壳侧传热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涡旋流动强化传热的机理出发 ,提出了强化换热器壳侧传热的新方案———螺旋折流片式换热器。利用FLUENT流体计算软件对同心套管螺旋片式换热段的壳侧流场、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 ,讨论了螺旋片结构对其强化传热性能的影响 ,计算结果显示 ,该方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气-气波纹板换热器强化传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气体在低流阻板式换热器内的动力特性 ,提出了减少流阻强化传热的新结构。开发了一种置于板间的扰流元件 ,用来强化传热及改善流体在板间的动力特性 ,对其进行实验研究 ,得到相应的传热及流阻表达式。只要操作 Re选择合理 ,使用螺旋型扰流件就能够取得减少流阻 ,强化传热的新效果。它进一步拓宽了板式换热器在大流量气 -气换热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聚丙烯气相流化床换热器在线清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日本三井油化Hypol工艺气相反应釜放热量大、温度控制范围窄、换热器易结垢的问题,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换热器结垢进行了分析。依据分析结果,配置了以硝酸为主清洗剂、Lan-826为缓蚀剂、N_(a2)SO_3为还原剂的混合清洗液,在装置不停工、生产负荷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实现了换热器的在线清洗。结果使装置的能耗物耗明显下降,换热器循环冷却水消耗从306t/h降到182t/h,催化剂消耗从72kg/h降到65kg/h;反应釜料位从30%提高到55%。  相似文献   

18.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